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睡尼姑搞儿媳X怀孕”,禽兽朱熹的下三路丑闻,竟如此不堪入目

“睡尼姑搞儿媳X怀孕”,禽兽朱熹的下三路丑闻,竟如此不堪入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拍碎感觉 访问量:1497 更新时间:2024/1/27 18:43:24

南宋庆元二年的临安,这一年的街头流传着一则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道学大家朱熹竟然纳尼姑为妾,而且还让自家守寡的儿媳妇怀孕了!”

如果不是刚巧是一个与朱熹同名同姓的人东窗事发,那么此朱熹就是南宋初那位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朱熹,是那位在鹅湖与心学展开了三天辩论的大师,是那位提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大家。

朱熹,一直是“道德”的典范,在儒学中的地位非常之高,自朱熹在宋高宗时期开始,他不断锤炼思想,任职民间基层,看遍人生百态,又拜师李侗,继承了北宋“二程”的思想精髓,最后孕育出了一套跨时代的理学体系。在南宋这么一个思想喷薄、飞扬的时代,朱熹理论的诞生,可谓是在万苗林中独立一棵苍天大树,他本人也受尽了朝堂君臣还有百姓的尊敬。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家”,竟然被曝出了如此“不堪入目”的丑闻,最重要的是,这个丑闻来自于朝廷御史的弹劾、当时皇帝宋宁宗的确认,一时之间,朱熹的崇拜者们、门徒们心灵崩溃,如何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这场丑闻来自于当时监察御史沈继祖的“爆料”。

沈继祖

公元1196年,这一年末,金国使者刚刚到了南宋临安贺来年正旦后不久,沈继祖就弹劾了朱熹,这次弹劾的内容是极为严重的。朱熹作为南宋四朝的思想大家,学术地位极高,而沈继祖曝出的内容,又纷纷是道德方面的“犯法”,例如:

“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

又例如:

“家妇不夫而孕”

沈继祖拢共弹劾了朱熹十数条罪证,但最为致命的,就是这两条“道德犯罪”,这两条罪证直接把朱熹打落神坛,先不说朱熹反应如何,一时之间,朝堂中反对朱熹的官员纷纷指责朱熹,衣冠禽兽,表里不一,彼时的朱熹已经六十多岁高龄,年长的身份让他受到的抨击更为剧烈,整个临安满城风雨,传遍着这位“精神领袖”的倒塌事故。

朱熹在前数十年的时间里,提出的理论都是关于人的“欲理”的指导,但是当这一切欲理问题到了他的身上的时候,竟然得到了这么荒唐的结果。沈继祖上书宋宁宗将这位“沽名钓誉”之徒斩首,但宋宁宗只是将朱熹贬官,没有对朱熹进行肉体伤害。可是朱熹的门徒们运气就没那么好了,朱熹事发,大量门徒被逮捕入狱,朱熹门下受难一片。

大家都等着朱熹出来澄清,出来告诉众人,事实不是这样的,是沈继祖胡乱编造的。可是当朱熹真的开始发声的时候,大家迎接了一轮新的绝望,因为朱熹,都承认了。

朱熹在给宋宁宗的谢表上写着:

“谅皆考覆以非诬,政使窜投而奚憾”

“非诬”,就意味着朱熹也认同了沈继祖的弹劾,如此一来,很多人都想着帮朱熹说一句话都没有办法,不止是后世的人看到这件事情三观颠倒,当时朱熹的崇拜者们信仰倒塌者数不胜数,而朱熹被淹没在声讨的浪潮中,他的思想可能没多少人能读懂,但是如此道德败坏之事,任何人都是一目了然。

庆元四年,朱熹将近七十岁了,上书申请致仕回家,在一片对他鄙夷的目光中,朱熹撑到了庆元五年才得以退休。对于每一个儒者而言,成为圣人,是他们的心灵的最高追求,但是朱熹却在晚年因为道德风评与圣人失之交臂,不仅没有成为圣人,还因此跌落深渊,成为了一个制定道德,却不遵守道德的不伦不类的怪物。

在骂声中,朱熹在公元1200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事情到这就盖棺定论了吗?

