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夏风华6:没有宋军好水川惨败,难有范仲淹名满天下的《岳阳楼记》,张元给北宋带来了多惨痛的教训?

宁夏风华6:没有宋军好水川惨败,难有范仲淹名满天下的《岳阳楼记》,张元给北宋带来了多惨痛的教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 访问量:1597 更新时间:2024/1/16 13:17:43

历史有意思

挖掘鲜为人知的有关宁夏的诗歌故事,讲述你不熟悉的诗人在宁夏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诗歌历史味道!

《宁夏的诗》 宁夏古诗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那些闪耀宁夏历史天空的诗人5:如果北宋朝廷能把张元留住,西夏的崛起可能就没那么快了,更难有名篇《岳阳楼记》

前言

只要是读过初中的人,基本都应该背过《岳阳楼记》,这算是长篇的古诗词了,相信很多人都恨这个作者怎么写那么长,但同时又记住了那个著名的,让人震撼而心生敬仰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但其实,不应该恨作者,而是要恨一个叫张元的“西夏人”。

1

北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西夏李元昊率10万大军一路南下,侵扰北宋边境,兵锋直指北宋西北边境。这一仗李元昊有备而来,他兵分两路,一路伪攻怀远寨(今宁夏西吉县东部),试图诱宋军深入到埋伏有主力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北)的地方一举歼灭宋军的北伐军,继而意图攻占渭州(今甘肃平凉)。

李元昊发起进攻后,由于范仲淹主守,而韩琦主攻,随后只有韩琦领的泾原路一路出征。令部将任福率兵反击,作为李元昊的老对手,韩琦深知其诡计多端,再三叮嘱任福不要轻敌。

就这样,任福为西征主将,领镇戎军全军出征,另外又征募新兵一万八千人。统一由任福指挥。以耿傅为幕僚参军,泾原路驻都监桑怿为先锋,同时朱观、都监武英、泾州都监王珪所部皆由任福节制。

一开始的计划(作战方针)定的是:大军要合兵行进,从怀远城到德胜砦(寨的意思,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北),再到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县兴隆镇西北),出敌人之后,伺机破敌。因各寨相距仅四十里,道路近便于补给粮饷,如果遇敌众不可正面应敌,则可依托险要之地设伏,待敌归途伏击。

2

可以说这个作战方略很稳妥,如果按步照班执行,为不败之势。可是,从一开始,方略就被战局改变了,准确说宋军入瓮了。

一开始,任福领轻骑兵几千人,进军到怀远城附近的捺龙川,却正遇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刘肃与西夏军在张家堡南面的“遭遇战”(西夏有预谋的)。任福马上拍马领军抄后路,斩敌数百。

这股西夏军丢弃辎重佯装败退,由于此时探报信息显示西夏军很少,于是前锋桑怿带所部骑兵追击,任福紧跟其后,一心想吃掉这股西夏军。结果就被引入好水川方向。追到傍晚,任福、桑怿合军驻扎在好水川,朱观、武英合兵屯于龙落川,两军隔山相距五里,约定翌日会兵于好水川口。

结果在第二天探马“探到”败退的这股西夏溃军位置的时候,任福、桑怿军没等到与朱观、武英合兵,就轻装追击。他们忽略了此时已距离补给点很远,并且粮草不足,士兵和马匹缺乏食物已三日。

3

接下来就是惨剧了。宋军追至笼竿城(今隆德)以北,于是顺好水川而行,出了六盘山在距离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县东南将台乡南火家集)还有五里地时,才发现中计了,被西夏军包了饺子。

前锋桑怿为争取后军列阵时间,直接带骑兵迎击西夏前锋,结果这点兵力怎么够西夏吃的?而那么短的时间后军任福军阵还未成列,西夏铁鹞子军已突击其军阵。虽然是仓促残阵,但也顶了几个时辰,那叫一个惨烈,军阵被破后,宋军开始退往山上意欲占据有利地形以拒铁鹞子,然而这早在西夏的算计中。

山上的伏兵已经等候多时,等宋军爬到一半时候,从上往下攻击。宋军多数被打得坠下崖堑,伤兵相互盖压,尸首堆垒成山。桑怿、刘肃战死。部下劝任福突围,任福说:“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拒绝逃跑,最后全军覆没。

4

这才是惨败的开始。

西夏吃掉任福这支轻骑部队,紧跟着合军全力合围攻打随后赶来的朱观、武英所部。驻羊牧隆城的王珪领兵四千人来援,赵津领瓦亭骑兵两千也赶到,在朱观部以西屡次冲击敌阵,欲解朱观、武英之围,但无法冲破西夏军重围;并且西夏的援军越来越多。

关键是西夏军可以轮换休息,而宋军却一直在死拼,最后体力消耗殆尽,最终全军崩溃。武英、赵津、王珪、耿傅、訾赟、王庆、任福之子任怀亮、侍禁李简、李禹亨、刘钧等将领全部战死,军校级别阵亡几十人,士兵阵亡六千余人。

此战只有朱观带一千多人借助一处民房残垣坚守,据垣纵射,最后保命成功。他们都不知道的是,这个地方离任福身死处相距只有区区五里地,就隔了一道原(山)梁。

《宋史》载:元昊几乎倾西夏国之兵入侵,任福临敌授命,而且宋军为趋利又分兵而进,因而才有此惨败(方元昊倾国入寇,福临敌受命,所统皆非素抚之兵,既又分出趋利,故至于甚败)。

5

这是宋军继三川口之战后的第二战。更是西夏的有备之战。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帮西夏李元昊出主谋的就是这个张元。

