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青一生有着硕硕战功,却惨遭满朝大臣猜忌,这是为什么?

狄青一生有着硕硕战功,却惨遭满朝大臣猜忌,这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局小乖简史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4/2/13 15:13:45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一代"面涅将军"(面涅:面部有创伤的痕迹。狄青因犯罪面部被刺字)在硕硕战功后,惨遭满朝大臣的猜忌,满朝大臣欲杀之后快。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面涅"士兵

宋代主张兴文教,抑武事。后世时朱元璋也曾告诉自己孙子朱允炆乱世用重典,盛世用文治。宋代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造成宋朝之人对军人尤为忌惮,担心他们军权在握就可能随时起兵。

北宋时期的皇帝就直接牢牢掌握住军事,实行募兵制的建置,在军事的建设方面,牢牢掌握军士的调动和指挥大权。

三分军权,枢密院是北宋朝时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掌握着军权及军令;三衙,就是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是北宋朝时期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率臣,就是禁军出征或者镇戍的时候临时委任的将帅,统领之地分属三衙的禁军,结束战役都要撤销。

北宋朝时期军事掌握在皇帝手中,兵力的设置也是应战争需要而临时集齐,这样就使北宋时期难出名将,对军人的戒备、漠视甚至歧视造成很多人不愿从军。

狄青家境贫寒,在狄青十六岁的时候,狄青的兄长与同乡的人打架,因为这件事狄青代替兄长受过,狄青因犯罪被逮捕进京,面上刺了字,被编入了赤籍("赤"通"尺",尺籍,军籍)。

从此开始了狄青的戎马生涯,狄青擅长骑射、武艺非凡,在狄青早期的时候是一名隶属于御马直的骑兵。在战争中狄青骁勇善战,每次都冲在最前线。

"面涅"将军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狄青也有着一颗上进心,每次战争中都冲在最前线。

热播剧《将军在上》中的胡青,他的原型就是狄青。足见狄青的俊美,但是太过俊美,在行军打仗时非常不便,敌人不仅不畏惧,还嘲笑狄青是个小白脸。为此狄青大为苦恼,后来狄青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小时候,狄青常常听父母和村里的长辈在日落休息时候讲一些传奇的人物。狄青记得在很久以前的时候也有一位俊美非凡的将军兰陵王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兰陵王在打仗时常以獠牙面具覆面遮住面容,长发披散,看起来极为瘆人。狄青效仿兰陵王的做法,头戴铜面具,长发披散。这样在打仗时妨碍因素就消失了。

当时的北宋重文轻武,宋朝的兵力很弱,对武事的压制,使得很多人只想入朝做一名文官,一部分走投无路者和犯了罪的人充了军。宋军的中四处弥漫着颓靡的气氛,不敢战。

狄青入军以来骁勇善战,锐不可当,西夏之前和软脚虾的北宋打了很久,每次都取得骄人的战绩,从未遇见一个勇猛的人,绝大多数的宋人见了他们总是逃跑,这次竟然遇到了敢和他们正面刚的人,开始时不以为意,但在屡次战败后,西夏立即吓傻了。

狄青凭借自己敢打会打,在北宋与西夏交战的四年多的时间里,参与了不下25次的战役,打下了金汤城,在历次战役中斩杀了西夏很多个部落人,狄青的勇猛、捷报的频传这一切大大激励的北宋的士兵,鼓舞了士气,奋起顶住了西夏的攻势。

一代文臣的范仲淹对狄青尤为欣赏,担心狄青不懂兵法,处处受限,前途堪忧。在日常聊天时,会时常劝狄青读书,推荐狄青研读《左氏春秋》。狄青对范仲淹也很敬重,欣然同意范仲淹的建议。自此以后狄青熟读兵法,经常出奇制胜,在战役中屡立战功。

在数次战役失败后,西夏只要一听狄青的名字就吓破了胆,改变了北宋军事与西夏交战中的被动挨打的惨烈局面。

宋仁宗皇祐四年的时候,狄青在副枢密使的位置上还没坐了三个月,战事再起,狄青就再次穿上盔甲,自请奔赴以侬智高领导的反宋起义的前线。

在侬智高起兵反宋后,北宋数次派兵讨伐,皆以失败告终,引起朝堂上下的恐慌。狄青自请到前线后,立即分析敌我双方实力,奏请皇帝停止交趾兵马助战,整顿军纪,部署作战,出其不意攻打敌人,一战就取得了胜利。

