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话杨门(十七)杨延昭之子杨宗保并非虚构,原来她是女儿身

大话杨门(十七)杨延昭之子杨宗保并非虚构,原来她是女儿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3/12/20 19:06:50

这两个疑点是杨宗保虚构论完全解释不了的。《宋史》是元朝丞相脱脱主持编著的,他本身汉学能力有限,又在史书中适度贬低宋朝,致使《宋史》在史学界颇受质疑。而《宋史》中记载的内容与地方志记载差距颇大,因此可信度有很大问题。按照《宋史》记载,杨文广出生时杨延昭四十一岁,而且杨延昭只有杨文广这么一个儿子,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并不相符。众所周知,古人成婚年龄早,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就要结婚了。而且宋朝有规定,超过年龄不结婚的剩男剩女,朝廷强制结婚,那么杨延昭四十一岁之前无子嗣就说不过去了。

从小说中杨宗保的事迹来看,很多地方与杨文广历史上参与的战争重合,所以判断杨宗保借鉴了杨文广的历史原型是可以确认的。而历史上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出身于河东慕容氏,其人生经历与小说中穆桂英有部分相仿,几乎也可以判定慕容氏是穆桂英的原型。但是我们却不能就此认为,杨宗保就是以杨文广为原型塑造的,这个名字完全是小说家凭空虚构的。一方面是因为小说创作的方法是民间传说改编,不是某个人凭空编著,数百年的传说必有其缘由。二方面小说中已经有了杨文广的角色,完全凭空捏造杨宗保并无意义。

处于历史无法解释的两个疑点,和不符合古代文学创作的规律的两方面原因,我觉得杨宗保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应该存在过。只不过是他的故事在传说流传中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了小说中事迹张冠李戴的现象。我们在查阅有关杨家将的史料时发现了一段有关杨继业陵墓的记载,这之中提到了一个叫做"杨宗宝"的名字。她与小说中的"杨宗保"仅仅一字之差,史料中阐述了他是杨继业孙女的身份。由此推断,这个杨宗宝很可能是杨文广的姐姐,杨延昭的女儿,也很有可能是小说中杨宗保的这个角色的来源。

这段史料出自于《新安县志》,是河南洛阳西部新安县的地方历史文献。新安县古代归属于洛阳冠下,由于风水很好,成为了帝王权贵理想的埋骨之地。俗话说的死在洛阳,就是指死后新安县弄快坟地是上流社会的风俗潮流。这个史料中记载杨继业战死后尸骨归葬于洛阳新安县,是由他的孙女杨宗宝负责押运护送的,而且这段历史还在长安玄都观万寿宫的《玄元观羽士王希志碑》上有所记载。这段历史描述了杨宗宝押送祖父杨继业的灵柩从长安到洛阳的过程,其中曾经按照习俗在玄元观停灵居住,并出家入道作法。

这一段描述正好与《宋史》中皇帝派遣人护送杨继业棺木南归,走河套诸县的路线一致。同时史料中又提到,宋真宗在去华山祭祀时路过玄元观,对于杨宗宝的行为很感动,敕封其为玉虚散人。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杨宗宝便是小说中杨宗保的原型。她与杨文广、杨延昭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杨延昭的岁数,杨继业战死的时间节点和杨文广出身日期三个来做判断。杨继业战死时是986年,而杨文广出生时为999年,杨文广自然不可能为杨继业护灵。杨文广出生时杨延昭已经四十一岁了,如果之前杨延昭有一个孩子,那只能是杨宗宝。

当然也有人提出杨宗宝可能不是杨延昭的女儿,而是杨家其它兄弟的女儿。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可也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如果杨宗宝不是杨延昭的女儿,那碑文中提到杨延昭在边关抗辽二十年就有些尴尬,显得不太合逻辑。而且杨延昭四十一岁以前没有子嗣的问题还是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所以拿杨宗宝来填这个坑也算比较合理。而且从杨家的历史看,杨家的女儿带兵打仗是有传统的,这与折家军和河东慕容氏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所以让杨延昭让自己女儿代替自己押送父亲的棺木回洛阳也是有极大可能性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杨宗宝是杨宗保的原型,因为是女儿身,后来又出家的缘故,没有在正史上留下姓名。但这个名字由于其押送杨继业棺木回洛阳,并在出家之前参加过杨家将的抗辽战争并留下名声,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得以流传。由于其弟弟杨文广有着更大的名声和辉煌的战绩,所以民间百姓张冠李戴的将其混为一谈,于是才有了先在杨家将中的杨宗保这个角色。

更多文章

  • 澶渊之盟签订前后,寇准杨延昭主战赵恒主和,是非功过如何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寇准,杨延昭,赵恒,澶渊之盟,萧太后

