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元昊是什么时候称帝的?李元昊建立西夏的过程

李元昊是什么时候称帝的?李元昊建立西夏的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92 更新时间:2024/2/2 21:48:39

李元昊,别名曩霄、赵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李元吴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元昊在位期间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双方进行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宋军损失惨重。

此外,李元昊还开凿“李王渠”,创蕃学,创建西夏文。李元昊于1048年为子宁林格所弑,享年46岁,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葬于泰陵。

少年元昊,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

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

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造就了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

在宋朝边将中,对元昊的外貌、器度、见识有种种不同的传说。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早想一睹元昊风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踪。

听说元昊常到沿边榷市行走,几次等候,以期会面,但总不能见到。后来派人暗中偷画了元昊的图影,曹玮见其状貌不由惊叹:“真英物也!”并且预见到他后日必为宋朝边患。

元昊逐渐长大成人,对父亲(李德明)的和宋政策,特别是向宋称臣日益不满,多次规劝父亲不再臣服宋朝。他对德明说:“我们部落很繁华,当时财力用物不足。如果失去百姓,用什么守卫国家?如果不用所得俸赐,招抚恩养蕃族,习练弓箭。从小的方面看,可以向四周领邦征讨,往大的说,就可以侵夺封疆,上下丰盈,折正是计策索要得到的。”

德明对元昊的意见,何尝觉得没有道理呢。只是时机还未成熟,年轻气盛的元昊还不太懂得“识时审务”的重要。德明不正面作答,只以言相激:“我们的兵一直征战都很疲惫了,我的民族三十年锦衣玉食,这是大宋的恩德,不可以辜负!”

元昊驳斥父亲道:“穿着皮毛做的衣服,从事畜牧工作,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应该称王称霸,何锦绮为?”

天圣六年(1028年)五月,元昊24岁。他在奉父命帅师取得了对河西回鹘作战的决定性胜利后,被其父立为太子。同时他的生母卫慕氏亦被立为后。

第二年,德明又向辽为元昊请婚,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同时宋也封德明夏王,“车服旌旗,降天子一等”,以此来抵销辽同德明建立的姻戚关系。

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51岁的李德明在完成了建国称帝的各项准备工作之后死去了。李德明虽然没有来得及登上皇帝的宝座,但他却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秃发元昊继立,首先下令秃发。即推行党项的传统发式,禁止用汉人风俗结发。元昊首先自己秃发,然后下令境内人民三日内必须秃发,不服从命令者杀头。

改姓立号废除唐朝和宋朝的赐姓李氏和赵氏,改用党项姓“嵬名”。又废去宋朝西平王的封号,用本族语称“吾祖”(兀卒。青天子)。

立年号德明时用宋朝年号纪年。1032年,元昊以避父讳为名,改宋年号明道为显道。1034年,自立年号开运、广运。1036年,又改为大庆。

建都名1033年,元昊把兴州升为兴庆府,扩建宫城殿宇,作立国的准备。

制文字1036年(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又称为蕃书或蕃文。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明道元年(1032年),元昊继位之后,宋想利用唃厮啰的势力牵制元昊,于是授角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授温逋奇为归化将军。

第二年又进封角厮啰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元昊初立,积极准备称帝建国,为了巩固后方,也为了惩罚角厮啰归附宋朝,便发动了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

1033年,元昊战胜吐蕃唃厮罗(唃音谷)部,攻破犛牛城。1036年,又西攻回鹘,攻下瓜州、沙州和肃州,占领了河西走廊。统治的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和甘、凉、瓜、沙、肃等州的广大区域。

1038年,元吴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尊号“始文英武兴礼建法仁孝皇帝”,国号大夏,又称大白高国,改元天授礼法延祚。之后即向宋朝遣使求承其帝号,但为宋所拒。

元昊乃大举兴兵攻略宋夏边境。并于1040年的三川口、1041年好水川、1042年定川碧三战大败宋军。但失去了与宋的边贸,加之连年征战也使西夏社会各方面陷入困境。

庆历四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宋夏双方签订了庆历和议。规定夏去帝号,宋封之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旧制,下同),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等。事实上西夏取得与宋朝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其后西夏与辽朝的关系陷入紧张。终于在1044年十月爆发了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元昊挥军大败辽兴宗亲率的十万辽军。但战后双方讲和,西夏仍保持对辽朝表面上的臣属关系。至此,元昊用武力形成与宋、辽二国事实上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宋仁宗再赐元昊姓赵,可是李元昊不姓赵,他便改回李姓。他的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他本人也有不足之处。猜忌功臣,稍有不满即罢或杀,导致日后母党专权;另外,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

