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直是语文课本必记的文章。博大的胸怀使这篇文章具有传承性。现在,有一位著名的文学作家质疑《岳阳楼记》。这位文学家就是与郭敬明、韩寒、唐氏并称为新四大才子的张一一。他很直接,指出这篇文章的不妥之处有哪些问题?
01
首先,想要真正了解《岳阳楼记》,我们需要认识一个人——滕子京,他是范仲淹的同学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都是官员。
根据一些历史记载,滕子京不是一个好官员。他完全不同于范仲淹的“先忧天下之忧,后享天下之乐”。非常狡猾。但也有少数史书记载他为民良政,褒贬不一。
《岳阳楼记》的第一句话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被贬为巴林郡”。来年政安民和,百废兴旺,重修岳阳楼。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是因为滕子京在“政善民和”为官的社会背景下,决定重修岳阳楼。
那么这个滕子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有的史书记载说他不是“好人”,范仲淹却在赞美岳阳楼的千古巨著中提到了他?这些问题是张一一质疑范仲淹的,他还专门写了篇文章《新岳阳楼记》与范仲淹进行比较。
02
的原因张一一之所以质疑范仲淹,是因为他认为范仲淹和滕子京的关系很好,所以他写这篇文章来赞美滕子京,而张一一则认为滕子京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官员。在他看来,范仲淹可能连去过都没有岳阳楼,只是想象中的美景。他还表示,滕子京可能写了整篇文章,让范仲淹以他的名义发表。这样一来,滕子京的口碑就会提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句“君政和和,百废必兴”也不符合现状。张一一在司马光的中看到当时巴陵县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非常混乱,而范仲淹却写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场景,这与司马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他坚信这是为了帮助滕子京维护自己的声誉而写的。
张一一说的不无道理,但质疑整篇文章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大部分文章都是在讲岳阳楼的美景,以及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气势。而且,范仲淹也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情绪。看到长江的波涛,他感叹自己“先忧天下之忧,享天下之乐”的官方心情。它具有长江之水一样的磅礴气魄。
03
范仲淹本人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好官员,也是一位文学才华值得肯定的诗人。他的岳阳楼有景有情,既有景物的气势,又有自己的精神。浦某部分质疑,但整篇文章只有第一段提到了滕子京和巴陵县。380多字的文章中,只有40多字提到了岳阳楼的地址。其余的不是风景就是作者。如果是因为这个,质疑整篇文章真的很不合理,跟张一一的《新岳阳楼记》也没什么可学的。
《新岳阳楼记》虽然看起来文字很华丽很有层次,但是笔法和结构格式用的很好,写的风景确实是岳阳楼上能看到的风景。但是,如果将这篇文章与范仲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篇文章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没有任何情感和意境。
比较完岳阳楼的两个故事,不难看出范仲淹的水平之高。尽管他借这篇文章来衬托滕子京,但他能够灵活区分情况,让人无从反驳。同时,将自己的情感写进去,就是一箭双雕。》,这两句情绪化的感叹,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间接告诉滕子京,让滕子京醒悟过来,改正错误。
结论
不管是《岳阳楼记》或者《新岳阳楼记》,我们不能否认两位作家的写作水平,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也是我们难以揣摩的,尤其是在这样的时代。流传千年的文章可以流传至今,入选教科书,必有其经典,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法考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