非也,接下来要说的,才真的是三观颠覆的内容。

宋光宗当年因为孝宗驾崩而不愿意出席葬礼,因此韩侂胄赵汝愚等人拥立赵扩,让宋光宗禅让皇位给予赵扩,史称“绍熙内禅”,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

宋宁宗登基,是自高宗以来,南宋第三位接受禅让的皇帝。

那么将目光放在赵汝愚这一派别的身上,他们被称为“道学派”,是南宋重要的言官群体,他们甚至言出达到法随的境地,宋孝宗虽然看重朱熹等人,但常常也被他们满口的“道德大义”绑架得很苦恼,于是宋孝宗时期开始,就已经在想办法打压“道学”派,而和道学派相对立的,是非道学派,属于实干派。

两者没有孰优孰劣,但党争,从来都不是好和坏的较量,而是权力的交锋。

韩侂胄和赵汝愚本来是拥立宋宁宗的战友,但是赵汝愚成为了宰相后,出尔反尔,没有给予韩侂胄节度使的位置,这件事使韩侂胄和赵汝愚结下了大仇怨。另一方面,赵汝愚虽然是拥立宋宁宗的功臣,可是赵汝愚的背后是朱熹等道学官员,他也很讨厌他们对自己皇权的束缚。

于是公元1194年末,一场后世名为“庆元党禁”的事件正在悄悄地酝酿着,这件事,也是朱熹“道德败坏”的源头。

推倒赵汝愚,韩侂胄首先是对朱熹下手,自绍熙五年起,韩侂胄这一派的人就开始攻击朱熹,一直到庆元年,才开始扩大战果,直接对赵汝愚下手。一边是非道学派党人纷纷上书,要求皇帝禁止道学的传播,一边是对赵汝愚的诬陷,声称赵汝愚想要拥立光宗复辟,不管真相如何,这都符合宋宁宗的心理想法,宋宁宗要的不是正义,而是自由。

庆元二年末,被流放的赵汝愚暴毙在衡阳,死因极有可能是受尽折磨。

赵汝愚的死,让道学派完全崩溃,道学党成为禁党,比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清算,有过之而无不及,道学被列为“禁党”,为了进一步把道学打入深渊,韩侂胄一派人决定,再次对朱熹下手,在精神上毁掉朱熹,要比在肉体上毁掉朱熹更加可靠。

于是这一派的人纷纷搜集“证据”,这些证据是不是捏造的已经不重要了,沈继祖弹劾朱熹的“纳尼姑为妾”,“致守寡儿媳怀孕”,这是这一时间攻击朱熹所找到的“证据”成果。最为无奈的是,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宋宁宗在背后默认的,朱熹的反抗毫无意义。

朱熹全程没有任何发声,每天的讨伐中,谩骂声中的那个衣冠禽兽,行为很可耻,但骂着的名字,正是他,朱熹。

道学派被打击入尘埃,甚至有了一份名单,把赵汝愚一派人写进禁党的名单中,这种折辱,和朱熹受到的“弹劾”几乎相差无几,凡是道学派的人都被贬官,严重的会被流放,大厦已经倾倒,无人能够力挽狂澜。

庆元六年,朱熹闭上了眼睛,至死之前,他的“道德败坏”都是一个谜,但更多人是愿意相信是真的,只是当后世的历史慢慢冷却,才有人再次寻找当年弹劾朱熹的漏洞,但是朱熹的“名声”,已经完完全全损失在了政治斗争之中了。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但是鲜有人知道,朱熹是被骂死的。

朱熹知道自己将要死去之际,写好了遗书,次日,坐正衣冠,安静等待死亡降临。

这幅淡然、不畏生死的模样,很难让人相信,他的那些“道德败坏”是真的事情。

更多文章

  • 大臣:您应认朱熹为祖宗!朱元璋:不需要!我就是个淮西老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朱熹,皇帝,刘邦,淮西,元朝,明朝,朱元璋,小说家,宋太祖赵匡胤

    大臣:您应认朱熹为祖宗!朱元璋:不需要!我就是个淮西老农民古代封建王朝,要论白手起家的皇帝,恐怕没人能和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相比。然而朱元璋比之刘邦,出身显然还要更低,刘邦起码是个基层公务员,而朱元璋干脆就是个普通农民。到了饥荒之时,朱元璋更是当过乞丐、和尚乃至于“红巾贼”。由于出身太低,祖上没什么

