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晁盖违背兵法以弱势兵力攻打曾头市,一言不发的宋江有啥阴谋?

晁盖违背兵法以弱势兵力攻打曾头市,一言不发的宋江有啥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肥羊 访问量:4539 更新时间:2024/3/1 11:07:18

晁盖亲征曾头市,是他坐上梁山头把交椅之后的第一次指挥大规模作战,当然也是最后一次。在曾头市,晁盖脸上不明不白地中了一箭;抹了林冲提供的金疮药之后,不明不白地伤情加重了;被宋江亲子服侍灌(这个灌字是原著中写的)下汤药后,晁盖终于不明不白地死了。

刻着史文恭字样的毒箭到底有没有毒,到底是不是史文恭射的,且不去讨论,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以五千劳师远征的梁山军对战七千以逸待劳深沟高垒曾头市守军,实际是犯了兵家大忌。明知道晁盖打曾头市必败无疑,宋江为何不阻止?他是不是怀揣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晁盖是个保正出身,有一把子蛮力,武功也不错,但是他毕竟没有学过兵法,不知道《孙子兵法·谋攻篇》明明写着:“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知胜有五: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吴用是文化人,据说他“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孙子兵法自然是倒背如流的。

宋江就“更厉害”了,九天玄女都要主动送给他三卷天书,对行军布阵不说有神鬼不测之机,起码的战略战术还是懂的。以五千梁山军去攻打原有五七千人马,临时征召壮丁不可计数的曾头市,别说五倍,可能连守军的一半都没有,这仗要能打赢,那么托塔天王就不应该叫晁盖而应该叫李靖,梁山军就真成了天兵天将了。

有准备(虞)的曾头市迎战人地两生贸然前来(不虞)的梁山军,都不用打,只要熬上个十天半月,师老兵疲的梁山军就会粮尽援绝不战自溃,曾头市史文恭和副教师苏定带着曾家五虎追亡逐北,梁山五千军马包括晁盖林冲,可能就有去无回了。

晁盖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但是老奸巨猾的宋江和吴用并没有失去理智。特别是军师智多星吴用,可是极力劝阻晁盖的,但是宋江在《四家汇评忠义水浒传》中的记载,是一言不发。现在大家看到的《水浒传》,是以赞扬宋江“忠义”为出发点的,所以美化宋江并增加了“宋江苦谏不听”“宋江那(哪)里别拗得住”字句。

在明清通行版本中,苦谏者是智多星吴用,原话是“吴学究谏道”“吴用一个那(哪)里别拗得住”。金圣叹等人的评价是“吴用苦谏而宋江不谏”“大风吹折军旗众人皆惊而宋江不惊”。特别是明清通行版本中那句“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我们看到的版本里,也变成了“宋江悒怏不已,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改编增删的版本把吴用苦谏变成宋江苦谏,宋江派戴宗下山从秘密变成了公开,显得宋江很讲义气很光明正大。至于清朝(我们只说清朝)管书籍刊印的礼部为什么要这么改,原因很简单:让大家都学宋江的“忠义”,至于宋江是不是滥杀无辜,那是可以选择性无视的,只要他忠于皇帝就行。

不管怎么改,明清通行版本就在那里放着呢,明朝清朝人金圣叹、李贽、王望如、余象斗的点评也在那里摆着呢,读者诸君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实在不行网上一搜也能找到。

不管宋江阻止(现在版本说法)没阻止(原本),晁盖就那么带着五千人马和二十个头领出发了。看一看那二十个头领的名单,我们就知道宋江不阻止是合情合理的,改编版把阻止之功强加给宋江,其实是画虎类犬或者越描越黑——看一眼出征将校名单,宋江根本就不可能阻止。

幸好改编版本没有改写出征将校的名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都有谁跟晁盖去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

从这份名单中,我们就能看出,智取生辰纲的那一伙人,除了吴用和公孙胜都去了,就连战五渣白日鼠白胜也被赶鸭子上架了。吴用不去,是知道这仗没法儿打,公孙胜不去,可能已经算到晁盖有去无回了。除了生辰纲盗伙,梁山老班底林冲、杜迁、宋万也去了,要是旱地忽律朱贵在酒店走不开,肯定也要跟着去了。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出为什么宋江不阻止晁盖去打那场必输的战役了:如果战败,以晁盖为首的梁山老班底必将被一勺烩掉!借刀杀人,不露声色不伤感情,梁山头把交椅顺理成章,就成了宋江囊中之物。

幸亏出征的将校中有一个比较靠谱的豹子头林冲,在首战失利晁盖受伤的情况下,决定撤军回山。但是林冲的撤军建议居然被双鞭呼延灼否决了:“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结果梁山军再败一场,“又折了五七百人,大败亏输,急取旧路,望梁山泊回来。”这时候日行八百里的神行太保戴宗终于出现了,迎着溃败的梁山军下宋江达了收兵的命令——他早干嘛去了?

