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贤妒能,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当我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总会心里不舒服,甚至还会对这些人心生厌恶,以至于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当我们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遏制,因为嫉妒心理会让我们比任何不幸的人都要痛苦,如果这种消极的心理得不到适当的发泄,会让我们长期处在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中,久而久之,便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而当我们研究那些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大人物时,便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颗博大的胸怀,在他们身上似乎见不到嫉妒这种天性,由此,我们也能反过来理解,即想要成为大人物,豁达是必须的品格。
就拿北宋时期的欧阳修来说,他就是极具豁达的大人物,他一生不仅没有嫉贤妒能,而且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力推荐和赞美,以至于使得当时一大批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共同谱写了北宋在政坛和文学上的璀璨篇章。
都说千里马常在,而伯乐不常有,与欧阳修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幸福的,因为他就是最不常有的千古伯乐。
欧阳修举荐的人中有苏轼、曾巩、苏辙、程颢、包拯、文彦博、司马光等等,更值得一说的,唐宋八大家之中,有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以布衣之身而被相中,欧阳修可谓目光如炬。
可是素来爱惜人才的一代名臣欧阳修,他却弹劾了当时最能带兵打仗的名将狄青,以至使得他的伯乐形象大打折扣。
难道胸怀宽广的欧阳修也容不下一个武将,他为何执意要弹劾狄青,背后的真相令人心酸,我们一起来看。
欧阳修的人
北宋景德四年,远离汴京的四川绵阳一片祥和,此时担任绵州军事推官的欧阳观已经56岁了,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年他却喜得贵子,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儿子将来会让整个北宋颤抖。
他一向注重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人生格言,所以便为儿子取名为欧阳修。
老来得子确实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可是对于欧阳修来说,他的童年并没有感受到幸福,因为欧阳观在他四岁的时候便去世了。
欧阳修与母亲很快便陷入到了生活的困境之中,在走投无路之下,母亲带着欧阳修去了湖北随州投靠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这才勉强维持生活。
对于这位叔叔,欧阳修是十分敬畏的,他在随州为官正直,讲究廉洁奉公,这对欧阳修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后来欧阳修的成就,就得益于此,不过这也使得欧阳晔虽然是位官员,但家境并不富裕。
好在欧阳修的母亲是位大家闺秀,她常常在沙地上教导儿子读书认字,欧阳修十分肯学,这让欧阳晔对他也好生相待。
欧阳修的刻苦并没有让他科举之路上一帆风顺,反而多次落地,但欧阳修从不气馁,失败之后,洒脱应对,后来经胥偃的举荐欧阳修去了汴京应试,结果一鸣惊人,此后欧阳修的人生就彷佛坐上了特快列车。
欧阳修在朝中有了名望和地位之后,便时常举荐一些布衣士子,毕竟他知道寒门要出贵子,实在是太难了,欧阳修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所以他很少弹劾其他人,而狄青似乎成了例外。
狄青的名
很多人都说,北宋自开国以来,便被宋太祖赵匡胤埋下了重文轻武的种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宋没有名将,而狄青就是名将中的战斗机。
狄青出身寒门,十几岁的时候因为与人发生冲突而被捕入狱,结果得到的惩罚是脸上刺字,发配京师充军。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次充军为狄青打开了一道星光大道,他精通骑马射箭,充军之后就被分配做了骑兵,当时北宋外有强敌,当兵可谓是凶险至极。
可狄青一身勇武,根本不惧怕打仗,当李元昊发动叛乱时,朝廷便任命其为三班差事,前往边疆参与平定李元昊的战斗。
当时的李元昊势大,屡次打败北宋的军队,这使得军中士兵谈“李”色变,但狄青却丝毫不惧,在对战李元昊的时候,往往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在边疆的四年里,狄青前前后后打了25场战役,身上负伤高达八次,但从未打过一场败仗,以至于西夏人开始谈“狄”色变。
凭借着军功,狄青在军队中一路晋升,以至于还被任命为了枢密副使,后来又成为了枢密使,这一职位其实就相当于军队的一把手,而狄青也成为了军中一道旗帜,鼓舞着士兵们奋勇向前,让北宋的军队焕发出了活力和战斗力。
但就是这样一个能打仗会打仗的名将,却被欧阳修给弹劾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听之愤怒的事情。
欧阳修弹劾狄青的背后
欧阳修给宋仁宗的弹劾奏本中是这样写的:
臣观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三四年间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的军情之名,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这段说可以说是直接终结了狄青的军旅生涯,毕竟欧阳修在当时的文臣中可谓是领袖,他开了头,其他文臣自然争相弹劾狄青,就这样,狄青被罢了枢密使之职。
或许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谴责欧阳修,但实际上背后的真相令人心酸,因为欧阳修此举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陷害狄青,反而是为了保全他。
宋朝的开国太祖皇帝是武将出身,他自然深知武将的威胁,所以上台之后,立即来了一出杯酒释兵权,随后将触角直接伸到了地方上,规定地方上防务兵要轮流换地值守,而带兵的大将更要勤换。
正所谓:师无常帅,帅无常师。
也正是由于这种开国基调,当宋朝的皇帝对武将都很忌惮,能打善战的狄青自然也无法消除皇帝对他的戒备。
其实早在狄青升任枢密副使时,朝中的文官就开始对狄青动手了,不过碍于边疆战事,他们也只能隐忍不发。
但是当狄青升任枢密使的时候,朝中文官开始坐不住了,再加上宋仁宗体弱,久未生育,一时间谣言四起,甚至有人造谣狄青披上了黄袍。
这让宋仁宗对狄青有了杀心,当此之时,狄青应该急流勇退以自保,可是他毕竟不懂朝堂险恶,这让欧阳修很着急。
为了保全狄青,欧阳修接连给宋仁宗上了两道奏折,称狄青“其心不恶”,“未见过失”,以消除皇帝的杀心,可狄青哪是那么容易就能退掉的?
于是欧阳修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弹劾狄青,让朝廷免掉他的枢密使,而去做一州的长官,这不得不说是欧阳修下的一步好棋。
所以欧阳修弹劾狄青,并不是容不下他,而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让大宋能留下一位能打仗的名将。
参考文献:《宋史》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