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34 更新时间:2024/2/14 2:58:53

明代诗人袁子英有诗曰:“巨艘万斛樯林林,象犀翠羽珠贝金......娄东太仓吴要津,襟带闽粤控蛮荆。”诗中赞叹的便是中国古代“第一码头”-太仓刘家港。这里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刘家港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海运和对外通商港口。刘家港的得名,根据明《太仓州志》记载,刘家河即娄江在太仓境内的一段,因娄、刘音近,双声通假,当地人将娄江读为刘江、刘河。另外太仓方言中“港”即指河道,这种方言现象沿用至今。所以刘家港开始即指刘家河,并非专指港口,刘家港得名应在港口形成之前。

刘家港起于南,兴于元代。元代初年,因北方经济凋敝,京师的一切供给“无不仰给于江南”,而大运河转输困难且费用高,元政府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快捷的南粮北运海上通道,至元年间宣慰使朱清、张宣自崇明徒居太仓,开创以刘家港为起点的海道漕运,太仓刘家港因之兴起和繁荣。当时,太湖唯一的泄水大道娄江“不浚自深”,穿境入海,独具枕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另外,太仓由娄江与富庶的太湖流域连成一片,有着丰厚的经济基础。总之,元初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开放的外贸政策,太仓刘家港所独具的地理、水利、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使太仓出现了历史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刘家港便由此兴起,成为当时江南漕运和海运的集结地。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西下西洋,亦由此出发。嘉靖年间,因倭寇登岸侵掠,设重兵驻守。明末港口淤浅,海运遂衰。

《明史》郑和传:“永乐三年(1405年)6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王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国。”

1405年6月,从南京航后,经过两天的航行,郑和率领第一次下西洋的舰队来到这里。他们将在这儿进行入海前的最后准备。从刘家港起锚入海后,下一个目的地是福建长乐太平港,那里将是郑和舰队入洋前的最后补给地。在太平港,他们会一直等到太平洋西北季风的到来。从那以后,连续七下西洋,郑和船队都是从这里出发,驶遥远的大海。”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在这时里勒石立碑,名“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原嵌于宫壁内。碑为明人钱谷之《吴都文粹续集》录以传世。郑和《通番事迹碑》记曰:“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这确凿证明,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郑和船队每次返航也都是以太仓为收泊地。今天,“天下第一码头”海运千艘,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虽不复见,但借助于浩瀚的史料和浏河镇郑和纪念馆中的仿制物品和图片,可以依稀想象。

当时的刘家港内停满了南京、太仓等地制造的各种海船,208艘船自然排列成燕形,郑和长约44丈4尺,宽约18丈的宝船居中,百余艘坐船紧紧围绕在其四周。

在刘家港鼎盛时期,生活在太仓的船员就有27800人。此外,还有几倍于船队的船夫,以及为举行盛大祭礼而忙碌的差役。在码头上走动的,除了驻扎在当地的官兵、军运漕粮的士兵,本地居民外,最活跃的还属那些满怀淘金梦想的人士做贸易的商贾、随郑和来华的番王、使节和随员等。

据史料记载,明成祖在位22年,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使节来华就有318次,平均每年15次;1423年,出现了17国使节1200人到明朝朝贡的盛况。明成祖为了“以柔怀人”,还允许使者带私货来华贸易。为接待海外宾客,太仓还开设了娄江西馆、娄江南馆。于是,来华使者们回国的第一站-刘家港,成为最为便利的贸易集市。“海外使节多是拿宝物、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换取中国民间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等物品。600年前,胡椒、苏木比黄金还贵重,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银子,到国内市集上出售20两,利润丰厚。”太仓民间郑和研究学院陆静波说。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更多文章

  • 汉字的演变过程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字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汉字都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了,问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搞清楚的,所以下面吾爱诗经网的小编也给大家收集了相关的问题解析,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就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了!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

  • "嫖"字的含义是什么?"嫖"为何会从褒义字变为贬义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嫖

    说起“嫖”这个字,对于如今的人来说,可以说没有人对这个字有着好印象,代表的就是道德沦丧、堕落、淫乱,是个完全的贬义字。然而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嫖”这个字在古代可是一个褒义字,会被经常用在取名字上,而且还会用于政府作为册封将军时的名号,甚至很多古代诗人

  • 诸吕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吕之乱

    导语:汉高祖刘邦,公元前一九五年于长安城中的长乐宫中病死。其子刘盈继位,但由于年少其母吕后临朝参与国家政事的处理,不过吕后生性残忍骄横刘盈又生性柔弱,无力反抗吕后对其施加的精神压力,于二十三岁便忧郁成病逝世了。吕后于是推少皇帝登基,正式把持朝政,临朝承制。在其执政期间,大肆提拔吕氏子弟,培养吕氏家族

  •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地盘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 古代科举制度的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自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改革宣布废止科举制为结束,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之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科举制度,让社会各层的有能力的读书人在一起相对公

  • 战国时期楚国为何要定都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国

    如果看卫星图或者从空中俯瞰荆州,就会发现有个不规则长方形的古城巍然坐落在长江之畔,这就是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代城垣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提起荆州,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春秋战国时期能和秦国相抗衡的楚国,认为荆州古城就

  • 齐国和赵国的差距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一统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

  • 西魏八柱国分别是谁?西魏八柱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八柱国

    西魏的权臣、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他跟东魏的权臣高欢简直就是一对“绝代双骄”,两人分别控制着西魏和东魏的实权,甚至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即便是权臣,名义上也是有特定官职的,宇文泰的官职就是西魏的柱国,准确来说是柱国之首,因为当时西魏一共有八

  • 武则天在哪一年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称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神龙政变,

  • 北宋灭十国的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至北宋灭北汉之前近八十年分裂时期的统称。其中,《水浒传》这么概况“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十国”则是前蜀、后蜀、南唐、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的统称。这段历史中,五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原的正统王朝,十国不被认为是正统。郭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