更多文章

  • 射死晁盖的凶手就在梁山,晁盖临死前已经挑明,可惜无人敢动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吴用,落草,王伦,晁盖,宋江

    《红楼梦》的爱恨情仇;《西游记》的寓教于乐;《三国演义》的明争暗斗;以及《水浒传》义字当头。每一本书展开了说都有说不尽的故事,讲不完的道理,经典之所以经典也就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不同的角度出发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热血的《水浒传》,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有36天罡和72地煞,加在

  • 晁盖二十三字遗言有三层含义:宋江吴用林冲听懂了为啥还装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雪球啃史标签:吴用,宋江,晁盖,林冲,宋朝,史文恭,卢俊义,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晁盖临终前,留下了二十三字遗言:“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但宋江对梁山众好汉宣布的时候,却只剩下了十六个字,而且意思也全变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别看晁盖临终遗言只有短短二十三个字,但却至少有三层含义,宋江吴用林冲都很聪明,当然也都听懂了,但是他们很

  • 林冲明白:晁盖的4个仇人全没动手,毒箭杀手就藏在20个头领中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晁盖,林冲,宋江,史文恭,水浒传,王伦

    导语: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当中所讲述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宋江一步一步将梁山农民起义事业推上顶峰,并且最终凑齐了108将,在经过排座次之后,彻底定下梁山的基本框架。第二个阶段就是宋江接受招安之后,梁山兵马成为了朝廷的一部分,帮助朝廷四处征战,并且最终损失惨重,导致梁山起义运动失

  • 晁盖其实从下山攻打曾头市时就明白了, 自己指挥不动梁山人马了

    历史解密编辑:吴辉食录标签:晁盖,宋江,曾头市,吴用

    水浒传中有无数的英雄好汉,虽然这只是编写的名著,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形象。今天要说的这位好汉就是在水浒中被称为托塔天王的晁盖,他的一生仗义疏财,并且是梁山泊的前任寨主,如此一个有能力的人为什么在曾头市的这一场战役中惨败,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呢?实际上晁盖其实从下山攻打曾头市时,

  • 此人才是晁盖的死敌,不是宋江,难怪他上梁山后晁盖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柴进,落草,王伦,晁盖,宋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存在着算计。所以在水浒传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这些好汉们的兄弟情谊,还有着他们之间互相算计。例如在开始的时候梁山上的一把手晁盖和宋江的争斗,所以大家都认为晁盖的死敌是宋江,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晁盖一出场就是忠义双全的性格,当时公孙胜也是敬佩他的人品,所以才和他们一起

  • 晁盖去世前想把位置传给谁?虽没明说,但吴用已经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吴用,卢俊义,史文恭,晁盖,宋江

    前言:《水浒传》中晁盖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了,作为梁山第二任寨主的他,从刚开始当寨主到死亡没有多久,因为征讨曾头市不幸中箭,最终在交代遗言的问题上,他说了谁帮他报仇,就把在这个位置传给谁。按理说当时宋江已经是第二把交椅了,理所应当应该传给宋江,但晁盖就没这么说,原因是他不想传宋江,与此同时又想看看谁

  • 高俅如何从苏轼的小吏,混成了执掌京城禁军的殿帅?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高俅,苏轼,蔡京,童贯,王诜,禁军,殿帅,宋徽宗,王安石,演奏家,中国传统音乐

    靖康元年(1126)五月十四日,高俅病卒于开封。而此前三月,被太学生陈东痛斥为“宣和六贼”的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已多被诛杀。和他们相比,高俅的下场还算不错。这让很多人不爽。《水浒传》中有四大贼臣,“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在《水浒传》中,高俅是远

  • 又不是亲儿子,高俅为何宠着高衙内?你看看高衙内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高俅,林冲,宋徽宗,水浒传,高太尉,鲁智深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这是98年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一首歌唱不尽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豪迈。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其中讲述了水泊梁山聚义起事,到最后起义失败的故事。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个篇章,堂堂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凄冷孤寂地躺在破败的山神庙中。门

  • 水浒传|高俅何以发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高俅,无赖,皇帝,泼皮,历史片,小说改编片,中国古文献,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刘汉尧《水浒传》里的高俅,是东京开封“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后来居然官居太尉,成为泱泱大国主管军事的“国防部长”,真是哭死多少文人志士、英雄豪杰。我们对高俅的发迹史作一些文本梳理,也许“于国于民”有所裨益,对那些仰天长叹之徒,或许

  • 水浒|开篇不写梁山好汉而讲高俅与王进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老黄说史标签:高俅,王进,施彦端,梁山好汉,水浒

    水浒开篇不写梁山108将,却先写高俅与王进,作者有何用意?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主角是梁山108条好汉,但是,作者让洪太尉误走妖魔后,不直接写梁山好汉的出世,而是先写殿帅府太尉高俅的发迹史及其与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恩怨。王进虽然是武林人士,但是,他并不是梁山108条好汉之一,作者拿他开篇,让人有些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