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七郎的原型并非杨家将,他与杨延昭并称二杨,其兄是赵匡胤心腹

杨七郎的原型并非杨家将,他与杨延昭并称二杨,其兄是赵匡胤心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3673 更新时间:2023/12/26 15:00:05

杨延嗣在杨家将中是杨业的第七个儿子,在故事中被称为杨七郎。他从北汉时代就开始随杨业征战,后来又跟着父亲加入宋朝,立下赫赫战功。他在幽州力杀四门,吓得辽国元帅韩延寿心惊胆战,展现出了杨家将的神勇。在金沙滩之战中,因奸臣潘仁美作祟,杨家将战败。杨业拒不投降撞死在李陵碑上,返回求援的杨延嗣也被潘仁美乱箭射死。这样的结局让杨家将的粉丝们悲愤不已,也加大了他们对潘仁美的仇恨。然而历史上的杨七郎并非如此,他既不叫杨延嗣,也不是军队将领。他叫杨延彬,是宋朝的殿直官,并没有实权。

杨嗣是将门世家出身,虽然姓杨,却不是太原杨氏的人,与杨家将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的哥哥叫做杨信,与杨业的父亲同名,所以很容易搞混。杨业的父亲也叫杨信是麟州刺史,而杨嗣的哥哥杨信则是赵匡胤的心腹,后来官至殿前司都指挥使,受到太祖太宗两朝的重用。

杨嗣是在宋太祖赵匡胤初期从军的,一开始是作为抗辽前线的监军,后来成为领兵将领与杨延昭等人配合作战。由于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的两连败,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宋军染上了恐辽症,抗辽前线被辽军打得苦不堪言。杨嗣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了自己擅于使用骑兵的特点,专门训练了一支骑兵部队与辽国骑兵争锋,成功的遏制了辽国骑兵南下抢劫的势头。他的巅峰时期是在保州作战期间,他出任保州团练使,而杨延昭出任保州刺史。两人联合作战,打出了"二杨退辽"的经典战役,让宋军抗辽士气为之一振。

当时辽国大军南侵,宋军士气低落,作战意志薄弱,抗辽防线岌岌可危。杨嗣与杨延昭子啊保州战线上连续设伏,多次击退南下的辽军。辽军以骑兵为主,而杨嗣训练的骑兵竟然能与辽军争锋,这让辽军很不适应。杨嗣的骑兵多次利用机动性包抄辽军身后,打劫马匹和辎重物资,让其无法长期深入作战。经过几次这样的打击后,辽国只能退回北疆,二杨也因此名震天下。宋军中很多将领受到二杨退辽的鼓舞,衰落的斗志重新振奋,使得抗辽战线得以稳定下来。杨嗣与杨延昭也因此而成为忘年之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杨嗣的军事生涯远比杨延昭顺利,其军中地位也比杨延昭高,这得益于他的哥哥杨信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心腹。在赵匡胤进行以"杯酒释兵权"为代表的军事改革中,杨信是少有的支持者。赵匡胤改组禁军后,以殿前司都指挥使为禁军首脑,同时也作为军事改革的核心。之前担任这个职位的,除了晋王赵光义外,其他的将领其实都是反对改革的。因为赵匡胤的改革会削减将领权力,让他们受到文臣的监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张琼,他因此而与赵光义、赵普等人发生矛盾冲突,最后被赵匡胤处死。

杨信是张琼的继任者,也是宋朝历史上著名的"哑巴太尉"。当然杨信不是真的哑巴,而是以得病的名义装聋作哑,直到临死前才揭开真相。杨信既是赵光胤的心腹,又在军中声望很高,在军制改革中处于矛盾地位。张琼阳奉阴违,反对军制改革,最终赵匡胤不得不选择杀鸡儆猴。杨信接班后支持军事改革,又不愿意得罪其它奖励,更不想卷入赵光义等人和其它将领的冲突,干脆以哑病进行躲避。可这样一来,他反而更受赵匡胤与赵光义看重,不断加官进爵,成为宋军第一人。直到临死前,赵光义来探病,他才吐露真言。

杨嗣作为杨信的弟弟,又是抗辽前线的大将,地位很不一般。得益于杨信在军中和朝中的地位,杨嗣在边境的声望也很高。但是他很谦虚,从来不以自己的地位作威作福,甚至在官职任命上还主动让给杨延昭。因此在宋真宗时期,杨嗣多次受到重用,同时出任多个重要军队的副都部署职务,地位非常显赫。

就军中地位而言,杨延昭出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已经是最大官职。可杨嗣出任副都部署却是常态,而且经常是包含高阳关在内的三州或者四州的副都部署,可见当时朝廷对他的信任。即便是在耄耋之年,宋真宗仍旧让他总理军政,出任左龙武大将军,这种信任在宋朝是少有的。

