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1050年大旱,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涨米价,百姓大赞

北宋1050年大旱,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涨米价,百姓大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4/2/11 19:50: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是历史上著名的学家政治家,从他的文章中就能看到他对国家兴亡的重视。

范仲淹忧百姓之贫苦,知国家之情况,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百姓,改善民情。

因为淋过雨,所以懂得给别人撑伞。范仲淹自小的艰巨生活,才让他懂得百姓不容易。

这么一位心怀天下的父母官,却在北饥荒时期,老百姓都买不上米的时候,哄抬市价让米价涨得很高。

这中间有什么隐情呢?为此举还让老百姓称颂呢?

米价飙升,继续涨价

古代一遇到饥荒、天灾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是灭顶之灾,成为难民无家可归都是用的事。大批难民拥有城中就为了寻得一口饭,希望得到政府的救援。

古代都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遇见饥荒饿得实在受不了。

北宋1050年间,杭州就发生了巨大的旱灾。

旱灾就会带来粮食生产不好,杭州的粮食就会发生紧缺,供不应求粮价就会上升。无奸不商的商户开始哄抬物价,米价涨到了一斗一百二十文。

北宋当时的国情是贫富差距极大,城内歌舞升平,城外难民死亡无数。

富得流油,穷得叮当响,灾荒对于没钱的人就是巨大的灾难。

范仲淹作为当时的杭州太守,面对这样的情况做了哪些举动呢?按照正常情况,一般对开仓放粮赈灾或者打压粮价缓解危机。

但是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抬高米价。

范仲淹的这一举动,引来了百姓们的辱骂,说官商勾结让百姓更加年不聊生,都是贪官奸商。这也是范仲淹的无奈之举啊!

范仲淹没有开仓放粮是因为北宋政府看似繁荣,实际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粮仓中的米根本不足以撑过这次灾荒,打压粮价并不会控制米价升高的趋势,都是杯水车薪。

不过范仲淹抬高米价的行为,却解决了问题。

杭州米价飞涨让商户们来到了利润,便将大量的粮食都运到了杭州贩卖,一时间杭州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大米拥有商。

这时范仲淹又开放粮仓,让百姓免费领取,商户的大米积压太多卖不出去,供大于求粮价自然就下来了。

范仲淹的这一招彻底解决了饥荒的问题,一劳永逸。

范仲淹不仅有抬高米价这一个举动,他还在城内举办庙会和划船等娱乐活动。这个举动带动了杭州的经济,让商户们招募大量的工人,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

范仲淹的眼光非常长远,从根本上帮百姓解决问题,获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范仲淹为官清廉,为百姓谋福利,和他小时候的生活脱不开关系。

划粥断齑

范仲淹,从小就跟着改嫁的母亲来到山东邹平,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继父和母亲常常用先人刻苦学习成功的例子来激励他。日子虽然清苦,依然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范仲淹小时在寺庙读书,每次出门去寺院,母亲总是让他多带些干粮。但是范仲淹知道家中穷得揭不开锅了,总是带一点粮食,谎称这些足够了。

范仲淹到了寺庙后将粮食交给小师傅代为制作,但是常常因为学习废寝忘食。

小师傅总是亲自给他送饭过来,几次过后范仲淹不忍麻烦师傅,便自起灶台做饭吃。

范仲淹为了节省粮食每晚将大米熬成粥,晚上天气就会将粥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范仲淹将冻好的粥分成四份,这就是一天的口粮。

这就是范仲淹著名的划粥故事。那么什么是断肠呢?

吃饭总不能只喝粥,得吃点菜吧。范仲淹白天去山洞读书,就会顺便挖点野菜回来用来作为辅食。

野菜挖来之后并不会过多加工,只是切成碎末伴着盐吃下,这就是断齑。范仲淹在寺庙的生活就这样靠粥和野菜过了三年,期间也没有母亲喊过累。

范仲淹自小生活贫困,出人头地后想到的就是要让百姓脱离这样的日子,不能受贫穷之苦。不过范仲淹一人之力总归是小,所以只能严于律己做一个好官。

范仲淹为百姓办实事,一生清廉不贪污。

范仲淹从小就养成了不偷不抢的好习惯,日子再苦也不受嗟来之食。

看见黄金白银分文不取

寺庙之中游客往来众多,若是白天在此读书会受到影响。

范仲淹为了清净,找到了后山的一处山洞在此读书。

有一天范仲淹正在苦心钻研,听见有咯吱咯吱的声音,抬眼一看有两只老鼠在自己的粥锅中。

范仲淹看到就将两只老鼠赶了出去,然后看到老鼠一左一右钻进了两个洞中。

范仲淹甚是好奇跟了上去,远远望去两个洞中发出微弱的光芒。范仲淹用铁锹将洞挖开一看,居然是满满的黄金和白银。

不过范仲淹并没有偷偷拿走,反而是将洞掩盖好,继续回去挑灯夜读。这笔金银来历不明,但是在三十年后救了寺庙。

三十年后寺庙发生火灾,主持想要重修寺院,找到了当时为官的范仲淹,希望他向朝廷申请拨款,重建寺庙。

范仲淹来到寺庙探查情况,看完后并没有想要出钱修建的意图。

范仲淹只是让僧人交给主持一封信和一盒茶叶,僧人对此非常生气,觉得范仲淹不知恩图报。

主持打开信一看,上面写着金银存放地,让他一半建寺,一半救济僧人。

这件事成为了百姓口中赞扬范仲淹的小故事。范仲淹在此环境中读书,锻炼了他艰苦奋斗的意志。

结语

范仲淹为官清廉,一生为民,拥有大智慧。

范仲淹能够根据北宋国情去应对饥荒是他的智慧,解决饥荒危机是他为民,面对金银不为所动是他的清廉。

范仲淹只是一个小官,有心无力去改变北宋国情。

面对摇摇欲坠的北宋,他也曾提出变革,可惜以失败告终,对现实失望的他自请出京,去往各大洲县为官。

北宋有能力的好官有很多,不过北宋朝廷当时的情况墨守成规必定走向灭亡。可惜官员们坚持变法遭到反驳,北宋最终也没变法成功,走向灭亡。

标签: 范仲淹百姓米价为官饥荒

更多文章

  • 1050年杭州遇到百年不遇大灾,范仲淹召集米商涨价,灾民赞口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西夏,皇帝,宋朝,大灾,诗人,范仲淹,李元昊,齐特琴,弦乐器,民族乐器,官宦世家

