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的东突厥实力怎么样?

唐朝时期的东突厥实力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20 更新时间:2024/4/7 9:48:33

公元629年11月,在李靖的率领下,大唐十万军队对东突厥发起了全线进攻。下一年2月,连战连败的颉利可汗假意投降,却被李靖一眼识破;随后,在夜色与大雾的掩护下,1万唐军精锐骑兵奔袭突厥可汗牙帐,俘杀匈奴十多万人,走投无路的颉利可汗不久后被活捉。

一战灭北狄,唐军创造了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的奇迹,李世民由此被各部族尊称为“天可汗”。但谁能想到,就在三年多前,颉利可汗还率领十多万铁骑长驱直入,直接杀到长安城附近,李世民不得不在渭水便桥跟突厥人求和,用财物换取了对方的退兵......

为啥仅仅相隔三年,双方就能实现如此不可思议的大逆转?大唐王朝励精图治、团结一心、厉兵秣马固然重要,而东突厥自身实力的突然衰减也很关键。天灾人祸、内外交困,突厥人的悲催遭遇,让人情不自禁的感慨“天佑中华”。

曾经的东突厥有多牛?让李渊俯首称臣的北方霸王

在古代,每隔一段时期,北方的广袤草原上就会出现一个牛气哄哄的游牧政权,比如把刘邦围在白登、逼迫汉朝和亲数十年的匈奴,成功融入中原的鲜卑,与北魏对抗百年的柔然。而在初唐时,继承这一衣钵的是突厥。

突厥原本是给柔然人打铁的,在南北朝晚期强势崛起、鸠占鹊巢,成了草原上的新一任大佬。隋朝初年,突厥人处于巅峰期,“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

庆幸的是,当时的隋王朝也不是软柿子:经历了数百年战火的洗礼,民风彪悍、军力强盛,统治集团关陇贵族人才济济、铁血尚武,隋文帝杨坚雄才大略、杀伐果断。面对突厥人的袭扰,隋王朝软硬兼施、文武并用,以武力为依托,采用“离强而合弱、远交而近攻”的战略,成功把突厥肢解为二,紧邻中原的东突厥甚至是杨坚一手扶起来的小老弟。

但好景不长,隋炀帝晚期,由于双方实力此消彼长,曾经温顺的东突厥趁着中原大乱再度反叛,十余万精骑袭扰北方,让本就焦头烂额的隋朝廷叫苦不堪,原本被隋炀帝提防的李渊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担起了抵抗突厥的重任。

不仅如此,当初杨坚“以夷制夷”、在突厥人内部培养带路党的损招,此时也被对方学了去;突厥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中原到处扶植“以华制华”的势力,刘武周、梁师都、郭子和、薛举李轨、张长逊、刘黑闼等枭雄背后,都有突厥人的影子。这有点像清朝灭亡后的军阀割据时期,明面上掐得你死我活的各路军阀,背后都有西方列强的支持;所不同的是,隋朝末年的幕后黑手只有一个:突厥人。

李渊也未能免俗。他在太原起兵后,转头向曾经的直接敌人突厥借兵,这才顺利杀进了关中。对于当时两者之间的关系,《资治通鉴·唐纪九》记载了李世民的一句话:“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心”。

对于当时突厥人的强大,《新唐书》是这样描写的:

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

这就是颉利可汗直接杀向长安、霸凌唐太宗李世民的实力和底气。遭受此羞辱后,李世民立志要一雪前耻,以至于即使身在皇宫也亲自练兵。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突厥人很快从内部出了问题。

天灾人祸,让曾经的巨无霸剩下半条命

无论匈奴还是突厥,他们的族群组成都不是单一的,可以视为草原上游牧部落、种族的集合体。以突厥为例,可汗家族姓“阿史那”,五胡十六国时期他们从平凉地区逃到金山栖息;金山外观很像兜鍪(战盔),兜鍪发音为"突厥",所以这一族群得名突厥人。

随后他们击败柔然,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西破挹怛,东走契丹,北方戎狄悉归之”,以武力将草原上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都归在自己麾下,这个松散的政权集合体,统称为突厥。

但与中原组织严密的封建政权相比,突厥人的组织形式也存在明显的弊端:靠着武力与利益整合起来的多元民族政权凝聚力薄弱,所谓“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当武力不足以驾驭、利益不足以诱惑各方时,这一看似强大的组织很容易分崩离析。毕竟大家跟着你阿史那氏是想吃肉的,不是来喝西北风的。

让大家喝西北风的局面很快就出现了。

相对于套路满满的中原王朝,那时的游牧民族相对简单。起初的突厥民风淳朴、人民思维直爽,政令简易、便于执行,这种风格虽然简单粗暴,但很吻合草原逐水草而居、豪放狂野的脾性。

不过在隋朝末年,前来躲避战乱的汉人多了,曾经单纯的颉利可汗也被带偏了。当时有个叫赵德言的汉人,也许是在中原官场浸淫已久的缘故,来到突厥后,他依靠自己的察言观色、能言善辩,很快成了颉利可汗的宠臣,甚至被破格委以管理内外大事的任务。

