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堕落真的跟杨玉环有关吗?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堕落真的跟杨玉环有关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61 更新时间:2024/2/12 10:28:49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难成都的唐玄宗曾与大臣裴士淹谈论他任命过的宰相们。

关于姚崇,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谈起宋璟,他有些不悦:“彼卖直以沽名耳”;说到张九龄,唐玄宗给予高度评价;提及李林甫,他说:“是子(这个家伙)妒贤嫉能,无人能比”,裴士淹顺势问道:“陛下既知,何用之久也?”唐玄宗默然不语。

从这段历史记载来看,当时的唐玄宗尽管已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惨痛教训,却仍旧没有恢复开元时期欢迎逆耳忠言的明君心态,因为他竟然将当年他亲自提拔,以正直敢言著称的名相宋璟定位为“沽名卖直”,实际上,唐玄宗早在刚过了五十岁时,就已经开始反感逆耳忠言,偏爱顺耳之言了,进而又生出别的昏庸乃至无耻行态,以至于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导致大唐王朝由盛转衰,江河日下,荣耀不在......

公元735年,唐玄宗李隆基迈入知天命之年,他觉得自己开创了空前的“开元盛世”,而且已是年过半百的长者,所以再也不需要臣子们在耳边聒噪着进谏了,他现在需要的是服从,甚至无条件的服从,就在这个时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来到了唐玄宗的身边。

李林甫的升职之路说起来颇为诡秘,唐玄宗当时最爱的女人和最信任的内臣都参与其中了。

开元二十一年,即公元733年,侍中裴光庭病逝,这看似和李林甫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成了他得以拜相的重要契机,顺便说一下,唐朝的侍中是几个宰相职位中的一个。

裴光庭的妻子武氏是武三思的女儿,和李林甫曾有过私情,而唐玄宗的亲近侍臣高力士也出身于武三思府中,于是,裴光庭死后,武氏请求高力士推荐李林甫接任宰相,但高力士没敢答应。不久,唐玄宗接受中书令(也是宰相之一)萧嵩的举荐,即将任命韩休为侍中,高力士特意把这个消息告诉武氏,让李林甫透露给韩休,以便卖对方一个人情。韩休拜相后果然对李林甫非常感谢,便不时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赞扬他有宰相之才。

唐玄宗当时最宠爱的女人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和李林甫的旧情人武氏乃是堂姐妹关系,李林甫在结交高力士的同时还拉上了这条线。身为御史中丞的李林甫通过武氏给武惠妃送去珍贵礼品,并且表示坚决支持武惠妃和他的儿子寿王李瑁

在武惠妃、高力士和韩休等人的共同撺掇下,唐玄宗很快便把李林甫提拔成了宰相,居然和开元名相张九龄平起平坐了。

一旦李林甫坐上了宰相的宝座,帮他上位的武惠妃就对太子之位动起了歪心思坏心眼狠主意。

武惠妃是武则天侄子的女儿,和她姑奶奶一样是个世上少有的狠角色,早在十年前就通过诬陷对方搞巫蛊厌胜之术除掉了她的眼中钉王皇后王皇后先是被废打入冷宫,不久即郁郁而终了。现在,武惠妃又将沾满鲜血的黑手伸向了太子李瑛

唐玄宗不但宠爱武惠妃,而且爱屋及乌,对武惠妃生的儿子寿王李瑁也非常喜爱,这自然引起了太子李瑛的不满,于是,武惠妃就不停地给唐玄宗吹枕边风,梨花带雨地控诉太子结党营私,意欲谋害寿王。唐玄宗大为震怒,第二天就向三位宰相宣布要废掉太子,忠心为国的张九龄以史为鉴,力劝皇帝收回成命,老奸巨猾的李林甫却说“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最终,唐玄宗虽然没有废掉李瑛的太子之位,却对张九龄的抗旨不遵深为不满。

