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您应认朱熹为祖宗!朱元璋:不需要!我就是个淮西老农民

大臣:您应认朱熹为祖宗!朱元璋:不需要!我就是个淮西老农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档案笔记 访问量:557 更新时间:2023/12/22 0:37:52

大臣:您应认朱熹为祖宗!朱元璋:不需要!我就是个淮西老农民

古代封建王朝,要论白手起家的皇帝,恐怕没人能和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相比。然而朱元璋比之刘邦,出身显然还要更低,刘邦起码是个基层公务员,而朱元璋干脆就是个普通农民。到了饥荒之时,朱元璋更是当过乞丐、和尚乃至于“红巾贼”。由于出身太低,祖上没什么显赫经历,所以大臣们劝朱元璋:“陛下还是找个显赫点的祖宗吧!”

一般人当了皇帝,总想找个显赫点的祖宗,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中国有句古话:“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即使是普通人家,在说不清家世来源时,也会随便找个名人作为始祖,这是中国人修家谱的一个传统。例如,唐朝建立后,李渊立即自认为是陇西李氏的后裔,其元祖甚至追溯到了老子。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群臣们向劝他认朱熹为祖宗。

朱熹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江淮地区人士,而且是理学大家,自南宋以来,朱熹的地位就不断提高,俨然成了一个圣人。群臣们建议朱元璋:“附会朱熹为祖宗很靠谱。”

然而朱元璋是个较真的人,自己家和朱熹明明八竿子打不着,为啥要认他为祖宗?正在朱元璋苦恼之时,一个姓朱的典史前来求见。这个典史正好是徽州人,与朱熹是同乡,于是便问他:“你是朱熹朱文正公的后裔吗?”所谓典史,就是县里管治安的小官。这个朱典史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虽然是徽州人,但没听说和朱熹有什么关系,所以应该不是!”

这个典史的回答,让朱元璋一下子豁然开朗:“一个典史,又是徽州人,尚且不乱认祖宗!我如今贵为天子,却要乱认祖先。如果未来有人考证出我的朱姓和朱熹没关系,那可就丢人大发了!”

于是朱元璋决心不乱认高门,不做名儒的后代。之后,朱元璋屡次强调:“我就是个淮西的老农民!无根无基,不是靠先人的基业起家的!”后来,朱元璋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诏书,总要插入一句“朕本淮右布衣”,或者“江左布衣”,以及“匹夫”“起自田亩”等。

朱元璋重修自己父母坟墓时,拒绝让儒臣代为撰写,而是亲自动笔,唯恐那些儒臣加以粉饰。文中,朱元璋毫不避讳地写出了自己父母的穷困和惨死,也写下了自己饥饿难耐,被迫到寺庙求生的经历。将自己的家世和曾经的穷苦生涯说得清清楚楚,毫无粉饰。

他,朱元璋就是个农民家庭里走出的布衣天子!

我们常说,苦难经历对于失败者是沉重的灾难,但对于成功者来说,却是一份骄傲的本钱。朱元璋赤手空拳打出大明江山,正说明他的精明、他的强干、他的坚韧以及他的雄霸之气!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豪气冲天的皇帝。

更多文章

  • 读书有什么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最好的回答,读懂令人受益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朱熹,读书,孔子,方塘,宋朝,观书有感,千古名句

    读书无用,你看那个谁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和我一样打工……这种言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在现实中和网络上这样大放厥词的人太多了。这也正常,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好像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金钱。要是某个人读书了可是没有赚到钱,那就很容易成为别人口中“读书无用”的例子。但他们

  • 西安市育才中学杜衍滨:《远村行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历史解密编辑:专业行走标签:秦汉,秦岭,西安市,自然的,杜衍滨,远村行走,育才中学

    2023年1月2日,教育类自媒体“少陵纯正教育”的“刘旭亮初中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项目,为全体成员开具了一个年度阅读书目。这个书目包括6本必读书和6本选读书,我2019年出版的《远村行走》有幸也被选入其中。6本必读书——《读书的力量》《把栏杆拍遍》《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不跪着教书》《从作

