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熹学说把宋代妇女束缚住了吗?没有,她们远比你想象的要开放。

朱熹学说把宋代妇女束缚住了吗?没有,她们远比你想象的要开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微声悟网易号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3/12/8 22:57:51

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妇女最开放,公认是唐朝,毫无悬念。而对唐之后的宋朝,人们往往会认为,由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等理论的提出,自宋以后,妇女的言行就被限制于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唐人自有天壤之别。

其实不然!

朱熹的学说在他有生之年,并不显山露水,没有受到重视。他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元代以后,尤其是经明朝朱元璋的力捧,才成为一统天下的学说。

因此,宋朝的妇女承接大唐遗风,虽不如唐人能“敞其胸怀”,倒也还有不少自由,她们的开放程度超乎想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一、出入自由。

大宋的妇女并没有完全被封闭在自己家中,特别是在节假日,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平头百姓,一样都可以走街串巷,赏灯游玩,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载春节活动时写到——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

正月十五更热闹,宫中的嫔妃们也来一起观看。“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

“关扑”是一种类似搏击之类的相扑游戏,当时甚至有女子参与相扑。

司马光曾经专门就女子相扑大发牢骚,写了一篇《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他认为宣德门是国家的象征,如此嬉闹,实在不像话。他劝皇上废除这项有损皇威的娱乐活动,请皇帝“严加禁约,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但是,皇上没理他,皇上也舍不得这人间烟火。

宋徽宗的时候,在元宵节赏赐观灯的女子饮酒。结果一个女子偷了一枚盛酒的金杯,被卫士抓了。宋徽宗问她为啥偷杯子,没想到小女子随口就念了一首《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脸生春。归家切恐公婆责,乞赐金灯作照凭!

你看,不怕遇上贼,就怕贼是个美女,尤其怕美女还很有才!

于是,徽宗龙颜大悦,不仅没有惩办她,还真把金杯赏赐给了她。

二、社交自由。

妇女参加道场、茶座等社会活动也不受限制。

寺庙里有了法事活动,分开单双号,单号男子集会,双号女子集会。往往女子集会要比男子集会要热闹的多。“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女人们都带着满身满头的珠宝首饰来赴会,与其说是到场倒不如是“大秀场”、“斗宝会”。

开封城的旧曹门街北山茶坊里专门设有所谓的仙洞、仙桥,大批仕女经常夜游至此,喝茶聊天。

杭州西湖赛龙舟的时候,男男女女夹杂于西湖两岸,人群拥挤竟无立足之地。

苏东坡在徐州任太守的时候,曾经到农村一线去走访。结果一群村姑为了一睹这位大名鼎鼎的东坡先生风采,争先恐后挤作一团,裙子都踩破了。苏东坡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浣溪沙》记述此事——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可见当时宋代女子出门几乎不受什么约束。

三、经商自由。

如果你能穿越到大宋的汴梁和临安,就可以在商铺林立的繁华街头,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招牌。

比如“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王小姑酒店”、“李婆婆羹”、“宋五嫂鱼羹”等。

其中,这个宋五嫂鱼羹可不得了。因为皇上曾经专门品尝过,给予了“五星好评”,一时间成为网红。于是大家都要来尝一尝,宋五嫂也由此发家,成了富婆。

酒店里跑堂的,也有俏女子的身影。她们腰系青花布手巾,挽着高高的发髻,为客人换汤斟酒。

市场上还经常看到一些妇女摆摊叫卖,甚至还会有尼姑和道姑,或者卖药,或者卖卦。

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交易,其中就有大量的尼姑道姑卖绣品、领抹、花朵、珠翠头面以及各种蒲头帽子,发髻插花之类。

可见当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妇女已经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商业队伍。

除了作商贩,手工业中也不乏女子的身影。织布就不用说了,男耕女织,自古如此。印刷行业也有女工,《容斋续笔》的序中就写着,该书“乃婺女所刻,贾人梵贩鬻于与书坊中”。

南宋吉州的舒公窑烧出的陶瓷最有名,你可知舒公窑的技术全掌握在一个弱女子舒娇手中。

她制作的陶瓷玩具栩栩如生,价钱不输官方哥窑的物件。

四、教育自由。

宋代抑武修文,文人的地位出奇的高,这股尊文的风气当然也熏陶了有宋一代的妇女。

妇女自幼读书是传统习俗,甚至还有女童去应试。《宋会要辑稿 选举》中记载,有个女童叫吴志端去童子科应试的事儿。作者感叹说,像吴志端这样的女孩子,考的再好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用处呢!

虽然女子读书,求不来功名,但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大宋女子好学蔚然成风。

也正是由于大宋朝这样“郁郁乎文哉”的社会风气,才孕育出李清照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女神。

她可以说是一众大宋女子的优秀代表,而且,她只能诞生在大宋朝。

大宋还有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那就是风尘女子多奇才。随便找一个来,也许没有李清照那么高水平,但吹拉弹唱,色艺俱佳,甚至也能够出口成词,不遑多让。

有一个故事和那个道貌岸然的朱熹有关。朱熹有一个的对头叫唐仲友,是天台太守,十分钟爱天台名妓严蕊。朱熹有一次以庾节行部的身份到天台,借故把严蕊抓来下狱,严刑拷打,想让她诬陷唐仲友。严蕊不从,几乎被打死。

等变态的朱熹毫无收获,悻悻而归以后,新任执法官岳霖可怜她,就让她写首词来自白,严蕊不假思索,口占的一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岳霖一听,大为折服,当即判她从良。

五、婚姻自由。

宋代女子其实并没有从一而终的理念。夫妻离婚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诉讼也不稀罕,过得了就过,过不了就离,真是潇洒。

