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还原真实的高俅:曾是苏东坡下属,知恩图报与童贯做斗争

还原真实的高俅:曾是苏东坡下属,知恩图报与童贯做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3/12/29 22:51:52

宋代蹴鞠图

要说《水浒传》里最令人痛恨的人物,高俅无疑是要“名列三甲”的。作为书中的反面人物,高俅既奸诈又狠毒,梁山一众好汉无一人不想“食其肉寝其皮”。

在真实历史上,确有高俅此人。但与《水浒传》小说写的不同,历史上的高俅虽然在政治上庸碌无为,但绝非大奸大恶之人。相反,他身上其实也是有闪光点的。

高俅的幸进之路

如果高俅年轻时候算过命,那算命先生给高俅批的字一定是:“鸿运当头、命途坦荡”。

高俅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据南宋王明清所撰的《挥塵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吏: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

高俅的职位,是专职负责抄写的文秘。当然,在书法大家东坡先生门下当差,写字的功夫肯定过得去,所以书中点评他

:“笔扎颇工。”

苏轼画像

苏东坡当时本是朝官,因为跟变法的王安石神仙打架没打赢,气愤之下自请下放去了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在古代,官员的一众文秘助手可不像现在这样由组织安排,而是需要自己聘请。一般官员到外地上任,原本的班底除非相处特别好的,不然基本都得到当地再聘请。

对于苏东坡来说,高俅这个人介于印象比较好又不至于成为至交心腹。带是不可能带过去的,但是直接辞退又觉得于心不安,于是东坡先生就想着把他推荐给交情好的在京同仁。

留以予曾文肃, 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挥塵后录》

高俅的再就业还颇费了一番周折。苏东坡先是把他介绍给了曾巩的弟弟曾布,不巧的是曾布表示身边的办事人员已经满员了,再来就发不起工资了。于是苏东坡本着好事做到底的态度,又把高俅介绍给另外一个好朋友——驸马王诜

王铣画像

不得不说,高俅为人处世还是相当圆滑讨巧的,在王诜门下,他混得如鱼得水。

但如果高俅的人生际遇仅止于此的话,肯定谈不上鸿运当头。实际上,驸马府的经历,只是他的一块跳板,高俅很快就凭此攀上了当时的端王、后来的宋徽宗赵佶。而他们的结识,也是颇有一番传奇。

在殿庐待班,邂逅。王云:“今日偶 忘记带篦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至晚,遣俅赍往。——《挥塵后录》

王铣与赵佶本同朝为官,一日,两人一起在文德殿旁边的休息室等待上朝。赵佶可能发现自己发型有点乱,于是问王铣借篦刀(梳子)整理发型。整理完之后赵佶礼貌性夸了两句:“这把梳子造型可相当漂亮”。

宋徽宗赵佶画像

虽然王铣老婆是宝安公主,也就是赵佶的姑姑,按辈分来讲,赵佶得喊王铣姑父,但他们两个私底下是很好的朋友。王铣见赵佶喜欢,便对赵佶说:“这梳子,我总共做了两把,还有一把没用,等下班后我叫人送一把给你”。

等到下班回家,王铣便命人给赵佶送梳子去了,而送梳子的这个人,正是高俅。

话说高俅来到端王府,一番通报进得门来,却发现赵佶在院里踢球正玩得高兴。没办法,他只能在一旁候着。可能是赵佶他们脚法实在太臭,高俅在旁边看得连连摇头:“球不是这么踢的”。这一下不要紧,引起了赵诘的注意,于是赵佶上前问他:

“汝亦解此技邪?”

大有“你行你上啊”的意思。

赵佶与高俅

高俅岂不知这是多么珍贵的一次机会,于是“上就上”。一番比试下来,高俅高超的球技立即折服了“二把刀”赵佶。于是梳子收下了,人也留下了。

“可往传语都尉, 既谢篦刀之况,并所送人皆辍留矣。”——《挥塵后录》

就这样,高俅从混吃等死的驸马府,跳槽到了大有可为的端王府。随着赵佶后来意外继承大统,成为天下主宰,深得赵佶宠信的高俅自然水涨船高,一路平步青云,官至殿前指挥使,掌管禁军20年。

汴京城

政治上庸碌无为好搞“面子工程”

高俅虽然是赵诘亲信,但是在大宋,官员晋升自有制度,并不像《水浒传》里那样,徽宗一登基,高俅就成了太尉。事实上,他爬到殿帅这个职位,也是经过一番历练的。

说起来,宋徽宗对于如何提拔高俅还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宋朝文官体系对出身很讲究,而高俅既没参加过科举考试,更谈不上什么功名,只不过是一个“临时工”,走文官路子基本是行不通的。而武官体系就不一样了,只要有军功就可以晋升。所以宋徽宗就把他放到边关挂职锻炼去了。

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宋南渡十将传·刘锜传》

当时驻守边关的是主帅刘仲武,对于徽宗派高俅过来,他自然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要不说高俅运气好,一向以武力孱弱而被世人诟病的大宋,在此期间居然打了两个胜战。

