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西南地区的政权为何都定都成都?

历史上西南地区的政权为何都定都成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81 更新时间:2024/1/19 19:47:52

一说到蜀国,可能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的蜀国了,但其实在历史上,蜀国远远不止有这一个,历史上的蜀国可以说是有很多的,而基本上所有的蜀国在建都的时候,都选择的是成都,也就是说所有的蜀国几乎都是将成都作为首都,这是为什么呢?成都相比起其他的城市,是否更有一些优势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建都成都与龙泉山有关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市辖区中,龙泉驿区无疑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之一。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东部,其得名与附近的龙泉山有很大关系。有意思的是,龙泉驿区出名,但龙泉山却不怎么出名,不过这并不影响龙泉山之于成都的特殊意义。

龙泉山位于成都主城区以东,呈偏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200公里,宽约10公里。龙泉山以西是著名的成都平原,是成都自古以来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地理保障。龙泉山以东是川中丘陵(盆中丘陵),这里是四川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龙泉山和川中丘陵是成都与重庆这两座西南大城之间的屏障。从西向东出发,欲从陆地去成都,龙泉山是必经地之一。

历代在蜀地建国者,多把国都放在了成都(元末明初的明玉珍将大夏国都放在重庆)。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背靠着”青藏高原,易守难攻。历代蜀国的东线多以重庆奉节为边界重镇,而从奉节欲往成都,基本上会走水路。也就是从奉节坐船溯江至重庆,再经嘉陵江北上。或者继续溯江至江阳(四川泸州),从泸州登陆北上成都。无论哪条路,从东往西至成都的距离都较远,成都相对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很多蜀国均定都于成都。

不过,由于四川盆地海拔不算高,而且河流纵横,一旦敌军突破重庆或江阳,再去成都就不算远了。在这种情况下,龙泉山之于成都的屏障意义便突显了出来。狭长的龙泉山北约起于德阳,南约止于眉山。从德阳到眉山的这段区域内,是历代蜀国的统治核心区。以蜀汉为例,这一带除了设有首都性质的蜀郡,还有广汉郡(郡治于雒县),犍为郡治所彭山(今眉山市彭山区)。可以说守住龙泉山,成都基本无忧。

2、古代的蜀国建都成都的原因

有这么一件事,与刘备有关系。公元211年,荆州牧刘备受益州牧刘璋邀请入川,为了防御汉中张鲁。刘备真正的目的是取西川,等到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后,刘备暴露出一个巨大的弱点,就是入川兵力太少,后勤保障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益州从事郑度献计于刘璋,建议刘璋尽驱巴西、梓潼二郡之民渡涪水以西坚壁清野。等荆州军无粮可吃的时候再出击,一举必擒刘备。刘璋心软,不想折腾百姓,舍此计不用,最终亡于刘备。郑度所说的涪水,就是嘉陵江三大支流之一的涪江。

涪江以西,也就是三台、射洪、遂宁一线以西,这里土肥人稠,经济发达。二郡之人渡涪水以西,基本上可以保证粮食供应,有与远道而来的刘备持久作战的本钱。涪水其实距离龙泉山有段距离,从遂宁到龙泉驿区约有150公里的路程,死守涪水以西与龙泉山有什么关系?关系非常大。

一旦刘璋用郑度之计,益州兵与荆州兵相持于涪水,那么成都必然留兵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成都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彼时所能倚仗者,只有龙泉山这座天然地理屏障了。龙泉山海拔倒不低,基本上保持在1000米上下,最高峰1051米。这样的高度在相对平缓的四川盆地是有些突兀的,这也是成都的优势所在。刘璋为了确保成都的安全,可以在兵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分出一部分兵力守住龙泉山的各处险要之地。同时,益州兵分出一部分,北守住龙泉山北头的德阳附近,南守住龙泉山南头的眉山附近,将龙泉山打造成涪水以西的第二道(保卫成都的)防线。

刘璋不用郑度之计,也自然不会重点打造龙泉山防线,而是出兵进攻刘备,“(刘备)皆败之(璋将刘璝、张任等人)。”刘备实力大增,张任等人只好死守雒城(德阳市代管的广汉)。雒城在哪?龙泉山以西,成都以北。虽然雒城死守一年,还射死了刘备的军师庞统,但引来更强悍的诸葛亮张飞等人。而且广汉与成都之间无险可守,荆州兵已进入龙泉山以西的平原地带作战,益州兵已无险可守。所以雒城一丢,成都门户洞开,“雒城贵,备(军)进围成都。”再加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部的会合,马超的投降,刘璋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3、龙泉山的地理位置