宋朝的法律还规定——

——丈夫若没有能力赡养妻子,妻子有权利离婚;

——丈夫离家三年不归,妻子有权利离婚;

——妻子被夫家亲属强奸,也有权利提出离婚。

看到这样的法律 ,作为一个大宋男子会表示压力山大。

所以,妇女离婚改嫁司空平常,就连皇上的妃子也有改嫁的,比如宋光宗有个姓张的贵妃就“出嫁于民间”。

南宋人洪迈《夷坚志》所记载宋代妇女改嫁的例子多达61人,其中再嫁15人,三次嫁人的6人。

范仲淹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再嫁出钱少,再娶不花钱,这是赤裸裸的政策支持。

对守寡的女性,父母兄弟不但不树贞节牌坊,往往劝其改嫁。

前面我们提到的李清照,也是在晚年改嫁,不过遇人不淑,感情受到沉重打击。

总而言之,在有宋一代,妇女还没有被理教的绳索捆紧,不过宋朝以后,这绳索就越勒越紧,妇女们渐渐失去了在大宋的种种自由,蜷缩在一个小小的壳里了。

更多文章

  • 娶尼姑,让儿媳怀孕?被尊称为“朱子”的朱熹,真的是个伪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朱熹,宋宁宗,尼姑,赵构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吴潜世人对于朱熹的印象大多都只是停留在

  • 朱熹: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爆史君带你读历史标签:朱熹,孔子,大儒,长安城,唐朝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当孔子见到7岁的项橐时,被他的机敏折服,当场拜他为师,虚心请教。而朱熹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购物为何又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众弟子百思不解,一个10岁的小孩却一语道破。那10岁小孩又是如何回答的呢?咱们接着往下看。购物为

  • 创城在线丨朱熹大道路灯上新中!区城管局紧抓美化亮化提升项目工程

    历史解密编辑:建阳发布标签:朱熹,区城管局,城管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里的每一盏路灯,照亮了无数夜归人的回家路。为点亮高品质城市生活,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建阳区城管局科学规划设计市政路灯、夜景灯等照明设施,针对照明情况不够完善的朱熹大道沿线,积极谋划并推进朱熹大道路灯改造亮化提升项目,以良好的夜间亮化效果,打造优美、舒适、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区城

  • 寻宋︱昙山朱熹题刻:颓然见此山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朱熹,苏轼,皇帝,宰相,宁宗,昙山,宋朝,蔡元定,艺术家

    昙山朱熹题诗塑像(一)颓然见此山钱江潮向西奔腾,至之江路尽头将与富春江衔接时,突然拐弯向南行10公里。原本可以径自流入钱塘江的富春江水也在今天富阳中学的位置偏东行20余公里,至今天杭州双浦镇的东江嘴与钱塘江河道形成一个尖锐的夹角。东江嘴一带长期以来受到洪潮肆袭,水祸频生,直到1996年筑起50里标准

  •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朱熹,白居易,宋朝,老师

    每个民族都是特定文化造就的,文化是民族的内在标识,它刻在国人的骨子里,无形之中就会表现出来,谁也改变不了。华夏文明衍生到现在,持续了五千年之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想要将其详细地表现并描述,无非就是两种方式:语言和文字。因为没有趣味性,许多东西只能失传。吃一堑长一智,老祖宗为了让我

  • 陆游的书法被他的诗人名气所掩盖,看看他80岁时写得字,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难怪让秦桧嫉妒、朱熹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陆游,秦桧,朱熹,书法,诗人

    在语文教科书中,岳飞、陆游、文天祥都是爱国诗人的典范,当然陆游在诗歌上的成就是他们中最高的,他留下了9300多首诗,其中脍炙人口的如“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都表达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但很多人不知道,陆游也是一位书法家,特别是在行、草书上,在南宋书坛举足轻

  • 张建伟:《论语》“侍坐”章朱熹注与儒家道德的现代化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朱熹,儒家,孔子,论语,王守仁,孟子

    摘要:《论语》“侍坐”章曾晳讲的暮春出游得到孔子的赞许。朱熹注与他人不同,他一方面引申到天理人欲方面,另一方面提出“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儒家思想以道德规范人的行为的反思。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义务论,有时容易导致僵化与伪善。现代社会需要以中庸之道平衡各家思想,提倡自尊尊

  • 出人意料,在韩国居住着14万朱熹的后裔,曾回国拜祭建阳朱子墓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朱熹,韩国,后裔,朱氏,高丽,宋朝,儒家思想,建阳朱子墓

    在韩国居住着14万朱熹的后裔,其开基祖是朱潜,朱 潜字景陶,号清溪。他是朱熹的曾孙,即朱熹次子朱埜之孙。据朝鲜朱氏后裔编的《新安朱氏世谱》:朱潜于宋绍熙 五年(1194年)生于建阳县考亭。嘉定十三年(1220年) 朱潜被赐为文科翰林学士。其时,蒙古军队已占据黄河以北,铁骑步步南逼,宋朝社稷面临覆亡的

  • 高考已毕,读书有用吗?朱熹用短短四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朱熹,读书,苏轼,观书有感,高考,方塘

    导言:高考已毕,读书有用吗?朱熹用短短四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我刚懂事起,我的父母就告诉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在读书的过程中,又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隐隐的有一种声音传了出来,“读书无用论”成了一些

  • 《千家诗》81《泛舟》朱熹 |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熹,泛舟,春水,千家诗,巨舰,江边

    泛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般轻了。往日水少时,多少人花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注释1.艨艟(ménɡchōnɡ):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