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似道的起落人生,从再造宋室的国之干城,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贾似道的起落人生,从再造宋室的国之干城,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4084 更新时间:2024/1/27 4:33:08

公元1259年年底,南宋的首府临安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迎接大会。当贾似道一行回京的车队缓缓开进临安城时,南宋朝廷的文武百官已经早早的夹道相迎。

在这些文武百官里,官职比贾似道高的有,门庭比贾似道显赫的也有。但是此刻的他们,却也不得不屈尊迎接。

因为公元1259年,贾似道立下了不世之功。

这一年上半年,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亲率15万大军进攻四川,围攻重庆钓鱼城,意在灭亡南宋。然而蒙哥围攻钓鱼城三个月,最终却战死钓鱼城下。

这一年下半年,忽必烈在蒙哥死后,又带领蒙古军横渡长江,围攻长江中游的鄂州。但忽必烈还是和蒙哥一样,围困鄂州三个多月,依然是徒劳无功。

蒙军两次集全力而未能破一城,是因为南宋整个长江中上游战区有人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救援。而这个人就是时任长江中上游战区总司令的贾似道。

后人虽然给贾似道安了一个“蟋蟀宰相”的恶称,但是却不能否认贾似道在鄂州会战中的能力。

在当时的南宋皇帝宋理宗看来,那时的贾似道可不是放荡不羁的登徒浪子,而是在鄂州会战中对南宋有再造之功的国之干城。

当贾似道走下马车的那一刻,临安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空巷,他们都聚集在临安府内的街道两侧,争相目睹着贾似道的国士风采。而这突如其来的莫大荣耀,也让贾似道一阵眩晕。要知道,此时的贾似道还不到四十岁。

贾似道这一刻的光芒,不仅引得路边懵懂的少女为其痴迷,更是让一众文人士子为其钦羡不已。贾似道就是在这用鲜花和掌声铺就的道路上被簇拥进了皇宫。进宫之后的贾似道受到了宋理宗的热情礼遇,随后一路青云直上。

在众臣的艳羡之中,贾似道因鄂州之功进封少师,卫国公,官拜右丞相。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不久之后,贾似道勉为其难的收下了一个学生。而这个学生就是南宋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宋理宗的养子赵禥。

而这一年,还不是贾似道权势最盛的时候。贾似道权势的巅峰,是宋理宗去世之后的十年。

1

公元1264年11月,宋理宗去世,南宋帝国的新皇帝宋度宗赵禥开始走上历史的前台。但是这个新皇帝到底怎么样,大家都还处于拭目以待的状态。

但是贾似道不一样,四十多岁就已经位极人臣的他,从来都是别人等他的份,他自然不想在观望中等待宋度宗的垂青。

深谙人世和官场的贾似道知道,有些态度,是需要试探出来的;有些权利,是要靠主动去争取的;有些威望,是需要踩着别人建立的!

此时的贾似道,决定试一把自己在宋度宗心里的位置,好为自己将来揽权行事做一个尺度,看看哪些事情是可以在宋度宗接受的范围之内。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贾似道明面上试探宋度宗的第一步。

于是,宋度宗即位不到半年,老于权谋的贾似道向朝廷递上了自己的辞呈。

他以自己能力有限,军国大事让其身心疲惫为由提交辞呈。没等朝廷的回复他就撂挑子不干了,回到了老家绍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看到自己的老师贾似道撂挑子走人,刚刚即位的宋度宗陷入了深深的恐惧。

之前宋理宗活着的时候,宋度宗作为太子存在,对于军国大事也只是动嘴说说。反正后面有大个儿顶着。在宋理宗故去之后,贾似道便成了宋度宗唯一的倚仗。

贾似道这一跑,在宋度宗的认知里,这个南宋王朝的何去何从都成了问题。为了“挽回”出走的贾似道,宋度宗不惜放下身段,在御诏中言辞恳切的恳求贾似道回京主持军国大事,更不惜以荣耀至极的太师之位加以笼络。

躲在绍兴的贾似道看着自己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还平白的享受到太师的尊荣,见好就收的他不几日便欣欣然的收拾好东西,回到了他仅仅离开一个月的临安府,光荣的官拜太师。

然而此时的宋度宗还是不放心,生怕哪一天贾似道有一声不吭的玩起了消失,便在太师的官职之外,又进封贾似道为魏国公!

