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熹家训仅317个字,却亿万人收藏——只因其太有价值了

朱熹家训仅317个字,却亿万人收藏——只因其太有价值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1572 更新时间:2023/12/10 15:47:51

《朱子家训》

朱熹

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

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

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

怨者以直报之,

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

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

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于身体,

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

可不慎哉。

《朱子家训》翻译及解读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别号紫阳,又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是南时期集理学之大成者,一位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教育家,著作众多。《朱子家训》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是朱熹一生立身处世、修身齐家的经验总结。

《朱子家训》也称作《朱文公家训》,原载《紫阳朱氏宗谱》,全文三百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流传较广,八百年来,不仅成为朱氏家族教育后代的名篇,也成为其它姓氏教育后代的范本,其所蕴含的理性思想,对于现代人如“修身、齐家、治国”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朱子家训》虽寥寥数百字却言简意赅、文意深广,实为修身、齐家、安身、立命之典范。若能日日读诵并身体力行,定能获得吉祥圆满的人生。

翻译

作为国君,最重要的是怀有仁慈的心。

作为臣子,最重要的则是忠诚。

为人父,最重要的是慈爱;

为人子,最要紧的则是孝道。

作人的兄长,最要紧的是友爱弟妹;

作为弟妹,则要恭敬兄长。

作丈夫的,最重要的是态度平和,

作妻子的,则必须重视温柔的作用。

与师长相处,最重要的是合乎礼;

与朋友相交,最重要的则是讲信用。

遇见老者,当有尊敬之心;

看见幼者,当有慈爱之心。

对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我也应当尊敬他;

对那些素行不端者,虽年纪比我大,我们也该离他远点。

千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更不可以仗侍着自己的长处而自以为了不起。

对人有恨意,化解之道就在于检查自己是否站在合于道义的一方;

对于那些自己所怨恨的人,则应以平直的心态,正常地对待他们。

随便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当心平气和地接受。

别人有小过错,则应有包容之心;

别人犯了较大的过错,则应将正确合理的作法明白告诉他。

不要以为只是一件小小的善事而不去做,更不可以认为是小小的坏事而大胆地去做。

别人的缺点,(面对他人时)我们应帮他稍加掩盖;

别人的优点,则应该帮他宣扬。

处世不应为了私事而与人结仇;

治家更要注意不可因为私心而有不公平的作法。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有妒贤嫉能的心态。

遇到不顺的事情,切勿因气愤而求一时之快;

不要违背正常的行为规范而去伤害别的物体。

遇有不合正义的发财机会,则应该放弃;

遇到合情合理的事情,则不妨从事。

古圣先贤所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可以不读;

待人的合理规范与处世的正当态度,则不可不知。

对后代子孙,不能不重视教育;

对仆人帮佣,则必须能体谅关怀。

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不可不尊敬;遇到灾变打击,则不可不相互扶持。

谨守本分,必须有赖于了解做人的基本规范;

而我们一生的命运,则是由老天来决定。

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各点,则老天必定会来相助的。

这些基本的道理,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做的。

就像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是每天都不可离开,每天都不可缺少的。我们对这些基本的生活道理,怎可不重视呢?

01

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感悟】鲁定工曾经问孔子:“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各自应该怎么样呢?”孔子认为:“君主应该依照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服事君主。”以礼行事,是实行仁德的基本保障,脱离了礼的实践,仁也就流于空谈,而没有仁德核心价值观指导,那么礼也仅仅是空具条文。君仁臣忠这是相互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02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感悟】身为父母者,理应尽到父母的责任。但是这份责任不是简单粗暴的棍棒加胡萝卜,做到张弛有度,适当教育。以慈爱之心感化孩子,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精神上树立起一个标杆。身为人子者,所谓孝,不仅仅是吃穿用度之养,这是最基本的底线,理想之孝应该是和颜悦色以奉双亲。

03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感悟】兄长既年长于小弟,自当亲爱扶持兄弟。弟弟作为后辈最尊贵的品质就是恭敬谨慎。

04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感悟】夫妇之道,以和为贵。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

05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感悟】对待师长应该以礼相敬,朋友之间贵在一个“信”字,人无信不立。敬老爱幼,人之常情。

06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感悟】年龄并不是待人的唯一标准,不能做好好先生、乡愿,见到什么人都点头哈腰。只要是有德君子,虽然比我小,也要尊敬对待。对于那些无德之人,即使比我年长,也要远离三尺。

07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

随所遇而安之。

【感悟】不要轻易谈论别人的长短,不可到处炫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

08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

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感悟】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这才是大度之人,明智之举。

09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感悟】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这才是对待他人错误的正确态度,切不可幸灾乐祸。

10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感悟】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11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感悟】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12

守我之分者,礼也;

