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全史人物评鉴-周德威 字镇远 小字阳五

全史人物评鉴-周德威 字镇远 小字阳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曲殇别离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4/1/19 2:18:42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

周德威(~918),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勇而多谋,久在云中(今山西大同),谙知边事。唐乾宁中,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以功由铁林军使升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唐光化二年(899),梁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闻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周阳五者为刺史,而挑战者却被周德威擒获。天佑三年(906),与李嗣昭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迁检校太保、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梁开平二年(908),救李嗣昭,随晋王李存勖击败梁军,解潞州之围,授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授蕃汉马步总管。

四年,在柏乡之战中,周德威向晋王献退军高邑(今属河北)、诱敌离营、以逸待劳之策,大败梁军。乾化三年(913),周德威领兵攻幽州(今北京),灭大燕,授检校侍中、卢龙节度使。后梁贞明三年(917),周德威坚守幽州,契丹军围攻200日不能破。周德威用兵持重,能攻善守,常出奇制胜,为开创后唐屡建功勋。四年,胡柳陂(今河南濮城西)之战中,晋王不听其用兵之策,为梁军所乘,周德威战死。

统帅A-

(周德威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柏乡之战,德威大败汴军,杀戮殆尽。王景仁、李思安仅以身免,获将校二百八十人。自梁与晋争,凡数十战,其大败未尝如此。)

武力S-

(周德威骁勇便骑射,胆气过人。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有陈章者,以虓勇知名,众谓之“夜叉”,尝乘骢马朱甲以自异。德威微服挑战,部下伪退,陈章纵马追之,德威背挥铁楇击堕马,遂生擒之。德威虽为大将,而常身与士卒驰骋矢石之间。刘守光骁将单廷珪,望见德威于阵,曰:“此周阳五也!”乃挺枪驰骑追之。德威佯走,度廷珪垂及,侧身少却,廷珪马方驰,不可止,纵其少过,奋槌击之,廷珪坠马,遂见擒。)

军谋A-

(周德威勇而多智,庄宗时,德威常务持重以挫人之锋,故其用兵,常伺敌之隙以取胜。时梁军至柏乡,德威告庄宗曰:“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已而德威获梁游兵,曰“景仁下令造浮桥数日”,果如德威所料。后庄宗与刘掞相持于魏,掞夜潜军出黄泽关以袭太原,德威自幽州以千骑入土门以蹑之。掞至乐平,遇雨不得进而还。德威与掞俱东,争趋临清。临清有积粟,且晋军饷道也,德威先驰据之,以故庄宗卒能困掞军而败之。)

智略B-

(周德威有智数。时庄宗初立,德威外握兵柄,颇有浮议,内外忧之。德威既至,单骑入谒,伏灵柩哭,哀不自胜,由是群情释然。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顾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累年,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

内政D

(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

魅力A

更多文章

  •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后唐名将 周德威(5)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梁军,晋王,晋军,唐朝,周德威,李存勖,王彦章,李嗣源,五代十国

    晋王李存勖兼并河北地区之后,加紧准备渡黄河南下。但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兴起,贞明三年(917年)三月,契丹出动30万大军进围幽州,卢龙节度使周德威坚守。晋将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等领7万步骑开赴幽州前线,暂时推迟了对后梁的作战。八月,晋军大败契丹,解除了幽州之围,李存勖又急忙调兵南下,与后梁展开了争夺

  • 历史的职场智慧:五代名将周德威智勇双全,堪比常山赵子龙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周德威,赵子龙,李存勖,赵子,梁军,节度使

    历史的职场智慧:五代名将周德威智勇双全,堪比常山赵子龙之二除了骁勇,周德威在数次大战中都表现出凡非智慧。4)柏乡之战,周德威智勇非凡910年11月,后梁大将王景仁率8万大军攻打成德镇,屯兵柏乡。成德节度使王镕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先命周德威率部进驻赵州,而后李存勖亲率晋军东进,与周德威会合。12月,李

  •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后唐名将 周德威(2)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梁军,晋军,唐朝,周德威,李存勖,节度使,五代十国

    柏乡之战潞州之战结束后,梁、晋大军又移师河北,连年大战。河北地区北接大漠,南临黄河,东靠大海,西隔太行山与河东交界,境内平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潞州之战爆发时,河北地区有卢龙刘守光(沧州节度使这时由刘守光控制)、成德王镕、易定王处直、魏博罗周翰四个藩镇。刘守光出兵帮助河