    公元1050年,百年不遇的大旱扑向浙江杭州,田园几乎颗粒无收,当地粮价突然暴涨,许多老百姓吃不起饭,鱼米之乡哀声一片。然而,面对这种局面,杭州知府范仲淹却下令米价上涨,而且要求直接翻一番,气得朝廷官员纷纷骂范仲淹是个坏蛋,你这不是把老百姓往火坑里推吗?但是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当地老百姓非但不恨他,

  • 作为好友,同是改革派的梅尧臣,为何要不断黑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旺旺旺标签:皇帝,诗人,范仲淹,梅尧臣,宋仁宗,齐特琴,民族乐器,官宦世家

    北宋时期,中国封建王朝进入到了一个改革的关键节点上,涌现出了不少改革名人,其中范仲淹就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阐明了为官的本质,这不但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就连日本明治维新期间,都被日本的近代改革家所引用,可见范仲淹在改革思想上是很有一套的。不过同是改革派,也是范仲淹

  • 灾民吃不起饭,范仲淹却下令提高粮食价格,老百姓:真是一个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范仲淹,百姓,灾民,好官

    从古至今对于文人来说,在世时能够入朝为官教化百姓,去世后能够流芳百世名垂青史,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样的梦想,他们都在各自的时代不停地为之奋斗,《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就曾写下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一句话让人们记住了北宋时期,曾经还有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疾苦的好官,而他也得到了

  • 北宋灾民买不起粮食,范仲淹却让商人大涨米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米价,皇帝,荒年,北宋,灾民,宋朝,诗人,范仲淹,宋仁宗,齐特琴,弦乐器

    民以食为天。从封建时代开始我国就是以农业立国,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科学技术也不发达,农业生产基本都是靠天吃饭。那个时候不仅粮食产量不稳定,遇上洪涝灾害更是民不聊生,大量的流民都吃不饱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各朝各代都有赈灾的办法,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减免税赋、发放救济物资,鼓励开垦山泽荒地……然而,

  • 范仲淹10首好诗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范仲淹,欧阳修,灵乌赋,谢安,贾谊

    范仲淹存世诗歌305首,因为个人经历丰富,足迹曾经遍布祖国各地,所以他的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有的是在山水间游历时所作,歌颂壮丽的大好河山;或者是在贬谪之时所作,借诗言志抒怀,抒发胸中的政治抱负和志向;或关注民生,抒发爱国忧民情怀;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真朴质,艺术手法多样,语句清丽优美

  • 北宋第一人物范仲淹1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进士,晏殊,仁宗,皇帝,北宋,宋朝,诗人,范仲淹,拨弦乐器,官宦世家

    北宋第一人物范仲淹1——宋史札记之二十七我楚狂人南宋著名学者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这是一个高的有点吓人的评价。把一个人物定评为一个时代的冠冕,叫人匪夷所思。但是细看范文正公的一生经历,觉得这个评价并不为过。(一)艰难的成长之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

  • “全才”范仲淹:50岁娶15岁雏妓为妻,没被骂反而被传为一时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孤影潇湘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宰相,为官

    一篇文采斐然的《岳阳楼记》使得他成为了北宋一介文学大家,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他成为了宋朝的一代名臣,率兵戎边西北、令西夏军队闻风丧胆而获得“小范老子”之称的他彰显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这样一位能文能武、文采卓越又为政清廉的忠仕贤臣不是别人,正是北宋的“全才型”官员范仲淹。有人曾

  • 酒词赏析: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历史解密编辑:叶赫那拉菲菲标签:诗词,酒词,范仲淹,王安石,古典乐,岳阳楼记,民族乐器,苏幕遮•怀旧,中国传统音乐

    大家好!我是菲菲,热爱中国酒和中国酒文化。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词与酒词/范仲淹其人/主要作品/原文及赏析中国诗词与酒词酒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发展的酵酶。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305 篇中有40 多篇与酒文化相关,为后世诗词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我国诗词

  • 范仲淹:托人办事时,记住要用这个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宰相,富贵,为官,范仲淹,孙秀才,弦乐器,民族音乐,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范仲淹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宋代英杰,他这一生,所求盛世太平,文才修身,不求富贵私欲,不求身外财宝。在他读书时,他求学问不求饱食,求知识不求银财;在为官期间,他求贤才不求重宝,求真情不求虚名。君子之道,有所求,有所不受。范仲淹的一生,无论是为己求人,还是受人所求,都秉持自己的“文正”之道。一片赤诚求学

  • 范仲淹7句话,最好背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范仲淹,宰相,朱熹,读书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 樱桃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造福苍生,宁鸣而死《宋史》说他是:“一代名世之臣。”理学家朱熹评价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就是北宋大儒范仲淹,无数文人的精神领袖。其志向之高,毅力之坚,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诗词君精选范文正公7句经典名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