在前篇文章里说过,这个张元是北宋科举落榜生。他因落榜而积愤,最后转投西夏。他所制定的策略都是有针对性的,简单来说就是一计:请君入瓮。散发来说就是围点打援,各个击破,请君入瓮。

从最后战果来看,可以看出来这个张元是充分发挥了西夏军的长处,而针对宋军的短处。其谋略能力可见一斑。他觉得他有这个实力!而后来的定川寨之战,证明了他确实有这个实力(后面有文章说)。这也难怪他会在观看结果之后,颇为骜地读出: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

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如果公元1034年的科举考试中张元没有被淘汰,北宋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吧?这个张元非常不简单。可惜他遇到了范仲淹。

6

而范仲淹是这三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对抗西夏的过程中,始终稳打稳扎。最后和议,真是功不可没。在这些个事件中,让他的人生积累和历练变得深厚,后来就有了他主导的“庆历新政”,最后在他接到好友滕子京的“约稿”后,终于勃发出名篇《岳阳楼记》。

这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总结,还有对人生信念的一个坚持和准绳。

西夏就是他“先忧而忧”的一个点吧!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威叔《跟随诗人的脚步领略宁夏之美》系列文章7!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诗歌之美,感受宁夏诗歌之美,看到宁夏诗歌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诗歌记忆,记录到过宁夏的诗人足迹!谢谢阅读关注!

更多文章

  • 北宋难民吃不起米,范仲淹:涨米价,难民:真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宰相,米价

    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便是出自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笔下,不禁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范仲淹祖先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其父亲便是在范仲淹年少时得病去世,后范仲淹追随母亲改嫁,并改了名字。在逐渐长大后深知家中不容易,便下定决心光复祖上往日荣耀,独自一人前往南都地区求学,寒窗苦读数十载,希望能够有一天能够实现理

  • 范仲淹54岁行书《乡曲帖》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范仲淹,乡曲帖,朱昂,尚文,仲淹

    北宋范仲淹书札《边事帖》,又称《乡曲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13行93字。故宫博物院藏。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

  • 范仲淹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无处不风景love标签:范仲淹,家训,至交

    “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范仲淹大意: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要多想想有没有什么隐患。心得: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除了你的父母亲人,至交老友,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你好。做人不能被一时的好处迷花眼,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机。

  •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夜阑听书雨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宰相,赵恒,仁宗

    五千年中华盛世,十四亿炎黄子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肩负起了民族的脊梁,有多少志士将天下兴亡之命脉担责于肩。千余年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民族精神,霍去病封狼居胥、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夏明翰视死如归。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见巍巍历史岁月的钢铁意志,浩瀚历史长河的

  • 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价格再涨一倍,专家:此举救了百万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范仲淹,百万,仁宗,皇帝,宰相,灾民,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崩溃的边缘,罗斯福大胆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力挽狂澜,被尊奉为大功臣。他的这套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更是在往后的四十年间被奉为治理经济的不二之选。但这种被西方视为圭臬的手段,却早在中国宋朝时便已出现。当时的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之旱灾,紧接着饥荒也在大范围蔓延

  • DSE中文范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温书重点!收藏复习!

    历史解密编辑:活石DSE叶老师标签:例句,词义,副词,范仲淹,古典乐,岳阳楼记,拨弦乐器,民族乐器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DSE中文科十二篇范文之一的范仲淹《岳阳楼记》 全文语译、重点注释、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点等分析,一文看清温习重点!01-全文语译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康具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

  • 宋朝时杭州饥荒,没吃的怎么办?范仲淹:百姓修房子,官员开宴会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范仲淹,宋朝,宋仁宗,饥荒,百姓,宰相

    古代很多人出仕,可能终极目标就是''出将入相''。在朝堂上做宰相,处理内政,改善民生;在边境上做将军,追亡逐北,捍卫国土。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可并不好实现。古往今来,达成这一目标的人不是很多。宋朝对读书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时代。宋朝的文官领兵体制,让''出将入相''的目标实现起来多了一份机会。今天故事的

  • 范仲淹的一首“游戏之作”,写尽了人生至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曹操,宋词,刘备,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说起北宋最著名的政治家莫过于范仲淹与王安石,范仲淹不仅是政治家,且文采出众,也是一位文学家,生前更是曾多次与西夏作战,西夏人都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可见其文韬武略,俱是不凡。范仲淹身为文学家,自然也于宋词有所涉猎。其存世的词作仅有五首,但却风格不一、题材各异。譬如其著名的

  • 逆光生长、向光而行,北宋文武第一人。范仲淹不可不读的经典词作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仁宗,苏轼,韩愈,北宋,诗人,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弦乐器,民族乐器,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两宋最不缺的便是文人,无论是朝堂还是江湖,无论诗、词还是文,都有无数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但就有这么一位神人,一生只留下了五首词,后人盘点大宋词人时他总是因为数量而被忽视。但其中两首不仅成了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其中名句更是后辈文人模仿与化用的热门。他也写得一手好文章,虽也因为数量太少而未被后人列入“唐宋

  • 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有多牛,硬怼太后刘娥,谥号力压整个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范仲淹,刘娥,岳阳楼记,大宋,宋仁宗,李元昊

    提起范仲淹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个年代还没背过《岳阳楼记》的人已经不多了,即使不知道《岳阳楼记》的人,估计也应该听过那句震铄古今,并将继续源远流长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不过大多数人对于范仲淹的了解,可能也就仅仅止于此了。 骆驼虽然当年能熟背《岳阳楼记》,但是对于范仲淹的认识,也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