边关图

崇宁三年(1104年),吐蕃赵怀德等叛宋,随后就被刘仲武打的再次投降。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和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

虽然正史并无记载高俅参与了这两次战役,但这已经不重要,想必深谙上意的刘仲武在捷报中也不会吝啬笔墨,少他高俅名字。由此,高俅才名正言顺得以提拔。

作为一个幸进之臣,高俅在殿帅这个职位上,可用庸碌无为来概括。没干什么好事,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十恶不赦的罪孽。所以在正史记载上,他作为殿帅的工作履历零星可数。

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靖康要录》

这是高俅在殿帅职务上的劣迹概要,侵占军产,而且公器私用。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搞“面子工程”。

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东京梦华录》

据记载,徽宗时期,每年春夏之交的禁军虎翼军水战演习,都会招来大批市民“围观”。之所以有此盛况,是因为高俅为讨徽宗高兴,把军事演习搞成了歌舞杂技表演,这场面比阿三哥阅兵时的摩托车秀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宋禁军本是太祖皇帝留下来的精锐之师,但是到了高俅手上,则变成了“仪仗表演队”。悲哀的是,高俅捣鼓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宋徽宗居然十分欣赏,于是恩宠日增。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京师禁军士兵的选拔,只注重外表,不注重能力,战斗力急剧下降。

由此看来,靖康之耻,高俅难辞其咎。

唯一闪光点,难得知恩图报

高俅虽然为官能力差私欲重,靠溜须拍马上位,但是他本人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知恩图报,大概是他最令人称赞的闪光点。

前文提过,高俅一生除了徽宗赐下的“天恩”,还有两个恩人。一个是苏东坡,给了他台阶;而另一个,则是刘仲武,给了他资历。

很不幸,后来这两位都落魄了。

先说刘仲武。根据史料记载,政和五年,刘仲武率十万大军攻打西夏臧底河城,史称臧底河之战,结局是大败而回。

秦凤第三将万人皆殁——《宋史·夏国传》

大败而归

损失惨重,按道理主帅就算不被砍头,至少也是流放。惶恐不安的刘仲武急忙贿赂童贯。但依童贯的尿性,这种时候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哪里会真心替他办事。后来还是靠高俅说了不少好话,刘仲武才得以未受影响。

后来刘仲武去世,高俅还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

而作为高俅的旧东家,苏东坡可没高俅那么会当官。他一生屡遭政敌陷害,不断被贬,最终在北迁途中客死常州。

而高俅对苏东坡的提点之恩始终没有忘记。据记载,在苏东坡被贬的时期,凡是苏门弟子来到东京,高俅都会亲自接到,并且临走还要赠送丰厚盘缠。平时对他们也是多有关照,时常周济他们的生活,颇为当时群众赞许。

然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问恤甚勤。——《挥塵后录》

接待苏门子弟

北宋末年,像苏东坡这些“元祐党人”的子弟境遇是非常悲惨的,奸臣童贯数次迫害苏门子弟,而同为权臣的高俅既没有坐视不管,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对他们多方庇护。

说实话,苏东坡对于高俅的举荐,更多是随手为之,确实是滴水之恩,然而却被高俅念念不忘,即使斯人已去,依然涌泉相报。我想这一点,即便是如今,也很难有人做到吧。

结局

高俅虽然为恶多矣而为善寥寥,但却也让他区别于童贯这些真正罪大恶极之人,他后来能够得以善终,未尝不是以此得来的善报。

靖康元年(1126 年),徽宗得知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后,连夜逃往泗州避难。而童贯、高俅等一众亲信自然也随后在泗州汇集。

《靖康要录》记载,在泗州汇集后不久,早已不和的童贯高俅就发生了冲突。童贯随后撇了高俅,护送徽宗等人继续南下。

靖康之耻

高俅一看人家不带自己玩了,干脆以生病为由,回了开封。

后来的结局是,徽宗集团在与钦宗集团的斗争中落败,当时护送徽宗南下的童贯等“六贼”被宋钦宗枭首抄家。而作为徽宗的头号宠臣,高俅恰恰是因为和童贯起了冲突,没有继续随徽宗南下,居然逃过一劫。

佛曰:一饮一琢,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假如高俅不是知恩图报的人,就不会因“苏门子弟”的事和童贯闹的不愉快,那么在泗州时未必会和童贯闹掰,这样徽宗继续南下路上必定会有他一个,那么后来处死枭首时,自然也少不了他高俅了。

虽然劫数可逃,但生老病死不可逆。同年,高俅因病死在了开府仪同三司这个一品大员的任上,按照惯例朝廷是要沉重悼念的,但是遭到一众大臣的反对,此事就此作罢。

更多文章

  • 蔡京、童贯、高俅,晚年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蔡京,高俅,童贯,徽宗,钦宗,宰相

