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吕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诸吕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4/1/2 0:49:45

导语: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一九五年于长安城中的长乐宫中病死。其子刘盈继位,但由于年少其母吕后临朝参与国家政事的处理,不过吕后生性残忍骄横刘盈又生性柔弱,无力反抗吕后对其施加的精神压力,于二十三岁便忧郁成病逝世了。吕后于是推少皇帝登基,正式把持朝政,临朝承制。

在其执政期间,大肆提拔吕氏子弟,培养吕氏家族的势力,甚至不顾刘邦的白马盟誓,分封吕氏家族的子侄为异姓王。但是在吕后病死的数月之中,吕家在朝中的势力即被荡平,史称诸吕之乱。这一切都来得太快,吕氏家族在朝中拥有很大的势力,而且拥有兵权,为什么会吕后死后如此短的时间就被彻底消除?为什么整个过程如此顺利?

图一汉高祖刘邦

1、汉初的天下形势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灭亡秦王朝的导火索,在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起身亭长的刘邦迎战项羽,这位千古难得一见的西楚霸王不败战神,但结果出乎天下人的意料亭长赢了霸王,成为这场残酷游戏的最终胜利者。

但是由亭长建立的汉王朝没有像秦国那样,执行郡县制,不过这倒不是刘邦觉悟高不想要完全的集权和统一,而是当时秦朝灭亡大家反思原因都认为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一旦国家出了危险,外围无力拱卫中央,所以亭长最终还是采用了郡国并行制,不过新瓶装旧药,汉帝国还是继承大秦国大体的版图,即中央辖区还是为关中平原,不过在关中平原以外的地方上,即关东地区广阔的土地上,施行的制度是郡县和封国两者。

历史的主流的观点觉得这是亭长的缺憾也是在汉初政治格局上的妥协。但我的观点,这历史的妥协我们不能以现在人的眼光去评判当时的事,汉初大家都在反思强大的秦朝如此短的时间就灭亡了的原因,而公认的原因就是没有分封诸侯国因此我认为这不是刘邦个人的原因。刘邦虽然想集权,对郡国制不认可。但谁也不能说郡国制不是当时最好的方案。种种妥协都不过鉴于实力和历史格局罢了。当然也为日后的诸吕之乱埋下了伏笔。

图二农民战争

2、汉初的政治格局

首先是外戚。代表人物当然是吕后家族及其附属臣僚例如与吕家结姻的樊哙。这一派人物主要仰仗吕后的权利,在军中并无根基,所以吕后一死这派人物岌岌可危。次其次是丰沛派。代表人物有:萧何、灌婴、夏侯婴周勃陆贾等。他们加入刘邦阵营的时间都是在反秦战争或楚汉战争中,对刘邦夺得天下立有很大的功劳。

这一派都是创立汉朝的功臣,是刘邦起家的班底,从开始就跟随刘邦,并且同时出身沛县。彼此之间可以说知根知底甚至还有姻亲关系,但是他们与外戚没什么交情,人际关系也没有外戚那样复杂所以是当时刘邦最为倚重的集团,但是这一派也比较灵活处事弹性较大。例例如张良,在定都的问题上与朝廷百官不同,但确实是站在刘邦的立场为他谋划。这一派也不愿得罪吕后,不过吕后对这一派也颇为忌惮。所以吕后在位时期他们算是潜伏的状态,平时不对朝廷的事务表态。但吕后一死他们将爆发巨大的能量。

最后是藩镇诸侯。代表人物是代王刘恒、齐王刘襄等。刘邦在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为了笼络人心所分封的诸侯王都是异姓诸侯王,例如英布、彭越,这种在刘邦争夺天下时期立有很大功劳的功臣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称之为盟友。这些人刘邦并不信任所以刘邦在位时期就已经慢慢剪除了。在刘邦执政后期刘邦开始大肆分封自己的子侄以图拱卫中央。但这一派因为本身权利、势力、影响力都很大,因此在吕后当权时首先被盯上,不过在铲除吕氏家族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图三张良

3、诸吕之乱爆发的背景

在分析吕氏家族最后被彻底铲除的原因之前,让我们分析一下此时的汉朝内部的局势。刘邦仅仅四年就成功登上皇帝宝座,在军中积累了很大的威信,所以他对朝廷有很强的掌控力,换句话说只有刘邦能镇得住这群能量很大的人。后面的吕后虽然是女子,但毕竟是刘邦的老婆也是从战争年代一路滚过来的,算是勉强压得住阵。所以吕后敢担着朝廷众臣的压力强行分封吕氏诸侯王。