更多文章

  • 大话杨门(番外三)杨延昭之妻并非柴郡主,柴荣后代结局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杨延昭,后周世宗,柴郡主,宋太祖,杨家将,宋太宗

    杨门女将的故事在杨家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佘太君、穆桂英和柴郡主是这些杨门女将的主要代表。以这些女将为主角的故事不但让我们看见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一面,也展现出了对杨家满门忠烈的崇高敬意。与佘太君与穆桂英不同,柴郡主在故事中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她是第二代杨家将之首杨延昭的妻子,也

  • 北斗七星高,舒翰带夜刀,唐有虎狼将,宋有杨延昭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杨业,唐军,唐有,宋有,宋朝,杨延昭,哥舒翰,王忠嗣,唐玄宗,中国传统音乐

    这首诗出处是唐代《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意思是: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而后一句是说的宋朝名将杨延昭,他是杨业的长子,也和哥舒翰一样驻守边疆,契丹人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这是唐朝和宋朝两位

  • 大话杨门(十七)杨延昭之子杨宗保并非虚构,原来她是女儿身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业,宋朝,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家将,穆桂英,大话杨门,中国传统音乐

    这两个疑点是杨宗保虚构论完全解释不了的。《宋史》是元朝丞相脱脱主持编著的,他本身汉学能力有限,又在史书中适度贬低宋朝,致使《宋史》在史学界颇受质疑。而《宋史》中记载的内容与地方志记载差距颇大,因此可信度有很大问题。按照《宋史》记载,杨文广出生时杨延昭四十一岁,而且杨延昭只有杨文广这么一个儿子,这与当

  • 澶渊之盟签订前后,寇准杨延昭主战赵恒主和,是非功过如何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寇准,杨延昭,赵恒,澶渊之盟,萧太后

    宋朝能不能算一个朝代,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宋朝算朝代,那么后汉三国时期,岂不是也要出现魏朝、吴朝、汉(蜀、季汉)朝?宋朝当时的环境,还真跟后汉三国时期差不多,先有辽后有西夏金元,宋朝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大一统。我们翻阅史书就会发现,实现大一统的机会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被宋真宗赵恒错过了。赵恒的继任者

  • 治平杨延昭之 泼水筑冰城 羊山变杨山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杨业,杨山,宋军,赵恒,羊山,宋朝,杨延昭,杨文广,杨六郎,中国传统音乐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太宗北伐。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后周名臣枢密使王朴之子)为监军。西路军连战连胜,但因东路曹彬失利,无奈撤军

  • 鏖战卧龙坡勇斗呼延赞的杨家将杨五郎,杨延昭大战呼家将高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延昭,呼延,杨家将,杨五郎,杨业,高怀德

    当北汉国又丢下了十多座大小城池之后,无奈之下又启用了刚直的杨继业,忠心护国的杨继业又带着他的七郎八虎,离开应州奔赴卧龙坡而去。杨家将与宋军中的高家将呼家将展开了一场实力较量,武学奇才杨五郎的斧法洒脱,杨六郎自创的枪法巧妙绝伦,高怀德的家传枪法稳健,梦中学艺的呼延赞刚猛豪气。最终技高一筹的杨家英雄将宋

  • 【杨延昭传奇】一亩泉三战恶龙

    历史解密编辑:牛锅巴小钒标签:杨延昭,战恶龙,一亩泉,杨家将,素缨

    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一亩泉原称为

  • 「杨延昭传奇」六郎的刀印

    历史解密编辑:陈意小可爱标签:杨延昭,杨六郎,杨再兴,杨志,六郎,岳飞,杨家将,杨延昭传奇

    杨六郎。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杨延

  • 杨延昭——历史上并非杨业的六子,而是长子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杨业,宋军,大军,宋朝,杨延昭,杨六郎,中国传统音乐

    杨延昭北宋时期的抗辽名将,出身将门世家满门忠烈,被后世属文所传颂。还塑造了多种的文学形象,为杨延昭的经历披上了传奇的色彩。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后来为避讳所谓的宋圣宗赵玄朗才改名为延昭。在演义小说中被叫做“杨六郎”,可他却是杨业的长子,这是为何?原来辽军认为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

  • 探访静物摄影师杨延光——色彩与质感应是输出作品的重要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摄影之友标签:摄影,影棚,杨延光,摄影师

    “对于拍摄的执着与色彩的敏感是每个摄影师应具备的素质。”每一次接触摄影师杨延光都会有这样相同的感受。他在北京从事静物摄影的工作已有20多年,在京城的商业静物摄影领域,杨延光的名字很多时候有着专业技术的保障与令人震撼的作品的双重意义。知名商业摄影师杨延光工作中的杨延光【杨延光商业摄影作品】不像很多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