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曲沃代翼历史事件介绍

春秋时期曲沃代翼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50 更新时间:2023/12/18 23:33:21

公元前771年,因荒淫无度的周幽王废掉了王后和太子宜臼,改立宠妃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不满,申侯联合犬戎大举进攻西周。西周武备松弛,疏于戒备,联军很快便攻下了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太子伯服被杀,褒姒被掳,随后,在申侯等人的见证下,废太子宜臼正式即位,是为周平王

与此同时,作为周幽王余党的虢石父等人对太子宜臼等人不满,遂拥立王子余臣为王,是为周携王。就这样,周王朝在翻开全新一页的同时,却也陷入了“两王并立”的尴尬局面之中。

不久,周平王见关中不稳,再加上镐京残破,准备将国都从宗周之地的镐京东迁到成周之地的洛邑,但此时周王室赖以控制天下的西六师早已在犬戎入侵之时便以伤亡殆尽,而戍守成周之地的东八师又早在周宣王时期,因其不断南征北战而损失惨重,无力肩负起东迁重担。此时,仅凭周王室自身的力量,已然无法保障王室顺利东迁。

就在此时,那位雄才大略的晋文侯主动联合郑武公、秦襄公出兵勤王,保卫周王室顺利完成了东迁。为了表彰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之功,周平王将宗周之地大片土地分封给了秦襄公,允许其正式建立诸侯国,而后又在王室领地中划出大片土地赏赐给了郑武公、晋文侯,并且特命晋文侯入朝辅政。

而后,周平王又亲自作《文侯之命》一文,用以表彰晋文侯,希望他能尽心尽力地辅佐周王室,协助自己治理天下。在整个晋国的历史上,能够获此殊荣的,不过仅有唐叔虞、晋文侯以及晋文公三人而已。

受到周平王如此厚待的晋文侯自然对周王室也十分上心,多次出兵帮助周平王攻打周携王,并且于公元前750年,一举攻灭西虢国,俘杀周携王,结束了周王室长达二十余年的“两王并立”局面,极大地增强了周王室的凝聚力。

不久,晋文侯去世,其子晋昭侯即位。比起雄才大略的晋文侯,晋昭侯简直是糟糕透了,先是不顾大臣进谏,执意将德高望重的叔父姬成师分封到了比晋国都城翼城还要繁华的曲沃,还给叔父姬成师安排了一众能臣辅佐,使得曲沃桓叔姬成师坐大,在曲沃小宗隐隐有了取代翼城大宗的势头之时,又放任曲沃发展。一场长达六十七年,史称“曲沃代翼”的晋国内乱由此爆发。

随后,德高望重的曲沃桓叔得以顺利拉拢晋国内部反对翼城大宗的势力,不断瓦解翼城大宗,又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打击翼城大宗。等到晋昭侯反应过来的时候,曲沃小宗羽翼已丰,就连晋昭侯也在不久之后死于大臣手中。

公元前739年,犯上作乱的大臣潘父想要将曲沃桓叔迎回翼城,执掌翼城大宗,控制晋国,心向翼城大宗的晋国民众十分不满,纷纷起兵一边抗击曲沃桓叔,一边绞杀叛党。无奈之下,曲沃桓叔只能退回曲沃,徐徐图之。

等到曲沃桓叔退回曲沃,潘父等人被诛杀后,晋人拥立晋昭侯之子晋孝侯为晋国新君。没过几年,心情郁结的曲沃桓叔撒手人寰,其子曲沃庄伯即位。随着晋孝侯与曲沃庄伯的即位,双方的血缘关系更加疏远,斗争愈发激烈。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派人潜入翼城,弑杀了晋孝侯,趁机进攻翼城大宗,因曲沃庄伯欺辱大宗,引起了周遭列国的不满,列国驰援翼城大宗,拥立晋孝侯之弟晋鄂侯为君,一举击败了曲沃小宗。但是,随着列国撤兵,曲沃小宗继续反扑,翼城大宗已然无法向此前一样压制曲沃小宗。

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深感自己在列国中孤立无援且师出无名,遂以重金贿赂周桓王,又联合郑国、邢国,打着捍卫天子尊严,讨伐逆臣的旗号,一举攻破翼城,晋鄂侯出逃。不久,曲沃庄伯与周桓王决裂,周桓王一怒之下,兴兵重创曲沃小宗,改立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为君。此时的曲沃小宗虽然元气大伤,但是翼城大宗在这连年的战乱之中,已然走向了没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前716年,曲沃庄公悲愤而亡,其子曲沃武公即位。经过了数年的准备,曲沃武公于公元前709年发动了对翼城大宗的决战,在短短四年时间里连续废杀晋国两位国君。虽然在周桓王的干涉下,曲沃武公不敢轻易地攻占翼城,但是翼城大宗已然名存实亡,曲沃取而代之,成为了晋国的中心。

