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归隐,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成国军上将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归隐,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成国军上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4/2/27 7:59:03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

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

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李烈钧,历史上的确是孙先生的拥趸,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他还敢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联名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

当时掌权的蒋介石对共可是极为仇视,李烈钧能如此,可见他的革命信念和对孙先生的拥护。如果再把他的家世拉长一点,真的可谓是一门革命之家了,他的父亲参加了反抗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他的五个儿子都在日寇侵略时参了军!

李烈钧的父亲叫李骏兴,江西九江武宁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本来一度展现出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奈何在强盛期却发生了“天京事变”,最有谋略的东王杨秀清被杀,内部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秦日纲韦昌辉等人一死,石达开再一出走,太平天国的情况急转直下,后面主要就是靠陈玉成、李秀成这一对“双子星”在支撑。

江西方向的战事本来是由翼王石达开负责,他走后,太平天国就派出了李秀成来主导,在这一时期,李骏兴家中的四兄弟都加入了李秀成的部队。

李秀成的确很能打,李骏兴加入后作战也很勇猛,但大势并不是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最终太平天国还是走向了覆灭,而李秀成也被清军抓获后处死。

当年加入太平军的人有很多,清朝政府没办法做到赶尽杀绝,李骏兴的职务又不高,见到颓势尽显时就回到了家里,因此逃过一劫。之后李骏兴就安心务农,再也没有过问世事。不过他毕竟有过从军经验,就把自己的见闻和武艺都教给了儿子李烈钧。

李烈钧从小天资聪颖,本是个读书的好苗子,1901年武宁县令出于爱才,让他进入江西武备学堂,改变了他的一生。

天才之所以叫天才,就是因为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别人,李烈钧在江西武备学堂表现出众被选送到北京,到了北京依然亮眼,又被选赴日本深造。

可以说,清政府对他还算不错,只不过他自带反清基因,深切地意识到腐朽的清政府是国家强大的阻碍。到了日本后他与黄兴、孙中山等人意气相投,便加入了同盟会,开始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回到国内后,李烈钧先后担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云南讲武堂教官、陆军小学总办等职,走到哪里就到哪里宣传反清思想,即便曾经被捕也没有妥协。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李烈钧与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等人策动了九江起义,在这个过程中他立下大功,被推举为海陆军总司令。

后来清政府派出冯国璋向武昌发起反扑,已担任安徽都督的李烈钧率领革命党驰援,迅速在武昌军事要地部署好军队,让冯国璋不敢越过长江。黎元洪有感李烈钧的功劳,便授命他为五省联军总司令。

1912年,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很快就任命李烈钧为江西都督。不管是看贡献还是职务,李烈钧都属于反清领导人。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李烈钧知道自己麾下的力量很难抗衡强大的袁世凯,但他还是毅然举兵。在全国各省都督中,只有他和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三人紧密跟随孙中山讨袁,其他大部分都在观望。

虽然革命党人思想比北洋先进,但很多时候还是实力说了算,二次革命很快失败,李烈钧被迫流亡于海外。

1915年袁世凯开了历史倒车,李烈钧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云南,策动了唐继反袁。随后他们组织了“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唐继尧任第三军总司令,共同举兵,袁世凯不久在悲愤交加中去世。

后来的护法战争,孙中山自任海陆军大元帅,李烈钧担任大元帅府参谋总长。李烈钧对孙中山极为忠诚,打下桂林马上就将孙中山迎了过来,成立北伐大本营。

只可惜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后,李烈钧原先的人马都丢得差不多,此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掌握过军队,只在孙中山身边协助出谋划策。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烈钧不重要,孙中山曾离开广州去上海处理事务,李烈钧就代行了大元帅职务,由此可见他的地位。而且他还做过一件影响近代历史的事——强烈推荐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作为一个国民党中的后辈,却能逆袭汪精卫、胡汉民等大佬,主要倚靠的就是黄埔系的力量。而孙中山在下令筹办黄埔军校时,李烈钧认为陈炯明背叛革命时,蒋介石的表现非常忠诚,可堪大用,于是就劝孙中山“校长一席,非蒋莫属”。

李烈钧的话在孙中山心里的分量很重,不说一锤定音,至少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李烈钧对蒋介石算是有恩,但老蒋只把他当成“吉祥物”,地位放得很高,却一点实权都不给,李烈钧索性称病休养了几年。

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多次致电蒋介石,督促他出兵抗日。他并不是那种只怂恿别人上战场的人,他还把五个儿子都送去参军,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

李烈钧与妻子华世琦有三女七子共十个孩子,长子已在香港当医生、幼子年龄还太小,基本上能扛枪的儿子都被他送去扛枪了,这个情怀还是很令人动容的,时人也赞誉“党国元老,五子从戎”。

但是李烈钧的热情并没有得到回应,蒋介石最后选择了忍让。李烈钧无奈,只好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做贡献。

1933年日寇侵犯察哈尔省,冯玉祥、吉鸿昌等爱国将军随即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了多处失地,但此举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