  • 读书有什么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最好的回答,读懂令人受益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朱熹,读书,孔子,方塘,宋朝,观书有感,千古名句

    读书无用,你看那个谁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和我一样打工……这种言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在现实中和网络上这样大放厥词的人太多了。这也正常,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好像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金钱。要是某个人读书了可是没有赚到钱,那就很容易成为别人口中“读书无用”的例子。但他们

  • 西安市育才中学杜衍滨:《远村行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历史解密编辑:专业行走标签:秦汉,秦岭,西安市,自然的,杜衍滨,远村行走,育才中学

    2023年1月2日,教育类自媒体“少陵纯正教育”的“刘旭亮初中数学‘名师+’研修共同体”项目,为全体成员开具了一个年度阅读书目。这个书目包括6本必读书和6本选读书,我2019年出版的《远村行走》有幸也被选入其中。6本必读书——《读书的力量》《把栏杆拍遍》《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不跪着教书》《从作

  • 全网首发•折狱龟鉴•辨诬卷•058杜衍按诬

    历史解密编辑:智囊智囊标签:杜衍,丞相,皇帝,宰相,皇城司,辨诬卷,折狱龟鉴

    01译文丞相杜衍在主管河东刑狱的时候,石州知州高继升被自己的仆人检举揭发,说高继升和西河的藩部勾结阴谋反叛。当时这个案子牵连了好几百人,但是始终不能结案。皇帝派遣杜衍复审此案。杜衍终于查出这是仆人对高继升的诬告,就将仆人按规定杀了。按:李龙学在担任殿中侍御史的时候,皇城司的工作人员汇报有个生意人是契

  • 古代官员杜衍致仕后的生活与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杜衍,宰相,欧阳修,致仕,少师

    《隆平集》卷五、《东都事略》卷五十六、《宋史》卷三百一十有杜衍的传记。目前学界对杜衍的研究较少,主要关注的是他在任时的事迹、致仕后举办唯阳五老会以及与欧阳修的唱和诗。此处讨论杜衍的致仕原因、致仕后的交往和诗歌创作,以期对其致仕生活作以较为全面的考察。杜衍的致仕原因仁宗庆历七年正月,杜衍以太子少师致仕

  • 古代官员杜衍致仕后的生活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杜衍,韩琦,欧阳修,宰相,文彦博

    马克思认为,衣食住行是人类最简单的生活需求。杜衍致仕后的生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先从他的着装来说,作为前任宰相,居高官享厚禄,也许锦衣华服才匹配他曾经的荣耀。实际上他的穿着打扮,却是普通之至,与常人无异:“乌帽,皂娣袍、革带。或劝衍为居士服,衍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

  • 北宋名臣杜衍,在职时为国为民敢直言,退休后生活朴素还低调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杜衍,宋仁宗,范仲淹,欧阳修

    提到北宋名臣,人们脑中一定会浮现出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包拯、寇准、韩琦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今天向读者介绍的这位北宋名臣杜衍,虽然不及上述名臣们出名,但他也是一位能吏与清官。杜衍是进士出身,入仕后首先在地方为官,后因政绩出色被宋仁宗召入朝廷任职,最高曾任丞相。他在职时为了国家与民众利益,不怕

  • 文彦博『得报帖』『左藏帖』『王拱辰墓志』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宰相,进士,得报,左藏,宋朝,唐朝,文彦博,王拱辰,五代十国,唐宋八大家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曾封潞国公,位至宰相、太师。彦博工书善墨翰,宋楼钥评文彦博书“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朱长文说其书“风格英爽”。

  • 谁害死了狄青?其实并不是文彦博,而是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狄青,文彦博,文彦,宋仁宗,宰相,宋太祖

    灌水浮球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聪明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他辅佐了4位皇帝,当了50年的宰相,还害死了大将狄青,那么他是谁,如何害死狄青的呢?小兔子就来说一说。灌水浮球这个孩子叫文彦博,从小就聪颖过人,21岁中进士,先后担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军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 宋代名臣——文彦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文彦博,文彦,宰相,宋仁宗,富弼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对于文彦博,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幼年“灌水取球”的故事流传甚广,是中国著名的儿童益智故事之一。而作为政治家的文彦博,其闪光点更多。天圣五年(1027),二十二岁的文彦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