龙泉山脉位于东经103°40′-104°40′、北纬29°40′30°30′之间,呈南(偏西)向北(偏东)走向,是成都平原的东缘山脉(西缘山脉是龙门山脉)。北起绵阳市安州区,经绵阳市涪城区、德阳市、中江县、广汉市、金堂县、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市双流区、简阳市、仁寿县,南达乐山市止。

山脉长200千米,宽10千米,整个山脉狭窄而长。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的东界,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山脉一般海拔为1000米,最高峰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海拔为1051米。

龙泉山脉在成都境内称龙泉山。唐代称“分栋山”(《北周文王碑》称“分东岭”,《简州志》称“分栋山”),宋代随灵泉县改称“灵泉山”,明代改为“龙泉山”,是成都著名的踏春胜地和林木瓜果之乡。景区内有北周文王碑、蜀僖王陵,以及摩崖造像等古迹。山后还有古石经寺,依山起势,规模宏大。

标签: 成都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杨坚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文帝

    我们在上学时都知道汉朝文景之治时粮食和钱都装不进仓库,却不知道隋朝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盛况;我们一直对盛唐之强盛印象深刻,但很少知道唐朝用了130年的时间才将全国户数超过隋文帝之时(也有说没有超过)。此外,人们很容易因为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好大喜功忽略了其父亲的卓越功绩。隋文帝从北周夺过皇位时,隋朝户数约

  • 匈奴历史介绍 匈奴是怎么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匈奴

    在中原地区正统王朝的史官的笔下,匈奴最终的衰落似乎是跟汉王朝对其的军事打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若是我们摘下了有色眼镜再去观察,其实真实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匈奴的最终消失,追究其原因,还是要怪他们自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一、华夏认同与华夷之分的形成以长城为标志,划分了

  •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术为何在诸侯争霸中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术

    提起三国袁术,第一个映入脑海的词,恐怕就是奇葩。他祖上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他哥哥是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他自己却是个像“愣头青”一样的长不大的孩子,毛病很多,奢侈、多疑、狭隘、脆弱,还心中没数、过早称帝,被别人打到满地找

  • 江西商帮的兴衰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江西商帮

    有个好词叫做"钟灵毓秀",寓意山川秀美,人才辈出。而这词拿来形容江西,尤其是明清以后的江西,便是极为合适的。论自然风光,江西有秀美的庐山、奇崛的三清山……论人文风光,江西也有无可比拟的滕王阁、满是书卷气的江湾……而在建设江西上,有一群人自明清以

  •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政权的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吴

    一、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短暂的分裂时期,起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五代结束于公元960年宋朝建立,而十国则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统一全国才正式宣告结束。在这动乱的几十年,中原更迭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实力较为强大的政权,其他地方则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

  • 南宋和南明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宋

    历史上,我国的北宋和明朝,都是因女真人的入侵而亡国的,但女真人并没有一次性灭掉这两个王朝,而是他们遭到入侵后,都选择了南渡,在南方偏安一隅,苦撑了一段时间后,才被对手消灭。北宋在金人入侵后,选择南渡,在南方建立了南明,直到152年后,才被蒙古所灭,而明朝在崇祯去世后,忠于大明的臣子在南方建立了南明,

  • 春秋时期墨家是怎么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墨家

    墨儒两家同为先秦时期的显学,缘何步入秦汉之后,墨家渐渐地消声觅迹,而儒家则取代法家成百家的魁首。其实,这问题在战国末也有端倪。墨家虽然是战国的显学,但是在战国后期,墨家已经式微了。而墨家的式微分为两个因素:一是墨家的巨子制度太江湖了,对诸侯王来说是隐患。举例来说,孟胜作为巨子,竟然为了替朋友阳城君守

  • 女皇帝武则天为何大量启用寒门子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极具政治手腕的皇帝,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渐带整个国家走上了正轨。在这众多的杰出帝王中,仅仅出现过一位女性皇帝--武则天。在古代,女性的身份地位都是极低的,再加上古代的条条框框,将女子圈在了一方小天地里,连出行的自由都没有,更遑论政治的话语权了。但是武则天却不一样

  • 战国七雄的国祚分别是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七雄

    秦国:563年秦国虽然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但是并不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说白了是周王室的家臣,并不是诸侯。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这

  • 夏朝少康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少康中兴

    古语有云“得天下易,守江山难”,极言帝王守成不易,然而比之于存亡继绝、兴复故国的帝王来讲,毕竟还是要轻松一些。那些矢志复国的帝王,不知要经历多少艰辛磨难,才得以恢复祖宗基业,重振故国荣耀。如果在这些复国帝王中找出一位最艰辛者,则非夏王少康莫属。少康姓姒,是夏朝建立者大禹的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