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在乾隆帝后期衰落的原因

清朝在乾隆帝后期衰落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64 更新时间:2023/12/28 11:48:59

对于近代清朝衰落缘由的探讨,可以说是社会大众最为热心的近代史话题之一。然而,无论是封建制度的衰落,还是传统社会形态的桎梏,亦或是思想化上的闭塞,都不失为清王朝中道衰落的一种解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数十年前,大清军队还曾经横扫准噶尔、平定大小金川乃至于入藏翻越喜马拉雅平定廓尔喀叛乱。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在前,道光之后的清朝为什么衰落的如此迅速?

图/清朝平廓尔喀之役图

01需求的恐怖增长

清朝国家的形成过程有其内在的动力。尤其就入关之后来说,源自内地各省的自身财力,决定并制约了其边疆的形成和稳定程度乃至于整体国策国力。

清王朝在财政需求侧在“康乾盛世”后段一直保持着巨大的优势:其一,国力远胜于周边任国家,边患基本不复存在,地缘战略安全有保障;其二,清朝统治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内地人口的同质性,降低了维持社会秩序的代价,政府在军事和行政方面的花费有限,基本稳定在3000万两-4000万两,所以长期保持了较好的财政状况。

嘉庆初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是清朝财政需求侧的转折点。这场战事持续9年(17961804),波及中原和西北5个省份。为了平乱,清政府共耗费1.5亿两,年均1666万两,户部的盈从乱前的近7000万两持续下滑,到了1801年已不足1700万两。即使跟上个世纪相比,也是很低的水平,相当于财政库存当量降低了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可以说一场内地的白莲教起义几乎挖空了康乾盛世积攒下来的家底。

02供给侧失衡

在供给侧方面,也就是财政收入方面,清朝财政资源的可获得程度较为单一,也就是单纯的田赋。按传统视角来说,以中国数千年传统延续下来的小农经济生产率低,产生的经济剩余很有限。

图/小农经济

但是,清王朝的盛世滋生人口以及恐怖的开垦田地数(附加明末传来的新粮食作物种植),在清王朝清晰的“摊丁入亩”政策的刺激下,逆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能量,其庞大的数目足以应付政府的规需求。

在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全国每年的田赋收入大约为3000万两白银。同时,由于间接税(盐课、关税等)的增加,清朝国库的总收入从1700年前后约3500万两白银,增加到18世纪后半期的4000多万两。由此来看,清王朝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乃至于盈余。

然而,财政供给层面的要求同样严格,即要求缴税群体稳定且有钱,而一旦人口的增长达到一个临界点,耗竭了国家经济剩余,纳税人便很难照旧缴税,国库入不敷出,盈余日渐枯竭,甚至产生亏空。清朝后期的人地矛盾无法调和,导致了清朝即使不增加单位土地赋税,但是人均土地拥有量的减少就会相对增加赋税的负担。

另外,乾隆后期开始的鸦片流入,逐渐导致中国从明朝开始的白银盈余转向大量外流,银钱比较一路上扬,从而也变相增加了清王朝的赋税强度。于是,清王朝的稳定税基逐渐瓦解,供给侧开始走向崩溃。

图/鸦片侵入中国

03亡于供给需求失衡的大清

上文所述的清王朝财政供给与需求明显存在着暂时性与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社会发展瓶颈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清朝财政构造中的低度均衡机制,边说明其边陲用兵的可能性和有限性。

当这一机制处在持续盈余的过程与节点上时,就塑就了中国在18世纪所展现的前所未有的强盛国力,然而当这一均衡在遭遇国家发展加速度失衡时,又为日后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笔。到19世纪初时,大清国库已经入不敷出,而外患却不断加剧,内部人地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又无法调和。多重作用下,大清不亡也是不行的。

图/鸦片战争

参考文献:1.全球视野下清朝国家的形成及性质问题以地缘战略和财政构造为中心

2.中国全史百卷本

标签: 乾隆帝

更多文章

  • 宋朝朝会制度历史介绍 什么时候可实行辍朝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朝会制度

    历史小编为大带来宋朝朝会制度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宋朝时期的辍朝制度涉及到许多方面,并形成逐渐制度化的一个过程。这一制度涉及到丧礼辍朝、式假辍朝、国祭辍朝,一些像天象异常,皇帝身体原因或者是自然灾害等并不包含在制度之中。在这其中丧礼辍朝是辍朝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整个制度的主体。

  • 明朝初辽宁地区“朵颜三卫”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朵颜三卫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为什么要突袭“朵颜三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成祖一生进行了5次北伐,在第3次北伐的时候,本来是为了打击鞑靼大汗阿鲁台,但是在进军途中,并没有找到阿鲁台。因为阿鲁台早就带着族人提前逃跑了。明成祖一怒之下,把阿鲁台没有来得及转移走的帐篷一

  • 西汉时期有多少郡国!西汉的郡国及人口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西汉的郡国及人口一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京兆尹,十二县,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户,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左冯翊,二十四县,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右扶风,二十一县,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弘农郡,十一县,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

  • ​叶尔羌汗国世系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叶尔羌汗国

    叶尔羌汗国(公元1514–1680年)1.赛义德1514–1533⒉拉失德1533–1559⒊阿不都克里木1559–1591(一译阿不都哈林汗)⒋马黑麻1591–1609⒌阿黑麻1609–1618⒍沙拉夫.丁.速檀1614&nd

  • 维吾尔族的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超过千万。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ld

  •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新疆

    十世纪新疆,在喀喇汗王朝同于阗王国的战争中,由于位于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回鹘支持于阗,因此与同为回鹘人国家的喀喇汗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喀喇汗王朝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人恨之入骨。现在只剩下高昌人民独自奋战了。。唇亡齿寒喀喇汗穆斯林和高昌回鹘佛教徒战争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喀喇汗国穆斯林马哈茂

  • 辽朝契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辽朝

    作为辽帝国的创建者,契丹人的崛起过程很有传奇色彩。他们从居于蒙古高原与东北亚山林之间的缓冲区出发,将大片情况迥异的领地收入囊中。治下既有非常典型的游牧草场,也不乏很多传统的农耕产区,甚至是很多区域间的独立商业商业中心。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契丹人将这个态势维持了数百年之久。这在强权易手如走马观花般的北方

  • 契丹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契丹族

    契丹,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提起契丹这个种族,在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曾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

  • 辽朝疆域和行政区划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辽朝

    契丹辽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1111年,489万平方公里)。契丹人在建国之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没什么行政区划,只是建国后,为了加强对汉族居住地区的统治,也就采用了汉族州县制的方法进行管理,但又不同的地方。同时,他们

  • 隋唐为什么非灭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句丽

    隋唐两朝四位君王坚定不移征讨高句丽,非灭高句丽不可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高句丽建国于西汉时期,早在三国末年就已经和曹魏政权产生了交锋。最终被曹魏政权赶到了朝鲜半岛北部的沃沮,苟延残喘,一直到五胡乱华之前都不敢再次侵犯中原。而在曹魏政权和西晋政权建国后,两个政权一直都在试图去恢复汉