身边有了凡事点头称是,随声附和的李林甫,骄傲自满的唐玄宗对勇于直言进谏的张九龄越来越看不惯,他将这位大唐名相一贬再贬,后来干脆让他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去了。张九龄一走,李林甫便可以一手遮天了,他喜欢的人都被安排到国之重位上,他不喜欢的人有的被排斥,有的被贬官,有的甚至被杀害,首当其冲的就是被武惠妃视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的太子李瑛。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四月,武惠妃派人假唐玄宗之名召太子李瑛和与太子关系密切的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入宫捉贼,当他们兄弟三个披坚执锐带着侍卫来到皇宫为父皇解忧纾难时,武惠妃却跑到玄宗跟前去告状,说是太子和鄂王光王三人全副武装进宫,意图作乱谋反。已然昏聩的唐玄宗竟然听信了武惠妃的谗言,根本不容太子三人分辨,一纸诏书就把三个王子废为了庶民,不久又在武惠妃等人的撺掇下将三个亲生儿子赐死,虽然父子相残在封建宫廷中并不少见,但像唐玄宗这样一次杀死三个儿子的悲剧仍然是空前绝后的......

玩火者必自焚,武惠妃设计除掉太子三人后,总是害怕他们的鬼魂前来复仇,内心一直惊悸不安,想尽了各种办法镇邪赎罪,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心底的恐惧感和罪恶感,最终在几个月后因此而死。

那时武惠妃是唐玄宗最爱的女人,她的死让玄宗皇帝感觉一半的天塌了,整日魂不守舍,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憔悴,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身缟素,楚楚可怜的杨玉环。杨玉环入宫是来给婆婆武惠妃守孝的,却没想到被公公唐玄宗“义无反顾”地看上了,大唐的历史到了此时此刻真的要改写了,当然这个责任主要在色迷心窍,不顾廉耻的玄宗皇帝身上。

如果一个皇帝已经色令智昏了,那么他看中的女人无论如何也要弄进皇宫了,哪怕她是自己的亲儿媳妇,于是,杨玉环一夜之间就从王的女人变成了皇的女人,紧接着,《长恨歌》中的场景就在历史上上演了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当一个皇帝为了他宠爱的女人不再上朝,而是把军国大事交给李林甫那样的臣子处理时,那么国事日非,国势日下,国将不国已经是不可避免,必然决然的了,这才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才有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才有了"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这才有了"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这才有了公元907年,起义军叛徒出身的大军阀朱温废掉唐哀帝建立后梁,从唐玄宗后期开始衰弱了一个半世纪的大唐至此彻底落幕,成为历史......

标签: 唐玄宗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

  •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李斯,小篆

    因为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

  • 王莽时期山东义军赤眉军历史介绍 赤眉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眉军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

  • 汉朝和唐朝的比较异同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

    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圈,在中国的11个大一统王朝中,汉与唐是两个鼎盛的朝代,两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朝代,而这两相隔几百年的王朝中,居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宋朝的实际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古代皇帝是怎么制定年号纪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现代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年号纪年,现在全球仅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纪年,但古代的时候,经常都会听到乾隆十年、康熙五年等说法,在封建时代,年号的制定以及颁行都与皇帝的政治意志紧密相连,历史上的皇帝正是通过年号的形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志体现在国家日常生活之中,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但他们留下的年号,仍然能够

  •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商

    说到晋商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的八大晋商了,非常的知名的,也极富传奇色彩,但是但是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八大晋商好像都不存在了,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历史上的八大晋商集体覆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中国,自古以来做大商人必须有政治背景。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做水银

  • 东汉末刘焉提出“废史立牧”的背景及原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焉

    我们通常认为,历史是由极少数大人物所主导的。绝大多数小人物,在历史进程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其实,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小人物也能改变大人物。比如我们接下来即将提到的这位小人物。他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馀于公元前128年去世,到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已经过去了

  • 明朝建文帝为何要实行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建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绝对是一个十分神奇的朝代,而且皇帝一个比一个有特色。开国皇帝朱元璋目不识丁,在群雄并起的元末竟然笑到了最后,还站稳了脚跟;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居然仍旧有条不紊的运行;最神奇的要数永乐皇帝朱棣,一个谋朝串位的藩王,居然没有得到天下的讨伐,还坐稳了皇位,可惜了建文帝朱允炆,明

  • 北宋雍熙北伐爆发的背景原因及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熙北伐

    自从北宋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北方辽与西夏的武力威胁。其中辽对宋的威胁最大,为此宋太宗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北伐,希望能够解决北方的祸患。但是随着高粱河之战的失败,宋朝实力受损,但是宋太宗很不甘心,下定决心还要北伐燕云,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他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辽圣宗以幼小即皇帝位,他认为最好的时机来到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