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3/12/17 16:19:17

人们都说“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而北宋所有著名宰相之中,最为出名的那一位,就是被后世朱熹评价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一般我们会说他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不过这远远不能覆盖他的丰功伟业。所以我还想为他增加几个头衔:教育家、军·事家、改革家、慈善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瀚。宋代女子改嫁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改嫁的女子所带着的孩子,也要改随继父的姓氏。所以4岁这年,范仲淹便改名为朱说(yuè),生活在朱家

长大后,范仲淹的母亲告诉了他自己的家世。在我们传统的社会中,儿子最大的孝道是要努力光宗耀祖,所以他立下决心要认祖归宗,并光耀范家的门楣。于是就流着眼泪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天的河南商丘),依从北宋著名的教育家戚同文学习。

学生时代

心中有了志愿,学习起来就会非常刻苦。那时候范仲淹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待粥凉了,用筷子将粥划分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点咸菜蘸些许醋,吃完之后继续读书。这就是著名的“断齑画糜”(齑是咸菜,画是分割,糜是粥的意思)的故事。

有一次同学看不过去了,便送给他一些好吃的。可范仲淹动都不动一下。同学很是不理解,他就解释道,因为自己艰苦惯了,一旦开始享受美食,日后就难以咽下粥和咸菜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这一年,阔别许久的母子终于团聚。

天禧元年(1017年),二十九岁的范仲淹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

从此,我们的主人公便从此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完成了他第一个人生目标。

而两宋三百年最为闪亮的一位名臣,也从此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真正的名字。

教育家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在范仲淹三十九岁的这年,在艰难中抚育他成长的母亲去世了。满心哀痛的范仲淹辞官为母守丧,便住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宁陵县。

恰巧这时候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太平宰相晏殊,正在做南京留守、知应天府,他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这期间的范仲淹仿佛是民·国时期的李大钊。不光勤勉地督学,还经常对时·政进行评论。每当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时,往往奋不顾身,甚至有人认为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这些追求,就是范仲淹所倡导起来的。

百官图

第二年天圣六年(1028年)十二月,宋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这段时间,我们的主人公以刚直敢谏名闻天下。

他最有名的一次进谏则是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这明显是有所偏袒了。

面对复杂的裙带关系,我们的主人公范仲淹,绘制了一副百官升迁的次序图(按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来看,更可能是图表),然后指着表给仁宗一条条讲:“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次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公正的,越序升迁是不合理的,完全是私意。况且天子近臣的提拔和黜降,凡是超过一定限度的,也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吕夷简)处理。”

是不是很像我们现代人拿着PPT向领导汇报呢?

估计看着图文并茂材料的仁宗,一定也是印象深刻。

当然,宰相吕夷简也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

因为言辞过于激烈,我们的主人公被贬外地,改知饶州。从此开始了他辗转各地为官的生涯。

军事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原称臣于宋的西北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并开始进犯宋朝。宋朝也吃了一系列的败仗。

接连败军之际,宋仁宗在康定元年(1040年),召回五十二岁的范仲淹,把他派去了与西夏对阵的前线。

后面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战役我们就不讨论了。我们只要知道庆历三年(1043年)宋夏议和,而宋人的笔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上以四路诸招讨委之仲淹与韩琦,谋必欲收复灵夏横山之地,边上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元昊闻而惧之,遂称臣。”——《说苑》

(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四路诸招讨(官名),计划着一定要收复灵夏横山的土地。当时边境上的歌谣唱道:“军队中有韩琦,西边的叛军听说了心都凉了;军队中有范仲淹,西边的叛军听说了都吓破了胆。元昊听说了以后非常害怕,于是就向宋朝称臣)

改革家

外患解决了,那么就要解决内忧。

大家都知道,宋代的弊病在于财政收入赶不上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政·府的赤字逐年增长。更简明一些就是:朝廷要没钱了。

这个问题放在今天也是了不得的大问题,十几年前的欧债危机,就是因为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五国的赤字过高,导致的主权信用评级下降所酿成的灾难。

虽然已经五十五岁,但范仲淹依然锐意改·革。这一年他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这就是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并推广新政。

政策是好的,主要是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这些。

不过我国历史上的变法,基本上都没有太顺利的。更何况“澄清吏治”,本质上就是给庞大而冗余的官·僚群体KPI考核,外加裁员。这直接动了既得利益群体的大蛋糕。

结果也不出所料,新政在一年四个月后就偃旗息鼓,范仲淹被迫罢相(参知政事)。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寿终正寝。

而范仲淹也离开权力的中枢汴京,又开始辗转各地为官。先后知邠州(今陕西彬州附近)、邓州(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杭州。

当然,相较于庆历新政,我们大多数人对“庆历”这个年号的记忆来自于: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所有天下人的福祉而努力。

(未完待续)

更多文章

  •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风光到底有多美?我在秋日的岳阳楼找到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范仲淹,岳阳楼,岳阳楼记,洞庭

