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97 更新时间:2024/2/14 2:11:53

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近代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觉醒运动,当现代人回头来看这段历史,看看这场号称三大群众性民族主义运动之一的义和团运动,就会发现它的意义是相当夺目的。

1、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三次缓解的过程从所谓有限的军事行动到“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从“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国形势“获得领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体明确,并使个别具有领土野心、企图趁火打劫的帝国主义强盗也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因此,通过义和团运动中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结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以其英勇战斗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不得不来一个紧急刹车,中止他们的瓜分罪行。单凭事业的正义性,而不靠英勇的战斗去把它付诸实践,最后也必是一番空话,一事无成。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会因为他们掠夺殖民地的强盗行径的非正义性而停止其疯狂罪行的;不然的话,以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了呢?这种人们所谓的“一种可怕的真理”(anawfultruth),在世界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乃是由于它是一次民族起义运动,是一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种运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军事力量所镇压不了的。数十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史证明,它虽屡经镇压,却此伏彼起,更加茁壮成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性质的缘故。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团运动,它的这种性质就更明显了,规模也大得多了。

2、保存了中国的化和文明

义和团运动既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它就相应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

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本来是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互相补充的。毋庸讳言,中国近代由于西方产业革命没有波及到中国,它是落在文化发展的后面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急起直追。迎头赶上的。正像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大发明,曾经有助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之结束一样,中国文化和文明在将来也是很可能对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在义和团运动中,英勇的拳民敢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号称“八国联军”的“挑战”(Challenge)作出“应战”(Response),就把所谓中华民族是“一个未开化的群体”,“一批没有活力的群众”,“一群没有民族热望的东亚病夫”,所谓中国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病人”,是“一个垂死的国家”等种种诬蔑,一扫而光,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它的文化并未衰老,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没有像挑战一样的应战,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火花”。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证明,中国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权力的,而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和文明并借此得以保存,义和团运动的功绩是不朽的。

3、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0年全面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如果说它曾经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就曾经相应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瓜分中国领土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如果说义和团运动不曾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话,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后来为了争夺我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尚且不惜一战。不过,这时发生的帝国主义战争多半不会是日俄战争,却很有可能是英俄战争;也有可能不只是两个国家,而是两个国家以上参加的帝国主义战争。当然,也有通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协商来进行和平瓜分中国的可能性,虽说这种可能性很难实现。

4、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欧弗莱区在《列强对华财政控制》一文中论证义和团运动时说:“关于它兴起的原因,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又想来瓜分中国。由这段布告看来,义和团的兴起虽然最初发生于幻想,但很明显的还是民族精神的觉醒。”美国驻华特使柔克义致海约翰信中说:“赫德爵士认为,义和团起义是中国摆脱外国人的束缚,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显示出的热情和能量使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将军感慨万端:“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不过1903年又发生了围绕东北的瓜分危机:“因为俄国占了奉天,各国要实行瓜分的政策”)英国哲学家罗素也在《中国问题》中说,一旦怯弱温和的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也可能变成世上最轻率的赌徒。而1949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书上的评价显然带有泽东的个人色彩: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失败证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以及民国的反廿一条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三大群众性民族主义运动,其中五四运动主要为反帝国主义政治主权侵略,而义和团运动和五卅运动则是反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侵略的运动,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深远。

5、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且还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12月《在北京各界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是这样地把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同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系起来观察并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功绩的。他在《讲话》中说:“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压迫、掠夺和屠杀。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里,不断地为争取自己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英勇地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标签: 义和团运动

更多文章

  •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口号,从“反清复明”到后来的“扶清灭洋”,以及主力被消灭后,余部打出的“扫清灭洋”等等,这些口号中,以“扶清灭洋”的影响和意义最为深远,也最为人所熟知。“扶清灭

  •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二者共同构成了近代史上的精彩一页。作为同样是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大事件,这两场运动至今尤为人们反复提及。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异同呢?1、不同点:(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

  •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停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和下西洋

    朱棣通过造反夺取皇位,不合儒家道理,所以不被当时人们接受。尤其是读书人更是很嫌弃朱棣,认为他大逆不道。后来朱棣为巩固自己统治,更是把一代大儒方孝孺杀掉,这就让朱棣彻底在读书人当中失去形象。读书人都嫌弃永乐朝,怀念建文朝。所以,朱棣为扳回自己形象,就进行郑和下西洋行动,想要宣传一下自己统治下明朝的光辉

  •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和下西洋

    明代诗人袁子英有诗曰:“巨艘万斛樯林林,象犀翠羽珠贝金......娄东太仓吴要津,襟带闽粤控蛮荆。”诗中赞叹的便是中国古代“第一码头”-太仓刘家港。这里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刘家港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海运和对外通商港口

  • 汉字的演变过程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字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汉字都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了,问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搞清楚的,所以下面吾爱诗经网的小编也给大家收集了相关的问题解析,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就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了!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

  • "嫖"字的含义是什么?"嫖"为何会从褒义字变为贬义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嫖

    说起“嫖”这个字,对于如今的人来说,可以说没有人对这个字有着好印象,代表的就是道德沦丧、堕落、淫乱,是个完全的贬义字。然而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嫖”这个字在古代可是一个褒义字,会被经常用在取名字上,而且还会用于政府作为册封将军时的名号,甚至很多古代诗人

  • 诸吕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吕之乱

    导语:汉高祖刘邦,公元前一九五年于长安城中的长乐宫中病死。其子刘盈继位,但由于年少其母吕后临朝参与国家政事的处理,不过吕后生性残忍骄横刘盈又生性柔弱,无力反抗吕后对其施加的精神压力,于二十三岁便忧郁成病逝世了。吕后于是推少皇帝登基,正式把持朝政,临朝承制。在其执政期间,大肆提拔吕氏子弟,培养吕氏家族

  •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地盘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 古代科举制度的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自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改革宣布废止科举制为结束,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之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科举制度,让社会各层的有能力的读书人在一起相对公

  • 战国时期楚国为何要定都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国

    如果看卫星图或者从空中俯瞰荆州,就会发现有个不规则长方形的古城巍然坐落在长江之畔,这就是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代城垣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提起荆州,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春秋战国时期能和秦国相抗衡的楚国,认为荆州古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