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斗七星高,舒翰带夜刀,唐有虎狼将,宋有杨延昭

北斗七星高,舒翰带夜刀,唐有虎狼将,宋有杨延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2765 更新时间:2023/12/20 22:01:46

这首诗出处是唐代《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意思是: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而后一句是说的宋朝名将杨延昭,他是杨业的长子,也和哥舒翰一样驻守边疆,契丹人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这是唐朝和宋朝两位常年驻守边疆的大将。

哥舒翰本来是一个纨绔子弟,因为他父亲在唐朝做官,家里条件比较殷实,没有生活烦恼的哥舒翰整日与一些富二代一起到处瞎混,喝酒赌博,几乎不干正经事。到了四十岁,父亲去世了,家底也被他败光了,他才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造出来。他知道再这么混下去,迟早会为吃的发愁。于是到京师待了三年,却一无所获。

最后他决心去当兵,到边疆闯一闯。到河西从军后,在攻克新城的战役中一战成名,从此开始展露头角。一场,吐蕃入侵,哥舒翰奉命在苦拔海一带进行阻击。两军遭遇时,哥舒翰一马当先,与敌人展开搏斗,在战斗中他的枪被折为两段,可是他毫无惧色,毅然手持断枪拼杀,吐蕃士兵一个个被他挑到马下,经过这一战,哥舒翰的名声开始大噪。

天宝六年,吐蕃人再次入侵,哥舒翰决定打一场伏击战。这一个吐蕃出动五千骑兵,哥舒翰突然出击,一下子就将猝不及防的吐蕃军队杀得人仰马翻。吐蕃残部匆忙抱头鼠窜,又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劫掠了退路。哥舒翰一马当先,挺长枪而出紧追不舍,每追上一个敌兵,就用枪拍一拍对方的肩,等敌兵回头他就一枪将其挑下马,后边人跟着再来上一刀。这样随着冲杀,这五千骑兵没有一个生还。

随着历年来的征战,哥舒翰迅速成为大唐的新秀,这也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于是玄宗在华清池亲自召见了哥舒翰。这时玄宗想争夺石堡城,让王忠嗣去,王忠嗣知道要死很多人于是推辞不去,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哥舒翰的身上。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湟源县。湟源县是湟水河流域与青海湖地区之间的要地。

天宝八年(749),唐玄宗李隆基命令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共6.3万人,再攻石堡城。石堡城三面险绝,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去。吐蕃在石堡城多储存了很多粮食,准备檑木、滚石。哥舒翰派唐军进攻数日,没能攻占。哥舒翰想斩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来杀一儆百,高秀岩、张守瑜请以三天为期限,攻占石堡城;随后他们如期攻占了石堡城,生擒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400人。而唐军士卒死了数万人。 此处唐军俘获的吐蕃军为400人,并不包括此战唐军杀死的吐蕃军数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石堡城之战唐军和吐蕃的伤亡比例是100:1。就如王忠嗣所言,若攻克一定是以数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王忠嗣正是这个原因才不去打的。至此哥舒翰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天宝十四载(755年)二月, 在他入朝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过来,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回京以后,只好在家中闭门不出。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想到了哥舒翰,于是他只能带兵守潼关。

然而杨国忠蛊惑玄宗让哥舒翰出潼关迎战叛军,无奈的哥舒翰只能出关迎战,结果不敌,最终被俘。

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

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作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

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绝没有演义中的那么悲壮。但他们的郁郁不得志,更多是宋朝的政策问题,而非自己的苟且偷生。

更多文章

  • 大话杨门(十七)杨延昭之子杨宗保并非虚构,原来她是女儿身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业,宋朝,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家将,穆桂英,大话杨门,中国传统音乐

    这两个疑点是杨宗保虚构论完全解释不了的。《宋史》是元朝丞相脱脱主持编著的,他本身汉学能力有限,又在史书中适度贬低宋朝,致使《宋史》在史学界颇受质疑。而《宋史》中记载的内容与地方志记载差距颇大,因此可信度有很大问题。按照《宋史》记载,杨文广出生时杨延昭四十一岁,而且杨延昭只有杨文广这么一个儿子,这与当

