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匈奴民族是怎么消亡的?

历史上的匈奴民族是怎么消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16 更新时间:2024/2/12 22:03:49

说到历史上的匈奴,在汉朝时期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劲啊,但是不妙的是,汉朝是中华历史上最强势的朝代,所以匈奴和汉朝也是纠缠了400余年,最后竟然慢慢的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匈奴在现在到底还存不存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的匈奴为何消失了

匈奴这个昔日北方彪悍的民族,曾经在马背上叱咤风云,盛极一时。但最后它不但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就连令欧洲闻风丧胆制造出匈奴神话的西迁一支,也在泱泱的历史长河中消逝的无影无踪,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这个强盛一时的民族为何逐渐衰败而致消亡了呢?究其原因,路卫兵认为有五个:一,该族始终为汉族所排斥;二,崛起的时机不对;三,发展根基薄弱;四,天灾人祸;五,民族矛盾。

一,汉族的排斥。匈奴的历史追溯起来很久远,早在三皇五帝时其部族便已存在,据《史记》记载:时匈奴的名字叫獯粥,周朝时叫猃狁、犬夷,后世也称之为戎狄,散居在黄河流域,范围大致在如今的陕西和山西河北的北部,与汉族杂居,长期遭到汉族的排斥。先是皇帝北伐獯粥、尧帝北教八狄;到了西周更是历代君王都和此族征战不断;春秋战国时他们和秦、晋、赵、燕等国接壤,时有摩擦,也没讨得什么便宜,而这些散居的小部族却渐渐被赶至黄河以北。后来秦、赵、燕三国修筑长城以拒之,这些部族为生存计,只能散居溪谷,或追逐水草而生,发展缓慢。由此可见,匈奴在其成长之初是始终遭受汉族排斥的。

二,匈奴崛起适逢秦汉的强盛时期。被汉族长期排斥北迁的部族中,有一部在河套平原一带定居,因为这里相对富庶,所以渐渐壮大,这就是后来令秦汉长期头疼的匈奴了。不过其发展较之中原要晚的多也落后的多,人数也少,靠游牧为生,时常南下抢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当时的匈奴虽有发展,但实力根本不能和强秦抗衡。冒顿单于时期是匈奴最为辉煌的时期,他骁勇善战、带兵有方,逐渐统一了个个散部,又兼并了周边小国,开始了和汉朝近200年的征战,致使汉初的君王不得不以和亲政策来改善汉匈之间的关系。但汉朝骨子里仍是排斥匈奴的,等到汉朝国力渐强,汉武帝时便派大将霍去病卫青多次力挫匈奴,大大削弱了匈奴。及至汉宣帝刘询时,又采取步步为营、联合周边的策略,使匈奴彻底臣服。匈奴崛起之时也恰逢中原统一强盛时期,可以说不占天时,否则匈奴极有可能入主中原,历史或许会改写。

三,民族发展的根基薄弱。汉族的排斥令匈奴缺乏与中原的联系,只能在贫寒之地追逐水草而生,常常居无定所。而且所居地区生活条件恶劣,缺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为了生计他们也无暇顾及发展,因此没能形成自己的政治文化,甚至没有自己的文字,统治根基薄弱,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和生存确非易事。

四,天灾人祸、部族分裂和汉族的同化瓦解。匈奴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大的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争立,导致内乱,国力也因此削弱。加上汉宣帝刘询对匈作战策略得当,迫使匈奴降汉,换来了大约100年的汉匈和平共处;另一次是公元46年,适逢匈奴境内连年遭受旱蝗之灾,以致赤地千里,又受到乌桓的进攻,不得不北迁数千里。又因内部王位之争,匈奴就此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投降汉朝,并与汉朝合力攻打北匈奴,致使北匈奴不得不西迁欧洲。北匈奴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经过这么一折腾,南匈奴便也衰退为一个弱国而一蹶不振了。到东汉末年,曹操统治北方时期,又将南匈奴分为五部,由汉人统管,以弱其势,南匈奴渐渐开始被汉族同化。

五,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其处于孤立的位置。西汉时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强极一时,不断吞并周边国家,因此树敌甚多。汉宣帝刘询趁机联合西域诸国合力攻打匈奴,后来在匈奴两次天灾人祸导致内乱之际,周边小国也趁机进扰,使其元气大伤。匈奴第二次短暂的崛起是在五胡乱华时期,匈奴趁机作乱。匈奴人刘渊率先建国,开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先河,试图恢复匈奴昔日的强盛。到了其儿子刘聪在位时甚至灭掉了西晋王朝,在北方称霸一时。五胡大肆屠杀汉人,使民族矛盾加剧。后来冉魏国君冉闵下发杀胡令,汉族又疯狂反击,致使中原匈奴几乎灭种,从此彻底告别了中国历史的舞台,遗留者也逐渐被汉族同化,匈奴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身份从中国历史中彻底宣告终结。北匈奴西迁欧洲,散落于欧洲和中亚各地,在公元4世纪时逐渐集结统一成一个强大的帝国。特别是在被欧洲人称作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即位后,匈奴铁骑更是疯狂践踏欧洲,给欧洲人带来了极度恐慌。最盛时其统治版图甚至囊括了欧洲的绝大部分,最西打到了大西洋沿岸,比后来的蒙古帝国占领的土地还要多。但最终随着阿提拉的骤逝,加上欧洲各族的反抗进攻,匈奴帝国惨遭覆灭瓦解,散落消遁于欧洲各族而不复存在了。

