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3985 更新时间:2024/1/26 19:05:30

章化用、模仿前人的名句是在所难免的,创作诗词其实也是一样。

清照是著名的大词人,素来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不过,像她这样一位天才的词作家,其实也经常“化用”前辈词人的名句。

下面将要提这位,被李清照化用模仿的对象,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范仲淹一生所作的词,留下来的只有5篇,但是篇篇都是精品。当中还有大量名句,比如“长烟落日孤城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其中的写相思的千古名篇《御街行》,更是开了宋代婉约词先河。整首词都在写对某人的思念,但是却没有提到一个“思”字。

词中的最后几句,直接被李清照拿了过去,稍加改动,成就了一首千古名篇。可见,范仲淹的确是一位“宝藏词人”。

一、《御街行·秋日怀旧》

《御街行·秋日怀旧》——北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白话翻译:

纷纷落叶,坠在门前的台阶上。寂寞的夜晚,只有寒风吹拂树梢,发出细碎的声响。卷起珍珠门帘,华丽的阁楼里面,空空荡荡。

此时,天高云淡,银河的尽头,好像垂到了地面上。每一年的今晚,皎洁的月光,都会像一匹白练般照进我的楼台。但是思念中的那个人,始终距离我千里之遥。

愁肠百结,需要借酒消愁。但是酒还没有送来,我就已经泪流满面了。熬到下半夜,油灯忽明忽暗。

斜斜地倚靠在枕头上,早已经尝尽了孤独无眠的滋味。算起来,种种心事总是这样,萦绕在眉间、心上,没有办法可以回避。

范仲淹的这首词,主要写自己独自在秋天的夜晚,思念心上的那个人。从词的内容来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秋天。

“纷纷坠叶飘香砌”中的“香砌”,指的是落叶的台阶。那个夜晚,四周一片寂静。因此,他可以听见寒风吹动树叶,发出细碎的响声。

他独自一人呆在华丽的阁楼上面赏月,卷起了珠帘,发现阁楼中空空荡荡。他将目光投阁楼的窗外,夜空中天高云淡,周围的世界非常空旷,银河在远处与大地的边界重合了。

这是说明,周围的世界十分空临。除了他,再也没有别人。因此,就加重了词里的那种孤独感。

良宵美景,他经历了很多很多次了。每年的这一天,月光都会像一匹白练,从窗外照进阁楼里。可是他心中的那个人,却不能和自己一起赏月,因为她始终隔着千里之遥。

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通过写景,渲染那种孤独寂寞的氛围。到了下半阕,才开始讲述他内心的感受。

因为寂寞而产生忧愁,是自然的。但是他说他“无由醉”。为什么是“无由”呢?因为像这样的寂寞愁情,他经历的次数已经太多了。

按理说,他早就应该习以为常,感觉麻木了。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难过,因此才想买醉。

但是要的酒还没有来,他却已经泪流满面了。这个时候,他又写到,“残灯明灭”。房间里面的灯油快要烧尽了,所以叫“残灯”。

这就说明,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到了下半夜,躺在床上,斜靠着枕头睡不着。他觉得此时的自己,已经尝尽世间孤独的滋味。

这首词的最后三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就是被李清照“拿去”进行改造了的句子。

意思是说:算起来,像这样的事情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可是每一次都萦绕在他的眉间、心上,想要回避,却根本无计可施。

二、李清照是怎样化用名句的?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的亮点,主要集中在词的下半部分。寂寞中人想要借酒浇愁,但是酒还没有等来,人已经流泪满面,这个细节显得非常真实。

这种伤心断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下半夜“残灯明灭”时,他才倒在床上想睡觉。不过,他却怎么也睡不着,只能斜斜地靠着枕头胡思乱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三句,是全词中最大的亮点。范仲淹是在形容那种千愁万绪,一起涌上心头来的感受。

他用了一句话,叫“眉尖心上”。说明他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情绪,已经全部在眉尖上反映出来了。他想要控制这样的情绪,可是他根本办不到。

李清照后来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同样是写思念心上人。但是,李清照词的上半部分,却写得比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更加富有动感与文学想象力。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是,李清照这首词最后三句,却几乎是照搬了范仲淹词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原句。只是把它做拆分了一下,改成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范仲淹的原句和李清照修改后的句子,总体上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不过,李清照改造后的句子,显得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因为李清照在拆开原词的同时,还多加了两个词,“才下”、“又上”,把原来看不着的“愁”具体化了。

如此一来,主人公当时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就被刻画得更加细致。而“才”和“又”,两个字更能体现出,词中人在努力控制情绪失败后的那种愁烦。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主题是“愁”。内心本来就已经有“愁”了,现在想控制表情,不让它显露出来,结果又失败了,于是就成了“愁上加愁”,简直无法更愁了。

结语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只看你会抄不会抄。文学创作,就是在不断地模仿和继承中,加入创新,逐渐得到提高的。