据说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统统杀掉。废皇后野利氏、太子宁林格,改立与太子订亲的没藏氏(另有一说没藏氏)为新皇后,招致杀身之祸,于1048年为子宁林格所弑,享年46岁,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葬泰陵。

李宁林格后因弑父之罪被处死。其幼子谅祚继位,上谥曰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史家戴锡章《西夏记》曾言:“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标签: 李元昊

更多文章

  • 清朝中期议罪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议罪银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而经济的发展与调控,则离不开政策。在历朝历代中,如何能让国家富裕,一直就是执政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各个时期的无数名臣和帝王都想尽办法进行改革,希望国家能走向富强。按理说,在清朝乾隆皇帝执政期间,是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毕竟随着几代的传承,康熙退位时曾给雍正留下800万两

  • 汉朝公主的封号一般都以什么为准?隆虑公主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隆虑公主

    汉朝公主的封号一般都以丈夫的封号为准,隆虑公主的丈夫是隆虑侯陈蟜。当年王娡和馆陶公主联姻,不但确定了陈阿娇和刘彻的婚事,还把隆虑公主和馆陶公主的儿子陈蟜的婚事给确定下来了。要不然,尊贵高傲的馆陶公主肯帮王娡对付栗姬和栗太子刘荣吗?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也许是政治联姻的关系

  • 太上皇称号的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有哪些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太上皇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是实行世袭和终身制的。一个人一旦黄袍加身,就要做一世的皇帝。除非是被推翻,一般一定要等他驾崩之后,才允许由新皇帝接位。这就叫做天无二日,国无两君。但也有少数例外,皇帝的身体还是好好的,就宣布退位,并成为所谓的太上皇。由皇帝而太上皇,用当代政治语汇说叫“退居

  • 明清监察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监察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

  • 后突厥为什么要叛变 裴行俭是如何镇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突厥

    正当裴行俭以自己过人的胆略平定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后,返回到长安城。可是就在这一年(679年)十月,后突厥突然爆发大规模的叛变。自贞观四年,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亡国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唐朝统治下的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但由于朝廷常征调他们东征西讨,渐渐引起突厥群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族上层人

  • 北宋时期的婚礼都有哪些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亘古不变。那么我国北宋时期的婚俗礼仪是什么样的呢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娶妇里做了祥述。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通过夏、商、周三代,尤其是通过周代,基本上建立与固定下来。而到了秦、汉时期,则有进一步的发展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礼自古代起就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话题。与之相

  • 导致秦朝灭亡的军事因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

    公元前210年,大秦王朝的沙丘宫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大事情,终结500年乱世的秦始皇溘然长逝,这一年他刚刚50岁。就在秦始皇死后不久,他最宠信的宦官赵高和最倚重的大臣李斯串通一气,联合他的第18个儿子胡亥篡改遗诏,强行登上帝位。当时正值盛夏,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就开始腐烂变臭,胡亥等人准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选在泰山举办封禅仪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封禅,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专指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专程到特定地点举办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与禅一般都是同时进行,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封的仪式要比禅的仪式隆重许多。这是因为天是高高在上的,地被天所笼罩。按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称王顺序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侯国

    西周时期,天下只有周天子一个王;春秋时期,三个子爵国僭越称王;战国时期,大王满地走!1、楚国第一个僭越称王商朝时,楚人在部落之争中落败被迫迁至南方,与百越地区蛮夷部落杂居。周文王时期,楚人首领鬻熊来到其身边为推翻商朝出谋划策,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分封楚人,直到周成王时期,才分封楚国为子爵国。诸侯

  • 姜维的北伐拥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姜维

    诸葛亮死后,北伐的任务还并没有完成,所以北伐的重担就落在了姜维的身上。不过总体来看,姜维北伐的次数更多,而且战绩也比诸葛亮更好。但当时的蜀国已经也禁不起这种北伐的强度了,非常的损耗国力。所以姜维北伐才会被成为是穷兵黩武。那你们知道姜维在北伐的时候一共有多少兵力么?为什么姜维北伐的效果比诸葛亮还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