2、匈奴现在还存在吗

匈奴后裔成为中国居民之后,逐渐改为汉姓,融于汉族中,其后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和福建等地的汉族中。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传说皆为匈奴金日磾的后裔。

从人种上讲,匈奴人的成分也很复杂,决不能以“蒙古人”概之。例如外蒙古发掘的匈奴古墓中曾发现匈奴人像,其眼睛被绣成蓝色。另外中国历史上的羯族(属欧罗巴人种)曾是匈奴的一部,在西晋灭亡后建立后赵。当冉闵灭后赵时,史载“高鼻多须者”被滥杀。被认为是匈奴汉主(高祖光文皇帝)刘渊“苗裔”的稽胡到隋唐时还被谚语说成是“胡头汉舌”。现代学者公认匈奴部落联盟中肯定包括许多欧罗巴人种白种人。至于匈奴帝国的“领导民族”究竟属于什么人种,至今还是一个悬案。

在当今社会里,溯源能够发现的也就是匈牙利还和当时的匈奴人有渊源吧,曾有生物学家发现了匈奴族人的遗骸,并且在其中成功提取了基因,在经过与现代人的对比之后,发现匈牙利人和提取到的匈奴人基因最为相像。这应该是能够证明当时有一部人匈奴族人,选择逃去欧洲的证据了。经过长时期的繁衍生息,或者和当地人的生活,从而成为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匈牙利人。还有一部分匈奴人,在战败之后选择了投降加入汉朝,经过漫长的变化和血脉的融合,已经成为汉族的一份子了。

标签: 匈奴

更多文章

  • 南北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朝(公元420年公

  • 袁绍的袁氏家族是如何发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注重宗法亲缘的社会,宗族关系就像一根纽带,将家族中各个成员的利益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尤其是在我国古代社会,宗族更是关系到个人的脸面,若一个人的家族在当地小有名气,那别人也会高看他一眼。相反若是一个人的家族默默无闻,那这个人的仕途也会遇到阻碍。在三国时期,宗族背景最厉害的莫过于被称为

  • 明朝的东林党到底是伪君子还是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林党

    没有一个帝国和贵族会主动放弃皇权的,这才是明朝灭亡的真正的原因,不是吗?君主立宪和资本主义都是在江山风雨飘摇中经过反复斗争和生死抉择后被逼出来的,唐宋元明清都不例外。只要是帝制时代,都是打不醒的,能够治愈他们贪权的唯一方法就是死亡。以前在读书时受传统历史影响超崇拜东林党,总认为他们是一群君子之交淡如

  • 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巢起义

    公元884年的一个秋天,唐僖宗李儇高高地坐在大玄楼上,他的神色有些惆怅,又有些得意。过了一会,武甯节度使时溥端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二三十个美貌妇人。他手中盒子里装的便是黄巢的人头,身后的妇人尽是黄巢的妻妾。唐僖宗看着那几十名瑟瑟发抖的妇人们,质问道:“你们看上去也都曾经是

  •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胡十六国

    了解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国家大分裂时期,其中尤以五胡十六国持续的时间最长,造成的破坏最为巨大,造成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这种动荡我们几乎可以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算起,期间只经历了西晋这一短暂的统一时期,一直到隋朝建立,各地的割据政权才真正意义上的消失。下

  • 魏晋时期为何盛行“清谈玄学”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学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玄学”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那么,产生这种

  • 古代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君王御驾亲征无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让军队士气大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风可扬国威,逆风则可绝地求生一转攻势;但若没用好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轻则国家威严扫地脸面无存,重则君王被俘动摇国本,所以很少有皇帝会选择御驾亲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和战役吧。一,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

  • 汉朝前期实行“无为而治”国策的原因及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无为而治"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道德经》中,作为道家治国理念而存在。到了汉朝汉文帝掌权之后被用于治理国家。但这一制度并非字面意思上所说的"不作为",而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去干涉百姓们的创造力,以此为基础可以做任何事。通过这一方法来达到经济和生产力等方面的快速提升。而之所以当时汉文

  • 刘邦称帝后一共分封了哪八个异姓诸侯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建立汉王朝,史称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初一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这八个异姓王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在剪除这些异姓

  • 清朝铁帽子王的的爵位真的铁吗?铁帽子王的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铁帽子王

    清朝最初的八位铁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这些铁帽子王权力还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铁帽子王还是非常有权力的,虽然铁帽子王都是王爷。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