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结党营宋(三章)宋英宗赵宗实登基后,为何称病让曹太后垂帘听政

结党营宋(三章)宋英宗赵宗实登基后,为何称病让曹太后垂帘听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532 更新时间:2024/1/7 2:01:13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权更迭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使新皇帝无法亲政,出现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状态。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频繁出现,大多数都是因为新皇帝年幼无法执政而导致的。但宋英宗赵宗实即位的情况却令人不解,他即位时已经是三十一岁的成人了,不可能没有执政的能力。然而他在即位的第一年内依旧无法亲政,反而以称病为由让曹太后垂帘听政,让宋朝朝廷的政治舆论议论纷纷。对于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历史爱好者对此也非常疑惑。实际上在这种奇葩政治态势的背后,却隐藏着宋朝朝廷与宫廷中不可明言的政治斗争。

众所周知,宋英宗赵宗实并不是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儿子,而是赵祯表哥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为赵祯的子息困难,多位皇子没长大便夭折了,这使得宋仁宗末年出现了储君难产的困局。在当时朝廷宰相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推介下,赵祯选了赵宗实作为皇嗣子,按照宋朝的礼制培养成自己的储君。在此过程中经过了不少的折腾,使得赵宗实在宫内和宗室的地位非常不稳定,给皇权的传承埋下了隐患。由于赵祯去世得突然,并没留下遗诏。而当时赵宗实成为皇嗣子还不足半年,这就让他即位登基显得不太名正言顺了。

按照宋朝的礼制和流程,皇子要成为太子得需要一大堆的进阶过程。比较重要的是会封为亲王、并兼任开封府尹,然后再立为皇太子。最后皇帝会把传位遗诏提前拟定完毕后封存,等到驾崩后由两府大臣、宗室王爷、皇后一起确定并拥立新君即位。可赵宗实即位却比较麻烦,他的这些流程都还没来得及走,严格来说并不是国家的储君。因此受到了很多反对派的质疑,比如北海郡王赵允弼便是其中的典型。而赵允弼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当时的赵宗实只是岳州团练使、巨鹿郡公,距离储君的政治地位相差太远了。

尽管面临各方面的反对压力,赵宗实依旧在以韩琦为首的两府大臣的支持下登基称帝,是为宋英宗。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赵宗实即位后的第三天便开始推脱权力,第四天更是称病不上朝了。他一开始是想以守丧的名义,让韩琦代理军政事务,但韩琦不答应。然后又生病为由,下诏请求曹太后和两府共同处理军国要事。于是曹太后出面垂帘听政,国家大权掌握到了后宫之中,成为了宋朝政治上少见的奇葩景象。如果说当时的赵宗实真的病重,或者是年幼无法执政,这么做还能够理解。但实际上他的身体很健康,不存在任何执政障碍。

宋朝出现这种难以理解的政治现象,笔者翻阅了当时的历史典籍,却发现这些乱象后面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政治斗争。从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来看,促使赵宗实做出暂时放弃皇权决定的最大原因,是宋仁宗后宫发生了惊天大案。这个案子叫“韩虫儿遗腹子案”,它直接威胁到了赵宗实继承皇位的可行性。众所周知宋仁宗赵祯是无后,这才让赵宗实有了成为皇嗣子,最后才登基称帝的。就在他登基后的几天时间内,皇宫中暴出了“韩虫儿遗腹子案”。一名叫韩虫儿的宫女怀着宋仁宗赵祯的遗腹子,这就让刚刚即位的赵宗实尴尬了。

赵祯在世时总是想着生个儿子继承皇位,所以赵宗实作为备胎的地位总是不稳固。赵祯的儿子夭折后,赵宗实便被送入皇宫养育。当赵祯的儿子出生后,赵宗实又被送出宫。就这么反复几次,搞得赵宗实心惊胆颤,备胎都当不安稳。此时他刚即位,就遇到了这种事情,本就不稳固的皇位便出现了更大的危机。

如果韩虫儿生下了赵祯的遗腹子,这让赵宗实这个皇帝如何能干得下去?朝廷中对于他即位本就有不少的争议,如果有人拿这个孩子做文章,他的皇位就更麻烦了。况且自古以来,被人废掉的皇帝,有几个能够善终的?正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赵宗实才选择了退让,静观其变。

