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

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53 更新时间:2024/1/3 15:16:21

王昭君,著名的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落雁,她为了维护汉匈的和平关系,毅然出塞,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自从汉王朝建立之后,就一直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打打杀杀不止。汉高祖刘邦北征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率大军围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马铺山),依陈平奇计解围后,汉王朝只得依靠与匈奴和亲来维持边境关系。

这个时期是汉弱匈强的态势,直到汉武帝刘彻继位后,汉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了打击匈奴的能力,他派卫青、霍去病远驱匈奴,开了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并收复了河朔、河套地区。

汉武帝时期及之后,汉匈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已经属于汉强匈弱的情形了。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出现了五单于争位的情况,结果五败俱伤,数以万计的匈奴人死于内讧的战火之中。

这场内讧以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的势力最大,竞争也最激烈。郅支单于最后击败呼韩邪单于,占据了漠北的广大地区。

呼韩邪单于处境十分困难,其手下左伊秩訾王劝他“称臣入事于汉,从汉求助”。

呼韩邪单于的其他部下坚决反对,认为“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何以复长百蛮?”

左伊秩訾力排众议,认为“今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

最后呼韩邪单于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派其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汉朝拜。

两年之后,呼韩邪单于又亲自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成为第一个朝见汉天子的匈奴单于,汉朝对他“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竭称臣而不名。”

仍在漠北的郅支单于看到汉朝出兵帮助呼韩邪单于,便起兵反击,结果被汉和呼韩邪单于的联军击败,只好向西发展。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被汉朝派驻西域的都护甘延寿和陈汤所杀。呼韩邪单于得知消息后,又喜又惧,他上书汉朝,表示愿意再次朝见汉元帝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到长安,汉朝对他礼敬如初,所赐之物比以前加倍。于是,他提出“欲娶汉女而身为汉家婿”。

此时的汉朝对于匈奴来说,大概已经属于宗主国了,因此,汉元帝没有再选公主或者从宗室里挑选和亲之人了,而是从宫女中选出了王昭君来出塞。

王昭君出塞和亲时的心态,大概也是悲喜交集吧,虽然她是自愿报名,但也出于无奈,与其作白头宫女,了此一生,到不如去作匈奴的阏氏(王后)。而王昭君的这一和亲,也使汉匈关系保持了近40年无战事。

标签: 昭君出塞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匈奴民族是怎么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

    说到历史上的匈奴,在汉朝时期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劲啊,但是不妙的是,汉朝是中华历史上最强势的朝代,所以匈奴和汉朝也是纠缠了400余年,最后竟然慢慢的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匈奴在现在到底还存不存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历史上的匈奴为何消失了匈奴这个昔日北方彪悍的民族,曾经在马背上叱咤风云,盛

  • 南北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朝(公元420年公

  • 袁绍的袁氏家族是如何发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注重宗法亲缘的社会,宗族关系就像一根纽带,将家族中各个成员的利益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尤其是在我国古代社会,宗族更是关系到个人的脸面,若一个人的家族在当地小有名气,那别人也会高看他一眼。相反若是一个人的家族默默无闻,那这个人的仕途也会遇到阻碍。在三国时期,宗族背景最厉害的莫过于被称为

  • 明朝的东林党到底是伪君子还是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林党

    没有一个帝国和贵族会主动放弃皇权的,这才是明朝灭亡的真正的原因,不是吗?君主立宪和资本主义都是在江山风雨飘摇中经过反复斗争和生死抉择后被逼出来的,唐宋元明清都不例外。只要是帝制时代,都是打不醒的,能够治愈他们贪权的唯一方法就是死亡。以前在读书时受传统历史影响超崇拜东林党,总认为他们是一群君子之交淡如

  • 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巢起义

    公元884年的一个秋天,唐僖宗李儇高高地坐在大玄楼上,他的神色有些惆怅,又有些得意。过了一会,武甯节度使时溥端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二三十个美貌妇人。他手中盒子里装的便是黄巢的人头,身后的妇人尽是黄巢的妻妾。唐僖宗看着那几十名瑟瑟发抖的妇人们,质问道:“你们看上去也都曾经是

  •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胡十六国

    了解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国家大分裂时期,其中尤以五胡十六国持续的时间最长,造成的破坏最为巨大,造成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这种动荡我们几乎可以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算起,期间只经历了西晋这一短暂的统一时期,一直到隋朝建立,各地的割据政权才真正意义上的消失。下

  • 魏晋时期为何盛行“清谈玄学”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学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玄学”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那么,产生这种

  • 古代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君王御驾亲征无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让军队士气大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风可扬国威,逆风则可绝地求生一转攻势;但若没用好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轻则国家威严扫地脸面无存,重则君王被俘动摇国本,所以很少有皇帝会选择御驾亲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和战役吧。一,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

  • 汉朝前期实行“无为而治”国策的原因及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无为而治"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道德经》中,作为道家治国理念而存在。到了汉朝汉文帝掌权之后被用于治理国家。但这一制度并非字面意思上所说的"不作为",而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去干涉百姓们的创造力,以此为基础可以做任何事。通过这一方法来达到经济和生产力等方面的快速提升。而之所以当时汉文

  • 刘邦称帝后一共分封了哪八个异姓诸侯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建立汉王朝,史称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初一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这八个异姓王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在剪除这些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