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将狄青被文人侮辱,他忍了,又被歌女嘲笑,狄青这样报复她

名将狄青被文人侮辱,他忍了,又被歌女嘲笑,狄青这样报复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3529 更新时间:2024/1/19 10:33:02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相对容易,也担心有朝一日某个大将来一出“黄袍加身”,所以他登基后马上搞了“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兵权是功臣赵普出的主意,赵普也因此成为宋初首位实权宰相。

宋朝的重文轻武有利有弊。别的不说,将领的权力被剥夺到最小,地位也一落千丈,造成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低下。所以北宋后来长期受北方邻居欺负,最终迎来了“靖康之耻”。

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这样点评宋朝的做法,“首其谋者,唯恐天下之不弱;继其后者,私幸靡散之无忧……宋本不孤,而孤之者,猜疑之家法也……故坏千万世中夏之大闲者,赵普也!”王夫之把赵普恨得够呛,认为他是宋朝孱弱的首要责任人,并且贻害后世不浅。

北宋能人辈出,谁不知道新军制的弊端,只不过没人敢直说。像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等人都曾提议改革军制、强化部队。前两位推行的变法里都有军事内容,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北宋的顶级将星狄青是重文轻武制度的牺牲品。狄青出身卑微,脸上还有刺字,一生不知受了多少羞辱。不管你功劳再大,在文官眼里永远都低人一等。

身居高位也受辱

狄青在世时,除了军界,几乎只有三个人善待他,一个是他的老师范仲淹,一个是同乡文彦博,还有一个是大宋天子宋仁宗。在陕西路和西夏人打仗那几年,狄青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宋仁宗非常喜欢他,甚至说他是“朕之关张”。

皇祐四年(1052年),宋仁宗力排众议,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后来狄青平定了南方侬智高叛乱,又晋升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

狄青担任枢密副使的时候,还被同僚当众羞辱。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羞辱他的人是王臣。王尧臣是范仲淹的朋友,北宋名臣之一,书法、文学造诣颇高。当时他也是枢密副使,经常拿狄青脸上的刺字开涮。

狄青很恼火,但一直隐忍着。王尧臣却乐此不疲,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某日,王尧臣见到狄青,又笑吟吟地说,“狄将军的面涅,看上去更鲜明了!”

“面涅”就是面部的刺字。狄青忍无可忍,当众回敬了一句,“你要是喜欢的话,就送你一行字!”王尧臣没想到狄青也有回嘴的时候,很是尴尬,自此不敢再取笑他。

被学官辱骂

狄青进枢密府之前,职务还不高,几乎任何文官的羞辱他都能忍受。

早年,狄青被调到河北真定路做副帅,认识了一个名叫刘易的学官。县里的学官品级不高,但刘易满腹经纶,有点名气,脾气也很大。他和狄青的老上级韩琦交情不错,狄青对他十分尊敬,每次酒宴都会邀请他。

可是刘易根本不把时任地方军区副总的狄青当回事。

一天,狄青设宴款待宾客,刘易在座。狄青专门请了表演滑稽戏的俳优助兴。有个俳优模仿迂腐的儒生,惟妙惟肖,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刘易突然大发脾气,指着狄青的鼻子大骂。骂什么呢?他觉得俳优的节目侮辱了文人,还指责那是狄青故意安排的节目。在座有好几个文官,面面相觑,他们没觉得节目有什么不妥。客人纷纷劝解刘易,刘易兀自骂不绝口。

狄青毕竟是大将出身,极有涵养,神色不变,一边解释一边给刘易赔不是。刘易还不解气,又骂了半天,还把酒杯摔得粉碎。而狄青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

次日,狄青专程登门拜访刘易,再次向他道了歉。

狄青掌管陕西泾源路时,刘易也是他府上的常客。刘易爱吃一种名叫“苦马菜”的野菜,但西北地区不好找。每次吃饭没有这道菜,刘易就很不爽,扯着嗓子骂人。

狄青无奈,专门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找来苦马菜。每次刘易来吃饭,面前必定有这道菜。连吃几次,刘易觉得腻味了,难以下咽,只好改吃家常菜。

看来狄青对付暴躁又挑食的客人很有一套。这也是狄将军唯一能“报复”刘易的办法。

结语:狄青被大大小小的文官欺负也罢了,不忍也得忍。对其他不懂礼貌的人,狄将军也是有脾气的。

狄青在定州当副帅期间,韩琦曾任主帅。有一回,韩琦宴请宾客,请了几个歌女助兴。一个艺名白牡丹的歌女依次给众人敬酒,喝多了。走到狄青跟前,她看了看狄青脸上的刺字,竟然笑着说:“斑儿,喝一杯吧!”