自鄂州会战结束之后,年近不惑之年的贾似道深得宋理宗父子青睐,一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但贾似道这官儿是越做越大,但是活儿却越做越少,而所受到的赏赐却越来越多。接下来贾似道除了被封王,已经再无恩荣可加。

宋孝宗为了表达自己对“师相”的孝心,又将当年太上皇赵构在葛岭之上颐养天年的府邸,当做礼物封赏给了位极人臣的贾似道。

此外,宋度宗大开特例,恩准贾似道不必每日前往数里之遥的朝廷办公。所有待贾似道裁决的军国大事,其公文都送到贾似道西湖之畔的葛岭府邸内。而贾似道本人只需不定时前往朝廷看看即可。以致于后来的贾大人越来越懒,干脆连去也不去了。直到最后,连公文都不再翻阅,全部交由手下门客代办。

世人流传一句极具讽刺的话叫做“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但贾似道的好日子并不会这样永远过下去。

2

公元1273年,忽必烈在平定内部,攻下襄阳之后,再命蒙将伯颜统领水陆大军20万,自汉江出发,顺长江而下,先后破武昌,九江,直逼南京而来。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帝国的大局,却必须要有人来主持。

此时宋度宗赵禥已经去世,新即位的宋恭帝赵显不过三岁,指望深宫大院内的孤儿寡母是指望不上了。故而朝堂之上,众人的目光一齐看向了平日高高在上的师相贾似道。

他们自发的邀请贾似道在这国家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再造十五年前的鄂州之功。

迫于舆论压力,贾似道不得不都督各路军马,逆江而上,准备迎战伯颜大军。

公元1275年五月,以南宋贾似道为首的15万宋军和以蒙将阿术为首的13万蒙军在安徽芜湖的丁家洲江面展开决战。

但这次,贾似道却没有十五年前的好运。贾似道的15万宋军水师,在蒙军的打击下,仅仅一天就全军溃败。

这一场仗下来,贾似道的形象彻底崩塌了!

因为常年的政治斗争,打了败仗的贾似道也不敢回临安,而是躲到了扬州守将李庭芝那里。

而他自己不回临安也就罢了,反而还上书请求谢太后孤儿寡母移居庆元府(浙江宁波),暂时躲避蒙军兵锋。

贾似道还以为当下是他一世辉煌的时代,他这不上书还好,这一上书,就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打了败仗的贾似道还活着。而活着就算了,他竟然还建议朝廷也像他一样,未战先逃。

贾似道这一下算是点燃了火药桶,那些昔日受贾似道排挤,打压的“忠义之士”,此刻趁着贾似道败军之际,开始了对他义愤填膺的口诛笔伐。其中最为“义愤”的乃是昔日深受贾似道器重的陈宜中

陈宜中深夜上书谢太后(宋理宗皇后),要求诛杀贾似道以谢天下。

但是,贾似道权倾朝野十多年,在朝堂之上还是有一些心腹的。比如殿前指挥使韩震,就是贾似道的铁杆心腹,而且手中有兵,这很重要。

在所有人都不支持贾似道的迁都建议之时,手中有兵的韩震决定执行师相的命令,带着兵去“请”众君臣一干人等移居海上。

韩震这激发众怒的行为一经付诸行动,让作为知枢密院事的陈宜中按耐不住怒火了。这枢密院是干嘛的,那是掌管帝国兵马调度的机构。所以,掌管兵马调度的陈宜中,以商量迁都之事将韩震骗来司令部开会。而韩震来到会场之后,便从此在这世间再没了消息。

韩震既死,贾似道在朝中的最后一点势力便也随之烟消云散,支撑贾似道权倾朝野的军事力量就此荡然无存,此时的陈宜中再请谢太后杀贾似道以谢天下。

只是,慈祥但有点倔犟的谢老太后,一直感念贾似道历经三朝,虽有罪过,但也还是有些功劳的(这是实话),仅仅是将贾似道罢职,但并无将其诛杀之意。

谢老太后虽然出于感念之情饶恕了贾似道,但是朝中出于私怨考虑的大臣,却不打算放过贾似道。在他们看来,贾似道要是在他们之前投降了蒙古人,那么他们之前受的窝囊气可就没地儿出了。所以这贾似道必须处理,而且必须立刻马上处理。

