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历史介绍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03 更新时间:2024/2/28 18:53:36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926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

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

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一脉相承。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出自河东集团。

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收复京师长安有功被封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大顺二年(891年),受封晋王,建立晋国。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但被李克用侥幸脱身,所以李克用与朱全忠誓不两立。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晋国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后,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天佑七年(910年)朱温企图彻底消灭义武军和成德军,派大军进赵地。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无法抵御后梁的进攻,向晋国求救。同时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也遣使表示愿意归附晋国。李存勖把握时机,派大军救赵,与梁军大战于柏乡,大败梁军。柏乡之战后,义武军和成德军都归附于晋国,使得晋国的势力逐渐强大。

天佑八年(911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称帝,改元应天,国号"燕",史称"燕"。李存勖以平叛为名,大举进攻燕国。天佑十年(913年)晋国灭亡燕国,杀刘守光于太原。经过此战,河北之地大都归属于晋,为晋南下灭后梁奠定了基础。

天佑十二年(915年)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去世,梁末帝企图分魏博为两镇,魏博军乱,相继以州县归降晋国。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魏博诸州为晋国所有。自此,河朔三镇全部都归入晋国的统治之下,使得梁晋形势发生逆转,晋国由弱势一方变为强势一方。天佑十五年(918年)晋王李存勖率军攻梁,在今河南胡柳陂一带与梁军大战,晋军先败后胜,但也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

天佑十八年(921年)赵国发生内乱,赵王王镕为其养子张文礼所杀,李存勖派大军讨伐,张文礼病死。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存审攻陷镇州,杀张文礼之子张处瑾,自此赵地彻底为前晋所有。

天佑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由杨刘渡河,初三,进至郓州,以部将李嗣源为前锋。当夜越过汶水,次日晨与梁将王彦章相遇,一战而胜,并克中都(今山东汶上),擒王彦章。他又采纳李嗣源关于兵贵神速、急趋汴州的建议,命其率前军当夜出发,自率主力继后。初七,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将不战而降,朱友贞见援兵无望而自杀。初九,唐军至汴州,王瓒开门出降。十二日,段凝率军五万到封丘(今属河南)请降,后梁灭亡。

李存勖入汴州后,贬郑珏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登州司户参军;杀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灭其族。

李存勖与伶人同台演出,并起艺名"李天下";因喜好演戏,而对伶人特别宠信,以致出现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现象。唐末宦官大批被杀,侥幸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间。李存勖登基后,宦官势力死灰复燃。李存勖身边的宦官多达近千人。且以宦官为监军,牵制军中将领。李存勖听信伶人和宦官的谗言,疏忌宿将,弄得人人自危。大将李嗣源可谓忠心耿耿,也遭到猜忌。

租庸使孔谦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李存勖反而认为孔谦理财有功,赐"丰财赡国功臣"称号。李存勖听信宦官之言,设立内府和外府;导致外府常虚竭无馀而内府山积。当时政制混乱,政出多门。皇太后诰命,皇后教令,与庄宗的制敕交行于地方,地方官府都照办不误。

同光二年(925年)南汉国主刘龑听说李存勖灭梁,心生恐惧,派使者进贡,并窥探虚实。使者何词返汉后,向刘龑汇报说: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

同光三年(926年)九月,庄宗命魏王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领兵六万,自凤翔走大散关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军攻取夔州、忠州、万州等地。

同光三年(926年)十月,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攻克威武城;蜀将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降唐。唐军长驱直入,李继岌兵临兴州,蜀将宋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降唐;而后蜀国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分别献城投降;只有蜀国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打算出秦州攻打唐军,至茂州,兵马仅剩两千,安重霸见大势已去,以秦、陇二州降唐。高季兴乘势率水军逆流而上,攻打施州。蜀国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路,大败荆南军,高季兴乘轻舟逃走。不久,张武闻北路失败,便以夔、忠、万三州降唐。十一月,唐军昼夜兼行,至利州,王宗弼闻风弃城西逃。李继岌率大军向剑州、绵州、汉州推进。蜀国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昌五州降唐。李绍琛到达绵州时,绵江浮桥已被蜀兵破坏。为速取蜀国,李绍琛乘蜀兵溃败之机,率大军骑马渡江,入鹿头关,攻克汉州,直逼成都。

同光三年(9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到达成都,翌日,蜀主王衍出降,前蜀灭亡。

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拒绝调任。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唐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围困晋阳。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大战于团柏谷,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途中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标签: 后唐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后梁

    后梁(907~923年),即梁朝,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

  • 克烈部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克烈部

    塔塔儿族从此受到了金朝皇帝的器重。但是,这器重并没有给塔塔儿部族带来好处,只是作战的时候常常调他们的士兵去配合。时间一长,塔塔儿人觉得附属于金朝很不合算,于是跟金朝翻了脸,在一次作战后,塔塔儿人在金兵回师的时候,抢掠了金兵的不少财物。金朝的皇帝非常愤怒,派大将完颜襄兴兵问罪。这完颜襄老谋深算,他知道

  • 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宗社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宗社党

    随着时间的久远,宗社党一词已经不被人们所熟悉。今天我们来回顾下它的历史。清朝快完蛋的时候,一群不甘心失败的清朝遗老遗少,妄想维护清朝统治,以维持宗庙社稷为宗旨,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谓“宗社党”。其实,宗社党在历史上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于1912

  • 绿林军和赤眉军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绿林军

    王匡、王凤领导绿林军艰苦奋斗,直接推翻了王莽的复古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的腐朽势力,使大批奴隶、农民得到解放,缓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农民沦为奴隶的社会矛盾,为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王匡、王凤对于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阶级野心家的斗争不够坚决,不够得力,使刘玄、刘

  • 西域古国莎车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莎车国

    汉朝时期的中国跟现在不同,是非常有国际影响力的。是的,我们在汉朝时期就已经非常厉害了,隋唐只不过是历史记载比较多而已。当时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很多从西域慕名而来,也很多以西域为出发点走向世界各地。走着走着,就形成一条路丝绸之路。这也是汉朝统治者开辟的,丝绸之路途径很多西域国家,是一条重要的通商之

  • 莎车国为什么不愿意臣服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莎车国

    就在历史上汉朝的时候,当时的西域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小国家,比如楼兰国,西兰国等。但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的人口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是不高的。很难和那会强大的汉朝相比。但是这些小国家,他们也有不小的野心,想要统一西域,甚至想要与汉朝来抗衡。但是他们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当时的汉武帝是有一个雄心大

  • 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嫡长子继承制

    自古以来,王公贵族的爵位财产结为一体,且由于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女众多,为了解决死后爵位财产继承问题,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大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传统,自此:夏朝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到了商朝,制度有所变化,前期实行

  • 周朝诸侯国之莒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莒国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汉书&mid

  • 周朝诸侯国之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莒国

    西周、春秋至战国三个时期,莒国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周时,莒国受周王室与诸侯制约最宽松,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春秋早中期,莒国逐步扩张,鼎立齐鲁,疆域最大。北至现在的安丘、高密,南至赣榆、兰陵,西至沂源、蒙阴、费县,东至黄海,都曾属莒国疆域。春秋后期到战国,莒国内生纷乱,外受侵扰,城邑沦陷,疆域日小。战国

  • 周朝诸侯国之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国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莒国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