    若问北宋那个时期的奸臣最多,无疑是宋徽宗时期。北宋臭名昭著的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北宋六贼”皆出自于徽宗一朝。这六人身为徽宗朝的重臣,却不思报国,反而是利用权势去祸乱天下。他们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而私下也是滥用职权,鱼肉百姓,致使民间是民不聊生,满目疮

  • 以宦官之身被册封为王,历史上也就童贯一人能够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宦官,皇帝,宋徽宗,童贯,蔡京,太监

    潼关在家的印象可能来自《水浒传》。在小说中,童观是一个不可原谅的叛徒,这当然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并不全面。事实上,潼关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宦官。他执掌宋朝军权20年,带领部队镇压叛乱,具有大将军风范。最后,他甚至成为了宋代的最高军事领事和最高大臣。那么,潼关是如何登上权力顶峰的呢?他是如何掌握军事

  • 高俅蔡京童贯,水浒传的三大奸臣,历史上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山里人小朱哥标签:高俅,童贯,蔡京,奸臣,宦官,宰相

    前言:说起《水浒传》这部小说,相信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的,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小说中的108将具有鲜明的个性,但他们最终的结局大多数不是很好,这其中的原因就要拜当时宋王朝的奸臣所赐。《水浒传》中,一共有三大奸臣,分别是蔡京,高球,童贯。这三个人虽然是小说人物,但历史上他们是真实存

  • 童贯:太监“封王”,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仅此一人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童贯,太监,封王,皇帝,宋徽宗

    中华历史横贯上下五千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因为我们很难得的将这段历史完整的保存下来,因为在古代时与我国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其历史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断层,像古巴比伦这种的甚至连国家都整个销声匿迹。然而中国不同,虽说中途可能遭遇了许多的坎坷曲折,但是这五千年的辉煌却未曾

  • 童贯为什么被称为奸臣?他有没有能力?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左都护卫标签:童贯,蔡京,奸臣,金国,宋徽宗,宦官

    童贯在历史上,被称为六贼之一,又被称为奸臣,那么历史上童贯是怎样的一个人?童贯背上背了好大“一口锅”,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看历史上他的事迹,就能清晰明了的判断!童贯这个人善于投机取巧,善于捞钱,善于巴结人,善于结党。童贯很会威望人,蔡京来京任职就是得益于童贯的帮助,这就是结党营私。童贯为宋徽宗收集书

  • 《水浒传》中有三个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的晚年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蔡京,高俅,童贯,奸臣,宋徽宗,宋钦宗

    蔡京、童贯、高俅这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被人们所熟记倒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过丰功伟绩,而是令人“唾弃万年”。为何?只因这三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贪官,他们结党营私无恶不作,实属令人厌恶而遭后人鄙夷。就连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将这三大北宋奸臣撰写其中,当我们瞧见梁山好汉铲除其的场面无不感到大快人心!可惜小说

  • 水浒让人痛恨的3位奸臣,蔡京、高俅和童贯,正史上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蔡京,高俅,童贯,宋江,宋徽宗

    水浒中,有3个特别让人痛恨的奸佞,他们就是蔡京、高俅和童贯,梁山兄弟不幸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三人造成的,但是在水浒中,这三人并没有为他们的恶行付出代价,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蔡京、高俅和童贯,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有没有为他们的一系列恶行付出代价?蔡京在这3人中,官职最高的,他官拜太师,也就是百官之

  • 北宋权宦童贯, 虽为宦官却领军收复四州, 专家表示该给他翻案了

    历史解密编辑:羽星说科技标签:童贯,宦官,圣旨,王韶,大宋,北宋,四州,宋徽宗,中国古文献

    《送广东潘帅移镇湖南十口号》:“侍帅太监眼非低,也爱州人为立牌。”宦官势力的突起对于中国古代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反而是王朝即将覆灭的前兆。明朝中后期,国家就深受宦官之害,朝廷的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宦官当道,使得举国上下无一日安宁。宦官身体上的残缺,很容易引起发其自身心理的扭曲,因此,一旦这类人得

  • 大宋奇葩太监:童贯不仅长胡子,最后还当了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童贯,太监,宦官,蔡京,西夏,宋徽宗

    在现代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喜欢用伪娘的来形容一些长相阴柔的男子或者一些小鲜肉,伪娘在古代也不是个好的称谓。要说伪娘的群体在古代,那就大家现在都耳熟能详的从一周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的阉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太监。太监最早由历史记载,登入政治舞台其实是在秦朝大一统之后(先秦时期虽然势力很大,但并没有作为一个群体登

  • 北宋奸臣蔡京、童贯和高俅,都是什么样子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蔡京,童贯,高俅,宋徽宗,宋钦宗

    很多《水浒》爱好者,对北宋奸臣蔡京、童贯、高俅等人的结局感到意难平:因为梁山好汉大多数都丧命了,但是蔡京、童贯和高俅这类人反倒继续逍遥。那么,从历史角度来说,这三位最终结局如何?威武霸气的蔡京其实从真实历史来看,不论是蔡京还是童贯、高俅,都不是泛泛之辈。毕竟,宋徽宗虽然昏庸,但北宋朝廷作为最高端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