最后,还是谢太后顶不住朝臣的压力,只能让贾似道从李庭芝那里离开,回绍兴老家给其母守丧。并承诺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3

有了谢太后的保证,在扬州躲了这么久的贾似道,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而后,抱着回归故里之心的贾似道回到了绍兴城外。

然而让贾似道没想到的是,已经走到家门口的他,却进不了绍兴城。

自贾似道兵败丁家洲之后,之前以贾似道为荣的绍兴军民,便深以认识贾似道为耻。所以,此刻已经风烛残年的贾似道,被他的故乡之人拒之城外。

绍兴人此举虽然是出了一口恶气,但这样一来,也给朝廷出了一个难题。

这南宋当局又得给贾似道重新找地方!

一来二去的讨论之间,南宋朝廷再让贾似道徙居婺州(浙江金华)。

只是这携带娇妻美妾,金银财宝来到婺州城外的贾似道,又遭遇到了之前在绍兴城外一样的待遇。

曾经贾似道能去帝国的任何地方,而那里的人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会夹道相迎,以显示对他的尊重。但是现在还未沦为阶下囚他,却在这已经残破不堪的帝国,找不到容身之地了。

曾经权倾天下,现在却无立锥之地。与其说贾似道被整个帝国抛弃了,倒不如说他是被权力抛弃了。

为了解决贾似道的安置问题,南宋朝廷为了平以民愤,先是没收了贾似道的大部分家产,而后将其贬往建宁府(福建建瓴)。后来陈宜中觉得福建还是太近,便又将其贬往循州(广东龙川)。

相对于七百多年前的两浙来说,广东依然是个遥远的地方。但以当下两浙地区的危局来看,也许循州还是个不错的地方,这个时候远离是非之地,是福还是祸,谁又说得到呢?

公元1275年八月,贾似道被押送到福建建宁。

尽管八月的福建酷暑难耐,但是和江南那生离死别的战场相比,平静的如一汪湖水的福建,简直就是天堂!

负责押送贾似道的衙役头目,自从进入这酷暑的福建山地之后,脸色也变得越来越不好,脾气似乎也越来越暴躁。但是在流放的路上,贾似道却有点不知脸色,反而出于自身生活质量的考虑,决定要和眼前的这个衙役头目商量一下,要在这酷暑的烟瘴之地,找一地清凉之处,休息数日再行出发。

要是搁以前,高高在上的贾似道,是断然不会和这种小小的衙役那么一句话的,甚至看到不会看他们一眼。但是现在不一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只是贾似道不知道,负责押送他的衙役脸色不好绝非是因为天气燥热的原因。对于贾似道的要求,衙役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对贾似道随行的姬妾说道:“到了下一个集镇,你们就各自离去吧,不用再受这酷暑的折磨了。”

对于衙役头目所言,贾似道是一头的雾水道,不禁言道:“我说大兄弟,咱一路跋涉,风吹日晒的也不容易,可开不得这样的玩笑?”

而衙役头目只是转身对贾似道淡淡说道:“我可没和你开玩笑!”

日暮之后,衙役携贾似道一行投宿于集镇。

待次日早上,衙役头目没有食言,贾似道的马车之上,再也未曾看到一个姬妾。贾似道强忍着怒火,对着虎背熊腰的衙役头目说道:“你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犯得着如此吗?”

衙役头目这时用目含杀意的语气问道:“你可还记得郑勋?”

贾似道依稀回忆,回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此人不过是数年前弹劾他,而遭到他贬斥流放的一个末吏。回忆起来的贾似道,又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名衙役头目,发现他与自己数年前流放的郑勋,在眉宇间有些神似。而后一种不好的预感,顿时在贾似道心中弥漫开来。

随后,贾似道不安的问道:“那你是?”

郑虎臣恶狠狠的对贾似道说:“我乃郑勋之子郑虎臣。没想到吧,老贼!你也有今日!”

