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家将故事:杨排风挂帅克三难,练兵孟良,文打焦赞,对他动真格

杨家将故事:杨排风挂帅克三难,练兵孟良,文打焦赞,对他动真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3590 更新时间:2023/12/13 11:18:55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乐闲言话今古,聊聊杨家将的故事。其实说起杨家将,绝对是传统评书话本中的“另类”,原因非常简单明了,只有杨家将,充分地尊重了女性的地位。尽管在其他评书演义小说,女性也或多或少地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跟杨家将地位相近的薛家将,还有一个樊梨花支撑着小说的中后部分,但是杨家将前有佘太君,后有穆桂英,中间还有八姐九妹十二寡妇,充分地证明“半边天”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杨门女将才是杨家将真正的代名词。单纯就杨排风这个角色来说,其他传统小说中,不可能让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烧火丫头出尽风头,即便是《红楼梦》这样的非武斗小说,成功地刻画出了大量的女性角色,也没有让出身更低的“下人”真正成为主角。当然,很多人会说,杨排风虽然出色,但是她并不真实,所以这样的角色即使地位很高,也谈不上成功,更不能跟《红楼梦》里的丫环仆妇相提并论。

这话倒是不假,可问题是,如果按照写实的视角来看,任何一部小说中的巾帼英雄,都过分夸大了,所以在相同基础上,杨排风还是更出色一些,从她一登场就与众不同。话说那是杨六郎镇守雄州时,与辽军展开激战,由于辽军准备更加充足,杨六郎率领的宋军处处被动,兵败受困,只能派人回京搬兵,选出二路元帅前来解围(评书常用套路,虽显粗劣,但只是铺垫作用,无需太过求疵)。因此,杨六郎手下最受器重的大将孟良,舍生冒险,回到东京汴梁,搬请救兵。但问题是,当时的大宋朝已无良将,实在选不出合适的人员挂帅,身为辽邦卧底的王强,想趁此机会,安排自己的心腹,谢廷芳执掌兵权,但朝中那些忠义大臣都不可能同意,可又实在找不出更好的人选,这就没有理由不用谢廷芳,在这个关键时刻,孟良意外地发现了杨排风。

因为孟良来到京城,除了天波杨府之外,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落脚,等他忙完公事,在天波府等消息闲逛的时候,看见了一群小丫环在像模像样的练兵,为首的正是杨排风。当然,孟良一开始是不认识杨排风的,只是觉得这群小丫环有趣,于是便凑到跟前,跟她们闲聊起来,谁知道这一交流才发现,杨排风不得了,熟读兵书战策,在排名布阵方面极为出色,于是,孟良决定考校一下这群小丫头。结果杨排风她们并不示弱,而且还摆下了一座四门兜底阵,任由孟良在阵中左突右闯,就是冲不出去,后来是靠着杨排风的提示,从生门进,死门出,这才让孟良没有遭遇更大的尴尬。否则的话,堂堂的边关大将,连一群没上过战场的小丫环,练习的阵法都闯不出去,传出去实在太丢人了,但孟良已经非常确定了杨排风的帅才,再加上当时整个杨家将中,老的老小的小,所以孟良强烈向佘老太君建议,上殿保举烧火丫头挂帅。

佘太君当然知道杨排风的能力,只不过碍于出身,她也没想过杨排风可以派上如此大用,可眼下如果不用杨排风,二路元帅就会被谢廷芳抢走,那就更加失败了,所以佘太君心一横,面见宋真宗,推荐了杨排风。结果当然不出意外,不光是宋真宗,满朝文武也不相信一个烧火丫头有资格成为大宋元帅,特别是王强,更是少不了一番冷嘲热讽,但是在寇准等人的坚持下,宋真宗还是决定,让杨排风跟谢廷芳比试一下,如果杨排风真的足够出色,那就破格使用。圣旨一下,谢廷芳就兴高采烈地动手了,因为在他心中,杨排风绝对不可能打得过他,而两人刚开始交手的时候,杨排风确实不占上风,因为杨排风有自己的顾虑,即使她是天波杨府的人,可谢廷芳好歹是朝廷命官,一旦被自己这个小丫头打伤,实在是责任重大。寇准也看出了杨排风的顾虑,便跟宋真宗提出,让二人真打,只要不出人命,打伤人的一方不用负责,宋真宗也欣然同意了。

有了这道旨意,杨排风便没有后顾之忧地跟谢廷芳动真格的了,结果更没有悬念,杨排风碾压谢廷芳,当上了二路元帅,率军赶赴雄州救援。别看朝廷内部已经知道了杨排风的实力,但边关将帅还是不能理解,特别是杨六郎手下的另一个心腹大将,跟孟良齐名的焦赞,压根就不相信杨排风有什么本事,即使是打败谢廷芳也算不得什么,因为在边关诸将心中,谢廷芳本来就实力平平。杨排风也看出众将不服,于是提出,可以接受大家的挑战,焦赞根本不顾孟良的劝告,毫不客气地站了出来,但怎么说都是内部比试,所以杨排风提议,大家“文打”,所谓文打就是不用兵器,不使杀招,这就不会造成大伤,只要两个人在一个圈子里,谁把谁打出圈外就算赢了。这种和气的方式得到了焦赞的认同,毕竟在他心中,是不忍心“欺负”一个小丫头的,谁知两人一动手,焦赞傻眼了,被杨排风逼得迅速退到了战圈边缘,眼看要输,焦赞玩赖了,用自己的大棍支地,任凭杨排风怎么攻击,他就是稳扎在圈内。

标签: 杨排风孟良焦赞佘太君穆桂英寇准

更多文章

  • 杨金花问母亲萧太后,您和爹爹杨六郎打仗胜多败少,您是在驯夫?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杨金花,杨六郎,萧太后,韩德让,萧绰,杨延昭

