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半部论语走天下的赵普

半部论语走天下的赵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天天rasion 访问量:3553 更新时间:2024/1/26 3:36:55

赵普自称是半个文盲?

对于赵普,他自己说自己是半个文盲,貌似只读过《论语》。对于此有个典故,那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就是赵普,他是非常推崇用儒学来帮助赵匡胤兄弟治理天下的。

赵匡胤对赵普吐槽

前面一文《宽厚待人的赵匡胤》提到赵普提出了很多加强宋朝中央集权的举措,同时他也提倡并实施各级权力层层监督,甚至连皇权也包括在内。

传闻赵匡胤想买个驱赶蚊子的熏笼都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好几天才能买到。所以他曾经感叹:我没有当皇帝时,用数十钱就能买到了;可如今当了天子,却几天都不能买到。

赵普是十分懂礼制的,其实礼制说到底,也是统治催眠的一部分,所以哪怕是一国之主,也不能带头破坏。

赵普提出“金匮之盟”

对于赵匡胤死后他弟弟赵光义即位,民间有说法是烛影斧声,白话来说就是弑兄篡位。很多声音都说,哥哥没了弟弟接班说不过去,因此赵普就帮着颁布了“金匮之盟”,解释起来呢就是赵匡胤抢了后周的龙椅,小皇帝的母亲临终前就说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还没懂事的子孙,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所以兄长逝去,赵光义作为弟弟就可以接位。

赵匡胤在位期间是没有立过太子的,后周时期,郭威传位给柴荣也是如此,当时柴荣也不是太子,而是以晋的身份登上皇位的。而赵光义呢,被封为晋王,那么文武百官依据惯性理解,赵光义就是能做皇帝的。

赵普自创“一误再误”

金匮之盟也是有弊端的,因为赵光义还有个弟弟,要是依据这个惯例,那么皇位最终还是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赵普创建了一个成语“一误再误”,也就是说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个错误,既然意识到了那么就要改过来,总不能一直错下去。

更多文章

  • 赵普《赤壁怀古》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赵普,赤壁怀古,隶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赵普先生的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纸本,隶书,380×110(cm)。1990夏作。同年国庆前陈列于天安门城楼西大厅。作品嵌印有三:"寿康幼子"、"赵普"、"日日行不止"。

  • 赵普:曾经的央视主持人,现在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有趣故事标签:赵普,央视,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2015年11月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用他标志性的结束语说:“赵普在北京,祝您平安!”有细心的观众发现,赵普这句话,和平时的说法不同。平时的说法是:“赵普在北京,祝您晚安”。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发生些什么呢?果然,之后的《晚间新闻》,再也看不到赵普的身影,再也听不到赵普

  • 《分界线》谭季平, “都是媳妇惹的祸”宋琪, “对不起, 我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厨小陶标签:谭季平,分界线,宋琪,李兵,逃脱

    电视剧《分界线》现已更新完结,想必,很多观众在看到,谭季平举枪与贩毒集团头目杨大元对决的时候,都会认为谭季平是准备杀人灭口。可是,当我们看到谭季平向宋琪自首之后,我们会发现,谭季平曾经确实是一名好警察。只可惜,他摊上了一个傻媳妇。不得不说,谭季平的牺牲真的很让人感到惋惜。#电视剧分界线#谭季平:“杨

  • 赵太宗本是重用卢多逊,为何后来他却重新启用卢多逊的对头赵普?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赵普,卢多逊,赵太宗,宋太宗

    当年赵太宗本来是重用大臣卢多逊的,为何后来他却重新启用卢多逊的对头,赵普为二号人物?要知道,卢多逊与赵普有大仇。宋太宗这样做,不是想弄亡卢多逊吗?赵太宗本来一直在重用大臣卢多逊,可是后来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重新启用卢多逊的对头,赵普为二号人物。这个决定,让许多人感到疑惑,不知道宋太宗这样

  • 宋真宗为何压着向敏中的退休报告,直到向敏中死的时候都没有批准?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赵恒,向敏,宋太宗,宰相

    作者:许云辉宋真宗任命向敏中出任右仆射官职后,猜想他必定感激涕零阖府欢庆,于是对亲信面授机宜:“朕自即位以来,从未任命过仆射职位。朕特意任命向敏中,他肯定心底乐开了花儿!今天,向府绝对是门庭若市,贺客如云。您去看看情况,明早回复朕。但要记住,‘勿言朕意也!’”亲信到向府门前,却见“门阑悄无一人。”他

  • 寇凖向此人举荐好友,此人:不可用,寇凖不以为然,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赵恒,丁谓,宰相,皇帝,侍郎,李沆,寇凖,宋太宗

    寇凖咱们都知道,俗称“寇老西儿”,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他曾经屡次向此人进言,要求提拔好友丁谓,可是此人每次都拒绝了,后来这个丁谓升上来以后,果然将他陷害远贬,这时候寇凖才由衷的佩服此人的远见。丁谓那么比寇凖还有远见的这位是谁呢?他叫李沆(hàng),也是北宋的宰相,这个人虽然没有寇凖那么有名,但是小编

  • 北宋名相寇凖,两次被罢相,死后没钱归葬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丁谓,赵恒,王钦若,宰相,奸佞,宋朝

    寇凖,是今天陕西渭南人,和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寇凖考中进士,做过县令也做过宰相。宋辽澶渊之盟,寇凖更是功不可没。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寇凖,德行合一。然而能臣、忠臣总是受到排挤,寇凖也不例外。澶渊之盟使得辽朝认识到了宋朝的实力,不敢再轻易欺负宋朝。寇凖的功劳,朝野上下是有目

  • 大宋朝第一鬼难拿寇凖是如何拜服王旦的?

    历史解密编辑:现代出版社标签:王旦,丁谓,宰相,范仲淹

    本文选自《庙堂与江湖:范仲淹传》第一部《风云际会》作者:滕非本套书以北宋端拱至皇祐年间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为线索,以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吕夷简、韩琦、富弼等诸多著名历史人物间的交集为视角,以《宋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为依据,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北宋真宗、仁宗两朝6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

  • 三朝老臣心的寇凖浮沉于宦海终毁于刘娥之手,病逝雷州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刘娥,赵恒,宋太宗,宋仁宗,皇帝

    寇凖是一个很有才华之人,为人很刚正,刚正到什么地步?19岁中举,可谓是少年英才,他中举之后与宋太宗论事时,因为意见不相符,言语起了冲突,宋太宗气得想走,结果寇凖将他的衣服拉住,让宋太宗重新坐下,继续将事情讲完,讲清楚,再肯罢休。一般朝廷官员是没有这种胆量的,将盛怒之下的皇帝拉住还得逼他听完自己的意见

  • 古代名人智慧:王旦明升暗保息兵乱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王旦,赵恒,兵乱,京师,侍卫,宋朝,枢密院,古代名人智慧

    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就是阅读——北宋真宗时,张旻任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的任务是护卫京都,责任重大,故张旻严以治军,纪律严明,使那些惯于作威作福、抢掠敲诈的侍卫亲军们不堪忍受,及至于相互联络,准备发动兵乱,杀掉张旻。早有密探将此情况逐级报给宋真宗皇帝。宋真宗一听大惊,侍卫亲军若发动叛乱,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