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画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记录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光辉璀璨最好的见证,也是最直观最具表现力而且最具收藏价值的文化财富,为了更好的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亚洲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努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赵普老师在中国书画创作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为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普,1939年生于北京,首都书画界宿老,1983年北京书协初立时之百名之一者。中国书协会员,全国书画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院标准化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
先生弱冠始攻汉隶,遍临《乙瑛》等数十种碑版,兼习石鼓、金文、唐楷、宋四家及明清诸家法贴。博览文史书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名重京城。
1986年应邀为“圆明园遗址公园”题名牌,在天安门城楼及曲阜等多地题留墨宝。1999年,先生荣退,随即“闭关”地坛斋宫十五载,研习书法,成绩不断显成。终于写进了继古来新的独家面貌,即:中锋笃,方为主,减蚕雁,融篆行的“赵隶”家风!
著名理论艺术评论家柯文辉先生说:
赵隶,消化遗产,取经精用宏,方笔方构,中锋笃实,奉汉碑金梭,存古拙神采,参证篆楷,自见流妍,调节经纬,隐去斧痕,大字小字疑聚意象,小件兼得巨幅奔腾。
2017年至2019年,赵普先生以八旬高龄隶书功写《道德经》《金刚经》及《论语》全文出版发行,创作了全新的隶书版本,将经典与书法有机结合,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入八一旬之老先生,一如既往,笔耕日新,正在向“人书俱老”的明天日潑斛墨。
赵普先生1986年为圆明园遗址公园题匾
书以致远,贤心所达。书法之深,须以情绪去感知!今观赏赵普先生的众幅书法作品,即更当是以自身情绪去真实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充分的感受到赵先生在笔墨中所蕴藏的那份情愫意义和精神载道,集宗慕古,法不欺世!他是在翰墨世界中倾诉诗意,也是在传统文脉中寄托雅趣,而在这大众审美有趋于汹涌繁乱的今天,赵先生这种独然的个人艺术魅力和文化素养,也无疑是一种更加珍贵的标榜存在!
本文编辑/叶横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