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于1811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六岁就开始读书,八岁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了,1833年考中进士来到翰林院学习,中国翻译深情简洁,曾国藩从不因为自己是朝廷官员而骄傲,他爱工作、爱百姓,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曾国藩对整个清王朝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63年,他在台湾的一个曾孙做了一件事情,让世人瞠目结舌,他把在家藏了近百年的《李秀成亲供》拿出来公布于众,这时距离曾国藩去世已经90多年了,而这份供词中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曾国藩根本不敢公开,在历史专家看来,他不公开是有原因的,如果公开了,必定造成株连九族的后果。1864年,李秀成被俘五天后带到了曾国藩所管辖的监狱,一共关了16天,在这16天中,李秀成一共说出了近五万供词,里面涉及到了太平天国的各种事项,曾国藩又将这份供词进行了调整,删除许多,最终只剩下大概三万字,而这三万字又重新抄了一遍,交给朝廷。而原件迟迟不敢拿出来。
而这份供词迟迟不敢拿出来的原因,可能是李秀成对曾国藩当时的处境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在他看来,曾国藩手里有足够多的兵权,如果真的起兵谋划造反,这件事肯定能成,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当年曾国藩和李秀成在一起谈话谈了很久,但是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于是有人猜测谈话的内容中肯定包括李秀成支持曾国藩造反的事。因为当年曾国藩与李秀成谈完话后,李秀成的脸色有了很大变化,有着很强的求生欲,曾国藩也记载了当时的李秀成是什么表现?有句话说明了一切,“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与曾国藩关系最好的,赵烈文也看到了李秀成与曾国藩谈完话后的变化。
还有人说,曾国藩就是引用这一点,说服李秀成写下这份供词,但是当时他们两个聊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曾国藩到底有没有答应李秀成一些什么条件?已经无法查证了,这也成了一个千古谜团。但是如果这件事真实存在,那么后果我们可想而知。
不管在哪个朝代密谋造反,都是要诛连九族的,曾国藩很明白这件事的后果,曾国藩迅速地将这份供词看了一遍,立即和他的心腹赵烈文商量,怎么将李秀成快速处死?赵烈文也说,这个人非常狡猾,如果让他进了京城,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没过多久,李秀成就被处死了。
其实在历史上有多人劝说曾国藩,曾国荃,、彭玉麟等好几个将领劝过他,但是无论谁跟他讲,他都不听,他也很坦白自己没有这么大的野心,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破败不堪,曾国藩一直为朝廷效力,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忠诚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