  • 全网首发•折狱龟鉴•辨诬卷•058杜衍按诬

    历史解密编辑:智囊智囊标签:杜衍,丞相,皇帝,宰相,皇城司,辨诬卷,折狱龟鉴

    01译文丞相杜衍在主管河东刑狱的时候,石州知州高继升被自己的仆人检举揭发,说高继升和西河的藩部勾结阴谋反叛。当时这个案子牵连了好几百人,但是始终不能结案。皇帝派遣杜衍复审此案。杜衍终于查出这是仆人对高继升的诬告,就将仆人按规定杀了。按:李龙学在担任殿中侍御史的时候,皇城司的工作人员汇报有个生意人是契

  • 古代官员杜衍致仕后的生活与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杜衍,宰相,欧阳修,致仕,少师

    《隆平集》卷五、《东都事略》卷五十六、《宋史》卷三百一十有杜衍的传记。目前学界对杜衍的研究较少,主要关注的是他在任时的事迹、致仕后举办唯阳五老会以及与欧阳修的唱和诗。此处讨论杜衍的致仕原因、致仕后的交往和诗歌创作,以期对其致仕生活作以较为全面的考察。杜衍的致仕原因仁宗庆历七年正月,杜衍以太子少师致仕

  • 古代官员杜衍致仕后的生活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杜衍,韩琦,欧阳修,宰相,文彦博

    马克思认为,衣食住行是人类最简单的生活需求。杜衍致仕后的生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先从他的着装来说,作为前任宰相,居高官享厚禄,也许锦衣华服才匹配他曾经的荣耀。实际上他的穿着打扮,却是普通之至,与常人无异:“乌帽,皂娣袍、革带。或劝衍为居士服,衍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

  • 北宋名臣杜衍,在职时为国为民敢直言,退休后生活朴素还低调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杜衍,宋仁宗,范仲淹,欧阳修

    提到北宋名臣,人们脑中一定会浮现出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包拯、寇准、韩琦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今天向读者介绍的这位北宋名臣杜衍,虽然不及上述名臣们出名,但他也是一位能吏与清官。杜衍是进士出身,入仕后首先在地方为官,后因政绩出色被宋仁宗召入朝廷任职,最高曾任丞相。他在职时为了国家与民众利益,不怕

  • 文彦博『得报帖』『左藏帖』『王拱辰墓志』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宰相,进士,得报,左藏,宋朝,唐朝,文彦博,王拱辰,五代十国,唐宋八大家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曾封潞国公,位至宰相、太师。彦博工书善墨翰,宋楼钥评文彦博书“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朱长文说其书“风格英爽”。

  • 谁害死了狄青?其实并不是文彦博,而是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狄青,文彦博,文彦,宋仁宗,宰相,宋太祖

    灌水浮球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聪明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他辅佐了4位皇帝,当了50年的宰相,还害死了大将狄青,那么他是谁,如何害死狄青的呢?小兔子就来说一说。灌水浮球这个孩子叫文彦博,从小就聪颖过人,21岁中进士,先后担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军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 宋代名臣——文彦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文彦博,文彦,宰相,宋仁宗,富弼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对于文彦博,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幼年“灌水取球”的故事流传甚广,是中国著名的儿童益智故事之一。而作为政治家的文彦博,其闪光点更多。天圣五年(1027),二十二岁的文彦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

  • 文彦博:当年灌水取球的神奇小子,历四朝不倒的常青树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文彦博,文彦,历四朝,王安石,司马光,苏轼

    文彦博:云愁万木老,渔罢一蓑还当年苏东坡知杭州时,有个朋友劝诫他,没事就饮酒赏花,习书法,少写那些妄议朝政的诗词,这位给苏东坡忠告的人叫文彦博。凭良心说,我是不太喜欢这文彦博的,这是缘于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打压北宋难得的武将狄青,后来竟直直地将狄青给吓死了,当然,这其中欧阳修所起的作用也不小。不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