郑虎臣既已把话挑明,现在,贾似道终于知道这郑虎臣从进入福建以来,脸色一直不好的原因在哪。但是贾似道仍旧强装镇定的说道:“太皇太后许我不死,你可不能胡来!”

郑虎臣说:“我怎么能这么容易让你死呢?”

说完郑虎臣便招呼手下将贾似道的马车顶棚拆的七零八落,让贾似道坐着敞篷的马车,走在前往岭南的路上。

数日之后,当众人行至福建南剑州之时,眼前的一片水域,格外清澈明亮,问当地人方知,此处名为黯淡滩。

听闻名字,贾似道的神情越发黯淡。郑虎臣则靠近贾似道自言自语说:“如此山清水秀之处,应该是个自我了断的好去处吧。”

郑虎臣自言自语说完之后,又回望贾似道,脸色平静的问道:“贾大人,你说呢?”

贾似道当然知道郑虎臣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重复着那句话:“太皇太后许我不死,我还是朝廷命官。”

听到朝廷命官几个字,郑虎臣终于暴怒了。继而愤愤言道:大宋的江山,被你祸害成什么样了?你也好意思说自己是朝廷命官?你可曾拿百姓的命当命,拿将士的命当命?这天下,人人皆欲杀你!”

在连日以来的谩骂中,贾似道本来已经感觉无所谓了。但是此时的郑虎臣却以天下、百姓、将士这些力重千钧的帽子来压他。这时的贾似道脸上不禁露出了不服的神采。

面对郑虎臣的质问,贾似道大声的反问道:“如果抛开个人私怨,你扪心自问,我贾似道真是十恶不赦之人吗?我贾似道真的是大奸大恶之徒吗?我贾似道这一生,真的是毫无尺寸之功于朝廷,于国家吗?现在在朝堂上攻击我,甚至要求朝廷诛杀我的人,他们真的是为国为民吗?当年将我捧上神坛的那批人,和如今欲置我于死地的那批人是不是一批人?当年那些对我顶礼膜拜,高喊名相的百姓,和如今对我投石相击的这些百姓,他们是不是一帮人?”

这一连串的问题问下来,让郑虎臣的思绪有点紊乱。他承认,他的确是带着个人的私怨接下了这份差事。但贾似道所问的这些问题,他根本就没有思考过。然而,他相信大家给贾似道的定义,所以他不会消耗精力来考虑这些复杂的的问题。

对于贾似道的一系列反问,郑虎臣没有考虑这么多,他只是简单的说道:“奸相误国,不战而逃,已经足以让你死上上百次了。”

贾似道或许想到了什么,问道:“让你来的人是不是陈宜中?”

听到贾似道提起陈宜中,郑虎臣考虑到这其中涉及的政治斗争问题,便没有再往下接话。

在郑虎臣看来,贾似道说的那些或许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是那一切都和他无关。

4

前往广东循州的路,依旧遥远。不知不觉间,八月已去,九月过半,贾似道与郑虎臣一行已来到福建漳州。

漳州的天,此时正下着小雨,虽然没有烈日的暴晒,但九月的天,仍旧闷热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漳州城南五里的木棉庵,郑虎臣,贾似道一行正于此处下榻避雨。雨已经下了些时日,还没有停的意思。

多雨而又闷热的午后,贾似道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小憩。睡梦中的他,做起了一个奇怪而又充满回忆的梦。在梦里,他回到了自己在西湖之畔的集芳园。

那是一个多烟多雨季,美人的歌舞犹在,宾客幕僚依旧。他作为集芳园的主人,依然被众人尊敬。不知谁提起,要在宴会之上,与他斗上一局蟋蟀。对于平生的最大乐趣,他欣然接受挑战。

一局蟋蟀斗下来,自己的“无敌威武大将军”竟然战死了。后来,贾似道的梦里又出现了西湖的楼船,映湖的灯火,还有那不知名的夜曲。但是在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面孔,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确信他从未见过眼前的这个人。但这个人分明又很眼熟。在梦里想了很久他才记起——原来是在画像上见过。