    宋朝能不能算一个朝代,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宋朝算朝代,那么后汉三国时期,岂不是也要出现魏朝、吴朝、汉(蜀、季汉)朝?宋朝当时的环境,还真跟后汉三国时期差不多,先有辽后有西夏金元,宋朝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大一统。我们翻阅史书就会发现,实现大一统的机会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被宋真宗赵恒错过了。赵恒的继任者

  • 治平杨延昭之 泼水筑冰城 羊山变杨山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杨业,杨山,宋军,赵恒,羊山,宋朝,杨延昭,杨文广,杨六郎,中国传统音乐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太宗北伐。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后周名臣枢密使王朴之子)为监军。西路军连战连胜,但因东路曹彬失利,无奈撤军

  • 鏖战卧龙坡勇斗呼延赞的杨家将杨五郎,杨延昭大战呼家将高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延昭,呼延,杨家将,杨五郎,杨业,高怀德

    当北汉国又丢下了十多座大小城池之后,无奈之下又启用了刚直的杨继业,忠心护国的杨继业又带着他的七郎八虎,离开应州奔赴卧龙坡而去。杨家将与宋军中的高家将呼家将展开了一场实力较量,武学奇才杨五郎的斧法洒脱,杨六郎自创的枪法巧妙绝伦,高怀德的家传枪法稳健,梦中学艺的呼延赞刚猛豪气。最终技高一筹的杨家英雄将宋

  • 【杨延昭传奇】一亩泉三战恶龙

    历史解密编辑:牛锅巴小钒标签:杨延昭,战恶龙,一亩泉,杨家将,素缨

    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一亩泉原称为

  • 「杨延昭传奇」六郎的刀印

    历史解密编辑:陈意小可爱标签:杨延昭,杨六郎,杨再兴,杨志,六郎,岳飞,杨家将,杨延昭传奇

    杨六郎。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杨延

  • 杨延昭——历史上并非杨业的六子,而是长子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杨业,宋军,大军,宋朝,杨延昭,杨六郎,中国传统音乐

    杨延昭北宋时期的抗辽名将,出身将门世家满门忠烈,被后世属文所传颂。还塑造了多种的文学形象,为杨延昭的经历披上了传奇的色彩。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后来为避讳所谓的宋圣宗赵玄朗才改名为延昭。在演义小说中被叫做“杨六郎”,可他却是杨业的长子,这是为何?原来辽军认为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

  • 探访静物摄影师杨延光——色彩与质感应是输出作品的重要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摄影之友标签:摄影,影棚,杨延光,摄影师

    “对于拍摄的执着与色彩的敏感是每个摄影师应具备的素质。”每一次接触摄影师杨延光都会有这样相同的感受。他在北京从事静物摄影的工作已有20多年,在京城的商业静物摄影领域,杨延光的名字很多时候有着专业技术的保障与令人震撼的作品的双重意义。知名商业摄影师杨延光工作中的杨延光【杨延光商业摄影作品】不像很多摄影

  • 大话杨门(番外六)四郎杨延辉探母故事的原型,是辽国宰相韩延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延辉,韩延徽,杨业,萧太后,杨家将,宰相

    杨四郎杨延辉在杨家将中算是比较幸运的角色,他并没有像其它兄弟那样战死沙场,而是完整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杨延辉在杨家将里面的故事不多,其中以"四郎探母"的段落最为著名,被改编成了评书、戏剧和影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出戏的出名并非因为杨延辉的武勇和英雄,而是作为儿子的孝道,因此受到崇尚仁孝的儒家学者的推

  •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出家,杨业,杨延德,杨延昭,杨家将,宋太宗,潘仁美,大话杨门,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在北宋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五郎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作为杨家将的子弟,却没有加入宋军杀敌报国,而是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可就算杨延德当和尚也不老实,不仅在庙里传授和尚们功夫,还隔三差五的被杨六郎请下山去当援兵,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琢磨了。一般来讲出家之人都是看破红尘,清心寡欲的,但杨延德的欲望貌似比较多。他

  • 杨家将从大郎杨延平到八郎杨延顺,七郎八虎的枪法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延平,杨延顺,杨延,杨家将,郎八虎,杨业

    九代杨家将以刚烈的金刀杨继业而闻名,大破天门阵与十二寡妇征西让杨家将故事名扬四海,真正把杨家将事迹带到引人入胜的高潮,那就要数杨家七郎八虎与千古传唱的杨家枪。杨继业七个亲生儿子与义子杨八郎,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各有千秋的他们也留下了各种经典传奇。六郎的巧、七郎的猛、四郎的快、大郎的稳,八位杨家兄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