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好友,同是改革派的梅尧臣,为何要不断黑范仲淹?

作为好友,同是改革派的梅尧臣,为何要不断黑范仲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旺旺旺 访问量:4702 更新时间:2023/12/20 0:52:26

北宋时期,中国封建朝进入到了一个改革的关键节点上,涌现出了不少改革名人,其中范仲淹就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阐明了为官的本质,这不但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就连日本明治维新期间,都被日本的近代改革家所引用,可见范仲淹在改革思想上是很有一套的。

不过同是改革派,也是范仲淹的好友-梅臣,却在晚年的章中不断抨击范仲淹,这让后世历史学家很不理解,作为同是改革派的梅尧臣,尽管在改革的问题上,与范仲淹存在分歧,可是在两人的友谊上一直都是非常深刻的。

于是梅尧臣为什么要抨击范仲淹,以至于彻底黑化范仲淹,就引发了后人的诸多不解。事实上梅尧臣抨击范仲淹都与一个人有关,同时也与自己的晚年遭遇有关,那么梅尧臣黑范仲淹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一个人改变了所有看法

与范仲淹做了一生好友的梅尧臣,两人的书信往来中就能体现出两人的交情很深,不过在梅尧臣所写的《碧云瑕》中,却彻底将范仲淹黑化,这引发了后人的很多疑问。其实梅尧臣黑范仲淹完全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北宋的宋仁宗

宋仁宗在即位后,对诸多大臣进行了摸底,发现高喊改革的范仲淹完全是一个空壳,不仅没有真本事,还有结党营私的倾向,于是宋仁宗决定对范仲淹进行一次彻底考核。宋仁宗的考核内容就是对改革与当前的国家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范仲淹写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没有提到一句重点,看得宋仁宗是哭笑不得,毕竟朝廷不养闲人,对于范仲淹这样一位文学家来说,留在朝廷办事实在是为难于他了。

因为范仲淹的影响力很大,宋仁宗不好直接剥夺他的官职,所以只能借没有对改革的具体的问题给予说明为借口,把范仲淹贬到河东任陕西宣抚使,就此范仲淹远离了中央,开始了在地方上任职的生涯。

看到呐喊改革一生的范仲淹,没有通过宋仁宗的改革,同时还被宋仁宗揪出了不少问题,这让范仲淹的好友-梅尧臣得知后,一定是大感震惊的。如果范仲淹真有才能,为何会通不过宋仁宗的考核?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范仲淹只会夸夸之谈,根本没有真材实料,这让梅尧臣对范仲淹的认知来了一个彻底改变,于是他顺着宋仁宗对范仲淹的评价,写下了很多黑范仲淹的文章,这样一来既能发泄心中的怒火,又能引发皇帝的共鸣。

如此一来便证明了梅尧臣与范仲淹毫无关系,还是一位被范仲淹外表所欺骗的人,在博得了皇帝的同情后,他日后的仕途自然也就通畅了很多,这也是他黑范仲淹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划清与范仲淹的界限

经过宋仁宗的摸底后,范仲淹的空壳展现了出来,可谓是震惊了朝野,事实上宋仁宗作为一位支持改革的皇帝,要的是能够带领国家改革的人,像范仲淹这样的文学家,要是轮到宋仁宗当政期间考功名,恐怕是进士都录取不了。

揭开了范仲淹的真面目后,宋仁宗没有懈怠,依旧是穷追猛打,要彻底打压范仲淹的名声,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为国家挑选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了打压范仲淹,宋仁宗开始将范仲淹过往的好友以及朝廷的根基,都一一进行了调查。

得知宋仁宗怀疑范仲淹在朝廷中结党营私后,身为他的好友梅尧臣自然是惶恐不已了,深怕一不留神皇帝就将自己打为了范仲淹的党羽成员。

于是为了划清与范仲淹的界限,梅尧臣果断采取了主动写文章黑范仲淹的做法,这样一来起码是先下手为强,给皇帝的第一印象就不一样。

身为范仲淹数十年的好友,同时还是改革派,梅尧臣要像与范仲淹彻底划清界线,恐怕是没有那么容易,于是梅尧臣只能在文章中真假参半,通过爆出黑料来让范仲淹的形象更加大跌眼界,这样才能吸引舆论的眼球,从而打消皇帝的怀疑。

