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衣冠南渡”历史事件介绍

古代“衣冠南渡”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4/2/16 7:15:57

史书上记载,由于北方战乱,中原汉人3次大规模衣冠南渡,分别为:晋末永嘉南渡、安史黄巢之乱南渡、靖康之难衣冠南渡。这3次大移民,大量中原人口迁移南方,使得我国经济中心也跟着从中原移到南方。因此,史学界认为,目前南方人才是最正宗的古中原人,南方方言诸如粤语、闽南语等是古代中原各时期的官话。

图:衣冠南渡

但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历史记录了3次衣冠南渡,最初的中原人因战乱大都逃到南方了,那为何中国最古老的几个姓氏后代,至今却依然留在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呢?

众所周知,中国有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版本二为:妊),这八大姓几乎是现代所有姓氏的起源,堪称最古老尊贵的姓氏。这些古老姓氏,最初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原地区,那如今这些古老姓氏的后代们都在哪呢。

图:中华姓氏

来看姬姓。姬姓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黄帝之姓,因轩辕黄帝生于姬水而得姓。姬姓是周朝国姓,同时也是鲁国、吴国、燕国、晋国等诸侯国国姓。追根溯源,姬姓几乎是现今所有常见大姓的源头。

轩辕黄帝生活在距今大约4600年前,而我们看姬姓分布图会发现,虽然已经过去了4600余年,但姬姓仍然还生活在中原地区,主要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几省交界处。这些姬姓后代的分布,也和史书记载的姬姓历次迁徙相差不大。

图:姬姓分布图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中原汉人数次衣冠南渡,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而最古老的姬姓却几乎就没动,活动范围还和4600年前差不多。

除了姬姓,第二个最古老姓氏姜姓也大致如此。姬姓是轩辕黄帝的姓,而姜姓是神农炎帝的姓,炎帝生于姜水而得姓。炎帝和部落子民主要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中原地区,而姜姓后裔随着分封迁徙,逐渐在山东和甘肃发展成两支望族。

图:姜姓分布图

有意思的是,炎帝的姜姓后裔和黄帝的姬姓后裔一样,历史上数次衣冠南渡,竟然也没有大规模迁移到南方,后代至今仍然生活在北方中原地区。

那么,最古老的姬姓和姜姓后代,为何没有想大家想的那样,随着衣冠南渡都跑到南方了呢?其实,所谓的衣冠南渡,人口迁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古时候的中国,即便在动乱时期,人口流动也没我们想的那么快。我们史书上的衣冠南渡,南渡的大多是一些世家大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承担巨大的物力和财力,迁移到几千公里外生活。

那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古中原人并没有大规模迁往南方,那为什么南方人口之后会超越北方了?其实很简单,因为北方历史上战乱、动荡时期比较多,人口损失大,而南方历次战乱影响较小,人口死亡的也少,一增一减之下,南方人口就逐渐超越北方了,这和衣冠南渡关系不大。

我还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小编的姓氏徐姓来说吧,徐姓源于嬴姓,伯益之子若木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徐国灭亡后,后人以国为姓,徐姓大多来源于此。而徐国就在今天的安徽泗县、江苏泗洪县一带,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三千年了,徐姓仍然是这一地区的大姓,遍布皖北、苏北、鲁南等交界处,小编就是安徽泗县徐姓。

图:徐国

可见,古时候的人口迁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频繁,而衣冠南渡也仅仅是一些上层社会的南渡,对于处在底层的大量人口,其实几千年几乎没怎么动过,也没有能力动。

标签: 衣冠南渡

更多文章

  •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位

    提起清朝的即位制度,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争,的确,清朝前期的皇位都是靠争抢的,这种争抢到了康熙时期达到了白热化,由于康熙的儿子很多,多到康熙不能全部认识,而且这其中优秀的很多,而康熙当皇帝的时间非常长,给了这些皇子们充分的时间去展示自己,去争夺皇位,九子夺嫡就是这样来的,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成为了皇

  • 清朝是怎么控制宦官势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清朝的太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专权的呢?封建时期

  • 西周的都城成周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周

    成周为西周都城,位于河南洛阳,其名见于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铭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是为成周,成周城由周公负责营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何尊铭文详细记载的周成王五年“宅兹中国”即是此事。下面历

  • 唐朝为什么会出现三教并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唐代是一个宗教盛行、多元并包的社会,佛教、道教及各种外来宗教都获得巨大发展,相互之间也在影响、交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玄奘西天取经,却又出现了会昌灭佛;道教取得了类似于国教的地位,却始终不及佛教深入人心。在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的各种宗教之上,则是笼罩一

  • 战国时期鲁国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国

    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先秦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周文公)之子鲁文公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称

  •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五燕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前燕

    燕国总共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还是七雄之一。不过我们这次要说的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只是用了同一个国号。前燕是由鲜卑族创立,鼎盛时期统治的区域包含了冀州、兖州、青州、并州等,因为所处地是燕国的旧址,所以才用同样的国号“燕&rdq

  • 明朝卫所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卫所

    明朝军队主要由卫所、边军、京营三部分组成,其中卫所主要负责驻守全国各地,边军驻守九边重镇负责边防,京营驻守京城内外负责京城安全。明朝的军事编制其实主要以卫所制为主,所谓的京营和边军其实都是从卫所制演变而来,是对当地卫所的重新整编。卫所卫所是明朝全国各地的重要武装力量,以五军都督府为最高统帅机构。五军

  • 中国古代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鲜卑族

    华夏文明史上出现了很多游牧民族,包括匈奴、突厥等等,这些民族曾经都给中原王朝带来过伤害,不过随着战争的出现,这些民族大部分都被消灭了。拿匈奴来说,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始,匈奴就走向了下坡路,到了汉宣帝时期就更是如此了。在华夏历史上,秦朝、汉朝都被匈奴不断的侵扰,到了汉朝时期,才将匈奴打败。不过这时候的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或“塔城界约”,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由清廷代表明谊等与沙俄代表巴布科夫等于公元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俄历1864年9月25日)在塔尔哈巴台

  • 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平

    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21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