梦中的贾似道在梦中之人的身前毕恭毕敬地跪了下来。那是集芳园曾经的主人来了。不等贾似道说话,宋高宗赵构就厉声责问道:“你住了朕的集芳园,却弄丢了朕的江山,你怎么还有面目苟活于世?”说完,没等贾似道辩解,赵构的脸变得狰狞,而那狰狞的面孔,一步步离贾似道越来越近……

睡梦中的贾似道在噩梦中被惊醒,身上的衣物早已被虚汗浸透,此时已是夤夜时分。醒来的贾似道在摇曳的烛火下,目光呆滞。还沉浸在刚才的噩梦里。

曾经的楼船夜雪,莺歌燕舞,众星捧月,权势滔天的生活,乃至于自己的蟋蟀,自己的姬妾,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到现在到底还剩下什么?

一个六十三岁的垂垂老翁而已,而至今对他念念不忘的,现在除了自己的政敌,就是自己的仇人而已。灯火摇曳之下的贾似道开始嫌弃自己。他问自己,失去了这一切,现在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就算到了广东循州,卑微而心惊的度此残生,高贵了一生的他,真的能忍受吗?曾经一度作为南宋帝国实际上的主宰,他真的甘心让那些庶民来主宰今后的人生吗?

夜已经很深了,贾似道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随后,穿戴整齐的贾似道,敲开了郑虎臣的房门。

没有入眠的郑虎臣打开了房门,对于贾似道的半夜造访,郑虎臣感到诧异。

进门之后的贾似道一脸平静,淡然说道:“沦落至此,如今已无生念,帮帮我吧。”声音近乎恳求。

贾似道的突兀言语,让郑虎臣一时无法适应,只能紧紧的盯着贾似道的眼睛。贾似道知道郑虎臣的疑惑,便平静的说道:“我没有自杀的勇气,给我一些毒药吧。我知道你那里为我准备的有。或者我的政敌帮我准备的有。”

郑虎臣在一片恍惚中找到了自临安出发之时,作为大夫,也是右丞相的陈宜中特意给贾似道准备的冰片。贾似道接过冰片,没有再回忆和留恋什么,只是将冰片全部吞下,只待平静的离去。

然而,在贾似道迎接死亡的过程中,吞服的冰片,却并没有发挥毒药的作用,但是副作用很明显。

吞下冰片的贾似道开始腹痛难忍。

一心求死的贾似道无惧死亡的来临,但是却憋不住一泡屎。一向爱干净的他,习惯性的往厕所跑去。

只见这时,一直没说话的郑虎臣,则是紧随其后,手中拿着一把大锤,在黑暗中也往厕所而去。

良久之后,郑虎臣打开厕门,一股恶臭传来,贾似道已经瘫软在地。

模糊间,贾似道看到郑虎臣拿着铁锤的身影。他明白郑虎臣要干什么。

次日清晨,木棉庵的人,在厕所内发现被铁锤击杀的贾似道,而郑虎臣已不知所踪。

更多文章

  • 拨开迷雾,探究历史,谈南宋奸臣贾似道真是如此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老汪讲故事标签:孟珙,蒙哥,宰相,迷雾,宋朝,贾似道,忽必烈,宋理宗,南宋奸臣

    历史故事往往是非黑即白的,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复杂的多面性,就比方说有些人人唾骂的奸臣,他们可能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坏。比如说南宋末年的奸相贾似道,千百年来,他一直作为文天祥光辉形象的陪衬存在着,但贾似道真的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他真的就像历史课本上写的那么猥琐不堪吗?我觉得倒也未必,我不是他翻案,也

  •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宋室,靖康之变,贾似道,诗史,文天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两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朝代,三百余年间,不断被游牧民族的铁骑践踏。靖康之变,北宋亡于金人;而百余年后,南宋又再次被蒙古铁骑攻破都城临安,连赵氏皇陵都被掘出焚毁,后宫妃嫔和临安百姓也如靖康之变中一样,很多都被俘虏北上,受尽屈辱。宋亡被俘的宫人之中,有一位南宋末年的大诗人—

  • 南宋与蒙元终极对决惨败,这个大锅是否由贾似道背?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贾似道,蒙元,宋军,元军,伯颜,水师

