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地盘有多少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地盘有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45 更新时间:2024/2/14 2:58:57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对于战国七雄来说,魏国、韩国、赵国都源自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其中,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称霸,巅峰时期的魏国,可以说在战国七雄中没有匹敌的对手。而在魏国衰落之后,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又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换而言之,三晋之中的赵国、魏国,都曾是战国时期数一数二的诸侯国。那么,问题来了,三家分晋之前,晋国到底有多强,地盘有多大?

首先,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晋国这一诸侯国,原本的国号不是“晋”,而是“唐”,唐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为晋。在春秋时期,晋国作为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也即春秋时期,晋国、齐国、楚国、秦国并称为四大强国。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兵车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秦国、晋国、齐国、楚国并称为四大强国。但是,实际上,晋国的综合实力要远远强于另外三个诸侯国。

一方面,在和楚国的交手过程中,晋国可谓胜多败少。截至公元前546年,楚第二次弭兵之会前,晋楚之间共有11场直接战争,其中晋国获胜9场,楚国仅在楚庄王时期获胜2场。在楚庄王时期的4次晋楚战争中,另外2场晋国获胜。这11场晋楚战争先后为:城濮之战、北林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邲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在这11场战役中,晋国获胜9场为:城濮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

与此相对应的是,楚国获胜2场为:邲之战、北林之战,皆在楚庄王时期;楚庄王时期的柳棼之战和颖北之战皆败给晋国。此外,在前584年的郑楚汜之战中,由于晋国出兵救援郑国,导致楚国在汜之战中大败。由此,虽然我们常说晋楚争霸,但是,楚国在和晋国的交锋中,却是长期居于下风,而晋国则几乎一直占据了上风,即便是楚庄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楚国也没能彻底扭转这一局面。而这,无疑是晋国强大实力的最好体现了。

另一方面,在和秦国、齐国的交手过程中,晋国同样是屡战屡胜,也即很少吃到败仗。虽然秦国在战国时期非常强大,不过,在春秋时期,秦国却远远称不上是晋国平起平坐的对手。自前627年至前558年,70多年间,秦晋经过崤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新城之战,河曲之战,辅氏之战,麻隧之战,栎之役,迁延之役等重要战役,秦国被晋国牢牢封锁在函谷关和桃林塞以西,晋国控制了河西地区(秦晋大峡谷中下段的黄河西部区域)的诸多城池。晋国得以长期称霸中原,秦国则独霸西戎。

虽然大家对秦穆公称霸西戎赞叹不已,不过,这实际上还是因为秦国无法击败晋国,难以向中原地区扩张的不得已之策。此外,在春秋时期,晋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不是太多,这主要是因为晋楚争霸的过程中,齐国的立场是偏向于晋国的。不过,公元前589年,晋国和齐国之间还是爆发了鞍之战。齐、晋鞍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晋、鲁、卫、曹四国,发兵攻齐。此战,以晋国胜利而告终。而在春秋末期,也即三家分晋之前,魏赵韩三家曾组织联军攻打齐国,同样取得了胜利。

最后,在强大实力的基础上,晋国的疆域也是非常辽阔的。晋国鼎盛时期,地盘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晋国巅峰时期的地盘,可谓地跨六省之地,也即整个黄河流域,大部分都被晋国占据了。正是因为占据了广阔的中原之地,促使晋国因国力强大,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认为“齐一而晋四也”,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的地盘,应该是和楚国不相上下了。

换而言之,从疆域上来看,晋国和楚国远超其他诸侯国。不过,就楚国来说,因为当时占据的不少疆域都是人烟稀少之地,这促使楚国的人口等指标,都比不上晋国,这也是楚国长期落于下风的重要原因。不过,或许是过于强大,晋国没有败给外部的敌人,而是遭到了三家分晋。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三家分晋

更多文章

  • 古代科举制度的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自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改革宣布废止科举制为结束,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之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科举制度,让社会各层的有能力的读书人在一起相对公

  • 战国时期楚国为何要定都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国

    如果看卫星图或者从空中俯瞰荆州,就会发现有个不规则长方形的古城巍然坐落在长江之畔,这就是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代城垣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提起荆州,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春秋战国时期能和秦国相抗衡的楚国,认为荆州古城就

  • 齐国和赵国的差距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一统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

  • 西魏八柱国分别是谁?西魏八柱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八柱国

    西魏的权臣、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他跟东魏的权臣高欢简直就是一对“绝代双骄”,两人分别控制着西魏和东魏的实权,甚至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即便是权臣,名义上也是有特定官职的,宇文泰的官职就是西魏的柱国,准确来说是柱国之首,因为当时西魏一共有八

  • 武则天在哪一年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称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神龙政变,

  • 北宋灭十国的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至北宋灭北汉之前近八十年分裂时期的统称。其中,《水浒传》这么概况“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十国”则是前蜀、后蜀、南唐、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的统称。这段历史中,五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原的正统王朝,十国不被认为是正统。郭威建立

  • 清朝晚期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洋务运动

    封建思想之下的许多行为和言论都是非常可笑的,而在洋务运动中这样可笑的言行更加让人觉得,在封建统治之下人们消息闭塞,对于新鲜的事物不但不会主动了解来接受,而是加以嘲笑和反对,可见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何的愚蠢而不自知。这种显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一事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那么在洋务运动时期的铁路上发生了什么呢

  • 洋务运动的政治派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那么洋务运动一共分几派,政治派别有哪些呢?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

  •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主要是从它对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来看的,其中也包括它的出现所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等。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引导来开展的洋务运动,就实际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为了保住清政府统治的救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而由洋务派引导社会大众开办军事

  • 戊戌变法的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光绪年间,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一场革命活动,但是这场活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抵抗,导致正常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那么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呢?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