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帝国中后期拖雷系为何一家独大?

蒙古帝国中后期拖雷系为何一家独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42 更新时间:2023/12/23 16:22:06

说到元朝的那些事啊其实也还是有很多说法的,就拿这个拖雷来说吧,其实他当时完全就不是继承人的有力争夺者,但是久而久之拖雷系金融独大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1、蒙古拖雷系为何独大

蒙古拖雷系为何独大的核心原因就是掌握了大不分兵马,而窝霍台当政的时候,他不仅仅爱喝酒,而且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他们自家也有矛盾,久而久之不仅仅实力削弱威信也丢失,最后被蒙古贵族抛弃。而拖雷系这边的蒙哥在西政的时候军功非常的显赫,又有抜都鼎力支持,所以权利就慢慢的转移到拖雷系了。

2、汗位之争拖雷系为何会取胜

拖雷系为什么之后取得蒙古帝国大权里面肯定有原因,在成吉思汗分封的四个儿子中,就属窝阔台势力最弱小,他本人能力也不及这三个兄弟,所以到后来他的汗位拱手想让,让给了最强者。恰恰那个最强者就是拖雷,成吉思汗将拖雷留在蒙古本土还赐予帝国大部分军队和实力这更让本来弱小的窝阔台吃不消,这就有为什么后来窝阔台极力除掉拖雷的原因。

成吉思汗这样安排势必会造成子孙流血,这一点他是看不到的,当初他为什么这样安排,无非就是想稳住最主要的大后方,以图金宋,拖雷这种军事才能和窝阔台政治才能恰恰可以互补,也可以防止独断专行,在《蒙古秘史》中窝阔台不是曾问过成吉思汗,要是我的子孙中有不肖之辈,那可以从其他子孙中选出继承汗位的人吗?成吉思汗有趣的回答,你的子孙不行,可以从其他子孙中挑选。虽然这是有趣的对话,可是挺有意思的,后世还真的依据成吉思汗的话这样做了。

窝阔台当上大汗后,没有妥现之前的承诺,而是一味的想集权,他一改以往的敦厚老实的性格,开始打起了拖雷的主意,在灭完金国后,父汗遗愿已完成,在北上的路上,假装病为由,命拖雷喝掉了巫水来救自个的命,耿直的拖雷却喝了,来换取了窝阔台的命,本来窝阔台杀伐过多,连山神都动怒要惩罚他,却让拖雷做成垫背的,拖雷的死一定程度给他的儿子造成了阴影所以就有后来拖雷儿子窜位的说法,目的就是报弑父之仇。窝阔台哪能想到他曾给父汗说的那些话,在一面削弱拖雷家实力又极力的把自己儿子提上要务,掌管帝国主要区域,首先是长子贵由征东夏,又征西域,陪在他左右辅佐朝政。次子阔出准备立为自己接班人,命其作为伐宋先锋,可惜在襄阳战死,不得不把阔出儿子失烈门提为准太子。还有阔端封为西凉王,经营西夏故地,后来南下完成对吐蕃的降服,就是后来著名的凉州会盟,西南事务上阔端功劳功不可没。不止如此又令其他儿子比如合丹,合失驻守西域掌控窝阔台领地和中亚地区窥视西道诸王。可令窝阔台没有料到的是,他这样精心安排居然变得功亏一篑,原因是他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拔都,他栽培了术赤儿子拔都帮其扩大了钦察汗国领地,却最终让这个人毁了自个子孙的前程。

窝阔台一死,贵由靠着母亲脱列哥那中央关系和实力毫无悬念登上汗位,一向与拔都有矛盾的他为了除掉心头大患,于是发兵征讨拔都,可惜不但没征讨成毁掉了自己,得罪了拔都。拔都仗着自己实力,以长王身份和威望要求他们来中亚开选汗大会,拖雷家由于之前贵由西征让拔都早防,得到拔都赏识,为了感恩把拖雷家长子蒙哥推为蒙古汗位继承者。

蒙哥当上大汗后,为了洗刷耻辱像大洗牌一样将窝阔台系逐出中央,拖雷家领享大权,蒙哥为了稳固政权,命旭烈兀经营波斯,忽必烈治理中原,在别失巴里和和林驻有十万大军,防止窝阔台系反扑,拖雷系也因此得到助长,这就有了忽必烈伟大的帝王。

