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DSE中文范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温书重点!收藏复习!

DSE中文范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温书重点!收藏复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石DSE叶老师 访问量:4184 更新时间:2024/1/18 19:09:46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DSE中文科十二篇范文之一的范仲淹《岳阳楼记》 全文语译、重点注释、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点等分析,一文看清温习重点!

01-全文语译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康具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邵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顾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原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春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濑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转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我观看那巴陵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睛多变,气象干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涌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原文

若夫霪雨霏罪,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港形。商旅不行,槽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兼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睛,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天色昏培,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相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非伤的心情。

原文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矿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唐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歌,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干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渔夫的欧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原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看。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言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盲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线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02-重点注释

倒装句

[否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

通假字

具:通俱,都全部 ;百废具兴

通嘱:请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一词多义

【微】

词义:动词 没有、无、不是、不

例句: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反问语气=如果没有.....)

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微+ 推测语气-假如没有.....)

微郯至,王必不免! (微+否定语气-要不是.....)

词义:动词 衰败、衰弱

例句:

赵天下分裂,而唐室固已微矣, 苏辉《教战守策》

词义:形容词 隐蔽、昏暗、不清晰

例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词义:形容词 卑微

例句: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喜, 诸葛亮《隆中对》

词义:形容词 微小、细小

例句: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沈括《梦溪笔谈.采草的》

词义:形容词 轻微

例句:动刀甚微,谛然已解。《庖丁解牛》

词义:形容词 精妙、深奥

例句: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词义:副词 稍微、微微、隐约

例句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核舟记》

词义:副词 暗中、悄悄

例句: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其】

词义:人称代词 它的

例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词义:人称代词 他的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词义:人称代词他们

例句: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欺!

词义:指示代词 指示代 那、那些/这些,这

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词义:副词 实在/的确

例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词义:副词 大概、 恐怕、或许

例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展见孟子

词义:副词 难道、怎么

例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词义:连词 是..还是... (选择)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词义:连词 如果(假设)

例句: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词义:助词 调节音节,不译

例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强》

03-主旨及段落大意

主旨

重修岳阳楼,说明仁人志士的抱负不因外在环境或个人的荣誉而改变,而是以天下忧乐为己任,作者以此自许,并籍此勉励友人。

段落大意

第一段:记重修岳阳楼及作记之缘起。

第二段: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然后从空间、时间分写岳阳楼之大观,继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带出全文的主体。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迁客强人登楼见风雨阴郁之景物,则感极而悲。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迁客骚人登楼见春和睛朗之景物,则其喜洋洋。

第五段:指出在悲、喜以外的另的一种更高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点明全篇主旨。

04-文章特点

描写中,多感官描写

听觉:虎啸猿啼 渲染了阴雨天时岳阳楼的萧瑟气氛。

视觉: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用夸张的手法突显天气恶劣。

嗅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使读者感受到岳阳楼四周环境清幽 。

动态和静态描写

以浊浪排空描写在大风时的水势,让读者感受湖面风浪极大,突显天气的恶劣, 又以浮光跃金描写月亮映照湖面的光芒。

以「长烟一空,皓月干里」描写清朗的月夜,「静影沉璧」描写明月映入平静的湖水的倒影。让读者感受月亮在静止的湖水忧如壁玉,以月色奕显月夜的闲静。

直接和间接描写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直接描写风和日丽时天朗气清的景象。

[商旅不行,横倾辑摊」以商旅无法行走,船也倾倒,带出天气之恶劣。

触景生情

第3段描绘了一幅阴沈凄凉的图景,那些命运坎坷的迁客骚人面对如此阴沈的景象,触景生情,「感极而悲」、「悲」从中而来。

第4段手法相同,先描绘了一幅睛朗明丽的图景,那些迁客强人情不自禁,忘却了一切宠与辱,只感到心旷神怡,「喜气洋洋」,因景生情,「喜」由此而生。

这两段写迁客强人随景而异的一悲一喜之情,情景交融,文章从景物描写延伸至感情抒发,不但使景物和感情的关联更紧密,也为末段论述的观点作了铺垫。

对比

天气的对比 :因雨而悲与因晴而喜。

天候:霍雨霏罪,阴风怒号,薄暮冥冥与春和景明。

光线:连月不开、日星隐耀,山岳潜形与上下天光。

湖面:浊浪排空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夜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与浮光跃金,静影沉整。

人物活动:商旅不行,樯倾相摊与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动、植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与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感受想法 :去国怀乡,忧逸男讥,满目萧然与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洒临风。

心情:感极而悲者与喜洋洋者。

描写笔法:色调阴暗,气氛灰淡幽惨与色调明亮,气氛愉悦盎然。

心情的对比:览物而悲与览物而喜。

人物的对比 :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对比。

迁客骚人会因环境而影响心情,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衬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以因景色而感伤,感怀身世或喜悦、忘却荣辱的人,反衬古代仁人的境界重高,无论在任何处境下,都忧国忧民。

结构严谨

本文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景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台,过渡流畅自然。

首尾呼应

末段写[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呼应文章开首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任太守,正是身处僻远的民间,作者以此勉励滕子京。

前后呼应

第二段「前人之述备矣」呼应了第一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第三、四段呼应了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呼应了第三、四段。

过渡自然

第一段

过渡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

说明:开下文写登楼所见所思。

第二段

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说明:承上:在岳阳楼看到的景色。

启下: 迁客骚人因景而生之情。

第五段

过渡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说明:承上:「二者」指上两段所说的迁客骚人只有常人之心。