  •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后唐名将 周德威(4)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晋王,魏博,魏州,唐朝,周德威,节度使,李嗣源,五代十国

    后梁乾化二年(912年)七月,后梁北面都招讨使杨师厚乘朱友珪杀其父朱晃之机进入魏州,赶走藩帅罗周翰,迫使朱友珪授他为魏博节度使。梁太祖 朱晃乾化三年(913年)二月,后梁均王朱友贞又杀死朱友珪而夺取帝位(即梁末帝),加杨师厚为中书令、邺王。杨师厚掌握魏博重兵和部分中央禁军,又增置魏博银枪效节军数千人

  •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后唐名将 周德威(1)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朱温,晋王,后唐,唐朝,周德威,李克用,节度使,李存勖,五代十国

    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阳五,朔州马邑人,骁勇善射,胆略超群,曾长期在云中当兵戍边。周德威先在李克用手下当骑将,后跟随李存勖在河北地区长期征战,官至内外蕃汉马步总管、幽州节度使,最后死于胡柳坡之战。潞州破敌唐末中和四年(884年)朱、李合军大破黄巢后,李克用因酒后失言遭到朱全忠嫉恨,朱全忠派兵袭杀李克用

  • 宋朝“安禄山”郭药师,对童贯只做一事,金人安心探路,放心侵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安禄山,童贯,郭药师,金人,宋朝,粘罕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宣和七年(1125),还在正月里的时候,北方又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一直龟缩于夹山几乎已经被人遗忘的辽朝天祚帝,以一种荒谬可笑的自投罗网式的举动,被金军俘获。其时金朝的战略目标已经转移到了宋朝身上,粘罕

  • 方腊利用摩尼教进行起义,童贯、韩世忠均在平叛中立下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且昕剧场标签:童贯,韩世忠,方腊,宋江,张叔夜,宋朝,古典乐

    方腊领导的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的结局并不好,他是被叛徒出卖后被俘杀害。对于他的籍贯,史学界目前尚无定论,一说是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青溪寇轨》载:“睦州青溪县碣村居人方腊”),另一说是安徽歙县人(《歙县县志》载:“方腊,青溪人也”)。北宋初期有王小波起义,北宋

  • 《水浒传》中三个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晚年结局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盘解密标签:蔡京,高俅,童贯,水浒传,宋钦宗,林冲

    一、蔡京:数起数落,被贬期间去世北宋年间有书法四大家,人称“苏黄米蔡”,这最后一“蔡”,原本便指蔡京。只是蔡京名声实在太坏,后人便以蔡襄顶替了蔡京。而蔡京名声之所以不好,不仅是他在小说《水浒传》中的奸贼身份,更多是因为其在历史上的“奸恶”形象。但凡奸佞之臣,总离不开一个“贪”字。蔡京为北宋宰相时,设

  • 水浒传:两版高俅童贯对比,98版高俅最经典,11版童贯就是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尖子生数理化教育标签:高俅,童贯,太监,书生,古装片,历史片,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之前的文章说的都是梁山好汉,本篇文章来说一下水浒传中的两大反派:高俅、童贯,看看在影视剧中的他们,是如何被塑造的。高俅形象对比98版高俅演员是魏宗万老师,他的演技以及扮相无疑是最好的,看着剧照就已经生气了,但是因为换演员导致一个很大的年龄逻辑问题,高俅刚当上太尉时还是修革扮演的,人看上去只有二三十岁

  • 还原真实的高俅:曾是苏东坡下属,知恩图报与童贯做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高俅,童贯,苏轼,宋徽宗,历史片,官宦世家,苏东坡(2012年电视剧)

    宋代蹴鞠图要说《水浒传》里最令人痛恨的人物,高俅无疑是要“名列三甲”的。作为书中的反面人物,高俅既奸诈又狠毒,梁山一众好汉无一人不想“食其肉寝其皮”。在真实历史上,确有高俅此人。但与《水浒传》小说写的不同,历史上的高俅虽然在政治上庸碌无为,但绝非大奸大恶之人。相反,他身上其实也是有闪光点的。高俅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