忽必烈不忘前嫌,追缢窝阔台为太宗,贵由为定宗,同样列入大元皇帝之列,也是出于对历史肯定。

3、拖雷人生简介

孛儿只斤·拖雷(11931232年),蒙古族。元朝皇帝祖先,元太祖铁木真第四子。

早年参加了攻打金国和西征行动,屡立功勋。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执掌在斡难河和怯绿连河的斡耳朵、牧地和军队,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成吉思汗去世后,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担任“监国”,拥立窝阔台继位。绍定五年(1232年),率军击败金军,回军途中,突然病逝。

长子蒙哥继承蒙古大汗后,谥号“英武”。元世祖忽必烈称帝,追尊皇帝,追谥景襄,庙号“睿宗”。至大二年(1309年),累谥“仁圣景襄皇帝”。

标签: 拖雷

更多文章

  • 东汉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兵制

    东汉兵制直接继承了西汉兵制,其军事领导体制和军队编制体制与西汉基本相同,但也有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突出地表现在罢兵政策的实行和募兵制的兴起。(1)罢兵政策公元25年,刘秀即位,建立东汉王朝。刘秀鉴于长期战乱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决定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罢兵。罢兵的重点是郡国兵。从建武六年

  • 西汉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

    西汉的兵制承袭秦制,并在秦制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使之更趋完善和成熟。(1)中央集权的军事领导体制西汉军队的最高统治权在皇帝手中。中央设有太尉、郎中令、卫尉、中尉等官职。太尉在汉初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西汉武帝改太尉为大司马,而以大将军代替太尉执掌军队。郎中令负责宫廷守卫,武帝时

  • 秦朝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公元前221年完成全国统一到公元前206年被推翻,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但是,秦朝所建立的各项制度,不仅直接为汉王朝所继承,而且还影响到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以军权高度集中和军队高度统一为主要特征的秦朝兵制就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秦制之一。(1)中央集

  • 战国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

    (1)文武分职和独立军事系统的出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国君掌握军队的征调大权,国君之下设立独立的军事系统,以将(或称将军、上将军、大将军,楚国则称上柱国)为其长,文武开始分职。将以下的武官设置也较完备,赵国设左司马、都尉,齐国设司马,秦、赵、韩、齐、楚还设郎中作为国君的侍卫。秦国设立

  • 春秋兵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兵制,制度,历史,介绍,诸侯国,常备军,建立,周平,王

    (1)各诸侯国常备军的建立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逐渐衰微,再也无力控制诸侯国,各诸侯国趁机建立自己的常备军,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军赋保障能力,随意决定自己军队的数额,周天子对诸侯国的兵额限制再也不起作用了。以晋国为例,在108年间,由一军扩编为六军,力量比东周大多了。各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不再是周天子,而是

  • 西周考试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周

    我国学校教育,起源很早,大概夏、商时期有学校。到西周时代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男孩在“昧辰”(童年)进入小学。《大戴礼·保傅》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所谓“

  • 秦朝考试制度历史介绍 秦朝“吏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秦代做了很多巩固统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事情,如确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行同伦等等,还实行“吏师”制度。所谓“吏师”制度,如《韩

  • 清朝西山健锐营的主要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山健锐营

    健锐营,也称“健锐云梯营”。《前记》中称“健锐营”,而《得句》中称“寺左近健锐云梯营实居之”,《后记》中“命之曰健锐云梯营”。健锐营是满清军制中的一支特战部队,另外也是清廷在北京西山东麓驻兵建立的一支独特

  • 春秋时期诸侯国:许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许国

    分封是统治术的一种,是古代统治者一个屡试不爽的妙招。分封一可以奖赏为自己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笼络人心;二能够赏赐自己的直系亲属,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他们更加团结在自己周围。分封最大好处,就是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替统治者镇守四方,对周围敌对势力形成威慑,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更能抵御外来

  • 十常侍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之乱是对一段历史的描述,包括这些太监狐假虎威,祸乱朝纲的整个过程。他们安插亲朋好友在全国各地为官,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势力与地位,但是他们本身缺陷,缺乏治理国家的实力与能力。这些人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激起民愤,这是就人民而言的十常侍之乱背景。在朝廷之中,太监们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工作优势,在皇上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