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年,朱熹把严蕊抓入大牢,严刑拷问,将她折磨得奄奄一息,然而 ,严蕊遍体鳞伤,口吐鲜血,仍振振有词:“我死不足惜,让我诬陷恩人,绝无可能!”
严蕊是谁,朱熹为何要对一女子如此?
此事还要从朱熹与唐仲友的恩怨说起,北宋时期文风鼎盛,唐仲友和朱熹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只是两人见地不同,学派不同,素来不和,唐仲友还曾嘲讽朱熹,说他不识字还做官。
朱熹奉命前往浙江赈济灾民,然而,路上遇到了很多从台州来的灾民,一问才知道,台州官员不但不安顿灾民,还征收重税,使得百姓生活不下去,只得流离失所。
朱熹立刻前去调查真伪,果然到了当地后,百姓们纷纷揭发台州太守唐仲友不少罪状,天赐良机,朱熹抓住机会参奏了唐仲友。
然而,参奏的奏折到了宰相王淮手里,王淮和唐仲友是同乡,又是亲戚关系,自然是压了下来。
朱熹连续上了好几道奏折,都没能到皇帝手里,朱熹只能另辟蹊径,寻找别的方法。
他打听到,唐仲友和名妓严蕊关系密切,便派人将严蕊抓进大狱,逼迫严蕊承认与唐仲友有私情。
宋朝法律,禁止官员与营妓有不正当的交易,只要坐实了这个罪名,朱熹便更有胜算。
严蕊被五花大绑的送进大牢,狱卒们脱掉她的衣物,让她跪在地上,狱卒们给她用刑,拿鞭子一遍遍抽打她。
可是严蕊咬紧牙关,死不松口,她吐出口中鲜血,用尽全身力气说:“唐太守对我有恩,想让我诬陷他,绝无可能,我虽然是一个营妓,但我有做人的底线,莫须有的罪名,我死都不会承认的。”
朱熹大怒,命人继续用刑,踩火炭,夹手指,严蕊的手指断掉了好几根,老狱卒们都看不下去,让她认了算了,可她依然不肯屈服。
一个弱女子,究竟是靠着什么执着于此?
严蕊年幼时,家贫,又加上她姿色出众,继父便把她卖入了乐坊,自此,她的命运被改写。
严蕊深知自己的将来靠的就是自己的才貌,便勤奋好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加上她为人善良仗义,又花容月貌,不少达官贵人对她趋之若鹜。
这一天,严蕊遇到了她的人生贵人唐仲友。
刚刚上任的唐仲友在家中宴请宾客,颇负盛名的严蕊自然被邀请去表演,唐仲友早就听闻严蕊才华横溢,便让她以桃花为题作诗。
严蕊思索片刻,就写出了《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唐仲友听完拍手叫绝,唐仲友痴迷于严蕊的容貌,对她的才华更是赞赏不已。
而严蕊也深深被唐仲友的才情所吸引,两人相见恨晚,经常往来。
渐渐的,唐仲友便生出了为严蕊脱籍的心思,因为在他看来,这样的奇女子不应该在风尘之地生活。
于是,他不顾他人眼光,坚持想法设法为严蕊脱了籍,让她恢复了身份。
对此,严蕊对他感恩戴德,是唐仲友让她重获了新生。
但是在外人看来,两人就是有私情。
由于严蕊的不妥协,朱熹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最终,事情闹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而这时的王淮也瞒不下去了,索性从选了罪状较轻的一些交给了皇上,还说他们就是文人之间的斗气。
事情以朱熹辞官、唐仲友免职结束,而严蕊通过调查,无罪释放。
经此一事,严蕊更加出名,前来追求她的人络绎不绝,她都不为所动,后来,幸运的是遇到了丧偶的赵氏宗亲,两人成了亲,从此生活无忧。
而朱熹却因此事,晚节不保,辞官之后,赋闲在家。
严蕊,可谓奇女子,她们有才华却身份低下,命运多舛,她们敢于反抗,不屈从命运,不屈从强权,即使送了性命亦不屈服的性格。
无论何时,这样的女子都能让人产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