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旦以为必死无疑,宋真宗赐“毒酒”,最后让他兴奋不已

王旦以为必死无疑,宋真宗赐“毒酒”,最后让他兴奋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乖史论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4/1/17 16:24:14

1004年,宋真宗赏赐一壶御酒,王旦美滋滋提回了家,打开酒壶发现是一壶珍珠后,他笑不出来了。直到晚年,他都因此事后悔不迭。

当宋真宗的内侍去传旨召王旦进宫时,他不知道宋真宗找自己有什么要事商量,王旦只好跟着内侍一起进宫。

之后,王旦只见宋真宗摆了一桌美味佳肴。宋真宗对王旦说:“坐吧,今日的宴席就是为你而做的。”

王旦不知道宋真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听到他叫自己坐下,他也只好照做。

在饭桌上,宋真宗并没有提朝廷上的事情,只是一直喝酒。

酒过三巡之后,宋真宗还派人给王旦拿了一壶酒,让他带回去给家人试试。

王旦觉得无功不受禄,不好意思接受。但宋真宗却一直要他拿下,他不好推辞,只好收下。

回到家后,王旦感到疑惑,便打开了酒壶。他发现壶里根本不是酒,而是一壶珍珠。本有醉意的他,看到珍珠后,立马清醒了许多。

王旦回想起前几天宰相王钦若找过自己:宋真宗要封禅。而宋真宗又要请自己喝酒,还送了一壶珍珠,其目的不言而喻。

宋真宗之所以执意要封禅,一半是因为宰相王钦若在身边念叨,另一半原因是宗真宗想忘记“澶渊之盟”的耻辱。

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率军队南下攻打宋境。朝中大臣建议宋真宗南逃,而宋真宗也有此意。

但宰相寇准站出来劝宋真宗去面对,皇帝亲征,才可以振奋人心,团结起来,才可以打败辽军。如果逃避的话,那人心如何安抚?

听到宰相寇准的话后,宋真宗勉强答应亲征。几经波折之后,宋真宗却同意和辽朝议和。

后来,两国就签下了和约。宋朝每年要给辽朝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虽然签下了“澶渊之盟”,宋朝确实解决了边境的问题。但是,宋真宗却感觉很是耻辱,每年都要给辽朝送去那么多的钱和绢。

随后,宰相王钦若便抓住宋真宗的软肋“澶渊之盟”来说事。

他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谈“澶渊之盟”,宋真宗就想到是宰相寇准硬要自己亲征 ,然后得来的结果。

宋真宗越想越生气,于是,他就罢免了宰相寇准。

不仅如此,王钦若还在早朝上提起此事。

王钦若看到宋真宗脸色大变,便说:想洗去“澶渊之盟”耻辱,不是攻打幽燕之地,就是封禅泰山。

宋真宗不想因为战争而打乱百姓生活,所以,他选择了后者。但宋真宗,又怕宰相王旦不同意。

因为王旦担任宰相以来,对于宋真宗的决定都会一一落实。但这次的事情,跟以往的不太一样。封禅之事,太祖赵匡胤,父亲赵光义都没有做过。

宋真宗担心王旦拒绝,后来,宋真宗想着要怎么跟王旦说此事时,他走到了秘阁。他便随口问了一句秘阁负责人杜镐“河出图、洛出书”这些事,是真的吗?

对于宋真宗的问题,杜镐不明白他的意思,便回答:“圣人为了教育人们,制造的一种祥瑞而已。”

此后,宋真宗更加坚定自己封禅之事。

没多久,他就邀请宰相王旦喝酒,并送了他一壶“酒”。

王旦看到是一壶珍珠之后,他联想起宋真宗的封禅,他立即明白了宋真宗送“酒”的意思。

之后,对于封禅之事,王旦想开口劝阻,但想起那壶珍珠,他又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后来,宋真宗封禅泰山顺利举行。一年后,宋真宗听到萧太后去世,他觉得是自己封禅起的作用。

在那之后,宋真宗又陆陆续续举办了各种祭祀活动,但朝廷以及各地都出现了各种自然问题。这些事情,却被宰相王钦若掩盖了下来。

王旦知道后,很后悔当初收下宋真宗那壶珍珠,不然,自己还能出面阻住宋真宗。但因为应了“封禅”一事,王旦说话的威信力已大打折扣。

后来,王旦因年老,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宋真宗得知后,几乎天天去看望他,甚至还亲自喂他吃药。

王旦看到宋真宗对自己这般好,可自己却眼看着宋真宗做了错事。

直到临终前,他都对此耿耿于怀,交代后事时专门强调:不要在棺材放入太多珠宝。

为何王旦如此介意“封禅”一事呢?

