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花翎制度历史介绍

清朝的花翎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541 更新时间:2024/1/23 21:26:19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清朝看重花翎,如同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是不能戴花翎的,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有“纡尊”之嫌。

清代有品位的官员之例有花翎者,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的“野鸡翎子”了。清代的亲王、郡王中赏戴花翎的,仅见于乾隆朝。当时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为当了前锋统领,便向皇祖乾隆乞赐花翎。乾隆说,花翎是贝子之制,诸王戴了就会失制。军机大臣傅恒就代为说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儿,以为美观。乾隆这才答应了,同时赐给另一位皇孙三眼花翎,说:都是孙辈,以为美观可也。可知当时诸王想皇上赐戴花翎,并非为了追赶时髦。

清代勋臣中,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才能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比如贤相傅恒、权相和坤、福康安(傅恒之子)等。而且,清代定制,外任文职官员无赏花翎者。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观的直隶知府,受到皇上特别眷爱,古北口大阅兵时,就特乞皇上赏戴花翎。此后,外任各省总督、巡抚等大员,也就屡有蒙恩赐花翎的事情。

外任武臣中,非军功卓著不可蒙赐花翎。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当时,在外领兵的将军、提督都还没有赐给花翎的先例。康熙乃特旨赐施琅戴花翎。可见在当时文武臣僚小目中,赏赐花翎比封侯还要荣耀。

正因为此,后来的清代文官对奖戴花翎特别重视。除军功外,非“异常劳绩”不得褒奖花翎,而且,限定每案不得超过三名。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修皇族的族谱“玉牒”造成,提调官增庆被奏赏花翎,这是首开军功之外的“别项劳绩保翎”之例。从此诸如皇上山陵奉字、海运事宜、劝捐、抽厘之类,都相率保荐花翎。光绪初年,大保案迭兴,加官加衔,各种新奇花样不可胜举,戴花翎者,满街走了。

此时的花翎身价尽管已大不如前,但在吏部引见外地赴任低级官员时,在冠服方面仍有严格规定。若有花翎、蓝翎人员,其翎管不准用白玉,若用翡翠或带皮子玉者,都要以违例论处。

清末,捐例大开,用钱也可以买到花翎戴,保案内就再没有保花翎者。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是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数万金,朝廷无力嘉奖,于是就破例赏戴花翎,一时荣之。鸦片战争中,就有捐翎之例: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样实捐银较少,捐翎者遂多。咸丰九年(1859年)又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到了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两百元就可以捐到。这是清代花翎之制的穷途末路了。

标签: 花翎制度

更多文章

  •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

    南宋(11271279年)立国一百五十三年,以往人们对它的历史地位评价较低。一是认为南宋从立国之日起,就存在着从北宋娘肚子里带来的老毛病积贫积弱。以积贫而言,南宋赋税剥削苛重,军费支出庞大,财政困难重重,滥发纸币又造成物价飞涨,生民重困;以积弱而言,在前期,对金作战败多胜少,被迫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和

  • 隋炀帝是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炀帝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91;”,三国时代称之为&ldqu

  • 明朝后期左右朝局的东林党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林党

    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刚刚登基时,最重用和欣赏的政治团体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双方之间的渊源早就存在,崇祯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哥哥明熹宗朱由校都是由东林党捧上皇位的。可以说,没有东林党,就没有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朱常洛这一脉延续至崇祯的皇位。再加上崇祯登基之初,把重点要清理的对象放在了东林党的政治死敌魏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成立东厂?在明朝隶属于什么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成功后,燕王朱棣是通过靖难起事夺取皇位,以武力非法夺取了建文帝政权,人民对朱棣王朝的正统性不是很认可。朱棣为了能够加强中央集权,1420年12月他设立了东厂,全名为东辑事厂。这个机构主要由宦官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督察院、大理寺、刑部都无权干涉其运作,权力之大也是少有匹敌。朱棣打破

  • 历史上西南地区的政权为何都定都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都

    一说到蜀国,可能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的蜀国了,但其实在历史上,蜀国远远不止有这一个,历史上的蜀国可以说是有很多的,而基本上所有的蜀国在建都的时候,都选择的是成都,也就是说所有的蜀国几乎都是将成都作为首都,这是为什么呢?成都相比起其他的城市,是否更有一些优势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

  • 隋文帝杨坚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文帝

    我们在上学时都知道汉朝文景之治时粮食和钱都装不进仓库,却不知道隋朝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盛况;我们一直对盛唐之强盛印象深刻,但很少知道唐朝用了130年的时间才将全国户数超过隋文帝之时(也有说没有超过)。此外,人们很容易因为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好大喜功忽略了其父亲的卓越功绩。隋文帝从北周夺过皇位时,隋朝户数约

  • 匈奴历史介绍 匈奴是怎么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匈奴

    在中原地区正统王朝的史官的笔下,匈奴最终的衰落似乎是跟汉王朝对其的军事打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若是我们摘下了有色眼镜再去观察,其实真实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匈奴的最终消失,追究其原因,还是要怪他们自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一、华夏认同与华夷之分的形成以长城为标志,划分了

  •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术为何在诸侯争霸中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术

    提起三国袁术,第一个映入脑海的词,恐怕就是奇葩。他祖上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他哥哥是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他自己却是个像“愣头青”一样的长不大的孩子,毛病很多,奢侈、多疑、狭隘、脆弱,还心中没数、过早称帝,被别人打到满地找

  • 江西商帮的兴衰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江西商帮

    有个好词叫做"钟灵毓秀",寓意山川秀美,人才辈出。而这词拿来形容江西,尤其是明清以后的江西,便是极为合适的。论自然风光,江西有秀美的庐山、奇崛的三清山……论人文风光,江西也有无可比拟的滕王阁、满是书卷气的江湾……而在建设江西上,有一群人自明清以

  •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政权的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吴

    一、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短暂的分裂时期,起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五代结束于公元960年宋朝建立,而十国则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统一全国才正式宣告结束。在这动乱的几十年,中原更迭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实力较为强大的政权,其他地方则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