公元前678年,经过了多番试探后,曲沃武公以重礼贿赂周釐王,使其承认了自己作为晋国正统的地位,一举伐灭了翼城大宗,并且获得了周王室的认可,成为了晋国新君,是为晋武公。

至此,长达六十七年的晋国内乱“曲沃代翼”彻底结束,曲沃小宗取代了翼城大宗,成为了晋国正统。

随着周王室承认犯上作乱的曲沃小宗的正统地位,使得天下人大失所望晋文侯姬仇一脉匡扶周王室,力保周王室东迁,而后又诛杀乱党,结束乱局,可谓是挽大厦于将倾,立有不世之功,最后却因周桓王、周釐王父子贪图钱财,无情出卖,使得曲沃桓叔姬成师一脉成为晋国正统,让无数心向周王室的诸侯心寒。

与此同时,小宗取代大宗,本就是本末倒置之举,这是对周王室的分封制度最无情的讽刺,周王室非但不兴师讨伐,还欣欣然地接受了,这无疑是自己拆自己礼乐制度的台,还捎带给自己敲响了灭亡的丧钟。

不过,曲沃小宗也没好到哪去,因在“曲沃代翼”之中,桓庄之族立下大功,开始居功自傲,引起了晋献公的忌惮。在忍无可忍之后,晋献公对桓庄之族痛下杀手,而后“尽逐群公子”,再加上“骊姬之乱”的爆发,晋国公室几乎被屠戮殆尽。

到了晋文公稳定政局之时,晋国公族已无能力辅政,从此,晋国被迫执行“不续群公子,以卿族代之”的国策,这就直接为百余年后的那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标签: 曲沃代翼

更多文章

  •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都有哪些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侯国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分裂时期,史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乱”。为什么会乱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把国都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东迁之后的周王室衰弱到了极点,统辖的范

  • 诸葛亮北伐一共打了多少次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从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诸葛亮连年发动对曹魏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在艺术作品里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并不符合历史,实际上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而出兵祁山只有两次。那么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蜀国国力弱三国时期,天下分为十三州,而魏国最强,占据九州,

  • 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为何都在正月初四这天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老黄历中占羊,所以这一天有“三羊(阳)开泰”的吉祥象征,而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都是在这一天建立,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初四这一天有什么习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迎神接神:大年初四这一天是诸

  • 宋仁宗颁布《建学诏》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认为,建立学校、发展教育是一个发现人才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学校不仅可以起到培养、招揽有用之才为朝廷所用,而且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宋仁宗特别颁布了一道《建学诏》,全文如下:夫儒者通夫天地人之理,而兼明古今治乱之源,可谓博矣。然学者不得骋其说,有司务先声病、章句以拘之,则吾

  • 八王之乱爆发的过程介绍 司马越为何会成为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八王之乱

    简单的来说一下“八王之乱”:是指发生在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之间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从开始到结束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但在这十六年中并不是每年都处于动乱之中。第一阶段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历时七年。动乱参加虽然不止八个王,但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有八位王,分别是汝

  • 汉武帝西南设置郡县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作为雄才大略的汉朝皇帝,在他在位的54年里,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除了我们熟知的他派卫青、霍去病痛击匈奴外,汉武帝历经三十年的时间开发大西南地区,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汉代的西南地区,指现在的贵族、云南地区,也包括四川西部、南部等地。当时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被总称为“西

  • 宋太祖赵匡胤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得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会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第一、时代背景,武将掌权危害太大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发

  • 宋朝为何没有宦官专政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

    可不要小看这群太监们,一旦他们得势,不仅仅是乱政而已,更是可以操纵皇帝的生杀废立。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不少,但人们比较称道的是“强汉盛唐”,这两个王朝可谓是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大汉天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无一

  • 宋太宗颁布《戒石铭》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曾颁布《戒石铭》,全文仅四句,短短十六个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戒石铭》原出自五代蜀主孟昶的《官箴》,共有24句96个字,宋太宗删繁就简,摘取其中的四句,以《戒石铭》的名称颁于州县,并敕令勘石立于各衙署大堂前。当各州主县令坐堂理事时,即可

  • 宋朝为何会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国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

    现在有很多人把赵匡胤制定的“先南后北”战略视为宋朝不能完成统一的重要原因,认为如果先北后南、先难后易的话,早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并且南方的割据政权大多数都比较弱小,迟早是宋朝囊中物。其实我们不要想得太简单,先来看下赵匡胤到底是怎么做出“先南后北”这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