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恭可能是被冤枉的,有人说这在他的姓名中似乎就有暗示:死到临头,才知道有弓箭射杀晁盖这回事——史文恭者,死闻弓也。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史文恭参与了那场暗夜伏击,火把照如白昼,梁山好汉怎么会看不见那匹惹祸的“照夜玉狮子”?如果史文恭在场,又怎么能让陆战水平一般的阮氏三雄把晁盖救出去?
史文恭被卢俊义生擒活捉,对射杀晁盖一事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宋江也没有给他辩解的机会:“收拾军马,回梁山泊来。宋江传令,教圣手书生萧让作了祭文。令大小头领人人挂孝,个个举哀。将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盖已罢,宋江就忠义堂上与众弟兄商议立梁山泊之主。”
在梁山好汉看来,审讯史文恭,远不及确立梁山新主重要,而史文恭从头到尾一声不吭,肯定已经是知道自己说啥都没用,这口黑锅自己是背定了。
像史文恭那样的超级高手,可能擅长射箭,但绝不会在箭头上淬毒,如果他知道晁盖已经落入包围圈并中了自己的毒箭,是不可能轻易放走那十个带队夜袭的梁山好汉的。
史文恭瞄准晁盖并一箭命中,是完全不可能的:梁山军因为是偷袭而不是明火执仗,所以才“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反观曾头市一方,则是“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
梁山军看不见火光之中的照夜玉狮子马,史文恭怎能看得见黑影里的托塔天王晁盖?
史文恭并没有出现在晁盖中箭的作案现场,同在现场的梁山好汉亡命奔逃,箭射晁盖的可能性也不大——谁能预料到晁盖此去必然中伏而事先准备了写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
史文恭被俘后,即使有机会也不会辩解,因为他知道是谁射杀了晁盖并甩锅给自己,而嫁祸之人早已被梁山击杀,一切都死无对证。
史文恭知道是谁射杀了晁盖,自然也知道自己应该为此负责,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揭发别人于事无补,还会弱了自己的名头。
施耐庵先生在给水浒人物命名时,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比如后来被小李广花荣射杀的方腊两个部将,分别叫做晁中、王绩,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晁天王中计”,而整部书最先出场的三个山贼,是朱武领着陈达和杨春,明眼人一望而知,给张士诚当过谋士的施耐庵是在影射洪武皇帝朱元璋和徐达、常遇春——这不是巧合,世上也没那么多巧合,绝大多数巧合都出于刻意安排。
同样道理,曾家五虎的名字也不是毫无意义:大的儿子唤做曾涂,第二个唤做曾密,第三个唤做曾索,第四个唤做曾魁,第五个唤做曾升,又有一个教师史文恭,一个副教师苏定。
尉迟恭和苏定方是唐初两位名将自不必说,那哥儿五个的字连起来念,就是涂密索魁升:箭头涂毒的密谋得逞,就能索取梁山魁首晁盖的性命,曾头市就可以邀功请赏升官发财。
曾头市要拿梁山魁首之首级换取高官厚禄的心思,从来就不曾讳言,连曾头市的小孩子都会唱:“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曾家五虎的名字连起来读,或许还不能作为确凿证据,那么史文恭在与梁山讲和时亲笔写下的书信,也很能说明问题:“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
这封信是史文恭用“曾头市主曾弄”的口气写的:“曾长官又见折了曾索,烦恼倍增。次日,请史文恭写书投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随即写书,速差一人赍擎,直到宋江大寨。”
史文恭代曾弄写信,称曾涂为顽劣的犬子,似乎有些不大厚道,但是这封信却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信息:第一,曾头市已经知道晁盖中毒箭身亡;其二,毒箭并非出自史文恭之手。
如果是史文恭射杀的晁盖,他必然跟梁山不共戴天,绝不可能亲笔写信求和——万一曾头市把他当替罪羊交出去咋办?
史文恭这封信说得很明白了:箭射晁盖的,不是“无端部卒”就是“顽犬曾涂、曾索”,反正不是我,我这个领薪水看家护院的雇佣兵,并不想为了曾头市而搭上自己的性命。
早在曾家老大曾涂毙命之后、梁山霹雳火秦明惨败之前,史文恭就已经怂了:“次日,史文恭、苏定只是主张不要对阵。怎禁得曾升催并道:‘要报兄仇。’史文恭无奈,只得披挂上马。”
无奈上阵的史文恭只用了二十回合就把梁山马军五虎将中排名第三的秦明挑落马下,关胜和林冲肯定也不是他的对手,试想这样一个武林高手,又怎么会在箭头上淬毒?
江湖成名高手都是很要脸面的,尤其是像史文恭、苏定这样的职业保镖、教练,知道声望等于身价,更知道钱这东西,有命赚还得有命花,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没必要跟梁山结下死仇。
史文恭跟梁山军作战,显然是没下死手:“约斗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攧下马来。”
史文恭当时要取秦明性命,可以说是如探囊取物,但是他只扎大腿不戳后心,摆明了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史文恭并没有击杀任何一位梁山好汉,这就是外来户与坐地户的本质不同:史文恭和苏定卖的是武功而不是性命,曾头市被灭,他们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应聘,而曾家兄弟打的则是家园保卫战,胜则生,败则死。
为了把史文恭绑在曾头市的战车上,曾家父子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自然就是断了史文恭的后路。
史文恭虽然象征性地带着弓箭,却从未摘下来使用,李逵被一箭射中大腿,那也是曾家老五曾升下令放箭。
李逵腿上那一箭,肯定没写着史文恭的名字——那支箭上要是有名字就穿帮了,但是曾家五虎的箭壶里,是不是都插着写有史文恭三字的毒箭,那就只有曾家人知道了,史文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知道了也不能挑明说。
史文恭背黑锅的可能性极大,梁山好汉也不是全无嫌疑,有人怀疑是宋江指使花荣甚至呼延灼下手,似乎并非全无依据,但是细想起来,这样做的风险极高,宋江没必要如此猴急。
宋江经过三打祝家庄、攻破高唐州、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已经掌握了梁山绝对话语权,被架空的晁盖也并不反对招安,留着他利大于弊:朝廷对反贼一向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宋江更愿意以胁从的身份受招安。
晁盖不反对招安,他曾亲口说过:“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
晁盖的心中,还保留着对赵宋的忠诚,他对百姓讲仁义,也是不想负罪太深,免得招安后受重罚。
既然晁盖不反对招安,而宋江已经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梁山之主,他又何必冒着东窗事发的风险派人暗算晁盖?
以宋江的奸诈狡猾,不可能给予任何人完全的信任,所以他即使想做掉晁盖,不会假手于人,而自己又没有那个能力,就只能寄希望于曾头市了——晁盖只带五千人马去打有五七千人马的曾头市,犯了兵家大忌,必然有去无回,宋江又何必多此一举暗下毒手?
当然,说宋江不急于除掉晁盖、史文恭不屑用毒箭伤人,这也只是猜测而已,真正的档案,还得由熟读水浒原著的读者诸君来揭晓:在您看来,晁盖脸上那支毒箭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如果宋江知道是曾家五虎暗箭伤人,会不会留史文恭一条性命以牵制卢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