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清经典 | 朱熹《复允夫纠掾书》

高清经典 | 朱熹《复允夫纠掾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书法网 访问量:1010 更新时间:2024/4/5 5:46:11

朱熹《复允夫纠掾书》

纵33.5厘米、横45.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朱熹,字符晦,号晦庵,南理学家之一,工书法,用笔沉着顺畅,洒脱自然。

:七月六日,熹顿首。前日一再附问,想无不达。使至承书,喜闻比日所履佳胜。小一㛐(嫂)千一哥以次俱安。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脾洩挠人,目疾则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吾弟虽亦有此疾,然来书尚能作小字,则亦未及此之什一也。千一哥且喜安,若更要药,可见报,当附去。吕集卷帙甚多,曾一道夫寄来者,尚未得看。续当寄去(此四小字)。不知子澄家上下五卷者,是本也。子约想时相见,曾无疑书已到未?如未到,别写去也。叶尉便中复附此,草草。惟自爱之祝。不宣。熹顿首。允夫纠掾贤弟。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更多文章

  • 齐白石传人汤发周书小楷,宋代朱熹的《劝学诗》,告戒年轻人惜时

    历史解密编辑:齐白石书画院标签:齐白石,朱熹,劝学诗,汤发周,小楷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宋代朱熹的《劝学诗》,全文如下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是齐白石传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

  • 朱熹家训仅317个字,却亿万人收藏——只因其太有价值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熹,孔子,宣扬,朱子家训,礼义,修身

    《朱子家训》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

  • 被朱熹陷害入狱的青楼才女,最终惊动皇上,从良后嫁入皇家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朱熹,才女,岳飞,严蕊,青楼,皇上,宋朝,卜算子

    浙江台州天台县,有座军营,营中有一营妓叫严蕊,字幼芳。她姿色超群,技艺不凡,是一位超级明星,是营中的头牌。严蕊自小擅长弹琴下棋,能歌善舞,不仅会演奏各种乐器,而且字写得不错,更重要的是,她的容貌非常出众,如此条件,不成为明星,才是不正常的。现今的演艺界,有如此条件的,也没有几个。令今天的明星晕菜的是

  • 一代大儒朱熹真的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朱熹,皇帝,儒家,宋朝,王守仁,唐仲友,伪君子

    如果说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朱熹可以说是三圣了!朱熹配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一,在儒家文化中,地位崇高,影响巨大。他最有名的话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原话是存天理,遏人欲)。老朱一辈子以“道学”先生自居,给这儿立立规矩,给那儿正正名分,特别是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俨然一副反三俗的

  • 朱熹的“三纲五常”延续了几百年,但他阻止佛教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朱熹,佛教,宗教,僧侣,道教

    朱熹主张“三纲五常”“女性缠足”等,一直延续了几百年。朱熹也曾经阻止佛教,但是他却没有成功。宋代,佛教已超越了读经义、释佛典的研习记诵,注重对人心性的体认与感悟。同时佛教对佛教义理进行通俗化解读与讲演,在伦理道德方面逐渐向儒家思想接近,同时宋代儒学吸收容纳了佛道二教思想,形成独具特色的宋代理学,于是

  • 第2216期: 倔强的朱熹 (外一篇)

    历史解密编辑:乡村精短文学标签:朱熹,孔子,纪纲,义理

    文/ 孙延宜(山东)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大学者,后人称其学术“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格物致知”是朱熹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贯穿于朱熹政治思想、学术成就、讲学与教育实践的始终。朱熹一生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皇帝,认为“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

  • 古来圣贤皆寂寞,“存天理,灭人欲”让朱熹背负了世人无尽的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尘谷行知标签:灭人欲,朱熹,王守仁,人欲,圣贤,道心

    文字/尘谷行知“存天理,灭人欲”这六个字让朱熹背负了世人无尽的骂名,其实他老人家真的太冤枉了,因为后来人大都搞不懂天理和人欲之间的微妙关系,误解为把作为人的一切欲望都剔除掉。看来,古来圣贤确实皆是寂寞的,世俗人不会去骂佛家的“戒欲”,却反过来去骂人家一个读书人的“灭人欲”,这算什么事呀?儒家十六字心

  • 朱熹: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们傻眼,却被10岁小孩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美妃爆笑社标签:朱熹,孔子,史书,崇祯,宋朝,王守仁,儒家思想

    中国通史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短小的名词,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历史演变。我们的一切都那么厚重。这句话很沉重,因为它表达了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不寻常。一双筷子,一张纸,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其实都包含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甚至是无数代人的心血。但我们都对此习以为常,所以如果有人突然问起我们习以为

  • 杨陌书朱熹《春日》横幅

    历史解密编辑:漫斋艺术标签:朱熹,光景,横幅,杨陌书,古典乐,填词人,音乐专辑,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爱缪单曲)

    宋·朱熹《春日》69cm×138cm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朱熹,儒家,孔子,风俗,养心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宗旨是“成人之道”或“人文化成”,即培养人使之具备高尚的人格境界。因此,中国古代教育非常重视人格精神的塑造与培养,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为此采取了多样的教育方式,其中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方法。先秦的孔子就注意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他特别重视“诗教”和“乐教”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