有了这般操作,梅尧臣不仅成功划清了与范仲淹的界限,其文章还被朝廷大臣所引用,借助皇帝打压范仲淹的浪潮,不断打压范仲淹的政治势力。

也因为如此梅尧臣获得了不错的仕途,曾经一直都是县令的他,没想到年过半百会被皇帝赐予进士,来到中央为官,还担任了国子监值讲,这样的转变不得不说梅尧臣这是踩着范仲淹的肩膀走上去的。

正是通过打击好友范仲淹,梅尧臣在合适的时间里,成为了一位特殊人才,获得了皇帝的重用,可见梅尧臣黑范仲淹既有政治图谋,也有个人的私心。最终也是因为黑化这位还有得到了皇帝的欣赏,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投机成功者的代表。

三、个人的私心

在宋仁宗揭开了好友范仲淹的真面目后,除了为了政治自保,与范仲淹划清界限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个人的私心。

梅尧臣年近半百,才混到了县令一类的职务,可论起才华,梅尧臣似乎不在范仲淹之下,于是在仕途的对比上,梅尧臣显然是嫉妒他的这位好友的。不过在此之前想到范仲淹在改革上的种种出色表现,以及在朝廷的影响力,梅尧臣没有过多地抱怨自己的这种嫉妒。

后来在范仲淹遭到了皇帝的考核,沦为了一位考核失败者,同时还引发了宋仁宗的一阵担忧,毕竟范仲淹当时的影响力很大,若说没有结党营私,可能根本就说不过去,就这样梅尧臣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借助这个机会将内心的嫉妒全部表露了出来。

表露完了自己内心的嫉妒后,看到范仲淹也被贬到地方任职,梅尧臣紧跟当时社会舆论的步伐,对范仲淹发起了穷追猛打。对范仲淹的不断抹黑,总算是让梅尧臣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

同时看到范仲淹的儿子在仕途上表现优异,自己的儿子却非常不顺利,这让梅尧臣更是难以平复自己的内心,在文章中拼命抹黑范仲淹,将他完全塑造成了一个小人的形象,利用抹黑范仲淹来阻碍其子的仕途发展,以平衡自己内心中的波澜。

梅尧臣不断抹黑范仲淹,为自己的仕途赢得了一阵快速上升期,这不妨碍两人过去的友谊,与梅尧臣对改革的看法。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梅尧臣抹黑范仲淹不仅是为官之道的表现,更是一种人之常情的表露。

才华上不输范仲淹的梅尧臣,大半辈子都干着较低的官职,影响力可谓是远不如范仲淹。可范仲淹却依靠着对改革的蒙骗,打着改革的借口获得了名利上的双丰收,这让还有梅尧臣得知后,肯定会在内心里过意不去的。抹黑范仲淹也是正常的心理表现,这也是梅尧臣抹黑范仲淹的主要原因。

做了范仲淹大半辈子好友的梅尧臣,却在此后充当了抹黑他的主力军,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不过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梅尧臣这么做完全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一方面当时的舆论都是倾向于抹黑范仲淹的。

毕竟宋仁宗想要彻底消除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为了沦为范仲淹的政治党羽,梅尧臣这么做也是必须的。加上内心中一直十分嫉妒范仲淹的成就,这便造成了梅尧臣通过文章抹黑范仲淹的现象,从当今心理学角度出发,梅尧臣这么做可谓是再正常不过了。

更多文章

  • 灾民吃不起饭,范仲淹却下令提高粮食价格,老百姓:真是一个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范仲淹,百姓,灾民,好官

    从古至今对于文人来说,在世时能够入朝为官教化百姓,去世后能够流芳百世名垂青史,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样的梦想,他们都在各自的时代不停地为之奋斗,《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就曾写下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一句话让人们记住了北宋时期,曾经还有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疾苦的好官,而他也得到了

  • 北宋灾民买不起粮食,范仲淹却让商人大涨米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米价,皇帝,荒年,北宋,灾民,宋朝,诗人,范仲淹,宋仁宗,齐特琴,弦乐器