    最近我写了一系列文章,指出辽国萧太后,其实她的丈夫是杨六郎,而并非韩德让。大家都知道,你写自媒体,不能瞎说八道,那么我就把在辽太后执政时期的六大悬案,给大家摆出来,大家来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其实不仅仅是现代人有疑问,在当时辽国的朝廷官员,对辽国萧太后的行为,也有疑虑?〔辽·萧太后秘史〕记载,公元9

  • 喜讯!杨金花院长被评为2022年度非遗传承实践年度模范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山东广媒标签:杨金花,非遗传承,模范人物,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院长

    喜讯!喜讯!杨金花院长被潍坊市非遗保护协会评为2022年度非遗传承实践年度模范人物荣誉称号!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潍坊非遗精神,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了2022年度奖项,经过市专家评委会评审,非遗传承人杨金花院长获评非遗传承实践年度模范人物。2022年,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

  • 杨门女将一战平西夏,杨金花女扮男装诈敌营,穆桂英刀劈殷奇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杨金花,穆桂英,杨排风,佘太君,西夏,殷奇

    穆桂英一行人把送信的虞侯吴新悄悄带回宋营,回营之后穆桂英直接来见佘老太君,她和太君商议对策,打算借此机会将计就计,将敌军引进宋营把他们一网打尽,此事如果想要成功了还必须找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去给西夏大元帅殷奇送封假的回信,这样才好引他前来,可是如今派谁去办这件事情呢?穆桂英一面沉吟一面目视女儿杨金花,有

  • 杨六郎真正封神之战!他和女儿杨金花对上他情人萧太后,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杨六郎,杨金花,萧太后,韩德让,杨业,宋军

    在讲述我们的故事之前,我们首先申明一下,为什么本文中的北宋盖世英雄,杨六郎叫杨延景?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发现在元杂剧乃至,后来的一些戏曲里,杨六郎的名字多叫“杨景”,或者“杨延景”。因为我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很多时候都有这位英雄的名字,我决定采用元杂剧说法。杨六郎,又名杨延景,出生于公元958年三月初

  • 大话杨门(十六)在杨延昭父子中,汉钟离保举杨宗保为帅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杨业,宋朝,杨延昭,杨宗保,汉钟离,穆桂英,佘太君,大话杨门,中国传统音乐

    如果说杨继业战死两狼山是,将杨家将的中心从杨继业转化到杨延昭身上,那大破天门阵则又将中心从杨延昭转化到了杨宗保。从此处开始,小说中的杨家第三代,历史上的杨家第五代子弟正式出场了。与历史上杨家将是循序渐进,一代接班上一代的事情,逐渐在抗辽战场上扬名不同。小说中这段转折是显得非常突兀的,这也是很多学者认

  • 杨七郎的原型并非杨家将,他与杨延昭并称二杨,其兄是赵匡胤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杨延昭,宋太祖,杨家将,杨七郎,杨业,宋太宗

    杨延嗣在杨家将中是杨业的第七个儿子,在故事中被称为杨七郎。他从北汉时代就开始随杨业征战,后来又跟着父亲加入宋朝,立下赫赫战功。他在幽州力杀四门,吓得辽国元帅韩延寿心惊胆战,展现出了杨家将的神勇。在金沙滩之战中,因奸臣潘仁美作祟,杨家将战败。杨业拒不投降撞死在李陵碑上,返回求援的杨延嗣也被潘仁美乱箭射

  • 大话杨门(番外三)杨延昭之妻并非柴郡主,柴荣后代结局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杨延昭,后周世宗,柴郡主,宋太祖,杨家将,宋太宗

    杨门女将的故事在杨家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佘太君、穆桂英和柴郡主是这些杨门女将的主要代表。以这些女将为主角的故事不但让我们看见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一面,也展现出了对杨家满门忠烈的崇高敬意。与佘太君与穆桂英不同,柴郡主在故事中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她是第二代杨家将之首杨延昭的妻子,也

  • 北斗七星高,舒翰带夜刀,唐有虎狼将,宋有杨延昭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业,唐军,唐有,宋有,宋朝,杨延昭,哥舒翰,王忠嗣,唐玄宗,中国传统音乐

    这首诗出处是唐代《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意思是: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而后一句是说的宋朝名将杨延昭,他是杨业的长子,也和哥舒翰一样驻守边疆,契丹人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这是唐朝和宋朝两位

  • 大话杨门(十七)杨延昭之子杨宗保并非虚构,原来她是女儿身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业,宋朝,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家将,穆桂英,大话杨门,中国传统音乐

    这两个疑点是杨宗保虚构论完全解释不了的。《宋史》是元朝丞相脱脱主持编著的,他本身汉学能力有限,又在史书中适度贬低宋朝,致使《宋史》在史学界颇受质疑。而《宋史》中记载的内容与地方志记载差距颇大,因此可信度有很大问题。按照《宋史》记载,杨文广出生时杨延昭四十一岁,而且杨延昭只有杨文广这么一个儿子,这与当

  • 澶渊之盟签订前后,寇准杨延昭主战赵恒主和,是非功过如何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寇准,杨延昭,赵恒,澶渊之盟,萧太后

    宋朝能不能算一个朝代,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宋朝算朝代,那么后汉三国时期,岂不是也要出现魏朝、吴朝、汉(蜀、季汉)朝?宋朝当时的环境,还真跟后汉三国时期差不多,先有辽后有西夏金元,宋朝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大一统。我们翻阅史书就会发现,实现大一统的机会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被宋真宗赵恒错过了。赵恒的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