转折:「异」点出古仁人之心与常人之心不同。

启下:以设问「何战?」开启下文书写「古仁人之心」的特质。

承上启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承接上文写岳阳楼因地理位置优越而看到壮观并开启后面两段分别写不同天气下的景物和迁客骚人观赏景物时所产生的不同感情。

炼字炼句

本文用题精妙,如以「衔」字、「吞」字,表现了洞庭湖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有启示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此句意义丰富,提出了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的境界。

骈散结合

文中的写景文字多为四字句的骈体,有的还押韵:文中的议论、叙事文字多为散体。

骈散结台,既有骈体的排比整齐,又有散体的错综变化。同时使文章具有音律和节奏感,读来抑杨顿挫,和谐悦耳。

具音乐感

作者大量使用四字词,读起来整齐、响亮。又用了不少对偶句,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说。

另外文章中还使用了押韵的的方法,例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中的明、惊、顷、泳、青,读起来更悠扬畅顺,非常悦耳。

更多文章

  • 宋朝时杭州饥荒,没吃的怎么办?范仲淹:百姓修房子,官员开宴会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范仲淹,宋朝,宋仁宗,饥荒,百姓,宰相

    古代很多人出仕,可能终极目标就是''出将入相''。在朝堂上做宰相,处理内政,改善民生;在边境上做将军,追亡逐北,捍卫国土。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可并不好实现。古往今来,达成这一目标的人不是很多。宋朝对读书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时代。宋朝的文官领兵体制,让''出将入相''的目标实现起来多了一份机会。今天故事的

  • 范仲淹的一首“游戏之作”,写尽了人生至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曹操,宋词,刘备,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说起北宋最著名的政治家莫过于范仲淹与王安石,范仲淹不仅是政治家,且文采出众,也是一位文学家,生前更是曾多次与西夏作战,西夏人都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可见其文韬武略,俱是不凡。范仲淹身为文学家,自然也于宋词有所涉猎。其存世的词作仅有五首,但却风格不一、题材各异。譬如其著名的

  • 逆光生长、向光而行,北宋文武第一人。范仲淹不可不读的经典词作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仁宗,苏轼,韩愈,北宋,诗人,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弦乐器,民族乐器,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两宋最不缺的便是文人,无论是朝堂还是江湖,无论诗、词还是文,都有无数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但就有这么一位神人,一生只留下了五首词,后人盘点大宋词人时他总是因为数量而被忽视。但其中两首不仅成了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其中名句更是后辈文人模仿与化用的热门。他也写得一手好文章,虽也因为数量太少而未被后人列入“唐宋

  • 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有多牛,硬怼太后刘娥,谥号力压整个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范仲淹,刘娥,岳阳楼记,大宋,宋仁宗,李元昊

    提起范仲淹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个年代还没背过《岳阳楼记》的人已经不多了,即使不知道《岳阳楼记》的人,估计也应该听过那句震铄古今,并将继续源远流长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不过大多数人对于范仲淹的了解,可能也就仅仅止于此了。 骆驼虽然当年能熟背《岳阳楼记》,但是对于范仲淹的认识,也不过

  •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也有风流往事——纳妓做如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芊晨往事标签:青楼,金莲,宋朝,范仲淹,孔夫子,杜秋娘,演奏家,拨弦乐器,中国音乐家

    范仲淹的大名大家肯定听说过,他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不仅是大文豪,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他心怀百姓,他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此优秀的范仲淹也有过一段风流往事。因范仲淹从小勤奋好学,在青年时代就得中,被任命为江西鄱阳太守。当时鄱

  • 范仲淹很惊艳的一首词,从头美到尾,开篇引人入胜,结尾令人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范仲淹,苏幕遮,明月,下阕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思乡为题材写下了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我却独爱范仲淹这首《苏幕遮》。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宋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 范仲淹: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最高的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弘化社标签:范仲淹,宰相,皇上,诏令

    作者:百合花开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公元1046年9月的一天,在河南邓州,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一位双鬓斑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和几位诗友在花园里赏菊吟诗。这时,他收到远方好友——滕子京的来信。好友邀请他给江南名楼——岳阳楼作记,信中还附有“岳阳楼”的草图。他看着岳阳楼的草图,慢

  • 在这里,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诗

    历史解密编辑:书山有路勤为径标签: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绛守居园池,园池

    这篇诗句你知道范仲淹所写哪一处风景吗?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或关注民生,或纪游山水,或咏物寄兴,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上面这首《绛州园池》,范仲淹是为新绛县绛守居园池所

  • 闹饥荒时,范仲淹竟下令涨米价,而灾民竟然还拍手称好,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灾民,粮价,百姓,饥荒,宋朝,诗人,范仲淹,拨弦乐器

    民以食为天,人不可一日无粮。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在古代,粮食的收成很受天气的影响,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颗粒无收。但倔强的古人自然不会任凭自己被上天“拿捏",所以在收成好的年份会多多备下粮食,等到有饥荒的时候,政府再开仓放粮或命粮商降低粮价,以保证在饥荒时期大部分人的温饱,这也

  • 范仲淹被贬,其挚友慷慨陈词,并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堪称宋诗精华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范仲淹,欧阳修,张九龄,苏轼,子规,宰相

    宋朝初期的岭南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而且气候炎热,蚊虫肆虐,鄣气盛行,曹植在《七哀诗》 说:“南方有鄣气,晨鸟不得飞。”就是因为这个连鸟儿都懒得飞去的地方,却成了北宋官员的贬谪之地。据资料统计,被贬岭南的官员有491人,其中包括苏轼、苏辙、寇准、章惇等人。生性旷达的苏轼来到岭南,吃了当地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