    民以食为天。从封建时代开始我国就是以农业立国,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科学技术也不发达,农业生产基本都是靠天吃饭。那个时候不仅粮食产量不稳定,遇上洪涝灾害更是民不聊生,大量的流民都吃不饱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各朝各代都有赈灾的办法,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减免税赋、发放救济物资,鼓励开垦山泽荒地……然而,

  • 范仲淹10首好诗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范仲淹,欧阳修,灵乌赋,谢安,贾谊

    范仲淹存世诗歌305首,因为个人经历丰富,足迹曾经遍布祖国各地,所以他的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有的是在山水间游历时所作,歌颂壮丽的大好河山;或者是在贬谪之时所作,借诗言志抒怀,抒发胸中的政治抱负和志向;或关注民生,抒发爱国忧民情怀;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真朴质,艺术手法多样,语句清丽优美

  • 北宋第一人物范仲淹1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进士,晏殊,仁宗,皇帝,北宋,宋朝,诗人,范仲淹,拨弦乐器,官宦世家

    北宋第一人物范仲淹1——宋史札记之二十七我楚狂人南宋著名学者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这是一个高的有点吓人的评价。把一个人物定评为一个时代的冠冕,叫人匪夷所思。但是细看范文正公的一生经历,觉得这个评价并不为过。(一)艰难的成长之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

  • “全才”范仲淹:50岁娶15岁雏妓为妻,没被骂反而被传为一时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孤影潇湘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宰相,为官

    一篇文采斐然的《岳阳楼记》使得他成为了北宋一介文学大家,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他成为了宋朝的一代名臣,率兵戎边西北、令西夏军队闻风丧胆而获得“小范老子”之称的他彰显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这样一位能文能武、文采卓越又为政清廉的忠仕贤臣不是别人,正是北宋的“全才型”官员范仲淹。有人曾

  • 酒词赏析: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历史解密编辑:叶赫那拉菲菲标签:诗词,酒词,范仲淹,王安石,古典乐,岳阳楼记,民族乐器,苏幕遮•怀旧,中国传统音乐

    大家好!我是菲菲,热爱中国酒和中国酒文化。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词与酒词/范仲淹其人/主要作品/原文及赏析中国诗词与酒词酒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发展的酵酶。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305 篇中有40 多篇与酒文化相关,为后世诗词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我国诗词

  • 范仲淹:托人办事时,记住要用这个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宰相,富贵,为官,范仲淹,孙秀才,弦乐器,民族音乐,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范仲淹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宋代英杰,他这一生,所求盛世太平,文才修身,不求富贵私欲,不求身外财宝。在他读书时,他求学问不求饱食,求知识不求银财;在为官期间,他求贤才不求重宝,求真情不求虚名。君子之道,有所求,有所不受。范仲淹的一生,无论是为己求人,还是受人所求,都秉持自己的“文正”之道。一片赤诚求学

  • 范仲淹7句话,最好背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范仲淹,宰相,朱熹,读书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 樱桃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造福苍生,宁鸣而死《宋史》说他是:“一代名世之臣。”理学家朱熹评价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就是北宋大儒范仲淹,无数文人的精神领袖。其志向之高,毅力之坚,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诗词君精选范文正公7句经典名言,读

  • 范仲淹: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文人风骨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邓弘图娱乐标签:范仲淹,仁宗,苏幕遮,司马光,宰相,韩琦,齐特琴类,民族乐器,拨弦乐器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范文正公 · 文人楷模 -在《水浒传》第一回中,讲述了宋仁宗嘉祐三年,京师出现瘟疫,于是范仲淹上书奏请朝廷派人去龙虎山请张真人驱疫,后太尉洪信被委以重任前往。可就在洪信不听劝阻,打开上清宫“伏魔之殿”时,放走了殿内镇压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就

  • 范仲淹97字楷书遗作,被黄庭坚称赞有魏晋风度,当年值110两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小楷,魏晋,范仲淹,黄庭坚,道服赞,张伯驹,上阳台帖,楷书遗作,拨弦乐器,千古名句

    在历史上有很多能书者,书法水平不凡,但因为传世作品少,或者是在其他领域太过闪耀,让人们忽视了他们的书法才能,名声不显。比如“诗仙”李白就是如此。杜甫盛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唯一的传世墨迹《上阳台帖》现在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当中。在北京故宫当中,还有一件孤本真迹,范仲淹的小楷《道服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