捷报传回朝廷后,皇帝大喜。在狄青班师回朝后,狄青从枢密副使升至枢密使,成为当时最高的军事方面的长官。

狄青从一位士兵升至了枢密使,仅仅用了短短的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狄青名扬天下,人称"面涅将军"。

将军之死

狄青只用了短短不过二十载就从一名士兵做到将军的位置,这让很多人嫉恨。官运的亨通让文官集团极度的不满。

狄青坐到了北宋最高的军事长官的位置,可以说事业上达到了顶峰,但是到达顶峰后,狄青的地位急转而下。

北宋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官,极度忌惮武官的朝代。皇帝对狄青是极为看重的,在一次聊天中建议狄青去掉脸上的刺字,毕竟脸上带着刺字的将军难免有人诟病。但是狄青拒绝了,他不为自己是一名军人的身份而自卑。

狄青很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忠于皇帝,忠于朝廷,每逢战事都积极报名。虽然皇帝位于高位,但是大臣的谏言不偏听,文官中许多人举报狄青有不臣之心,皇帝知狄青的忠臣,不予理会。

狄青作为一名武臣升官极快,而皇帝对狄青甚是重视,满朝文官感受到了威胁。长此以往,狄青必然能带动其他武将斩获军功,那样文官的地位不保,利益受到损害,因此这些朝堂官员皆欲除之后快。

满朝大臣不会因皇帝对狄青的信任,就放弃杀他的念头。满朝大臣知道皇帝也忌惮武将,疑心武将不臣。一次不行就多次,时间久了,皇帝不信也信了,不在意也变成了在意。狄青和属下也在这漫天流言中很受伤。

皇帝终于发作,流放狄青,狄青痛苦欲绝,不明白自己的伯乐是怎么了,自己又究竟做错了什么。狄青被皇帝猜忌,狄青问文彦博为何平白遭贬谪流放,文彦博只回了狄青一句,没有为什么,只是朝廷不信任罢了!

狄青流放陈州,终日郁郁寡欢。狄青本以为自己远离朝堂,就会处境好一些,但是满朝的大臣对他仍是不放心,每隔半个月就派人来探望狄青。名为探望是为监视,狄青在这样的环境中惴惴不安,忧思度日心力憔悴,身体每况日下,脸上生疮,心里惶恐,年仅49岁,一代名将逝去。

标签: 狄青满朝范仲淹大臣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狄青,为何屡被文官弹劾,郁郁而终?害死他的真凶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狄青,韩琦,李靖,北宋,宋朝,宋仁宗,范仲淹

    北宋名将狄青,为何屡被文官弹劾,郁郁而终?害死他的真凶是谁?狄青是北宋名气最大、经历最富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他年少犯事,被刺面而发配从军,在军中因为能骑善射、勇谋兼备,而被范仲淹等文臣惜其才而举荐,从小卒擢升为方面大将。更因为他在战场上披头散发,戴青铜面具,冲锋陷阵时犹如恶鬼,因此所向难当,在对西夏

  • 为什么北宋文豪欧阳修,要迫害为北宋立下不世之功的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春来花自青香x标签:欧阳修,狄青,范仲淹,宰相,吕夷简,宋仁宗

    一桩“绯闻”引发的灾祸庆历五年,开封府接到了一宗通奸案。被告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外甥女。事情的起因是这样,欧阳修的妹夫在和他的妹妹结婚前,有一个女儿,张氏。然而他们刚结婚不久欧阳修的妹夫就去世了,这个女儿才7岁,无依无靠。于是欧阳修便将她接到家中,一起生活。时光荏苒,这个小女孩

  • 狄青作为北宋名将,49岁就死了,他比岳飞死得还冤吗?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狄青,岳飞,韩琦,范仲淹,宋仁宗,欧阳修