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婉约词的开先河之作,正是后人词作模仿、学习的好典范。

所以,李清照把当中写得好的句子拿过来,经过加工、改造,变成自己的词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不过,李清照虽然挪用了《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的名句,但是她也巧妙地调整了原句的结构和节奏。因此,才让它更加富有艺术的美感,最终成为千古名句。

更多文章

  • 大杭州这个低调又惊艳的小山村,隐居着范仲淹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范仲淹,古村,世外桃源

    抓住夏天的尾巴去山野,去乡间这一回带你们去的地方因为原始所以小众邂逅秘境小山村,找一回乡愁白墙乌瓦,入眼尽为江南风韵在这里,世外桃源不再是遥远的黄粱一梦我们曾渴望的远方与诗意其实就在眼前大洋镇新源村西坞古村宁静山村觅乡愁移步换景皆成趣西坞古村位于新源村 尽头一个数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一路向西,村道蜿蜒曲

  • “硬核公务员”范仲淹:命运给了他一副烂牌,却被他多次打出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苏轼,司马光,王安石

    唐朝末年,藩镇势力日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果不其然,公元907年,藩镇军阀朱温完成了对唐朝的最后一击,建立了后梁。其后几十年中,梁、唐、晋、汉、周,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化大王旗。王朝的建立与颠覆,帝王的上位与灭亡,都受到军阀势力的极大干涉。最终一统中原的宋太祖赵匡胤,原本也是后周皇帝柴荣手下

  • 为何不能养“拖油瓶”?看看多尔衮和范仲淹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虎的大门牙标签:范仲淹,多尔衮,萧宝卷,萧衍,朱元璋

    很多看过《孝庄秘史》的人,都会由衷感慨:干爹不能当。大清王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挥师数十万大军,打下万里江山,都搞不定一个带娃的寡妇,自己落得个被她儿子毁墓鞭尸。一个普通人自信有多大本事,能解决这个千古难题?如果非要抬杠说,这是辫子剧的戏说,历史上的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不一定真有私情,好色如命的皇父摄政王

  • 著名作家张一一质疑范仲淹,并写了《新岳阳楼记》,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张一一,作家,新岳阳楼记,莫言,郭敬明

    中国高考恢复的三十七年后,一名已经在中国文坛上声名鹊起的作家参加了当年的湖南省高考作文应试,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镜头对准了这位作家,但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这位作家在当年的作文考试中只得了二十九分,这究竟是高考阅卷的不公正,还是其个人写作能力过于差劲,一时之间成为了当时人们讨论的焦点。但这位作

  • 范仲淹与应天书院

    历史解密编辑:商丘城市建设标签:晏殊,赵恒,范仲淹,国子监,古典乐,应天书院,拨弦乐器,民族乐器

    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在成为应天府之前是宋州的治所。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在后周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宋州被认为是太祖的发迹地。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亲自驾临应天府,升应天府为南京。王乾名 摄应天府书院又

  • 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推行新政遭诽谤,却留下名句千古传诵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范仲淹,富弼,张载,政治家

    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推行新政遭诽谤,却留下名句千古传诵朱玉林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军事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任副相时革除旧弊,推行新政。因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而失败被朝迋降职。虽然他20多年间历任多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但他心系天下百姓,办成了几件大事,并留下名句千古传诵。范仲淹祖籍邠州,

  • 经典古文 |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古文,先天下之忧而忧

    每天读一篇古文试试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畅读经典,莹目怡心。读读这些句子:~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 范仲淹怒了,因为在这件事上,苏东坡的确应该反省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范仲淹,苏轼,诗人,河豚

    酒过三巡,菜入五味,大文豪苏东坡常常会因为吃到了某一种美味,而诗性大发……现在的吃货喜欢在吃饭前发朋友圈,那时苏东坡则喜欢把自己吃过的美食写进诗里。苏东坡是我国古代出了名的诗人、美食家,一些食品经过他的点拨后,往往都成为了“网红”食品。当时,以他名字冠名的食品就有很多,譬如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肘子、

  • 范仲淹无依无靠,是如何将一把烂牌,打出王炸顶级配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仲淹,王炸,宰相,宋仁宗,皇帝,进士,音乐家,民族乐器,声乐,东亚弦乐器

    一个人要想成功,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家族,二是自身的努力。可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在罗马,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赶往罗马的路上。可有的人,就是能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而硬核的范仲淹,是如何将一把烂牌打出王炸顶级配置的?无依无靠的范仲淹范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范仲淹同时代良臣你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韩琦,仁宗,奸臣,乐器,宋朝,范仲淹,欧阳修,古典乐,中国音乐家

    两宋三百年的光阴,是中国最好的时代之一,却也是最坏的时代之一。两宋的科技和经济政治发展,都可以称得上光辉灿烂,唯一令人诟病的便是军事方面的孱弱,但对于一个古代的王朝来说,这恰恰是最为致命的一点。宋朝的两段历史,北宋还好一点,毕竟开国的一段时间总是忠臣良相比较多,然而南宋却如同两晋一般,开国之际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