案子的主角韩虫儿是皇宫的一位低阶宫女,身份叫做私身。她名义上是宦官收养的女子,在宫中做一些杂务,地位非常低。据说当时是赵祯偶然看到韩虫儿打水,一时间心血来潮,然后便临幸了这个宫女。可赵宗实刚登基,却曝出韩虫儿怀孕了,而且可能是男孩,这事情一下子就复杂了。对于这个宫女的处置,后宫中出现了争论,宫廷内外谣言满天飞。这极可能是赵祯唯一的亲生子嗣,曹太后自然不能不谨慎对待。于是她安排韩虫儿开始保胎,各种保育措施一级一级地提了起来。而反对赵宗实当皇帝的人,也开始兴风作浪。

赵宗实受到这样的政治压力,也开始佯装发疯,说出了很多语无伦次的话语。比如他说曹太后以前对他不好,甚至不支持他当皇帝。于是在韩虫儿保胎的半年里,宫中出了不少幺蛾子,赵宗实与曹太后的关系也每况愈下。以任守忠为首的宦官本就反对赵宗实当皇帝,此刻更是抓住了机会,在曹太后面前各种挑拨离间。而曹太后也对赵宗实不满意,两人的矛盾很快激化。韩琦、司马光等文官集团的大臣各种灭火,但依旧无法消弭两人之间的矛盾。最后韩琦以废除皇帝相威胁,才让赵宗实消停了下来。

最终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韩虫儿养了几个月胎,最后却承认了自己诈孕。她说自己的理由是不想干重活,便找了个机会编造怀孕的谎言。这样她不但不用干活,而且还好吃好喝的。这案子最后的处置也让让人啼笑皆非,据说韩虫儿只是被打了二十大板,然后送到承天寺出家了。要知道这个案子可将整个大宋朝上下搅得一片混乱,而且冒认怀龙子是砍头的大罪。可曹太后就这么大事化小了,而以韩琦为首的两府大臣就这么认了,简直太不可思议。而且整个过程中疑点重重,却没有一个人继续追查下去,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皇帝身边是有起居注的,而且有宦官跟着,是否临幸宫女也会记录在案的。韩虫儿说自己怀了赵祯的儿子,这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了,至少需要有人证明。可能够作证的宦官已经被派到蜀中公干了,事发后却没有被召回来调查,这就让人觉得可疑了。韩虫儿说自己怀孕,第一时间就会有御医诊断,怎么可能搞了半年才暴露出来?一个小宫女,诈称怀孕就搞得宫里鸡飞狗跳,直到半年后瞒不住了才暴露,难道宫里的其他宦官和宫女都是瞎子么?这里面种种的不正常,都预示着这个案子非常不简单。

实际上从这个案子曝出来开始,朝廷内外就不安宁。赵宗实称病,但却不老实养病,反而是各种作妖,引发了朝廷内外动荡不休。在此过程中,除了韩虫儿的事情外,朝廷中以王珪为代表的文臣又多次上书请曹太后归政。整个朝廷乱成一团,显然不只是为了宋仁宗是否有遗腹子这么简单。根据当时的史料,以及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来分析,可以发现这背后有两股力量在争夺着朝廷的主导权。其中一股是以韩琦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以两府大臣为代表。另一股则是曹皇后背后的北方将门势力,也有依附于曹皇后的宦官集团。

分析案子发生过程中的政治动向,可以看到很多政治斗争的痕迹。文官集团明显是倾向于赵宗实的,但对宫里的事不方面插手,所以在韩虫儿的案子上曹皇后有着主动权。没有宫里的宦官、宫女配合,韩虫儿的案子也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文官集团在弄不清楚真假的情况下,自然不敢贸然决定。如果真出了个赵祯的龙子,可就是惊天动地了。曹皇后明显是要借这个案子掌握朝廷大权的,实际上她也完成了垂帘听政的目的。不论韩虫儿怀孕的真假,至少当时曹皇后及其身后的势力是最大的赢家。

