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难民吃不起米,范仲淹:涨米价,难民:真是好官

北宋难民吃不起米,范仲淹:涨米价,难民:真是好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3660 更新时间:2024/1/16 10:02:54

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便是出自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笔下,不禁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范仲淹祖先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其父亲便是在范仲淹年少时得病去世,后范仲淹追随母亲改嫁,并改了名字。在逐渐长大后深知家中不容易,便下定决心光复祖上往日荣耀,独自一人前往南都地区求学,寒窗苦读数十载,希望能够有一天能够实现理想抱负。终于还是中了进士,刚进入官场的范仲淹只是一名小小的官吏,虽说俸禄少但还是将母亲接来赡养。

曾在泰州地区管理过盐仓,负责着官盐的运输监督。恰好遇到自然灾害,便上奏上司张纶,希望能够得到重视。鉴于范仲淹有功,张纶便上奏朝廷希望能够给范仲淹升官,于是朝廷则命令范仲淹担任县令,负责修缮工程。此后,范仲淹母亲不幸离世,范仲淹便辞官处理母亲后事。古人家中父母离世,作为儿子都需要服丧,在此期间正好晏殊在南京,早就听说这范仲淹能力突出,便邀请他担任应天书院的老师,在其任职期间能够很好的教导学生,传扬高尚品德。

同时范仲淹在任教期间朝廷上奏希望能够改革朝廷的官员制度,清除不干实事领着国家俸禄的官员,对有功劳的将士进行奖赏。朝堂上的官员对范仲淹提出的意见都很赞同,认为这范仲淹极其有能力。当朝宰相便向君主推荐让这范仲淹继续为官,于是便派遣范仲淹再次进入京城,管理宫中图书的任务。在宋仁宗刚刚担任君主时,章献太后仍然主理这朝中事务。宋仁宗在冬至准备让武百官一起为章献太后庆生,范仲淹却提出反对意见。

范仲淹上奏仁宗,此举动便是把这家礼和国家礼仪混同在一起,如果要表示孝心,在宫中向其行家人之礼便可,如果朝中大臣全都拜见反而会使得君主的威严受损,虽然进行上奏但便没有了回应,晏殊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担心,告知他这么做不仅会太过冲动,影响自己做官道路,甚至推荐他的人都会产生牵连。范仲淹却说我这是就事论事始终保持公正对待,哪怕是最终得罪君主惹来祸端,便是由一人扛下这责任。

范仲淹不久后便主动调离京城,便来到了河中府担任其他职务,在此期间范仲淹虽远离这朝堂依旧心系国家社稷,多次上书意见,建议宫中不适合大量的建造建筑,这样会加剧百姓的负担,所说多次上书没有被采纳,但其一片忠心宋仁宗始终都看在眼里。太后离开人世后,宋仁宗再次将范仲淹召唤到京城,让他专门担任谏言官,许多大臣都议论这老太后的过失,但范仲淹却建议宋仁宗能够掩饰其过失,毕竟太后也是为国家操劳,为维护君主的威严。

在范仲淹晚年时间被调到杭州地区为官,此时发生了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路有冻死骨,因吃不上饭饿死的百姓到处都是,朝廷便下令让这不能自己生存的百姓向朝廷进行求助。此时,范仲淹反而实行一项政策,继续抬高这米价,这样一来这贫困家不是更吃不上米了吗。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产生这么多灾民,范仲淹自然是着急的。但要是想要解决这个困难,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能够供应大量粮食。

当地许多没有良心的米贩更是趁机发国难财,联合起来主动涨价,便是让这灾民无路可走。这时候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众多人不理解,自然弹劾范仲淹弃百姓于水火中不顾。但灾民却依旧夸赞这范仲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抬高米价,便让许多米贩认为杭州能够赚大钱,将大米运到杭州贩卖,这样大米数量便得到保证,市场便达到饱和状态,范仲淹再次命令开仓放米。这样一来百姓都能领到救济粮,不会再去购买米贩的米。

标签: 范仲淹宋仁宗宰相米价

更多文章

  • 范仲淹54岁行书《乡曲帖》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范仲淹,乡曲帖,朱昂,尚文,仲淹