此此时以陈平为代表的功勋重臣们站在了吕后的一边,但是吕后临朝执政时期做了很多不合规矩甚至是残暴的事,大家心中已有怨言只是不敢说出来,但吕后一死吕氏家族根本没有一个领军人物能站出来处理这么复杂的政治局面,后世的吕禄吕产还依然倚重陈平等人。证据就是丞相的职务仍然是由之前战争中的旧臣担任,在外领军的将军依然派的是灌婴。

而前文已经说过刘邦的起家的班底,是开始就跟随刘邦的并且同是出身沛县的一群子侄至交,他们内心中是偏向刘氏的,而刘姓的诸侯王们本身在吕后执政时期就处境很惨,杀的杀废的废已经一肚子怨言现在吕后病逝,吕家无力掌控朝局正是大好机会。现在对于吕氏家族来说局面现在局势已经危险万分,内有功勋众臣暗流汹涌,外有藩镇诸侯虎视眈眈。离爆炸只差一颗火星了。

图四吕后

4、诸吕之乱爆发的原因

诸吕之乱,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好像是吕家傻乎乎的。首先灌婴在外临阵倒戈,然后郦商的儿子郦寄设套让吕氏三王交兵权回封地。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这并不是吕家愚蠢而是吕家根本没人看出哪些手握重权的功勋旧臣们的心理变化。

前文已经说过,这些大臣们都是刘邦的班底,心中是偏向刘氏的暂时屈从于吕后不过是因为权势所迫,而可笑的的是吕家的外戚们还都以为这些大臣一直是支持自己的。最后呢?陈平在京城内帮助周勃夺取京城的兵权,灌婴领军在荥阳安营扎寨,静观局势变化当长安城兵变,陈平等人掌握京城局势后,灌婴转而支持诸侯王。

这标志着外戚派的全面失败,功勋重臣们对外戚全面的背叛。归根结底,汉初的政治格局,外有领军的刘姓诸侯,在内呢?吕后立庶出的幼儿为主,再加上分封吕氏为王名不正言不顺,这一切都是天然的借口,吕氏家族根本没有执政的合法性。吕氏失去兵权后已经刘邦的子侄和亲舅为了维护皇权和自身地位,对吕氏家族亮起屠刀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图五陈平

总结

诸吕之乱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历史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实行郡国制度,本身就会牵扯很大一部分人,吕后倒行逆施严重破坏了皇权的规则,而规则一旦被破坏众多的利益也将无法维系,纵然风光一时,但终究是过眼烟云甚至还将赔上性命。总的来说皇权容不得一丝挑衅,虽说难免高处不胜寒但这既是皇权的权利也是皇帝的义务。

标签: 诸吕之乱

更多文章

  •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地盘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 古代科举制度的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自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改革宣布废止科举制为结束,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之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科举制度,让社会各层的有能力的读书人在一起相对公

  • 战国时期楚国为何要定都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国

    如果看卫星图或者从空中俯瞰荆州,就会发现有个不规则长方形的古城巍然坐落在长江之畔,这就是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代城垣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提起荆州,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春秋战国时期能和秦国相抗衡的楚国,认为荆州古城就

  • 齐国和赵国的差距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一统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

  • 西魏八柱国分别是谁?西魏八柱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八柱国

    西魏的权臣、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他跟东魏的权臣高欢简直就是一对“绝代双骄”,两人分别控制着西魏和东魏的实权,甚至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即便是权臣,名义上也是有特定官职的,宇文泰的官职就是西魏的柱国,准确来说是柱国之首,因为当时西魏一共有八

  • 武则天在哪一年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称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神龙政变,

  • 北宋灭十国的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至北宋灭北汉之前近八十年分裂时期的统称。其中,《水浒传》这么概况“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十国”则是前蜀、后蜀、南唐、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的统称。这段历史中,五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原的正统王朝,十国不被认为是正统。郭威建立

  • 清朝晚期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洋务运动

    封建思想之下的许多行为和言论都是非常可笑的,而在洋务运动中这样可笑的言行更加让人觉得,在封建统治之下人们消息闭塞,对于新鲜的事物不但不会主动了解来接受,而是加以嘲笑和反对,可见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何的愚蠢而不自知。这种显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一事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那么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上发生了什么呢

  • 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那么洋务运动一共分几派,政治派别有哪些呢?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

  •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而由洋务派引导社会大众开办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