听我之命者,天也。

【感悟】谨守本分,必须有赖于了解做人的基本规范;而我们一生的命运,则是 由老天来决定。

13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

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感悟】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各点,则老天必定会来相助的。这些基本的道理,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做的。就像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是每天都不可离开,每天都不可缺少的。我们对这些基本的生活道理,怎可不重视呢?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标签: 朱熹孔子宣扬朱子家训礼义修身

更多文章

  • 被朱熹陷害入狱的青楼才女,最终惊动皇上,从良后嫁入皇家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朱熹,才女,岳飞,严蕊,青楼,皇上,宋朝,卜算子

    浙江台州天台县,有座军营,营中有一营妓叫严蕊,字幼芳。她姿色超群,技艺不凡,是一位超级明星,是营中的头牌。严蕊自小擅长弹琴下棋,能歌善舞,不仅会演奏各种乐器,而且字写得不错,更重要的是,她的容貌非常出众,如此条件,不成为明星,才是不正常的。现今的演艺界,有如此条件的,也没有几个。令今天的明星晕菜的是

  • 一代大儒朱熹真的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朱熹,皇帝,儒家,宋朝,王守仁,唐仲友,伪君子

    如果说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朱熹可以说是三圣了!朱熹配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一,在儒家文化中,地位崇高,影响巨大。他最有名的话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原话是存天理,遏人欲)。老朱一辈子以“道学”先生自居,给这儿立立规矩,给那儿正正名分,特别是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俨然一副反三俗的

  • 朱熹的“三纲五常”延续了几百年,但他阻止佛教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朱熹,佛教,宗教,僧侣,道教

    朱熹主张“三纲五常”“女性缠足”等,一直延续了几百年。朱熹也曾经阻止佛教,但是他却没有成功。宋代,佛教已超越了读经义、释佛典的研习记诵,注重对人心性的体认与感悟。同时佛教对佛教义理进行通俗化解读与讲演,在伦理道德方面逐渐向儒家思想接近,同时宋代儒学吸收容纳了佛道二教思想,形成独具特色的宋代理学,于是

  • 第2216期: 倔强的朱熹 (外一篇)

    历史解密编辑:乡村精短文学标签:朱熹,孔子,纪纲,义理

    文/ 孙延宜(山东)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大学者,后人称其学术“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格物致知”是朱熹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贯穿于朱熹政治思想、学术成就、讲学与教育实践的始终。朱熹一生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皇帝,认为“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

  • 古来圣贤皆寂寞,“存天理,灭人欲”让朱熹背负了世人无尽的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尘谷行知标签:灭人欲,朱熹,王守仁,人欲,圣贤,道心

    文字/尘谷行知“存天理,灭人欲”这六个字让朱熹背负了世人无尽的骂名,其实他老人家真的太冤枉了,因为后来人大都搞不懂天理和人欲之间的微妙关系,误解为把作为人的一切欲望都剔除掉。看来,古来圣贤确实皆是寂寞的,世俗人不会去骂佛家的“戒欲”,却反过来去骂人家一个读书人的“灭人欲”,这算什么事呀?儒家十六字心

  • 朱熹: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们傻眼,却被10岁小孩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美妃爆笑社标签:朱熹,孔子,史书,崇祯,宋朝,王守仁,儒家思想

    中国通史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短小的名词,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历史演变。我们的一切都那么厚重。这句话很沉重,因为它表达了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不寻常。一双筷子,一张纸,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其实都包含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甚至是无数代人的心血。但我们都对此习以为常,所以如果有人突然问起我们习以为

  • 杨陌书朱熹《春日》横幅

    历史解密编辑:漫斋艺术标签:朱熹,光景,横幅,杨陌书,古典乐,填词人,音乐专辑,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爱缪单曲)

    宋·朱熹《春日》69cm×138cm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朱熹,儒家,孔子,风俗,养心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宗旨是“成人之道”或“人文化成”,即培养人使之具备高尚的人格境界。因此,中国古代教育非常重视人格精神的塑造与培养,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为此采取了多样的教育方式,其中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方法。先秦的孔子就注意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他特别重视“诗教”和“乐教”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 朱熹问10岁小孩,为何买东西不叫买南北?小孩一语道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朱熹,唐仲友,青楼,大儒,理学家

    西语是西方理性主义的产物,多具有逻辑性和思维辩证性,而汉语具有多义性、审美性等特点偏向感性色彩。其次,汉语历史悠久被分为了四个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代、现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全国各地可能都有不同的方言,但“买东西”这一常用语是人人皆知,可大家都明白地买东西,却也是

  •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朱熹,汉语,夫子,理学,理学家

    在我国古代的朝代更迭中,不断有思想学派占领着思想高地。自春秋战国以来,儒道法墨等等学家不断发展,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兴盛。朱熹本人作为理学代表也常在众多百姓面前开办学堂以“教化百姓”,让百姓们对世界万物有所认知。朱熹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念书本”,而是在日常事物中善于发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