从整个案发过程来分析,实际上是以曹皇后为代表的将门家族在文官集团面前争取政治利益。赵宗实是文官集团捧上台的皇帝,代表着文官集团的利益,他们的目的是延续文官政治路线。但这个路线在宋仁宗后期是出现过多次动摇,比如宋仁宗提拔武将出身狄青为枢密使,后来又大量提拔了以任守忠为代表的一大批监军出身的宦官。可以说在宋朝的政治环境下,这对文官集团垄断朝廷的权力是极大的冲击。韩虫儿作为宫女,正好在曹皇后的管辖范围内,又有宦官们配合,这是再好不过的政治斗争的先发优势。

可以说这个案子表面上看是对是否继续让赵宗实当皇帝的争执,背后却是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的博弈。从最后的政治变化看,曹皇后也不是一定要废除赵宗实,只是想要为武将家族争取一些政治空间。而赵宗实各种作妖各种闹,其实也是浑水摸鱼,想要拉拢更多的文臣支持。

最终的结果是曹皇后与韩琦达成了某种政治妥协,将赵宗实作妖当作病中发疯来处理,这才平息了这段风波。从事后的政局变化来看,双方都是有所让步的。半年后曹皇后撤帘归政,赵宗实终于亲政。而两府大臣中枢密使富弼、参知政事张昪被解职,也说明了文官集团在军队事务上的让步。

从整个案子来看,与其说曹太后是想要夺赵宗实的权,不如说是夺文官集团的权力。曹太后秉承的是宋仁宗的执政理念,讲究的是文武制衡的策略。即便是在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皇祐、嘉佑年间,宋仁宗也让将门势力暗中掣肘其发展。赵宗实是被文官集团推上台的,如果政治上全面依靠文官集团,这将会使朝廷政治失衡,进而出现权臣的危机。曹太后利用整个不知真假的案子,逼文官集团退让,这对于赵宗实控制朝廷也是很有好处的。赵宗实完全看不懂曹太后的手段,为了皇权各种闹事作妖,弄得自己像个小丑一样,可笑至极。

更多文章

  • 要不是范镇和司马光两位大臣,宋英宗还未必能坐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爆炸知识扒标签:仁宗,皇帝,唐朝,司马光,宋英宗,散文家,王安石,官宦世家,范镇(北宋)

    一般来说,后宫嫔妃与前朝大臣之间很少会产生什么交集。不过恰恰就在宋仁宗统治末期与宋英宗的统治初期发生了这么两件大事,让反变法派干将们在仁宗的皇后曹氏与英宗的皇后高氏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件事一是仁宗立储,二是英宗濮议,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仁宗一生好色,耕耘不辍,留下了十几个儿女,皇子却只有三

  • 宋英宗心酸的一生,两次入宫当备胎,临终前还被逼着书写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宋英宗,宋仁宗,韩琦,赵祯,曹皇后,遗诏

    北宋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日(1063年4月30日)夜里,宋仁宗赵祯突然驾崩。曹皇后痛哭一场后,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即阻止了想要出宫报丧的内侍,并悄悄派人去召韩琦等重臣天亮后入宫,共同商量由谁来继承皇位,此后不久,赵曙就被召入了宫中。赵曙进宫后,听闻众人的意思,大惊失色连忙说“我不敢做,我不敢做”,说罢转

  • 北宋钱币系列之,宋英宗,宋神宗时期的铸币

    历史解密编辑:周周说收藏标签:宋英宗,宋神宗,重宝,通宝

    公元1056年嘉祐年间,真宗铸行嘉祐元宝和通宝钱,直读或旋读,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字体,嘉祐元宝旋读楷书和篆书,目前普品市价3左右,美品5以上,嘉祐通宝直读楷书和篆书,普品市价3左右,美品5以上,嘉祐元宝楷书和篆书美制版,普品市价20左右,美品30以上,嘉祐通宝篆书母钱,普品400左右,美品600以上,

  • 宋英宗继承宋仁宗遗产,却又不认宋仁宗为爹,怎么还被认为孝子?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宋英宗,宋仁宗,赵恒,韩琦,欧阳修