    1273年,与蒙元相持达6年之久的襄阳城兵尽粮绝,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由于吕氏家族在南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吕生(吕文焕)世握兵柄,兄弟子侄布满台阁,宋君臣之孰贤孰愚,宋河山城郭之何瑕何坚,宋兵民之多寡虚实,宋兵刑政之得失巧拙,不为不知。”所以吕文焕投降,元朝如获至宝,对他不计前嫌,对他优礼有加

  • 从200士兵到350万平方公里,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延续契丹人雄武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西辽,契丹人,天祚帝,大石,耶律,辽国

    公元1124年,在辽国皇帝天祚帝与金国女真人决战兵败前夕,辽国重臣、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杀死看守他的将领,率领两百余亲兵西逃。耶律大石并非要做契丹人的叛徒,而是他知道有心无才的天祚帝必败,辽国已经被无能的天祚帝带到了灭亡的地步,此刻,他要为契丹人找一条新的活路。耶律大石来到阴山北麓的可敦城,他

  •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帝国,金朝为何没有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金朝,西辽,耶律大石,辽朝,西夏

    西元 12 世纪,东亚大陆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儿:那就是庞大的大辽帝国和大宋帝国相继崩溃。而导致辽宋帝国崩溃的力量,是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部族——这种变化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女真部族当时还处于部落状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辽国造成致命打击,更何况接二连三的消灭辽国和宋国?不过,虽然女真部族

  • 辽国灭亡后,耶律大石是如何率领区区200人在中亚重新建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发带月亮标签:天祚帝,大石,中亚,西辽,金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而流亡出国,他们之中又有一些人在另外一块土地上建立政权。比如历史上的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等都是由逃亡出国的中国人建立的。在两宋时期,也有一个人流亡出国并且建立了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他就是建立西辽并称霸中亚的耶律大石。北宋建国之初曾经与辽国进行了持续近半

  • 契丹人在危亡之际,耶律大石为何能再创契丹辉煌,称霸中亚!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皇帝,西辽,辽国,契丹,天祚帝,耶律大石

    盛极一时的辽朝,传到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时,已经非常腐朽,被女真人打得节节败退,1122年,天祚帝被迫流亡。期间,留守燕京(辽南京,今北京)的秦晋王耶律淳被拥立为帝,在拥立者中,有一个叫耶律大石的人。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史载,大石通晓契丹文和汉文,擅长骑射,1115年中进士,历

  • 四海清一李唐战报02:诗仙李白单挑击毙耶律大石,唐军拿下碎叶城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李白,李唐,叶城,李世民,诗仙李白,长安

    这个系列的节奏环环紧扣,没看过李唐战报01集的朋友,建议往回翻,这里就不多做前情回顾了。总之李世民从敦煌起兵后,就以最快的速度突袭了周文王镇守的长安城。先秦百家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长安的城头上就已经立起了大唐的军旗。经过漫长耐心的思想工作,李世民终于成功劝说了嬴政,让他投奔大唐做起了高级打工仔。唐

  • 击败18万宋军,打败耶律大石:完颜娄室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军,颜娄,张浚,天祚帝,金兵

    1130年,地点陕西,完颜娄室身先士卒,18万宋军溃败。遇到完颜娄室,名将都败下阵,耶律大石、张浚、种师中、姚古、吴玠、吴麟、刘锜、范致虚,等等。完颜娄室,金国名将,智勇双全,是金国初年首席悍将。从东北一路杀到西北,横扫大半个中国,完颜娄室从未遭遇败绩。可惜,完颜娄室在巅峰时刻陨落,而岳飞尚未崛起,

  • 南院大王萧斡里剌:耶律大石亲家,谋杀女帝儿媳的西辽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萧斡,耶律大石,西辽,金国,天祚帝,夷列

    元朝的蔑儿乞伯颜生于元世祖中期,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惠宗十一朝,堪称大元帝国的活化石。在汉文史籍中名声不显的西辽帝国,也有一位类似伯颜经历的权臣,从开国之主耶律大石创业,到称霸中亚建国称号,历经德宗、感天、仁宗、承天、末帝五朝,称得上是哈喇契丹国的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