狄青碍于韩琦的面子,没有发作。但一个歌女竟敢侮辱高级军官,狄青气不过,第二天,他找到白牡丹,抽了她几鞭子。

后来狄青身居朝廷要职,深得仁宗皇帝厚爱。皇帝曾专门派人给他送来一种药膏,可以去掉脸上的刺字。狄青却说:“陛下以军功提拔我,不问出身。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脸上的涅文。让我留着吧,以此激励军中将士。”

参考文献:《宋史》、《宋人轶事汇编》

标签: 狄青韩琦宋仁宗范仲淹宋太祖宰相

更多文章

  • 全史人物评鉴-狄青 字汉臣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狄青,西夏,韩琦,汉臣,宋朝,宋仁宗,范仲淹,全史人物评鉴

    狄青字汉臣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狄青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

  • 欧阳修为何3次上书,诬告寒门出身的狄青?欧阳修:为了让他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刘雨爱打篮球标签:狄青,包拯,诗人,欧阳修,宋仁宗,弦乐器,民族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欧阳修为何3次上书,诬告寒门出身的狄青?欧阳修:为了让他善终公元1038年,30岁狄青率领部队,悄悄绕过西夏前锋,在他们的粮草库里放了一把火。烈火熊熊燃烧,烧掉了西夏军的储备粮,也烧掉了他们的胆量。狄青大获全胜。他俘获敌军士兵500余人,还收缴2000多顶帐篷。宋仁宗欣喜若狂。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

  • 秦桧陷害岳飞而致千古骂名,欧阳修陷害狄青没有,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秦桧,岳飞,狄青,乐器,欧阳修

    春节期间因为满江红电影,秦桧陷害岳飞的历史事件成为了一时的热点,我看到有一些言论为秦桧鸣不平,更有人提出北宋的欧阳修陷害狄青,但是历史上很少听到有人骂欧阳修为奸臣。那么,秦桧陷害岳飞而致千古骂名,欧阳修陷害狄青却没有,真的的因为历史上的厚此薄彼吗?本文将带着大家来回顾这两个历史事件,然后再来谈谈我个

  • 带着面具上战场,传奇将军狄青竟然比岳飞还冤,都是文人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狄青,岳飞,韩琦,宋仁宗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敌人的痛恨以及

  • 狄青为宋朝立下大功但因宋朝崇文抑武遭到猜忌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狄青,岳飞,宋仁宗,宋朝,宋太祖,宋军

    令西夏军闻风丧胆的战神狄青,蹲过监狱、脸被刺字,8次中箭都没事,却在49岁被吓死。他死得太冤,冤到让人想起来就心痛。狄青是宋仁宗时期赫赫有名的战神。和他同时代的名人,还有一个,叫包拯。狄青的一生,实在太过曲折,也非常励志,只是,他的结局太戏剧化,让人想起来就忍不住心痛。狄青并非名门出身,他和许多人一

  • 评书演义故事, 狄青为何沦落为“白脸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小宝说说标签:狄青,狄龙,奸臣,宋朝,赵德芳,杨文广,杨排风,穆桂英,评书演义

    在北宋背景的各种版本评书演义里,狄青也是少年英雄,带领一批少年英雄抵御西夏战功赫赫,娶得鄯善国?公主?,回朝?被?宋仁宗?封为?平西王?,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狄青出身寒门,孤苦无依。他姑姑狄氏早年被选为皇家秀女,一入宫深似海,从此没有消息。宋真宗把狄氏赐给八王赵德芳,从此狄氏成为八王南清宫

  • 大将狄青问何仙姑,此去平蛮,能不能擒获贼首?何仙姑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何仙姑,狄青,大将,宋仁宗,平定

    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一书中,载有北宋大将狄去广西平蛮,路过永州时,请当地异人何仙姑预测战事结果一事,战后结果证明,何仙姑预测的很正确。这让狄青非常信服。那位朋友说了,这个何仙姑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吗?这个倒也不敢确定。也可能不是,因为当时,当地人只知道这位仙姑的预测很神,但是当地并没有说起与其他各

  • 古代名人智慧:狄青过犹不及治狂士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狄青,韩琦,仁宗,大喜,名士,宋朝,手下人,古代名人智慧

    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就是阅读——北宋仁宗年间,陕西安抚使韩琦主持抵御西夏军务。那韩琦重视人才,效仿“战国四公子”,招纳名士,接待贤能,必吐哺握发。若有名士豪士登门,必设宴招待,亲自敬酒。因此天下名人趋之若鹜。其中有位豪士叫刘易,自幼练武习兵,仗剑行侠,常在陕西边疆活动,偷袭过西夏兵营帐,因此韩琦十分器

  • 狄青一生有着硕硕战功,却惨遭满朝大臣猜忌,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狄青,满朝,范仲淹,大臣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一代"面涅将军"(面涅:面部有创伤的痕迹。狄青因犯罪面部被刺字)在硕硕战功后,惨遭满朝大臣的猜忌,满朝大臣欲杀之后快。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面涅"士兵宋代主张兴文教,抑武事。后世时朱元璋也曾告诉自己孙子朱允炆乱世用重典,盛世用文治。宋代赵匡胤的杯酒释兵

  • 北宋名将狄青,为何屡被文官弹劾,郁郁而终?害死他的真凶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狄青,韩琦,李靖,北宋,宋朝,宋仁宗,范仲淹

    北宋名将狄青,为何屡被文官弹劾,郁郁而终?害死他的真凶是谁?狄青是北宋名气最大、经历最富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他年少犯事,被刺面而发配从军,在军中因为能骑善射、勇谋兼备,而被范仲淹等文臣惜其才而举荐,从小卒擢升为方面大将。更因为他在战场上披头散发,戴青铜面具,冲锋陷阵时犹如恶鬼,因此所向难当,在对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