答案很简单:宋真宗并没有资格行使此权利。

即使开国皇帝封禅都还要反复思量,宋真宋并没做出大业绩,也无利国利民的功劳,却仅为了“遮羞”就强行做下此事。

澶渊之盟是无人提了,宋真宗却成为后人笑柄。

更多文章

  • 赏画 | 李迪《三顾图》(传)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李迪,三顾图,诸葛亮,绢本

    李迪《三顾图》(传)绢本 立轴 设色 82.5x175.7诗塘41.1x17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描绘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画面上绘深山中一处茅屋,从打开的窗户可见诸葛亮正拿着书本仔细研读,童子正打开栅栏门看着前方巨石边的三个人,那这三个人应该就是来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和关羽、张飞了

  • 朱熹问买东西为什么不叫买南北,一10岁小孩儿说出了其中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朱熹,夫子,孝经,南北,宋朝,朱元璋,儒家思想

    商家因失误忘记将过期产品下架,顾客发现后去质问,双方争吵之下店主推了一把,顾客气急才说了重话。事情怎样解决不得而知,但上面短短几十个字却出现了一个高频词汇——东西第一次是指售卖的产品,第二次则是在骂人。明明是一个表示方向的词怎会引出如此多的含义?为什么买东西不能叫买南北呢?南宋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

  • 朱熹问学生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不知,被十岁孩童解出

    历史解密编辑:纯良的大叔标签:朱熹,孔子,儒家,儒学,学堂,宋朝,艺术家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的思想体系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时代,于是各种新文化诞生了,这些文化彼此间不断的交锋,也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时代。在那段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思想,并且这些思想至今都还影响着我们,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又比如老子的道家思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主流,但这

  • 朱熹谈学习:闻大道,莫做俗儒,莫学权谋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文化育人标签:朱熹,儒家,功名,词章,俗儒,宋朝,艺术家

    “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朱熹在《大学章句序

  • 朱熹的一首《夏日》,朗朗上口,结尾颇有理趣,值得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卿美食标签:朱熹,夏日,周敦颐,诗人,柴门

    夏天时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可是古代既没有空调,又缺乏有效的驱蚊装置,令人觉得苦夏难熬。人们晚上还要不时地与蚊虫作战,经常会感到睡眠不足,于是白天就有些昏昏沉沉,非要补上一觉才有精神。南宋一位诗人虽然闻名遐迩,但是他也是凡夫俗子,有时熬夜写作,日间也会感到疲倦乏力,甚至坐在那里就能睡着了。下面介绍朱熹

  • 江西人朱熹竟在成都有宗祠 春熙路科甲巷还因他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天府新生活标签:朱熹,宗祠,广东,四书,宋朝,科甲巷,春熙路,江西省,成都市

    成都、十陵、朱熹宗祠,我相信即便是热衷文化旅游的人,也很难把这三个词语关联到一起。在成都十陵明蜀王家族墓地,也就是今天的青龙湖湿地公园里,居然有座规模不小的朱熹宗祠。本期内容,我们就讲讲这件和“考神”朱熹有关的趣事。朱熹画像朱熹,祖籍南宋徽州婺源 (今江西婺源县),出生在剑州尤溪 (今属福建建阳,也

  • 解读四书集注说朱熹,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朱熹,四书集注,孟子,科举,儒学

    儒学在无数儒家弟子的奋斗下,成就了2000多年的主流文化地位。最牛的一个人,一定是朱熹!他写下一本《四书集注》,把儒家的四部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变成了科举教材。《四书集注》形成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根基,被统治者定为官方参考书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集注》对朱熹到底有多重要?朱熹临

  • 高清经典 | 朱熹《复允夫纠掾书》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朱熹,贤弟,宋朝,理学家,复允夫纠掾书

    朱熹《复允夫纠掾书》纵33.5厘米、横45.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朱熹,字符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之一,工书法,用笔沉着顺畅,洒脱自然。释文:七月六日,熹顿首。前日一再附问,想无不达。使至承书,喜闻比日所履佳胜。小一㛐(嫂)千一哥以次俱安。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

  • 齐白石传人汤发周书小楷,宋代朱熹的《劝学诗》,告戒年轻人惜时

    历史解密编辑:齐白石书画院标签:齐白石,朱熹,劝学诗,汤发周,小楷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宋代朱熹的《劝学诗》,全文如下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是齐白石传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

  • 朱熹家训仅317个字,却亿万人收藏——只因其太有价值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熹,孔子,宣扬,朱子家训,礼义,修身

    《朱子家训》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