    北宋范仲淹书札《边事帖》,又称《乡曲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13行93字。故宫博物院藏。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

  • 范仲淹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无处不风景love标签:范仲淹,家训,至交

    “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范仲淹大意: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要多想想有没有什么隐患。心得: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除了你的父母亲人,至交老友,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你好。做人不能被一时的好处迷花眼,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机。

  •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夜阑听书雨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宰相,赵恒,仁宗

    五千年中华盛世,十四亿炎黄子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肩负起了民族的脊梁,有多少志士将天下兴亡之命脉担责于肩。千余年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民族精神,霍去病封狼居胥、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夏明翰视死如归。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见巍巍历史岁月的钢铁意志,浩瀚历史长河的

  • 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价格再涨一倍,专家:此举救了百万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范仲淹,百万,仁宗,皇帝,宰相,灾民,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崩溃的边缘,罗斯福大胆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力挽狂澜,被尊奉为大功臣。他的这套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更是在往后的四十年间被奉为治理经济的不二之选。但这种被西方视为圭臬的手段,却早在中国宋朝时便已出现。当时的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之旱灾,紧接着饥荒也在大范围蔓延

  • DSE中文范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温书重点!收藏复习!

    历史解密编辑:活石DSE叶老师标签:例句,词义,副词,范仲淹,古典乐,岳阳楼记,拨弦乐器,民族乐器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DSE中文科十二篇范文之一的范仲淹《岳阳楼记》 全文语译、重点注释、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点等分析,一文看清温习重点!01-全文语译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康具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

  • 宋朝时杭州饥荒,没吃的怎么办?范仲淹:百姓修房子,官员开宴会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范仲淹,宋朝,宋仁宗,饥荒,百姓,宰相

    古代很多人出仕,可能终极目标就是''出将入相''。在朝堂上做宰相,处理内政,改善民生;在边境上做将军,追亡逐北,捍卫国土。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可并不好实现。古往今来,达成这一目标的人不是很多。宋朝对读书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时代。宋朝的文官领兵体制,让''出将入相''的目标实现起来多了一份机会。今天故事的

  • 范仲淹的一首“游戏之作”,写尽了人生至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曹操,宋词,刘备,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说起北宋最著名的政治家莫过于范仲淹与王安石,范仲淹不仅是政治家,且文采出众,也是一位文学家,生前更是曾多次与西夏作战,西夏人都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可见其文韬武略,俱是不凡。范仲淹身为文学家,自然也于宋词有所涉猎。其存世的词作仅有五首,但却风格不一、题材各异。譬如其著名的

  • 逆光生长、向光而行,北宋文武第一人。范仲淹不可不读的经典词作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仁宗,苏轼,韩愈,北宋,诗人,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弦乐器,民族乐器,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两宋最不缺的便是文人,无论是朝堂还是江湖,无论诗、词还是文,都有无数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但就有这么一位神人,一生只留下了五首词,后人盘点大宋词人时他总是因为数量而被忽视。但其中两首不仅成了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其中名句更是后辈文人模仿与化用的热门。他也写得一手好文章,虽也因为数量太少而未被后人列入“唐宋

  • 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有多牛,硬怼太后刘娥,谥号力压整个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范仲淹,刘娥,岳阳楼记,大宋,宋仁宗,李元昊

    提起范仲淹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个年代还没背过《岳阳楼记》的人已经不多了,即使不知道《岳阳楼记》的人,估计也应该听过那句震铄古今,并将继续源远流长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不过大多数人对于范仲淹的了解,可能也就仅仅止于此了。 骆驼虽然当年能熟背《岳阳楼记》,但是对于范仲淹的认识,也不过

  •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也有风流往事——纳妓做如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芊晨往事标签:青楼,金莲,宋朝,范仲淹,孔夫子,杜秋娘,演奏家,拨弦乐器,中国音乐家

    范仲淹的大名大家肯定听说过,他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不仅是大文豪,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他心怀百姓,他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此优秀的范仲淹也有过一段风流往事。因范仲淹从小勤奋好学,在青年时代就得中,被任命为江西鄱阳太守。当时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