    岳飞是冤死的,狄青是情商太低,自己“作”死的。简单说,对于狄青的评价只有十二个字:很勇敢、无原则、不感恩、胸怀小。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聊狄青为何出现“早死”的结局。1、狄青因为站队问题,背叛了范仲淹,动用了私刑从北宋开国到北宋灭亡,一百多年的“生命”中,如果给武将排个名,狄青能排前三。如果不算开国

  • 狄青:他是北宋最闪耀的将星,却为何成了朝廷中的众矢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狄青,宰相,韩琦,宋太祖,宋仁宗,范仲淹

    一、人生的巅峰与分水岭——官拜枢密使北宋仁宗皇帝皇佑五年(1053年)五月的一天,仁宗皇帝召见了当时的宰相庞籍,跟他商量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仁宗想把狄青提拔成为枢密使。这个枢密使基本上是宋朝主管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大家可以自己体会。这个级别的官员的任免可以说是朝廷的大事,仁宗虽

  • 悲愤而死的宋朝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小航航帆标签:狄青,宋军,西夏,韩琦,宋朝,范仲淹,宋太祖赵匡胤

    1039年,边塞,保安军。一群悍勇的西夏士兵与许多恐怖的西夏铁骑铁鹞子朝着宋军的阵地冲杀过来。宋军将领们全都哆哆嗦嗦,士兵们也有些畏惧,但是他们也大吼一声,拿起武器向着西夏军进行冲锋。厮杀了一阵,宋军节节败退,他们本身士气就不高,看到对方冲破了自己的防御,自然吓得四散奔逃,但谁叫有命令压着呢,他们强

  •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到底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柳絮吹成雪标签:狄青,宋太祖,宋仁宗,宰相,范仲淹,韩琦

    在很多人印象里,有宋一朝都与“懦弱”、“屈辱”等贬义词所挂钩,两宋3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有所作为的皇帝。反而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却成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嬉笑谩骂的主角。不光皇帝如此,放眼整个宋朝,除了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我们似乎很难说出其他的名将。之所以出现如此

  • 一代名臣欧阳修构陷一代名将狄青的背后,隐藏着宋代“积弱”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狄青,杨业,王诜,宋代,范仲淹,杨延昭,科学家,欧阳修构,拨弦乐器,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七月,欧阳修给仁宗上了一道奏折说:"枢密使狄青,出身军队,虽然近几年没有什么过失。但是武将掌握最高军事机关,对朝廷不利,请求将狄青,下放到地方,这样能为朝廷消除危险。"在奏折里,欧阳修弹劾狄青时,虽然用词委婉,但是仁宗看出了他话中的含义:狄青有篡位的野心。欧阳修此前曾多次

  • 北宋名将狄青无故被贬,抑郁而终,折射出整个大宋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狄青,宋军,韩琦,郭威,仁宗,大臣

    在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中,就有狄青的身影,其英勇无畏的形象至今还能记得一二。“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狄青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精湛,擅于骑射,是武将的好苗子。由于年少轻狂,犯了罪,之后脸上被刺青,所以有人也称狄青为面涅将军。想当年后周太祖郭威也是脸上有刺青,才被称作郭雀儿。是人就会犯

  • 帝国的暗面——大宋名将狄青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漫画者说历史标签:狄青,宰相,韩琦,宋朝,宋仁宗,大宋名将

    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三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护国节度使,判陈州狄青去世,寿四十九岁。此时距离他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只过去了半年,按理说,狄青去世时年纪并不很大,他从军多年,身体壮健,之前也没有重大疾病,是完全可以活得更久一些的。而狄青的真正死因,乃是因为他出任枢密使触碰了大宋王朝最为阴暗,最

  • 文官不听号令,私自出战,狄青一日连斩三十二人,重夺军威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狄青,宋仁宗,李元昊,西夏,范仲淹

    古代的军队为了吸纳新的士兵加入,除了给予丰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招募新兵之外,也会将犯下重罪的人发配充军。这些人到了军营就相当于以戴罪立功方式来为自己减轻罪行。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是一举两得的,即充实了军营也不浪费人力物力。在北宋时期曾出过一位名将叫狄青,他就是因为犯了罪被罚到军营中当差,后来他凭借自己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