    宋英宗赵曙是宋仁宗的养子,他在位的短短四年间,主要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跟嫡母皇太后曹氏母子失和,闹得不可开交;第二件事为了给生父濮王赵允让争一个名分,跟大臣们斗了十八个月,史称“濮议之争”。按照古代礼法,赵曙被过继给宋仁宗为子,就应该跟生父赵允让割断了亲情。他与曹太后的失和,以及追认赵允让为“皇考”

  • 宋英宗驾崩前被迫写遗诏,用尽力气写7字,宰相却说:不明确重写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遗诏,宰相,皇位,皇帝,韩琦,宋英宗,宋仁宗

    自古以来,每一个群体都会有一个身为领头羊的统领者。从一个部落选举出首领再到一个国家选出一位君主,这样的体制承袭了世世代代。那至高无上的宝座,是无数人所梦寐以求的。而可以登上那至尊之位的人,则以“天子”二字冠冕。何谓天子,是指居苍天之下,位居云端,众生之上的人。历朝历代,被无数人觊觎的皇位总是引起无休

  • 福康公主重生记(2):此十三哥非彼十三哥,更换宋英宗进行时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宋英宗,福康公主,西夏,曹皇后,仁宗

    重生的沂国公主、即福康公主赵予宁,最近都有些心烦。她心烦两件事,第一件是自从她和李玮退婚,爹爹仁宗和姐姐苗贤妃,就在物色新驸马的事上没消停过;第二件就是怎么让爹爹另外选宗室子过继,而不选英宗赵宗实。要解决这两件事,对学渣赵予宁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赵予宁看看身边的人,不管是亲信内侍梁怀吉、张承照,还

  • 宋英宗受尽仁宗冷眼,终成精神病患者,登基后就立生父为皇考

    历史解密编辑:陈味小厨标签:宋英宗,宋仁宗,韩琦,仁宗,宰相,司马光

    嘉祐元年春天,正在和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事的宋仁宗毫无征兆的吐了一口老血,随即开始浑身抽搐,经过太医鉴定,宋仁宗患病了,而且很严重,没有多少时间让他折腾了,大宋的文武百官们十分担心,倒不是考虑宋仁宗的身体,毕竟老赵家的皇帝向来不怎么长寿,宋仁宗活到这个年纪了,也应该知足了,他们担心的是,直到现在为止,

  • 备胎不能成为负义寡情的借口,宋英宗并不是宋仁宗赵祯唯一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赵祯,皇帝,备胎,宋英宗,宋仁宗,中国传统音乐

    友情提醒:本文大约有三千五百字。老好人宋仁宗赵祯的三个儿子都夭折,没人继承皇位,就选择了堂侄子赵宗实为嗣子,来继承皇位。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过继子是不能再尊崇本生的,但是宋英宗在继位满两年后,不顾念嗣父仁宗对他的爱继之心,悍然不顾的发起濮议事件,为了追尊生父而大肆折腾直到他死亡之前。宗法制度下的小宗

  • 宋仁宗不慈,宋英宗不孝,曹太后软弱窝囊,赵曙虐待养母幼妹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赵曙,宋仁宗,宋英宗,曹太后,慈圣光献皇后,中国传统音乐

    在中国封建史上,从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在即位后、尊崇亲爹闹得最厉害的,除了明世宗的“大礼议”,就是宋英宗的“濮议”。两起事件不管是在事发当时,还是在其后世,社会上的舆论,都是持批评讥讽的态度,特别是清朝,同样过继给伯父的光绪帝的亲爹醇亲王奕譞,就曾直接对两宫表明自己的态度:“将来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说进者

  • 宋英宗赵曙:对皇位并不感兴趣的我,将如何度过这意外的帝王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宋英宗,赵曙,皇帝,赵祯,宋仁宗,太后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已是重病缠身的宋仁宗赵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皇位上,屋里光色有些偏暗,窗外的一缕阳光透过缝隙勉强照进来,照在皇帝的心里,让他陷入了沉思。(沉思中的宋仁宗赵祯)赵祯原来有三个儿子,很不幸都是早年夭折,而他自己也已经时日无多,选择一位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就成了赵祯的头号大事。因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