    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秋日时节,我走进世称“天下第一楼”的岳阳楼。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1046年,远在河南邓州任职的范仲淹,收到了好朋友滕子京写给自己的信。这封信可以说是一封约稿信,里面还有一幅画,是一幅《洞庭晚秋图》。画中的洞庭湖,烟波浩渺,远处的堤岸边芳草遍地,还有巍峨的岳阳楼。在

  • 比范仲淹《渔家傲》还早的一首豪放词,读过的人寥寥无几!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项羽,渔家傲,苏轼,范仲淹

    在北宋,词向来为艳科,其内容多以风花雪月、抒怀言情,其风格也大多绮丽婉约,大不同于诗的慷慨言志。而直到北宋中晚期,豪放词才在词坛兴起。说起豪放词,大家都熟知这则故事:东坡问歌者“我词何如柳七何?”,歌者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

  • 才子不服气给范仲淹写了14个字,不但升了官,还在文坛站稳脚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张籍,苏麟,诗人

    古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写在书本上的美,品之赏之令人陶醉。但在古代,它更多时候是一种沟通的工具。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不能直说的,诗人们统统写进诗里,这也成就了一首又一首极具韵味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里,比较出名的有张籍的《节妇吟》,朝中炙手可热的官员李师道让他加入藩镇阵营,张籍不愿意却又不敢正面得罪对

  • 杭州闹饥荒,范仲淹用三个令人不解的办法,解救了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杭州,灾荒,百姓,米价,饥荒,范仲淹,齐特琴,弦乐器,民族音乐

    范仲淹,字希文,相信大家对于他都不会陌生,小的时候被一篇《岳阳楼记》所支配,长大后再读,方才领略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与伟大。范仲淹的一生经历大起大落,他为官37年,曾一度官至参知政事,却因为新政失败遭到贬谪。不过官职的大小,对范仲淹来说并不重要,在他心中,百姓的福祉才是第一位的。就好比皇祐二年,杭州闹饥

  • 现代作家张一一,曾否定范仲淹并出品《新岳阳楼记》,写得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影视剪辑标签:作家,范仲淹,张一一,司马光,齐特琴,古典乐,民族乐器,新岳阳楼记

    简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直是语文课本必记的文章。博大的胸怀使这篇文章具有传承性。现在,有一位著名的文学作家质疑《岳阳楼记》。这位文学家就是与郭敬明、韩寒、唐氏并称为新四大才子的张一一。他很直接,指出这篇文章的不妥之处有哪些问题?01首先,想要真正了解《岳阳楼记》,我们需要认识一个人——滕子京,他是

  • 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清照,范仲淹,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名篇

    写文章化用、模仿前人的名句是在所难免的,创作诗词其实也是一样。北宋李清照是著名的大词人,素来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不过,像她这样一位天才的词作家,其实也经常“化用”前辈词人的名句。下面将要提这位,被李清照化用模仿的对象,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 大杭州这个低调又惊艳的小山村,隐居着范仲淹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范仲淹,古村,世外桃源

    抓住夏天的尾巴去山野,去乡间这一回带你们去的地方因为原始所以小众邂逅秘境小山村,找一回乡愁白墙乌瓦,入眼尽为江南风韵在这里,世外桃源不再是遥远的黄粱一梦我们曾渴望的远方与诗意其实就在眼前大洋镇新源村西坞古村宁静山村觅乡愁移步换景皆成趣西坞古村位于新源村 尽头一个数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一路向西,村道蜿蜒曲

  • “硬核公务员”范仲淹:命运给了他一副烂牌,却被他多次打出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苏轼,司马光,王安石

    唐朝末年,藩镇势力日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果不其然,公元907年,藩镇军阀朱温完成了对唐朝的最后一击,建立了后梁。其后几十年中,梁、唐、晋、汉、周,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化大王旗。王朝的建立与颠覆,帝王的上位与灭亡,都受到军阀势力的极大干涉。最终一统中原的宋太祖赵匡胤,原本也是后周皇帝柴荣手下

  • 为何不能养“拖油瓶”?看看多尔衮和范仲淹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虎的大门牙标签:范仲淹,多尔衮,萧宝卷,萧衍,朱元璋

    很多看过《孝庄秘史》的人,都会由衷感慨:干爹不能当。大清王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挥师数十万大军,打下万里江山,都搞不定一个带娃的寡妇,自己落得个被她儿子毁墓鞭尸。一个普通人自信有多大本事,能解决这个千古难题?如果非要抬杠说,这是辫子剧的戏说,历史上的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不一定真有私情,好色如命的皇父摄政王

  • 著名作家张一一质疑范仲淹,并写了《新岳阳楼记》,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张一一,作家,新岳阳楼记,莫言,郭敬明

    中国高考恢复的三十七年后,一名已经在中国文坛上声名鹊起的作家参加了当年的湖南省高考作文应试,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镜头对准了这位作家,但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这位作家在当年的作文考试中只得了二十九分,这究竟是高考阅卷的不公正,还是其个人写作能力过于差劲,一时之间成为了当时人们讨论的焦点。但这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