因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有共产党的参与,在老蒋看来,抗不抗日不要紧,但是跟共产党有关就绝对不行,所以老蒋就向抗日同盟军施压,甚至调动了军队呈包围势态。

李烈钧在这样的时刻跟老蒋对着来,公开致电说冯玉祥“举义张胆,志在收复失地”,并希望国民中央对分析仪“请授大权,俾当大任”。虽然说他的话没起到作用,但有这个勇气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往后他一直为统一抗日奔走,后来1937年还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联名请求恢复孙先生的政策。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便李烈钧喜欢跟老蒋对着来,但他的资历太老,老蒋也只能忍着不快授予他二级上将军衔。

1946年2月,李烈钧病逝,周总理、邓颖超、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都亲自前往吊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所以,称李烈钧为革命家也是不为过的!

更多文章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李秀成不容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石亚达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当属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规模,甚至可以称为两千年之最。在太平泰国的冲击之下,清政府再也无法让自己恢复到太平天国之前,从此以后走向败落的道路。虽然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反抗精神却一直为人称赞,尤其是太平天国之中出现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便是其中之一。天京事变,

  • 网开一面、免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是慈禧还是曾国藩的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清廷,诗人,李秀成,曾国藩,科学家,太平天国,慈禧太后,军事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梁启超先生曾这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曾国藩心里

  • 1962年曾国藩后人发声,澄清李秀成被俘真相,洗清千古奇冤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可谓是经天纬地之才,尤其是在军事上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基础,打得湘军望风披靡,一度让曾国藩寝食难安。可惜的是洪秀全气数已尽,不听李秀成的正确意见,导致天京城被攻破,即使李秀成使出全身解数也无力回天。虽然李秀成一世英名,可是在战败被俘之后,写过"自供书",引起了很多人的质

  • 忠王李秀成:太平天国最后的中流砥柱,其功过是非却令人一言难尽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陈玉成

    李秀成(1823——1864),亦名李寿成 。原名李以文 。广西梧州府藤县人。家境贫寒,约在道光28、9年(1848——1849)间加入拜上帝会。咸丰元年(1851)初,金田起义爆发。李秀成于当年9月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北上,先后参加过桂林、全州、衡州、长沙、武昌之役,在战火硝烟中得到锻炼,逐渐显

  • 清军围攻天京,洪秀全因何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之建议而坐以待毙?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清军

    湘淮军连陷安庆、苏州、金坛、常州、丹阳、句容等太平军军事重镇后,开始围攻天京城同治元年(1862),因镇压太平天国而渐获清廷赏识重用的曾国藩亲自指挥、部署湘、淮军向日趋弱小的太平军发动全面进攻。曾国藩的战略部署是:由李鸿章率其麾下之淮军前去上海;左宗棠率楚军(湘军支系)从江西进击浙江;他自己则以安庆

  • 天京保卫战,曾国荃如何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热爱这个世界标签:清军,水师,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天京保卫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1864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战役背景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

  • 清朝最大骗局,曾国藩并没处死李秀成,洪秀全儿子84岁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明月踏清风x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荃,陈玉成,清朝,艺术家,科学家,书法家

    1864年6月,湘军攻占天京,李秀成被俘后在牢中写出数十万字的自述,追溯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8月7日被曾国藩残害,年仅四十一岁。客观事实并不是这样,它是清代的大骗术,李秀成不仅没被处决,还被曾国藩秘密释放出来回家。于当年八月被清军名将曾国荃处决。他一生骁勇善战,爱民如子。他与陈玉

  • 太平天国中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比较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杨辅清,洪秀全,历史片,古装片,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末期的两名名将,在天京变乱之后,两人齐心协力,力挽狂澜,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江南大营二连破,稳定了战局,直至1864年。陈玉成和李秀成之间,到底是孰强孰弱?军事才能陈玉成与李秀成同属广西藤县,据《李秀成自述》记载,他们二人年纪虽相差十四岁,却因相隔不远而成为好友,后来在太

  • 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有多少个老婆! 他与李秀成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羽星说科技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清军,太平军,洪秀全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英王陈玉成一度率军攻陷清朝军队的江南、江北大本营,可谓风光无两。只可惜英雄易折,他在25岁之时被清军凌迟处死。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本名叫陈丕成。他自幼家贫,11岁时父母双亡,后来就跟随叔父陈承瑢加入太平军,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由于年纪轻轻就作战英勇,洪秀全将他提拔为将军,并改

  • 李秀成两次攻打上海均不成功,是洋枪队太厉害?还是淮军太凶悍?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淮军,清军,清廷

    李秀成创建苏福省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相继攻克丹阳、苏州、无锡、宜兴、江阴、太仓、青浦、松江等大片区域,其前锋已经逼近华洋杂居的新兴商贸重镇上海近郊,江苏南部的大局已定。东征江南的胜利,不仅使太平军将士兴奋不已,天王洪秀全更是踌躇满志,他采纳李秀成之建议,决定以苏州为首府,建立苏福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