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街道位于苏州市姑苏古城东南角,是春秋时期吴国王宫“子城”所在地,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至今保存着许多古宅遗迹。让我们走进苏州文庙,感受千年学府的文化魅力。
建筑布局
苏州文庙位于人民路,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由名臣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创立。自南宋至清同治700多年间,有碑记、志书可考的重修、拓建达30余次,明清极盛时占地约10万平方米。
文庙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重建,东庙西学格局。东庙有戟门、棂星门、大成殿、崇圣寺;西学存泮池、七星池、明伦堂。戟门又称大成门,硬山造,将军门式,圆作梁,面阔五间。棂星门为六柱三门四壁出头青石牌坊,柱间额枋两道,雕行龙、翔凤、仙鹤,有明显的明代艺术风格。大成殿为明成化遗构,重檐庑殿筒瓦顶,面阔七间,风格古朴庄重,保持明代规制及较多明代旧构件。崇圣祠为清同治三年重建;单檐歇山造,圆作梁,面阔五间。泮池、七星池均为明代遗构。明伦堂为府学主体建筑,现存建筑为同治年间所建;砖博风硬山顶,圆作梁,面阔七间。
文庙存碑
苏州文庙存碑甚多,尤以宋刻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最有价值。
平江图是南宋平江府(即苏州)城市地图,约制作于南宋绍定间,是我国现存最早、最详细的石刻城市地理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和苏州历史的珍贵文物。
天文图、地理图都是南宋黄裳所作,淳祐间浙西路提刑王致远得之于蜀地,携至苏州摹刻上石。天文图上部为星图,下为释文,绘刻星座280个,恒星1434颗,以及银河的界线,方位准确,具有较高科学价值,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星象实测图。地理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地图碑之一。
文庙价值
苏州文庙首创庙学合一,左庙右学之制,为各地遵行,直至清末废科举,故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现被用作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文化双塔”微信公众号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办事处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