  • 澶渊之盟签订前后,寇准杨延昭主战赵恒主和,是非功过如何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寇准,杨延昭,赵恒,澶渊之盟,萧太后

    宋朝能不能算一个朝代,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宋朝算朝代,那么后汉三国时期,岂不是也要出现魏朝、吴朝、汉(蜀、季汉)朝?宋朝当时的环境,还真跟后汉三国时期差不多,先有辽后有西夏金元,宋朝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大一统。我们翻阅史书就会发现,实现大一统的机会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被宋真宗赵恒错过了。赵恒的继任者

  • 治平杨延昭之 泼水筑冰城 羊山变杨山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杨业,杨山,宋军,赵恒,羊山,宋朝,杨延昭,杨文广,杨六郎,中国传统音乐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太宗北伐。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后周名臣枢密使王朴之子)为监军。西路军连战连胜,但因东路曹彬失利,无奈撤军

  • 鏖战卧龙坡勇斗呼延赞的杨家将杨五郎,杨延昭大战呼家将高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延昭,呼延,杨家将,杨五郎,杨业,高怀德

    当北汉国又丢下了十多座大小城池之后,无奈之下又启用了刚直的杨继业,忠心护国的杨继业又带着他的七郎八虎,离开应州奔赴卧龙坡而去。杨家将与宋军中的高家将呼家将展开了一场实力较量,武学奇才杨五郎的斧法洒脱,杨六郎自创的枪法巧妙绝伦,高怀德的家传枪法稳健,梦中学艺的呼延赞刚猛豪气。最终技高一筹的杨家英雄将宋

  • 【杨延昭传奇】一亩泉三战恶龙

    历史解密编辑:牛锅巴小钒标签:杨延昭,战恶龙,一亩泉,杨家将,素缨

    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一亩泉原称为

  • 「杨延昭传奇」六郎的刀印

    历史解密编辑:陈意小可爱标签:杨延昭,杨六郎,杨再兴,杨志,六郎,岳飞,杨家将,杨延昭传奇

    杨六郎。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杨延

  • 杨延昭——历史上并非杨业的六子,而是长子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杨业,宋军,大军,宋朝,杨延昭,杨六郎,中国传统音乐

    杨延昭北宋时期的抗辽名将,出身将门世家满门忠烈,被后世属文所传颂。还塑造了多种的文学形象,为杨延昭的经历披上了传奇的色彩。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后来为避讳所谓的宋圣宗赵玄朗才改名为延昭。在演义小说中被叫做“杨六郎”,可他却是杨业的长子,这是为何?原来辽军认为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

  • 探访静物摄影师杨延光——色彩与质感应是输出作品的重要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摄影之友标签:摄影,影棚,杨延光,摄影师

    “对于拍摄的执着与色彩的敏感是每个摄影师应具备的素质。”每一次接触摄影师杨延光都会有这样相同的感受。他在北京从事静物摄影的工作已有20多年,在京城的商业静物摄影领域,杨延光的名字很多时候有着专业技术的保障与令人震撼的作品的双重意义。知名商业摄影师杨延光工作中的杨延光【杨延光商业摄影作品】不像很多摄影

  • 大话杨门(番外六)四郎杨延辉探母故事的原型,是辽国宰相韩延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延辉,韩延徽,杨业,萧太后,杨家将,宰相

    杨四郎杨延辉在杨家将中算是比较幸运的角色,他并没有像其它兄弟那样战死沙场,而是完整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杨延辉在杨家将里面的故事不多,其中以"四郎探母"的段落最为著名,被改编成了评书、戏剧和影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出戏的出名并非因为杨延辉的武勇和英雄,而是作为儿子的孝道,因此受到崇尚仁孝的儒家学者的推

  •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出家,杨业,杨延德,杨延昭,杨家将,宋太宗,潘仁美,大话杨门,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在北宋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五郎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作为杨家将的子弟,却没有加入宋军杀敌报国,而是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可就算杨延德当和尚也不老实,不仅在庙里传授和尚们功夫,还隔三差五的被杨六郎请下山去当援兵,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琢磨了。一般来讲出家之人都是看破红尘,清心寡欲的,但杨延德的欲望貌似比较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