赵德言把中原官场那一套完整移植到了草原,他一改以往的规矩,设置了繁琐、苛刻的制度法规,把游牧民族的传统几乎全盘推翻。虽然不知道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过光从“多变更旧俗,政令烦苛”这几个字来看,貌似有点像推进突厥汉化的样子。

但任何制度想要得到落实,都得有相应的土壤,草原人世世代代豪放洒脱惯了,哪里受得了这种管束?而为了制衡突厥贵族,颉利采用赵德言的建议,大量重用其他部族,而对本族突厥人日益疏远;而那些外族跟着颉利本就是想讨好处的,有好处就听话,没好处就翻脸。于是乎,在跟李世民达成便桥之盟后,突厥内部干戈四起,兵灾连年不息。

到了公元627年,北方草原突发多年难遇的大雪灾,鹅毛大雪绵延不断,积雪深达好几尺。天气寒冷且没有草料,突厥人赖以生存的牲畜成批成批死亡,由此在草原上引发了大面的饥荒,各族老百姓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

但由于打仗和生活享受的需要,此时的颉利可汗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向各部落征加收重税,官逼民反,由此军民怨声载道,各部落陆续反叛。

突厥所属的众多部落中,薛延陀、回纥、拔也、古都播、骨利干、同罗等共计15个分支,其实原本属于敕勒,他们向来遵循“谁强听谁的”这一原则。眼见东突厥不行了,他们立即翻脸不认人。

而在得知他们叛逃后,颉利派欲谷设率军十万讨伐,结果被5000回纥兵打爆;随后薛延陀也开始对突厥展开袭扰,颉利实力日渐衰弱却无法扭转,一时间急的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而为了打击突厥人,李世民派人绕道前往薛延陀领地,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有了中原王朝的认可,薛延陀的扩张如同如虎添翼,回纥、拔野古、同罗等各大部族都前来依附,颉利可汗如同被斩断了臂膀。

公元629年,薛延陀、拔野古、仆骨、同罗等部落都派人来长安朝见。眼见时机成熟,同年底,李世民祭出了自己默默筹划多年的军事方案,派出李靖、李世勣、柴绍、薛万彻李道宗,对东突厥发起了灭国之战。

政权间的斗争向来不容易,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就能解决的。实力是基础,形势也很关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承接隋末大乱带来的疲敝,大唐君臣面对突厥的羞辱,不逞一朝之忿、不快一时之意,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在敌人犯错的同时,自己却保持了良性发展,最终抓住机会、一剑封喉。

天佑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证明,只要国人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任何外敌都不足为惧。

标签: 东突厥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曲沃代翼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曲沃代翼

    公元前771年,因荒淫无度的周幽王废掉了王后和太子宜臼,改立宠妃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不满,申侯联合犬戎大举进攻西周。西周武备松弛,疏于戒备,联军很快便攻下了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太子伯服被杀,褒姒被掳,随后,在申侯等人的见证下,废太子宜臼正式即位,是为周平王。与此

  •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都有哪些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侯国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分裂时期,史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乱”。为什么会乱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把国都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东迁之后的周王室衰弱到了极点,统辖的范

  • 诸葛亮北伐一共打了多少次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从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诸葛亮连年发动对曹魏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在艺术作品里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并不符合历史,实际上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而出兵祁山只有两次。那么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蜀国国力弱三国时期,天下分为十三州,而魏国最强,占据九州,

  • 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为何都在正月初四这天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老黄历中占羊,所以这一天有“三羊(阳)开泰”的吉祥象征,而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都是在这一天建立,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初四这一天有什么习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迎神接神:大年初四这一天是诸

  • 宋仁宗颁布《建学诏》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认为,建立学校、发展教育是一个发现人才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学校不仅可以起到培养、招揽有用之才为朝廷所用,而且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宋仁宗特别颁布了一道《建学诏》,全文如下:夫儒者通夫天地人之理,而兼明古今治乱之源,可谓博矣。然学者不得骋其说,有司务先声病、章句以拘之,则吾

  • 八王之乱爆发的过程介绍 司马越为何会成为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八王之乱

    简单的来说一下“八王之乱”:是指发生在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之间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从开始到结束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但在这十六年中并不是每年都处于动乱之中。第一阶段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历时七年。动乱参加虽然不止八个王,但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有八位王,分别是汝

  • 汉武帝西南设置郡县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作为雄才大略的汉朝皇帝,在他在位的54年里,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除了我们熟知的他派卫青、霍去病痛击匈奴外,汉武帝历经三十年的时间开发大西南地区,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汉代的西南地区,指现在的贵族、云南地区,也包括四川西部、南部等地。当时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被总称为“西

  • 宋太祖赵匡胤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得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会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第一、时代背景,武将掌权危害太大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发

  • 宋朝为何没有宦官专政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

    可不要小看这群太监们,一旦他们得势,不仅仅是乱政而已,更是可以操纵皇帝的生杀废立。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不少,但人们比较称道的是“强汉盛唐”,这两个王朝可谓是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大汉天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无一

  • 宋太宗颁布《戒石铭》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曾颁布《戒石铭》,全文仅四句,短短十六个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戒石铭》原出自五代蜀主孟昶的《官箴》,共有24句96个字,宋太宗删繁就简,摘取其中的四句,以《戒石铭》的名称颁于州县,并敕令勘石立于各衙署大堂前。当各州主县令坐堂理事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