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密夺权的过程 李密用了哪些手段使翟让失去领导权的?

李密夺权的过程 李密用了哪些手段使翟让失去领导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8 更新时间:2023/12/10 23:22:23

在《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林冲火拼王伦。水泊梁山的主人原本是王伦,林冲上山之后,因为林冲能力强,武艺高,而且人品也很好,王伦的地位受到威胁。不久之后,晁盖带着六个好汉投奔梁山。王伦好吃好喝招待一顿之后,就要把他们赶走。理由很简单,一个林冲就已经危及他的地位,这下来了七个,他如何领导得了?王伦的态度惹怒了林冲,林冲于是抽刀把王伦给杀了。

这是小说里的故事,有作者杜撰的成分。但是,在历史上,类似的夺权故事也很多。最典型的,当属隋朝末年起义军中的一支瓦岗军的故事。

瓦岗寨最早的主人是翟让。他原是韦城(今河南滑县)的法曹,见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自己也拉了一支队伍,占据翟瓦岗寨,当起山大王。大业十二年,因参与杨玄感叛乱而被隋军通缉的李密,在翟让的部下王伯当的介绍下,来到了瓦岗寨,拜见翟让,请求投靠他门下。翟让接纳了他。

不久之后,翟让竟因此失去了对瓦岗军的领导权,最后还被李密给杀了。那么,李密是如何架空翟让,夺取瓦岗军的领导权的呢?

李密夺权的过程,比《水浒传》里的故事要复杂得多。总结起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手段:

第一,主动作为,取得信任。一个新人到了一个集体后,第一步就是要取得集体的信任。在这一点上,林冲做得就不够好,王伦始终不信任他。李密到瓦岗之后,便主动提出,让他到周边游说一些小股的起义军,把他们吸纳到瓦岗军里来,从而快速壮大瓦岗军的实力。翟让同意了。李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没过多久,他就招徕了好几股义军加入瓦岗,使得瓦岗的实力得以扩大。李密因此得到翟让的信任。得到信任,表明他在这个集体里站稳了脚跟。

第二,出谋划策,展现实力。光得到信任还不行,要长期立足,还得靠实力。李密本身就是个非常善于出谋划策,他曾是杨玄感手下非常重要的谋士。于是,在他初步站稳脚跟后,他向翟让提了个建议,说,现在瓦岗的兵增多了,但是粮草却没有出处,短期还能支持,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乏,大敌一临,则瓦岗军危矣。那怎么办呢?李密给出的建议是攻取荥阳,这样可以休整兵马,然后可与群雄争天下。

翟让同意了李密的建议。

在攻打荥阳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李密的军事才能。荥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驻守荥阳的隋朝将领是张须陀。李密让翟让率大军与张须陀对峙,而他则亲自带领千余士兵,埋伏在紧要地段。战斗打响了,翟让军不利,节节败退。当进入埋伏圈后,李密带领伏兵冲出,奋力杀敌,隋军打败。张须陀被瓦岗军重重围困,兵败身亡。这是瓦岗军自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大获全胜。经此一战,瓦岗军声势大振,而李密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军事才能得到全军的认可。

第三,收买人心,组建队伍。一个人要想成事,必须要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队伍。李密因作战有功,翟让就让他自己建立牙帐,组建一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号曰蒲山公营。李密便以此为平台,不断收买人心,组建属于自己的队伍。李密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艰苦朴素,生活上很简朴。而他自己所得财物,都分别赏给部下,这就是典型的金钱留人。然后,他又厚赏有功之人,提拔自己的心腹。通过这些措施,李密俨然成了瓦岗寨的头号人物。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夺取粮仓,李密建议偷袭隋朝的重要粮仓洛口仓,然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如此"百万之众,一朝可集"。翟让同意了他的这个建议。

大业十三年(617)春,李密与翟让率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翻越方山,从罗口袭取兴洛仓。打开仓库,"恣人所取,老弱襁负,道路不绝,众至数十万。"

隋军急忙前来驰援,不料又被瓦岗军伏击,隋军大败。

至此,瓦岗军实力大增,威声大振。而李密也完成了从一个外来者到主宰者的身份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翟让不得已让出领导位置,推李密为瓦岗的新主人,号为魏公。大业十三年二月庚子,李密在巩县南设坛即位,自称为永平元年,开始建立政权机构。李密成了瓦岗真正的主人。

在隋末起兵的众多英雄中,李密是比较有才华和能力的一位。他们家族四世三公,家教极好,文化素养很高。他文武兼备,善于谋略。在领军作战方面,他甚至比他的老领导、已经被杀的杨玄感要强很多。他通过润物无声的谋略和手段,在上了瓦岗之后,一步步攫取瓦岗军的领导权,逐渐成为瓦岗的新主人。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感叹其手段之高明,普通人学不来啊!

标签: 李密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堕落真的跟杨玉环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难成都的唐玄宗曾与大臣裴士淹谈论他任命过的宰相们。关于姚崇,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谈起宋璟,他有些不悦:“彼卖直以沽名耳”;说到张九龄,唐玄宗给予高度评价;提及李林甫,他说:“是子(这个家伙)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 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

  •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李斯,小篆

    因为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

  • 王莽时期山东义军赤眉军历史介绍 赤眉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眉军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

  • 汉朝和唐朝的比较异同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

    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圈,在中国的11个大一统王朝中,汉与唐是两个鼎盛的朝代,两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朝代,而这两相隔几百年的王朝中,居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

  • 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宋朝的实际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古代皇帝是怎么制定年号纪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现代的中国已经废除了年号纪年,现在全球仅有日本还在使用年号纪年,但古代的时候,经常都会听到乾隆十年、康熙五年等说法,在封建时代,年号的制定以及颁行都与皇帝的政治意志紧密相连,历史上的皇帝正是通过年号的形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志体现在国家日常生活之中,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但他们留下的年号,仍然能够

  •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商

    说到晋商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的八大晋商了,非常的知名的,也极富传奇色彩,但是但是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八大晋商好像都不存在了,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历史上的八大晋商集体覆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中国,自古以来做大商人必须有政治背景。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做水银

  • 东汉末刘焉提出“废史立牧”的背景及原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焉

    我们通常认为,历史是由极少数大人物所主导的。绝大多数小人物,在历史进程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其实,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小人物也能改变大人物。比如我们接下来即将提到的这位小人物。他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馀于公元前128年去世,到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已经过去了

  • 明朝建文帝为何要实行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建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绝对是一个十分神奇的朝代,而且皇帝一个比一个有特色。开国皇帝朱元璋目不识丁,在群雄并起的元末竟然笑到了最后,还站稳了脚跟;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居然仍旧有条不紊的运行;最神奇的要数永乐皇帝朱棣,一个谋朝串位的藩王,居然没有得到天下的讨伐,还坐稳了皇位,可惜了建文帝朱允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